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国外都是快乐教育?耶鲁博士养孩子也不轻松 世上哪有不焦虑妈妈

时间:2016-02-14

谈起国外的育儿和教育观念,她发现许多情况,并不想国内想象的那样

提示:本文共有 23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朋友带着孩子随老公去美国工作三年,最近回来探亲。谈起国外的育儿和教育观念,她发现许多情况,并不想国内想象的那样。育儿的毒鸡汤,国人喝了太多!

孩子摔了不扶?

刚到美国,朋友就看到这样一幕:公园里,一个刚会走的小宝宝一屁股摔倒在地,他的妈妈马上上前,边鼓励边扶孩子起来。

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并不像国内盛传的,孩子摔倒了只要没受伤,外国妈妈都站在旁边不管,让孩子自己起来,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其实,跟国内一样,在美国也曾经流行过一阵“哭了不抱”、“摔了不扶”的教育理念。但是随着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幼年被这样对待的孩子,成年后普遍缺乏安全感,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自卑等情绪,影响他们的社会发展。

曾经被媒体碰上天,在美国热门育儿节目《超级保姆》中被广泛应用的“哭声免疫法”,现在早已被弃之不用。而“哭声免疫法”创始人约翰华生的几个孩子,要么屡屡自杀、要么流浪街头,他自己也被评为美国20世纪最让人讨厌的人之一。

面对孩子的摔倒,美国妈妈们跟中国妈妈的最大区别,真不是去不去扶,而是对孩子的态度。她们不会埋怨孩子“怎么这样不小心”,或者一个劲的问“摔没摔坏?”,而是鼓励和赞美孩子:“你真坚强!”

老人不帮忙带孩子?

另一个毒鸡汤是,美国的老人从不帮忙带孩子!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许多美国老人都愿意帮助子女带儿孙。

不用说别人,克林顿的女儿就是外婆帮助照看的,而小布什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感谢岳母帮他带大一对双胞胎女儿。总统的孩子尚且如此,何况是普通人家呢?

曾听过一位心理学家说起,如果孩子小时候确实没人照顾,找一位“像妈妈”的女性照顾是不错的选择,而这个“像妈妈”的女性最好不要变来变去,越稳定越有利于孩子安全感和依恋感的建立。所以,现在国人更多让外婆来照顾孩子,而不是请婆婆照顾,是有其道理的。

不过,美国老人帮忙带孩子,跟国内最大的不同是,他们跟子女之间没有那么多“道德纠葛”。老人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都可以没有负担的告诉孩子,不愿意照顾儿孙;而年轻父母们也绝不会因此对父母产生怨怼。因为养育儿女原本就是年轻父母自己要承担的责任。

除此之外,大概因为家庭里孩子很多的原因,国外的老人们一般不会对儿孙过于溺爱,也不会为了儿孙完全放弃自己的生活,这反过来让小宝宝们的成长氛围更加健康。

国外的孩子特轻松?

当我们几位每天陪娃写作业、焦头烂额的中年老母亲问起,美国的孩子是不是都特别快乐,不像国内课业负担这么重?是不是美国的妈妈们都特别“写意”,孩子上学以后,就只要忙着把自己的生活过好?

同事叹了口气:我原本也是这样想象,但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你对孩子的期待就只是成年后可以有工作凑合活着,那么在美国的孩子确实可以过个非常快乐的童年。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让孩子上个好大学,有个更光明的未来。那么,他们面对的竞争只有比国内更残酷。

搞好学习成绩,那只是基础;孩子还一定要有一项艺术爱好、一项体育爱好,还要热心公益、参与社会活动;同时需要大量的阅读,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许多孩子从小就开始参加各种俱乐部,其实就是“培训班”,而目标当然是各种“竞赛成绩”。有了这些,才有可能被心仪的大学看中。

中国的孩子,如果父母没有在国外名校学习的经历,孩子就少了一个重要的背书,要考上常春藤的学校,当然只能更加努力,而且不仅仅是在成绩上努力。

美国的妈妈们不焦虑?

再说国外的妈妈。

中产妈妈们一样为了学区房拼尽全力,看看动画片《小王子》就知道了;

不但如此,为了让孩子跻身所谓“精英阶层”,妈妈们除了要时时把孩子打扮的光鲜亮丽,自己也要时尚、高贵。

你会看到上东区的那些精英中的精英为了孩子的教育投入的难以想象的金钱和精力,包括从出生开始就选择好出生的月份,因为有些月份出生的孩子托儿所不收;从两三岁开始就学习各种技能,父母与孩子通过激烈的面试后,孩子才能进入为数不多的优质托儿所;购买寸土寸金的学区房,只为了孩子有机会进入到排名前列的私立学校;连孩子的玩伴和自己的社交对象都要严格筛选,确保孩子的玩伴和自己的社交对象是一个阶层……这些上东区的妈妈们,社交时对对方的称呼都是在哪儿上学的某某孩子的妈妈,孩子已经成为了妈妈们的社交名片。关于育儿、婚姻、身材和容颜的焦虑,对于这些妈妈们而言都是一场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争。

耶鲁大学博士温妮斯蒂·马丁在这样的育儿中感到心力交瘁,并为此写了一本《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描写了自己为了不给孩子“掉价”,需要买个上万欧元的铂金包的焦虑体验!

