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诸葛亮真的是“六出祁山”?罗贯中为何要着重描写这段历史?

时间:2016-01-30

诸葛亮北伐曹魏,兴复汉室,这是诸葛亮在隆中时就与刘备制定下的战略决策,同时也是他一生的理想

提示:本文共有 196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曹魏是该书后期特别着重描写的大事件,从第九十一回《伐中原武侯上表》到第一百零五回《武侯预伏锦囊计》,罗贯中先生洋洋洒洒地写了十五回,其中大小战役不计其数。

诸葛亮北伐曹魏,“兴复汉室”,这是诸葛亮在隆中时就与刘备制定下的战略决策,同时也是他一生的理想。因此,在“七擒孟获”、平定南中之后,诸葛亮即在227年春亲临汉中,开始了长达8年的北伐,这段历史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六出祁山”。

但是,你知道吗,所谓的“六出祁山”,实际上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历史上的诸葛亮北伐只有五次,而且也不是每次都经过祁山。

对此,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俞樾(1821年—1907年)在其笔记《小浮梅闲话》中,对诸葛亮北伐这段历史做出过详细的考证:

“此增饰也。考《蜀志·诸葛亮传》:建兴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六年,身率诸军攻祁山,马谡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此一出也。

是年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此再出也。

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攻式,亮自处,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此三出也。

九年,亮复出祁山,粮尽退军。此四出也。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据武功五丈原。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此五出也。

然则亮自处伐魏,止有五次。且惟第一次和第四次至祁山,非事实矣。

《后主传》建兴五年春,书“丞相亮出屯汉中”,六年春,又书“亮出攻祁山”,以亮本传考之,此实一役。盖以五年出,六年还也。俗传六出者,或即因《后主传》分书两年而致误耳。”

于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北伐曹魏不仅由五次变成了六次,而且,每次“出祁山”都有不少精彩纷呈的故事,罗贯中先生为刻画诸葛亮“智谋超绝”的形象,实在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实际上,我们通过《三国志》的记载来看,诸葛亮前后五次的出师北伐,虽然取得了几次小胜,但也为此消耗了蜀国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也没有取得什么多大的进展。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耗尽心血地出师北伐呢?而罗贯中先生又为何要着重描写诸葛亮北伐这段历史故事呢?

一般来说,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以攻为守”,这主要是根据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中的一段话来推测的:“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在这段话里,诸葛亮很清楚地说出,敌强我弱,但是,因为“王业不偏安”,所以,我们要北伐曹贼,以实现“恢复中原”的目标。

诸葛亮虽然是我国历史上最具传奇的一个“神算子”,但是,诸葛亮实际上又是历史上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英雄!

诸葛亮悲剧在哪里?那就是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在诸葛亮出山之前,司马微就曾为他感叹:“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见第三十七回《司马微再荐名士》)

没错,诸葛亮虽得其主,却不得其时,这是诸葛亮悲剧的根本原因。对此,诸葛亮也十分清楚,他明知曹操占据天时,“今曹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

在刘备于白帝城托孤逝去后,诸葛亮虽然深知天命不可违,但为了报刘备的知遇之恩,同时也为了申明大义于天下,诸葛亮在安定好大后方后,亲自带兵五次北伐曹魏,虽然,最终还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第一百零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一章中,诸葛亮设计将司马懿父子三人引入上方谷,用火烧断谷口,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抱头痛哭,没想到忽然来了一阵倾盆大雨,将火扑灭。

诸葛亮本以为司马懿会被火烧死,算破天的他也没料到会下雨,只好感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罗贯中虚构了一幕,主要还是在说明“天不佑汉”,所以,诸葛亮屡次北伐也是很难有大的成就。

诸葛亮在不得其时的艰难环境中,仍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种精神实际上也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们理想化的人生写照。

在唐代,“诗圣”杜甫就发出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叹。

诸葛亮的这种精神,对历史上坚持抗战、抵御外侵的爱国军民有着巨大的感召力。

北宋末期,著名的抗金名将宗泽十分仰慕诸葛亮,他在临终之际含恨吟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后,又连呼三声“渡河!渡河!渡河!”而死。

