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古代文学——《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时间:2016-02-16

二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织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

提示:本文共有 42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明后期编著神怪小说的热潮:

(一)在儒、道、释“三教合一”思想主导下,接受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话本影响,吸取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

(二)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织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

01

第一节 《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

一、《西游记》的成书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比较:

(一)不一致:《三国》《水浒》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生发虚构,是“实”与“虚”的结合而以“真”的假象问世;

(二)《西游记》将历史的真实不断地神化、幻化,最终以“幻”的形态定型:

1、唐玄奘取经的真实历史事件→门徒辨机辑录玄奘口述所见所闻成《大唐西域记》尽管“皆存实录,匪敢雕华”,由于宗教家心理,难免染上神异色彩→其弟子慧立、彦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赞颂师父,弘扬佛法中,不时用夸张神化笔调穿插离奇的故事→唐末笔记如《独异志》《大唐新语》等记录玄奘取经的神奇故事。

2、成书于北宋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似为“说经”话本,虽文字粗略,故事简单,尚无猪八戒,“深沙神”也只出现一次,但大致勾画《西游记》基本框架,并开始将取经历史故事文学化。

(2)出现猴行者形象,自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实际已成主角,是孙悟空的雏型。原型:“石中生人”夏启、“铜头铁额”蚩尤、“与帝争位”刑天及猿猴成精的奇闻异说如唐李公佐《古岳渎经》“形若猿猴”的淮涡水怪无支祁,印度教经典《罗摩衍那》中神猴哈奴曼。

3、师徒四人取经故事在元渐趋定型。猪八戒首次出现在元末明初杨景贤杂剧《西游记》中;剧中深沙神改称沙和尚。

4、元末明初,有故事较完整的《西游记》问世,残文“梦斩泾河龙”内容相当于世德堂本《西游记》第九回;主人物、情节结构大体定型,有关孙悟空的描写已与百回本《西游记》基本一致。

二、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

(一)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署名。

(二)清初刊刻《西游证道书》始提出为元丘处机作,一般认为此说是与丘的弟子《长春真人西游记》相混的结果。

(三)清乾隆间,吴玉《山阳志遗》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

(四)本世纪20年代,经鲁迅、胡适等人认定,吴承恩说几乎成为定论。

三、《西游记》的版本。

(一)嘉靖、万历间周弘祖《古今书刻》录“鲁府”、“登州府”刊《西游记》佚。

(二)现存最早:金陵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20卷100回,一般认为刊于万历20年(1592)。

(三)万历、崇祯间另有三种百回本,均无专叙玄奘出身一节故事。

(四)清初汪象旭、黄周星评刻《西游证道书》,自称据大略堂《释厄传》古本将这节故事写成“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作为第九回插入,把原来的第九、十、十一回的内容改成第十、十一两回。

02

第二节 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

一、戏笔中存至理。

(一)“游戏中暗藏密谛”(李卓吾评本《西游记总批》),神幻、诙谐中蕴涵哲理:被明个性思潮冲击、改造过的心学;主观上想通过塑造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宣扬“明心见性”,维护封建正常秩序;客观上张扬了人的自我价值和对于人性美的追求。

(二)想通过孙悟空形象宣扬“三教合一”化的心学,基本思想:“求放心”“致良知”,即使受外物迷惑而放纵不羁的心,回归到良知的自觉境界。

(三)小说选用“心猿”这一比喻躁动心灵的宗教用语作为孙悟空的别称,表明作者把孙悟空当作人心的幻相来刻画。

(四)全书内容构架大致由三部分组成: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于五行山下;西行取经成正果。实际上隐喻了放心、定心、修心的全过程。

二、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在改造加工传统故事时,纳入心学框架,但心学本身在发展中又有张扬个性和道德完善的不同倾向,这和西游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积淀的民众意志结合,使《西》向着肯定自我价值和追求人性完美倾斜。

(一)前七回主观上想谴责“放心”之害,客观上赞颂自由和个性。

(二)第七回“定心”为转机,以后取经“修心”的过程反复说明师徒四人在扫除外部邪恶的同时完成人性升华,孙悟空成为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的象征:

1、不受任何管束、追求自由自在,追求自由而敢作敢为。

2、“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等言论都是顺着强调自我的思路而发出的鲜明和极端的声音,希望凭借个人能力去自由地实现自我价值,是明个性思潮涌动的生动反映。

3、作者不希望否定整个宗法等级制度,反映了封建的等级社会还是不可动摇,维护这个社会的思想也是根深蒂固的,追求自由只能在适度的范围内进行。

4、桀骛不驯的个性特点。

5、取经事业是其理想的象征,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成为其明显的性格特征。

6、大智大勇的英雄精神,品格的完美性和普遍性。

(三)八十一不少模式相同,难找到内在的逻辑联系,循环往复,都是作为修心过程中障碍的象征,隐喻着明心见性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渐悟”过程。

