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谣言止于智者 更止于责任

时间:2016-03-15

有时,扮演茶余饭后的谈资,有时也像被打开的潘多拉盒子充当着罪恶的急先锋

提示:本文共有 19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无论是在现实的日常生活还是虚拟的网络空间,到处充斥着形形色色、穿着迷惑外衣的谣言。有时,扮演茶余饭后的谈资,有时也像被打开的潘多拉盒子充当着罪恶的急先锋。每时每刻,谣言都会以新面孔、新情节、新噱头在上演和传播。

什么是谣言?“谣言”是生活用语,法律上对谣言表述为“虚假信息”,本质上是给人们提供权力感的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们现实中缺什么,就会想补什么。比如,邪恶的欲望或内心的幻想。为什么明星出轨的谣言很容易传播?因为人们内心的邪念想看到聚光灯下的人设崩塌,想看到墙倒众人推;为什么英雄事迹、名人语录的谣言很容易传播?因为人们自己做不到,但内心特别希望有一个完美的人能做到……

在当下,特别是遇到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特定的热点事件,造谣者、信谣者、传谣者可谓屡见不鲜,肆无忌惮游荡在我们周围。造谣、信谣、传谣,反映的不仅是这些人法律意识的淡泊、道德素质的低下,更体现其责任观念和合格人性的缺失。

可恶的造谣,是对他人的不负责。心理学家曾给出一个决定谣言的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含糊不清,这是一个乘法关系,也就是说如果重要性等于零,或者事件本身并非含糊不清,谣言就不会产生;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古人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造谣者深谙此道。他们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去描述一些事情,不仅信誓旦旦自诩没有造谣,还常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无辜”来逃避责任追究。这类人似乎是“无害的”,可也是最可耻的。

许多情况下,他们就是“递刀子给杀人凶手的那个人”,看起来并没有直接参与杀人,但把刀子递给恶毒之人,那他们就是实实在在的帮凶。换言之,造谣者就像手拿人血馒头的“路人”,其吃相是多么丑陋!为什么有人最爱吃人血馒头?因为只有死人不会说话,他们不需要对死人负责。

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那些“满嘴跑火车”的造谣者,给当事人及其关系人造成了极大伤害,这是对他人的极不负责,着实可恶。

可悲的信谣,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曾说“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然而,很多谣言根本没有逻辑可言,与是否聪慧并无关系,信不信、传不传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认知能力及内心活动。

谣言之所以会有人相信,主要是因为谣言本身所具有的某种价值,能满足信谣者的某种需要——例如,偷窥欲是产生风流丑闻的原因,而仇恨往往产生指责性的诽谤。至于谣言所具有的信息是否“真实”,能否得到验证,这无关紧要,也没有人去关注谣言的来源、形式和真实程度。

事实上,某一谣言的传播范围有其限制。由于过滤性选择认知规则发生作用,只会在有类似想法的人中传播,主要对“易受影响”的人起作用。人的心智其实很渺小,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常常聪明反被聪明误,在谣言面前的智商不可避免地降到了0,于是不自觉地完成了从“信谣者”到“传谣者”的转变。

面对周遭纷杂的信息,若是不经过充分、审慎的理性思考辨析,而是根据自身固有的“前见”对其进行惯性判断,那么,如跟风的墙头草一样,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这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可恨的传谣,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传谣者总是试图借助信息的筛选、过滤和取舍塑造受众的认知,使得接受者容易把经过自己改编、歪曲想象后的幻觉与真实情况混为一谈。有些谣言在传播中,常常变样。这一方面是接受者和传播者的记忆错误所致,更重要的是各人在传播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加上自己的主观色彩,不断加入自己对谣言的理解,夸大、缩小或改变谣言中的某一个或某一些细节——既有对信息缺乏正确判断与分析的非理性行为,也有理性与功利的刻意行为。简言之,若无传播,谣言随着时间只会淹没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之中,而谣言的裂变少部分源于记忆的失真,更多源于谣言在整个传播过程中的演变和添油加醋的评论。

