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为了使屯田制度顺利推行 政府将大量耕牛发给屯种的军士和农民

时间:2016-01-30

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北方出现大量荒田,土地集中的趋向有所缓和

提示:本文共有 142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在元末农民战争的过程中,蒙古贵族,色目大商人、上层僧侣和一部分汉族大地主或逃散,或被农民军压服,土地占有关系因此发生一定的变化。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北方出现大量荒田,土地集中的趋向有所缓和。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也略有变化,明朝释放了大量元朝的驱口,并禁止庶民之家蓄养奴婢。“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礼行之。”又规定地主以佃户代役,必须出米一石,以资助其费用。同时,在明律中取消元朝的地主殴死佃客杖一百七、征烧理银五十两的法令。工匠的地位也有改善。

明朝的匠户同元朝一样,虽世代向官府服役,但已被分为轮班和住坐两种,他们除服役时间外,其余的时间可以自行趁作。明统治者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还积极推行发展农业的政策。洪武年间,朱元璋多次下令鼓励农民复业归耕,开垦荒地。或额定授予荒地,或听其尽力垦种;或免租税三年,或免杂泛差役,或免予起科,或永不起科,所垦地土俱听溪己业。在劳动人民的勤劳垦殖下,北方大量荒闲地土被开种出来。明朝政府又在各地,特别是在北京、淮西及沿边大兴屯田。屯田有民屯、军屯和商屯三种,民屯和军屯规模较大,商屯则较为罕见。

为了使屯田制度顺利推行,政府还将大量耕牛发给屯种的军士和农民,并命宝源局制造农具分配给屯田之家。屯田保证了军粮的供应,到宣德之时,沿边军士的用度多倚屯田所出,很少征用民谷。明朝政府也很注意棉花和桑、麻等的种植。建国前已有这方面的命令,洪武初年又颁布法令,规定凡农民有地五亩至十亩者,要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否则要向政府缴纳绢、麻布或棉布各一匹,有地十亩以上的加倍。这一措施,使缴纳丝、绵、棉布的征调成为田赋中仅次于米粮的茨木,为纺织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原料,有利于丝织业和棉织业的发展。

政府还大力组织农民兴修水利,朱元璋下令各州县的官吏,凡有关修水利的事都要立时呈报,并由朝廷派员监修。据洪武二十八年统计,前后不到两年,在全国范围内共开塘堰四万余,浚河四千余处,修建陂、堤、岸共五千多处。洪武年间,陕西的洪渠堰、四川的都江堰和广西的灵渠都先后修复。永乐元年,十几万从浙江等地征集来的军夫和民夫在户部尚书夏原吉的率领下,两年内完成了疏导吴淞江的水利工程,苏、松水患得到排解,农田因此得利。元末明初,会通河经常淤塞,漕运难以通达,运粮只靠海运。永乐九年,三十万山东及南直隶的民工,在工部尚书宋礼率领下,沟通了会通河。此举加强了南北方之间的物资交流,并为迁都北京创造了条件。

洪武时,时政府在南京和其他省所属州县设立“预备仓”,规定府、州、县各置东西南北四仓,储粮备荒,多者万余石,少者五千石,遇有水旱,则用以贷给贫民。永乐、宣德间又令各州县官吏随时注意修补。宣德七年,周忱和况钟在苏州各县设济农仓,共积粮二十九万石修,修水利和赈贷农民之费都由此出,农民暂免于豪富之家的高利贷剥削,农业生产得以发展。此外,周忱和况钟还创立平米法,无论官民田,一概摊平加耗,粮轻者耗多,粮重者耗少,每税米一石,加耗约六七斗,宣德十年浙江加耗为七斗。这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逃赋现象日少,济农仓也得以长期维持明初还推行了一些有利于工商业的措施。

洪武、永乐时,商税一般为三十税一,农具以及军民嫁娶丧葬之物,舟车丝布之类都予免税。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下令裁撤税课司局,改由各府州县直接征税。明朝政府又放弃矿业专营,特别是铁矿的专营,许可人民开采,三十税二。

文章由《微微娱乐汇》百家作者原创撰写,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为了使屯田制度顺利推行 政府将大量耕牛发给屯种的军士和农民”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明朝的卫所制度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明朝的卫所制度

卫所,军户,朱元璋,制度,明军,洪武,军制,军人,军队,明史,兵部,屯田,人为,募兵制,都司,余丁,五军都督府,兵权,军士,卫所军,国家,官军,年间,方式,逃兵,元军,社会地位,一粒米,千户所,政权

2007-06-03 #短篇故事

魏蜀吴皆屯田 但为何曹魏因此强大?三国时期屯田制度的深度剖析

魏蜀吴皆屯田 但为何曹魏因此强大?三国时期屯田制度的深度剖析

屯田,军屯,蜀汉,孙吴,魏蜀吴,劳动者,东吴,军粮,供应,诸葛亮,军队,制度,政权,经济,民屯,管理,传统,土地,战乱,手段,自耕农,曹操,诸葛,个人,位置,作用,地方,实力,效果,时间

2016-12-21 #故事会在线阅读

明朝灭亡——朱元璋的理想主义之殇之户籍制度

明朝灭亡——朱元璋的理想主义之殇之户籍制度

军户,同学,朱元璋,户籍制度,关卡,军屯,制度,军队,流民,大明,屯田,渡口,在明,公粮,农民,历史,时期,规模,明英宗,洪武,朝前,中原,交租,儿子,军官,士兵,大汉,弊端,数量,政府

2016-03-07 #故事大全

几个历史上的税法典故

几个历史上的税法典故

土地,农民,井田制,井田,制度,均田制,田赋,规定,公田,屯田,丁税,两税法,地丁银,官府,时期,发展,奖励,宣公,王安石变法,赋税制度,人口,人丁,人头税,人身,全国,公元,内容,基础,差役,康熙

2020-06-01 #长篇故事

几个历史上的税法典故

几个历史上的税法典故

土地,农民,井田制,井田,制度,均田制,田赋,规定,公田,屯田,丁税,两税法,地丁银,官府,时期,发展,奖励,宣公,王安石变法,赋税制度,人口,人丁,人头税,人身,全国,公元,内容,基础,差役,康熙

2020-06-01 #故事大全

几个历史上的税法典故

几个历史上的税法典故

土地,农民,井田制,井田,制度,均田制,田赋,规定,公田,屯田,丁税,两税法,地丁银,官府,时期,发展,奖励,宣公,王安石变法,赋税制度,人口,人丁,人头税,人身,全国,公元,内容,基础,差役,康熙

2020-09-13 #短篇故事

几个历史上的税法典故

几个历史上的税法典故

土地,农民,井田制,井田,制度,均田制,田赋,规定,公田,屯田,丁税,两税法,地丁银,官府,时期,发展,奖励,宣公,王安石变法,赋税制度,人口,人丁,人头税,人身,全国,公元,内容,基础,差役,康熙

2020-09-13 #故事大全

明朝历史小故事

明朝历史小故事

朱元璋,明成祖,建文帝,洪武,参考资料,来源,皇帝,制度,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于建文,明惠帝,齐泰,黄子澄,永乐盛世,靖难之役,全国,主力,佃农,农民,内阁,国家,帝位,屯田,工匠,征南将军,战争,措施,明太祖,江南

2020-04-20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