三、作为累积型长篇小说,整体内涵丰富,有总体性的寓意,也有局部性的象征:

随机将一些小故事镶嵌在整个体系中,各自独立地折射现实。

03

第三节 神幻世界的奇幻美与诙谐性

一、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极真”与“极幻”。

(一)“极幻”: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将奇人、奇事、奇境熔于一炉,构筑成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奇幻美。

(二)“极真”:那些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表现得入情入理;小说中的神魔都写得有人情,通世故。如《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批语:“极似世上人情”,极幻之文中含极真之情;极奇之事中寓极真之理。

二、人物形象塑造:

(一)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1、“物性”: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习性;

2、动物、植物一旦成妖成怪,就有神奇本领,具“神性”,从“真”转为“幻”;

3、赋七情六欲,将妖魔鬼怪人化,将“幻”与更深层次的“真”融合,具“人性”。

(二)把人物置于日常平民社会中,多色调地刻画复杂性格。

1、孙悟空也有诸多凡人的弱点,如言谈中时见市井粗话、江湖术语和商人行话,弱点一般是气质性的;但主要作为理想化、传奇性的英雄,超越凡人感官欲望。

2、猪八戒更像普通人,更具人情味。

(1)本性憨厚、纯朴;除妖勇敢。

(2)食、色欲一时难以泯灭;偷懒、贪小,过多计较个人得失,缺点往往出于本能欲求,反映了人性的普遍弱点,有落后、自私、狭隘的一面。

(3)用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猪八戒形象,更贴近现实生活,因而也更具真实性。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进步的重要标志。

三、“以戏言寓诸幻笔”(任蛟《西游记叙言》)。

(一)穿插大量游戏笔墨,使全书充满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有时信手拈来,涉笔成趣,只是为调节气氛,增加趣味性。

(二)有的戏言能对刻画性格,褒贬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有的游戏笔墨能成为讽刺世态的利器。

(四)有的戏谑文字是将神魔世俗化、人情化的催化剂。

04

第四节 《封神演义》等其他神魔小说

一、《西游记》之后,形成神魔小说流派:

(一)《西游记》续书、仿作、节本,及与其相配套的系列丛书。

1、明人无名氏《续西游记》100回,写唐僧师徒保护真经回长安。

2、《西游补》。

(1)16回,叙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后,被情妖鲭鱼精所迷故事。

(2)构思奇特,上下古今熔于一炉;在对历史反思、人生感叹、现实批判中,抒发胸中的垒块;表达对“情”的理性思考。

3、方汝浩《东游记》(全称《新编扫魅燉伦东度记》,《续证道书东游记》)100回。将人性中较具普遍意义的弱点,如酒、色、财、气等塑造成一系列具类型化和象征意义的“妖魔”形象,并构思一些演化“心生魔生,心灭魔灭”道理的情节,说教味重。

4、“四游记”。

(1)吴元泰《东游记》(全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56回,联缀八仙得道故事。

(2)《南游记》,即余象斗《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18回,演华光救母的故事。

(3)《西游记》,即杨志和改编《西游记》成的《唐三藏西游全传》。

(4)《北游记》,亦名《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24回,余象斗编,记真武大帝成道降妖事,文字拙劣。

(二)为神仙立传型作品,为佛道两教以及民间流传的各类神仙立传:

1、独传式,写一人为主,如达摩、观世音、关帝、牛郎织女等。

2、合传型,将数人凑在一起,如二十四罗汉、八仙等。

3、大都先写传主出身,后叙降妖济世故事,结构松散,形象干瘪,宗教性强。

(三)与历史故事相交融的作品:或将历史故事幻想化,或将虚幻人物历史化,只把历史作为背景或点缀,主色调仍是由神魔鬼怪、奇事奇境显现出来。代表作如《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三遂平妖传》等。

1、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100回,成书于万历25年(1597)。

(1)有感于国势衰微,想借郑和下西洋故事激励君臣,重振国威,但又着意于宣扬因果轮回,妖奇百出,荒诞不经。

(2)全书几乎全由对话堆砌成,缺乏细节描写和人物刻画,情节枝蔓,文词不佳,战争描写也多承袭《三国志演义》、《西游记》等小说。

2、《三遂平妖传》演文彦博讨平王则、永儿夫妇事。

(1)对造反人物多诬为“妖人”,将实有本事演变为神道妖魔间的争斗。

(2)也反映一些社会黑暗和人民苦难,语言朴素流畅,幽默泼辣。

3、这类小说中影响最大的—《封神演义》100回。

(1)明天启间,许仲琳、李云翔据民间创作改编成。

(2)以武王伐纣、商周易代历史为框架,叙写神仙分成两派卷入争斗,支持武王的为阐教,帮助纣王的为截教。

(3)人物形象。

①暴君纣王的艺术形象,具一定普遍意义,也是明中后期政治现实的折射。

②将纣王昏暴淫乱归罪于妲己,“女人祸水论”。

③文王、武王是仁政理想的化身。

(4)思想。

①积极。

A、小说贯串以仁易暴,以有道伐无道的基本思想;