南宋的抗金名将岳飞更是仰慕诸葛亮,在成都武侯祠至今还保存有岳飞手书的《出师表》石刻。

南宋末年的文天祥在被元军俘获而北上燕京途中,还写下了一首《怀孔明》:

斜谷事不济,将星殒营中。

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胸。

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世以成败论,操懿真英雄。

在这首诗中,文天祥既颂扬了诸葛亮,又抒发出自己坚定不移的爱国志向。

有了这些前人的光辉照耀,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先生自然要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隆重刻画诸葛亮为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以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进取精神了。

本文参考自:《三国闲谭》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诸葛亮真的是“六出祁山”?罗贯中为何要着重描写这段历史?”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历史上赤壁之战 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的?他真的是神人吗?

历史上赤壁之战 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的?他真的是神人吗?

诸葛亮,曹操,东风,气象,赤壁之战,刘备,诸葛,冰雪聪明,东南风,历史,战争,经验,于刘备,周瑜,罗贯中,上都,中花,这都,下雨天,史书,传言,事情,书籍,仁义,云彩,偏向,兴趣,后盾,后人,心腹

2015-01-07 #短篇故事

历史上草船借箭之人真的是诸葛亮吗?还是另有其人?

历史上草船借箭之人真的是诸葛亮吗?还是另有其人?

孙权,曹操,诸葛亮,赤壁之战,历史,时期,故事,军队,支箭,主动出击,公宜,周瑜,向曹军,国之志,张辽,曹军,罗贯中,诸葛,臧霸,魏略,中经,烈火,人才,三国演义,一统,三国志,主题,东吴,严加戒备,主角

2011-09-27 #长篇故事

历史上的周瑜是怎么死的?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

历史上的周瑜是怎么死的?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

周瑜,孙权,三国演义,公瑾,罗贯中,诸葛亮,一战,东吴,赤壁之战,赢家,英年早逝,中得,周公瑾,何生亮,刘备,孙权闻,曹军,曹操,王佐之,英俊,诸葛,大破,苏轼,世人,三国志,中极,人生,人世间,享年,人物

2013-02-06 #经典故事

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是真的吗

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是真的吗

司马懿,空城计,诸葛亮,孔明,主帅,苗军,三国演义,前军,城中,大将,退敌,诸葛,大开,张臣,王仪,罗贯中,邓愈,魏兵,关公战秦琼,西城,京剧,历史,后军,城门,操琴,洛阳,百姓,童子,资治通鉴,飞马

2020-08-13 #故事大全

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是真的吗

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是真的吗

司马懿,空城计,诸葛亮,孔明,主帅,苗军,三国演义,前军,城中,大将,退敌,诸葛,大开,张臣,王仪,罗贯中,邓愈,魏兵,关公战秦琼,西城,京剧,历史,后军,城门,操琴,洛阳,百姓,童子,资治通鉴,飞马

2013-12-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草船借箭”真的是诸葛亮所为么?其实 另有其人

“草船借箭”真的是诸葛亮所为么?其实 另有其人

诸葛亮,曹操,孙权,周瑜,曹军,三国演义,支箭,船队,鲁肃,命令,故事,江面,诸葛,历史,小说,战船,时间,水寨,船只,全用青,东尾西,于长江,孙刘,孙军,孙吴,才明,罗贯中,曹丞相,曹营,东一

2010-07-01 #经典故事

诸葛亮的空城计是真的么?原来空城计是真的 只不过是这个人用的

诸葛亮的空城计是真的么?原来空城计是真的 只不过是这个人用的

周瑜,孙策,诸葛亮,司马懿,空城计,诸葛,孙坚,罗贯中,三国演义,东吴,世人,历史,武庙,神仙,苏轼,街亭,真的是,下相,何生亮,大开,吴太后,吴郡,孟达,孔明见,大都督,张郃,封为平,曹操,董卓,范成大

2008-05-04 #长篇故事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真的如同小说里写的那么神?其实并不是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真的如同小说里写的那么神?其实并不是

诸葛亮,蜀国,诸葛,国家,刘备,小说,三国演义,事情,作者,方面,是非,人才,历史,空城计,罗贯中,很多人,在历史,人们,人物,军事家,时间,根基,能力,不能够,三国历史,历史人物,他是一个,北伐,属于自己,所使用

2017-10-21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