您看,美国妈妈的焦虑程度,比国内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呢!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外表,同样是靠着无尽的焦虑、恐惧和不眠之夜创造而来。

听她这样说完,一个正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考虑移民的朋友说,要再认真了解和考虑一下。而那些幻想着海外教育花好月好的妈妈们,也可以醒醒了。

无论在哪儿,对孩子有期待的父母注定是要操心的;

无论在哪儿,孩子想要上个好大学,有个更光明的前程,也都是要在幼年就开始努力的;

“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剧场,当前排观众站起来的时候,后排观众也不得不这样做。所以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不焦虑的妈妈。”

国外的教育当然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包括他们对摔倒孩子的鼓励、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清晰界限、孩子教育中更注重的全面发展;但每一种教育,也都一定有其局限之处。

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教育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大可不必照搬想象中的国外优秀经验。国内的孩子该学还得学、该逼还得逼。只是于此同时,如果能够让孩子真正了解,这样学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那就更好了。

我是曾在职场如鱼得水,如今专心养育两个孩子。读了一柜子书,走了不少弯路,也收获了满满的经验与幸福。关注我,希望把我的所学所用、经验教训跟您分享!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国外都是快乐教育?耶鲁博士养孩子也不轻松 世上哪有不焦虑妈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位韩国妈妈的故事:培养6个孩子全部哈佛 耶鲁博士!

一位韩国妈妈的故事:培养6个孩子全部哈佛 耶鲁博士!

孩子,父母,孩子们,书桌,母亲,先生,时候,问题,东柱,交流,耶鲁大学,丈夫,给孩子,研究,妈妈,家庭,哈佛大学,让孩子,事情,人生,夫妻,才华,方法,氛围,研究项目,好的,生活,我们家,自然地,品格

2020-06-05 #短篇故事

韩国博士牛妈 培养6个子女全上耶鲁哈佛 学霸养成关键在小学

韩国博士牛妈 培养6个子女全上耶鲁哈佛 学霸养成关键在小学

孩子,父母,惠星,小学,哈佛大学,品格,才华,孩子们,耶鲁大学,帮助孩子,让孩子,书桌,教授,学习习惯,妈妈,个性,一面,作用,兴趣,成绩,老师,于敏,子洪,二儿子,毕业后,好的,麻省理工学院,个子,书本,事情

2011-08-27 #故事阅读

6个子女全是哈佛博士 其母亲告诉我们有三个简单易懂的教育方法

6个子女全是哈佛博士 其母亲告诉我们有三个简单易懂的教育方法

孩子,妈妈,父母,教育,教育方法,母亲,生活,时候,父亲,让孩子,名校,博士,哈佛,耶鲁,爸爸,角色,给孩子,个子,个性特征,家长,家庭,方法,答案,首席,工作,任何时候,妈妈在,对孩子,才能够,教育方式

2010-05-28 #经典故事

妈妈博士 子女博士 一家8口都是博士 父母在其中的作用

妈妈博士 子女博士 一家8口都是博士 父母在其中的作用

孩子,父母,老师,能力,奶奶,学校,问题,惠星,博士,中小学,丈夫,信心,同学,态度,新闻,过程,训练,俞敏洪,孩子们,一生,人生,书本费,作用,功夫,原件,妈妈,孙子,时候,家长,思维

2017-09-27 #故事大全

耶鲁妈妈来长讲座 分享的教育故事让家长们受益匪浅

耶鲁妈妈来长讲座 分享的教育故事让家长们受益匪浅

孩子,教授,家长,家长们,妈妈,父母,讲座,儿子,家庭教育,校区,学校,实验小学,对孩子,耶鲁,小学,故事,时候,格局,男孩,长春,内容,垃圾,情绪,老师,长春市,阶段,尚德,赖宁,关怀,教育

2020-07-12 #小故事

耶鲁妈妈来长讲座 分享的教育故事让家长们受益匪浅

耶鲁妈妈来长讲座 分享的教育故事让家长们受益匪浅

孩子,教授,家长,家长们,妈妈,父母,讲座,儿子,家庭教育,校区,学校,实验小学,对孩子,耶鲁,小学,故事,时候,格局,男孩,长春,内容,垃圾,情绪,老师,长春市,阶段,尚德,赖宁,关怀,教育

2016-04-11 #小故事

贫民妈妈养出2个耶鲁亿万富豪 “养活教育” 才是一切教育基础

贫民妈妈养出2个耶鲁亿万富豪 “养活教育” 才是一切教育基础

孩子,女儿,教育,让孩子,家长,家务,生活,父母,妈妈,母亲,巴菲特,聂圣哲,做家务,女孩,家庭,内驱力,宝妈,劳动,价格,保姆,内容,压岁钱,学会,才能,教会,洗碗,菠萝,能力,观念,计划

2009-01-09 #故事大全

博士妈妈透露:孩子初中作文“0”扣分 全靠“吃透”这写作大全

博士妈妈透露:孩子初中作文“0”扣分 全靠“吃透”这写作大全

作文,写作技巧,同学们,初中,语文,事件,写作能力,写作文,写作方法,技巧,方法,范文,阶段,博士,书籍,两码事,主页,分值,妈妈,大全,地位,压轴,发消息,头像,孩子,小学,才能,语文课,水平,文字

2019-04-20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