旧社会曾经有无数人,活成了鲁迅笔下的“看客”,冷漠、麻木、愚钝、歹毒、幸灾乐祸。如今,比这些看客更可恨的,是在黑暗中冷嘲热讽、煽动是非,有意、恶意传播谣言,以最冷漠、最残酷的言行伤害着人们。唯恐天下不乱的传谣行为,也破坏着社会诚信友善的处事规则。

谣言不止,在于造谣传谣的成本过低。这也反映出我们治理谣言的手段不够新,处罚的力度不够大。可喜的是,进入新时代,党和政府已经深刻认识到谣言的重大危害和舆情处置的现实必要,正通过源头打击、过程监管、系统治理等多渠道加以全面整治。可以预见的是,在国家的有力引导和强力管控下,在法律法规的严厉惩戒和强大震慑下,风清气正的言论生态终将会到来。而那些依然有恃无恐造谣传谣的人,也必将自食恶果!

鲁迅先生曾说,“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因此,别在无序中无爱、无聊中无德、无知中无畏,而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自觉远离谣言、抵制谣言。毕竟,历史不会因为无视而消失,责任也不能因为回避而逃脱。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谣言止于智者 更止于责任”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谣言不仅止于智者 更止于真相

谣言不仅止于智者 更止于真相

谣言,真相,传播,人们,智者,最有效,事情,手段,是不可能,大得,在真,荀子,流言止于智者,事物,分分钟,土壤,原委,方法,看法,现出原形,空间,肺炎,迅速行动,面目,遁形,分析,意思是,不现实,互联网时代,传播途径

2007-03-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谣言止于智者?不是的

谣言止于智者?不是的

谣言,无解,智者,个人,不一样,证据,事实,传播者,关键在于,思想,距离,不变,事情,情况,本质,环境,真相,角度,传播,不了解,不相信,谣言止于智者,事物,偏见,关键,关键点,学会,对方,有罪,横飞

2013-03-22 #故事大全

说说“心理”话之《谣言止于智者》

说说“心理”话之《谣言止于智者》

谣言,疫情,力量,心理,传播,情绪,谣言止于智者,有哪些,湖北卫视,刘勤学,束光,爱的,原因,人们,公式,传谣,副教授,基本模式,强度,媒体,官方消息,智者,成因,方向,权威,权威专家,温度,演播室,理性,用心

2015-04-14 #故事大全

谣言止于智者?NO 谣言止于证据 闲聊动画《我们无法一起学习》

谣言止于智者?NO 谣言止于证据 闲聊动画《我们无法一起学习》

东灵,谣言,逻辑,证据,动漫,传言,动画,故事,古桥,福利,睡美人,文乃,人们,人家,同学,协会,底层,方法,智者,谈恋爱,认真学习,行动,一样是,一起学习,很有意思,是可以,认真学,番和,卡哇伊,鹿岛

2010-11-11 #故事大全

食品谣言止于智者 更应止于“治者”!

食品谣言止于智者 更应止于“治者”!

谣言,食品,人们,食品安全,原因,部门,传播,何生,和公,国务,制造者,从根本上,企业,体平,传谣,公安机关,发端,合力,困境,塑料,媒体,组织,戳破,市场性,挥之不去,新闻,案例库,机制,环节,渠道

2011-08-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谣言止于智者

谣言止于智者

疫情,谣言,信息,传播,防控,情绪,网络谣言,众志成城,曲公,都会,病毒,亿万群众,事件,事实真相,传谣,传播媒介,信心,全国,公共安全,公众,恶意,大局,微博,微信,放大器,杀伤力,权威,生命安全,歪曲事实,理性

2016-12-02 #故事阅读

网络谣言 止于智者

网络谣言 止于智者

网络谣言,谣言,传播,网络,规定,传言,日以,扰乱公共秩序,散布谣言,信息,依据,疫情,社会秩序,警情,险情,网民,网络世界,严重后果,公民,司法解释,制造者,情形,我国,方法,理性,刑法第,刑法修正案,危险物质,媒体上,治安管理处罚法

2013-07-24 #长篇故事

谣言止于智者

谣言止于智者

艾滋,疫苗,小黄,谣言,艾滋针,病毒,艾滋病,研发,专家,传言,事件,人体,公众,抗体,携带者,知识,有关,官微,强生公司,都会,全球,一票人,不知者,中国,人家,事情,人们,人士,人类,时代

2015-02-11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