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开州区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大别山轶事

时间:2016-03-13

大别山红色故事有哪些

提示:本文共有 33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大别山轶事

1947年8月6日,挺进大别山前夕,刘伯承司令员在山东郓城作进军大别山的动员报告。(刘伯承同志纪念馆供图)

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爆发。不过,在仅仅一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就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建立新的解放区,支援解放战争,同时把战火烧到国民党的中心统治区域,彻底打破蒋介石的战略部署,1947年6月底,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做出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决策,令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革命根据地。那么,远离后方,孤军深入敌统区的刘邓大军又将在这大别山上发生些什么故事呢?

1947年9月27日,由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已经挺进大别山一个多月。这天,司令员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在河南光山召开了一次高级干部会议,野战军的20多位纵队和旅部的指挥员全部参加。突然,一贯温文尔雅的刘伯承,一拳砸在桌子上,厉声说道: 现在,我们就要称一称,你这个布尔什维克空间是否足称!就是要排排队看一看,你是不是个男子汉!

熟悉历史的朋友或许都知道,刘伯承是一员儒将,平日里并不喜欢发脾气。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出现了罕见的情绪失控?事情还得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说起。

19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挥师东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28日,部队全部渡过淮河,进入了大别山区。但是蒋介石调集的重兵也接踵而至,企图在大军立足未稳之际,利用其无后方作战的困难,把他们 歼灭 或 困死 在大别山。

面对敌人的军事 围剿 ,刘邓大军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水土不服。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将士们大多是吃惯了小米和山药蛋的燕赵儿女,这突然来到了以大米为主食的南方,吃不饱是常有的事。以前他们的作战地点都是平坦的 四战之地 ,可大别山区不仅气候潮湿,到处是山林,随时还有可能会遭受到疾病和毒蛇的侵袭。所以,当时在大军中也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十分贴切的话语: 米越吃越大,路越走越小。

此外,由于抗日战争期间,红军、新四军曾三进三出大别山,虽然每次部队在离开的时候,都会对老百姓进行安置,但他们仍然免不了会受到敌人的疯狂报复。所以,这一次老百姓也不敢明里支持这支野战大军。在这样的情况下,部队纪律开始变得松弛,士气低落,有几仗打得很不理想。

这军事纪律要是坏了,那可就是政治危机的开始。刘伯承和邓小平立即与各部首长约法三章: 枪打老百姓者枪毙!抢掠民财者枪毙!强奸妇女者枪毙!

一天,政委邓小平正站在黄冈县的街头检查军纪,忽然看见一名军人的刺刀上挂着一捆花布、一捆粉条。他立即下令盘查,果然,这些东西都是那人从老百姓的店铺里顺手拿走的,可店主却不敢做声。

盛怒之下的邓小平,只说了两个字: 枪毙 !此令一下,顿时在军营里炸开了锅。很快便有人找到刘伯承,说那名军人是警卫连的副连长,曾立过战功,是否能从轻处罚。同时,肇事者本人也是痛哭流涕,不仅连连认错,更是提出要带头冲锋,希望战死在沙场上。

但刘伯承听后,却厉声说了四个字: 慈不掌兵 。鉴于事情的严重性,1947年9月27日,刘伯承和邓小平在光山召开了故事开头我们所提到的那次高级干部会议。会议上,大家都屏声息气地听着司令和政委的训话。刘伯承越说越激动,后来更是一拳砸在桌子上。而这一拳也同时砸在了现场所有指挥员的心头上。是啊,面对恶劣的环境、松懈的纪律,若是军心再有所动摇,那部队还将如何在大别山站住脚。

光山会议的召开,对于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思想统一以及战略的展开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激励下,将士们的信心又回来了,部队士气大增。

1947年10月26日,刘邓大军在高山铺和邻近的村庄清水河一带,伏击了一直尾随其后的蒋军40师及52师82旅。不但全歼蒋军5个团,缴获了其全部的装备,还击落了一架敌机。这是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规模最大的一次胜仗,也是大别山南部战略展开过程中关键的一战。