B、引用《孟子》中一些具古代民主思想的言论,具一定的反封建意义。

C、写哪吒追杀其父李靖,是对封建伦理观念的反抗。

D、这些进步思想与晚明尊重人性、张扬个性的社会思潮有关。

②消极。

A、宿命论观点,把一切归结为“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天命当兴”;

B、不管正义与非正义,笼统歌颂忠君精神;

C、“女祸论”。

(5)想象奇特。 (6)人物刻画。 (7)偏于叙事略于写人;写人重神奇性而忽略人性;故事情节多有雷同之处,给人程式化感觉。

二、清神魔小说如《后西游记》、《钟馗斩鬼传》、《绿野仙踪》等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古代文学——《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西游记就是一部神怪小说?这是一本生命书 励志书 还是更多

西游记就是一部神怪小说?这是一本生命书 励志书 还是更多

西游记,生命,是一本,悟空,孙悟空,人生,故事,师徒,智慧,生理,七十二变,人心,天地,宝典,沙僧,病症,答案,西游,金箍棒,运行,唐僧师徒,神怪小说,该如何,会明,傅茂恒,志坚,斗战胜佛,朱紫国,石猴,诸郁

2020-02-14 #故事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下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下

参考答案,作品,黄庭坚,人物,风格,诗歌,创作,作者,特点,苏轼,语言,内容,形象,特色,关汉卿,柳永,方面,艺术,散文,元杂剧,孙悟空,三国演义,故事,散曲,前人,意境,文学,西游记,题材,欧阳修

2018-04-16 #短篇故事

四大名著经典语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经典语录

四大名著经典语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女儿,而不可,红楼梦,大丈夫,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乾坤,公子,千古,水浒传,大海,天下,天数,如山,姓氏,妖怪,师傅,心生,才能,浑如,猛虎,白骨,红妆,西游记,见识,叹人间,万艳,上玉山,丹唇

2011-04-18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古代神怪小说

中国古代神怪小说

故事,作者,全书,武则天,聊斋志异,姜子牙,蒲松龄,神怪小说,小蓬莱,内容,小山,手法,武王伐纣,短篇小说,篇幅,因果报应,于隆,于风,周兴,唐敖,唐中宗李显,山移海,山思,托生,林之洋,曹雪芹,纪昀,许仲琳,幻想世界,中华民族

2007-01-19 #故事大全

小学语文课内外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都是干货 必藏

小学语文课内外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都是干货 必藏

我国,三国演义,诗歌,诗经,关羽,岳飞,文天祥,曹操,贾宝玉,是我国,三曹,人物,春秋,时期,离骚,水浒传,皇帝,红楼梦,英雄,西游记,我国古代,力大,吴承恩,孟子,大诗,孟姜女,官纪,戚继光,曹丕,晓岚

2020-06-30 #故事会

中国古代神怪小说

中国古代神怪小说

搜神记,干宝,故事,后人,后世,情节,民间传说,浪漫主义,神灵,篇幅,色彩,著述,设想,佛道,平杜,晋纪,明神,章炳文,董永,蒲松龄,陶潜,史学家,古今,人物,主角,内容,仿制品,反抗者,前人,大小

2017-09-10 #小故事

我国的古代文学 在日本制作的动漫中也有体现 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国的古代文学 在日本制作的动漫中也有体现 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日本动漫,小说,典故,日本,我国,动漫,神话,文化,我们的文化,元素,西游记,影响,作品中,古代文学,受众,国家,古典文学,形象,漫画,题材,龙珠,传播,中国文化,中国古典,动漫作品,日本文化,孙悟空,庄周梦蝶,穷奇,在众多

2011-10-06 #小故事

小说推荐第五期――灵异神怪《佛罪》

小说推荐第五期――灵异神怪《佛罪》

旃檀,怀苏,天下,小说,作者,三观,内心,安利,天下人,将军,小羊,满身,罪恶,苍天,小伙伴们,不甘心,阴差阳错,中依,懒羊羊,大将军,于沈,爱的,事儿,一世,一生,下期,主角,书评,人世,人格魅力

2015-08-08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