高山铺战役结束时,已经是秋去冬至。但此时,刘邓大军的十万将士,还没有御寒的冬衣,都只穿着单衣和草鞋。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雄峙于南京与武汉之间,是当时蒋介石政府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方。但解放军想要将物资运进大别山,道路也并不平坦。其实,党中央和毛主席也曾打算从晋冀鲁豫根据地给刘邓大军送些棉衣,或是送些银元来就地采购。可大别山前方横着陇海路、黄泛区,再有沙河、涡河、洪河、汝河、淮河等多处障碍,又是雨季,实在是困难重重。后来,刘伯承在他的回忆录中,就曾对这一时期有着这样的描述: 不少人连草鞋也没有,不得不赤足行军 由于给养不能及时得到补充,有的部队曾二十几天不见油盐,甚至只能以清水煮马肉充饥。

11月上旬,野战军指挥部转移到了鄂皖边的刘家畈。天气已经越来越冷了,如果此刻还是无法解决战士们的冬衣,后果将不堪设想。与此同时,毛主席又以军委名义给刘邓二人发来一则电文,要求他们把全军冬衣的准备重点放在自己筹办上面,因为后方的接济可能要到十二月之后才能到位。于是,刘伯承、邓小平只得把这件事情作为战略问题提到了日程上来。他们决定就地筹划,打好 棉衣战 。面对眼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刘伯承说: 我们共产党人做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我们人民解放军也要有勇气和信心,去创造任何军队没有创造过的奇迹!

他让后勤负责人先将部队里弹棉花、浆染、裁缝的巧匠都找出来,再以他们为骨干,在每个班、排都开起裁缝铺、被服厂。让扛枪的男儿汉,人人都来一面打仗,一面学女红。

于是,一个自制棉衣的行动,旋风般地在全军展开了。可是,筹来的布匹五颜六色。先别说当兵的穿着花衣裳像什么样子,若是一支部队穿得五花八门走出去,势必也会影响军容、军威。这可该怎么办呢?一个字:染!

一天,刘伯承见司令部的几个参谋,正在用买来的花布剪裁棉衣,就问:

谁叫你们不染就缝?

公家没发染料。 有位参谋不加思索地回答道。

虽说司令部要求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但也不能忽略了纪律。听到这样的回答,刘伯承不禁感慨地说: 同志!革命不能靠发武器打敌人,我们的染料也不能等着发啊,无产阶级的队伍,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稻草、芝麻杆烧成灰,都是很好的染料。无论多么困难,我们也要穿一色的灰衣服,我们是人民军队,不是杂部队!

而且,为了向同志们证实稻草灰也能作染料。几天后,年过半百的刘伯承亲自动手,把大别山民房里的柴火灰以及稻草、芝麻杆烧成的灰烬都收集了起来,制成了染料,没想到还真就把白土布染成了灰色。布料染好了,他又拿竹条代替弹花弓,将棉花弹好后,再用报纸剪了个样子,一针一线地缝了起来。

司令员的行动,对将士们的影响极大,大家都纷纷动手做起了棉衣。可毕竟是些从来没有做过女红的大男人,好不容易照着样子把衣服的形状给裁好了,但这领口的缝制又成了大问题。不是大了,就是小了,有的甚至把领口开到了脊梁上去了。据说,当时将士们还编了句顺口溜来打趣自己: 当兵好当衣难裁,棉衣好做领难开。

这天,一个警卫员战士开了个 和尚 领,可领子缝好后,却发现前襟吊起来好高,脖子后面却多了一个鼓包。另一位战士见了,调皮地将一只搪瓷碗塞进了鼓包里。正巧,这一幕被刘伯承看见了,他不声不响地从战士的颈后掏出了那只搪瓷碗,走到一张铺了棉衣的门板旁蹲了下来,招呼大家围拢过去,边比边划说: 你把搪瓷碗扣在领口地方,在棉衣背缝正中留出2公分,再用铅笔画一道圈,照这样开的领口,不大不小,正合适。

战士们依此法一做,果真灵验。原来,在视察战士们自制棉衣的过程中,刘伯承早已细心地研究出裁棉衣的规律。他不仅发现可以用瓷碗作量具来剪裁衣领,还告诉大家不论棉袄棉裤,只要周围比单衣单裤宽一寸,套进棉花就绝对合身。

慢慢地,刘伯承的制衣方法传了出去,战士们都依样画葫芦地学会了。短短半个月后,将士们身上都穿上了暖暖的冬衣。这过冬的问题解决了,刘邓大军战略展开的第二回合又以胜利结束。与此同时,挺进豫皖苏地区的华东野战军主力和挺进豫陕鄂地区的陈谢兵团都已胜利展开。三支大军在中原的 品 字形阵势已经形成。解放大军的矛头,戳到了蒋介石的卧榻之旁!

(冉绢根据刘伯承同志纪念馆提供材料整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开州区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大别山轶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开州区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大别山轶事

开州区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大别山轶事

刘伯承,大别山,棉衣,邓小平,刘邓大军,部队,刘伯,染料,将士们,冬衣,大军,纪律,老百姓,问题,领口,战士们,会议,司令员,地区,战士,搪瓷,敌人,稻草,和政,毛主席,蒋介,蒋介石,蒋军,挺进大别山,事情

2016-10-12 #小故事

开州区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大别山轶事

开州区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大别山轶事

刘伯承,大别山,棉衣,邓小平,刘邓大军,部队,刘伯,染料,将士们,冬衣,大军,纪律,老百姓,问题,领口,战士们,会议,司令员,地区,战士,搪瓷,敌人,稻草,和政,毛主席,蒋介,蒋介石,蒋军,挺进大别山,事情

2014-05-08 #故事阅读

红色大别山大别山感人红色故事

红色大别山大别山感人红色故事

大别山,黎庶,红色,俊杰,抒情诗,奇观,揭竿,狂澜,政权,骨干,接力,革命摇篮

2014-11-15 #故事会

初心聆听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精神——《红色大别山》

初心聆听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精神——《红色大别山》

郑义斋,革命,红色,敌人,战士,亲情,共产党员,大别山,爱情,红四方面军,经费,苦难,胜利,谁不想,吴焕,苏李,责任编辑,中国梦,总指挥部,初心,全国,低谷,上金,中华民族,党员,党员干部,党支部,军军,凯歌,故事

2020-06-20 #故事会

初心聆听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精神——《红色大别山》

初心聆听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精神——《红色大别山》

郑义斋,革命,红色,敌人,战士,亲情,共产党员,大别山,爱情,红四方面军,经费,苦难,胜利,谁不想,吴焕,苏李,责任编辑,中国梦,总指挥部,初心,全国,低谷,上金,中华民族,党员,党员干部,党支部,军军,凯歌,故事

2010-01-22 #故事会

初心聆听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精神——《红色大别山》

初心聆听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精神——《红色大别山》

郑义斋,革命,红色,敌人,战士,亲情,共产党员,大别山,爱情,红四方面军,经费,苦难,胜利,谁不想,吴焕,苏李,责任编辑,中国梦,总指挥部,初心,全国,低谷,上金,中华民族,党员,党员干部,党支部,军军,凯歌,故事

2018-05-15 #小故事

初心聆听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精神——《红色大别山》

初心聆听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精神——《红色大别山》

郑义斋,革命,红色,敌人,战士,亲情,共产党员,大别山,爱情,红四方面军,经费,苦难,胜利,谁不想,吴焕,苏李,责任编辑,中国梦,总指挥部,初心,全国,低谷,上金,中华民族,党员,党员干部,党支部,军军,凯歌,故事

2012-02-28 #故事会

讲好红色故事弘扬大别山精神“大别山杯”红色故事大赛圆满落下帷幕

讲好红色故事弘扬大别山精神“大别山杯”红色故事大赛圆满落下帷幕

大别山,市委宣传部,宣传部长,市委常委,故事,大别山精神,鄂豫皖,专家,红色,选手,评委,大赛,干部学院,黄冈,六安,信阳,安庆,力量,参赛选手,新县,老区,观众,感人故事,红色文化,和建,曹新,董磊,陈继平,韩军,新中国

2020-06-19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