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重庆璧山“最美家庭”|抗疫夫妻的“一线连轴转”

时间:2016-03-18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1月29日,重庆市璧山区三合镇卫生院院长何厚元在镇卫生院的办公室内整理每天的出诊巡查记录

提示:本文共有 14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1月29日,重庆市璧山区第二人民医院120急救车驾驶员徐峰拿着出车任务单快步跑向急救车。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1月29日,重庆市璧山区三合镇卫生院院长何厚元在镇卫生院的办公室内整理每天的出诊巡查记录。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大年初五,匆忙吃完早饭,重庆市璧山区三合镇卫生院院长何厚元和丈夫徐峰就出了家门。“你们要注意防护哦!”顾不上应答女儿的叮嘱,两人一个赶往镇上的卫生院,一个赶去城区第二人民医院。

当天,是重庆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的第六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处在关键防控期。

↑1月29日,重庆市璧山区三合镇卫生院院长何厚元在完成一户居家隔离的湖北返乡人员家庭巡诊任务后,走过居家隔离警戒线。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何厚元所在的三合镇,常住人口约1.4万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多,春节期间返乡的不少,其中就有来自武汉等重点疫区的人员。

↑上图为重庆市璧山区三合镇卫生院院长何厚元女儿发给母亲的微信留言;左下图为何厚元丈夫、重庆市璧山区第二人民医院120急救车驾驶员徐峰在急救车上工作;右下图为重庆市璧山区三合镇卫生院院长何厚元在村里给居家隔离的返乡人员测量体温(1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早在21日,按照区卫健部门统一要求,三合镇卫生院就制定了应急预案。市上启动I级响应后,大年初一,全院20名医务人员除两名在外学习的以外,全部到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一边张罗着开设发热门诊,调整人力配备;一边根据各村上报的返乡人员名单摸排情况,安排医生进村巡查。

↑1月29日,重庆市璧山区第二人民医院120急救车驾驶员徐峰进入医院大楼前,同事给他测量体温。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27日,卫生院接到镇政府通知,石龙桥村一位从武汉返乡的村民,曾与一名确诊病例患者同乘一辆大巴车,必须立即隔离观察。来不及多想,何厚元放下手头工作,带上一个同事就往村里赶。

入户检查发现,这位村民体温正常、不咳嗽,精神状态不错。但何厚元不敢大意,她详细地讲解居家隔离、观察的要求和方法,留下体温计、口罩等防护用品和自己的联系方式,安排好随访医生。还提醒周边村民,隔离期间不要前往串门,并交代村干部随时注意监测。

↑1月29日,重庆市璧山区三合镇卫生院院长何厚元在镇卫生院的一楼预诊分诊台前测量一位有发热症状的病人的体温。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经过几天紧急摸排,全镇共登记36名来自武汉等湖北各地的返乡人员,全部安排了隔离观察,其中密切接触者1人、有可疑症状的1人。”何厚元说,因为人手紧、防控任务重,大家都在加班加点,“最晚的一次忙到凌晨两点多。”

↑1月29日,重庆市璧山区三合镇卫生院院长何厚元为三合镇一户居家隔离的湖北返乡人员家庭成员测量体温。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何厚元在村里忙碌的时候,她的丈夫徐峰也正在疫情防控一线连轴转。作为璧山区第二人民医院120急救车的一名驾驶员,他要随时待命,转运病人。疫情发生后,徐峰每天天亮出门、天黑回家,有时一天要接运好几趟发热病人。由于基层一线防护装备不足,难免与病人近距离接触。

↑1月29日,重庆市璧山区第二人民医院120急救车驾驶员徐峰在出任务。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夫妻俩偶尔相互提醒注意防范,但都知道对方工作忙,不能多打扰。何厚元说,父母住在村里还好,最让他们不放心的是上大学放假在家的孩子。

“这工作有风险,但职责所在,就是想着早点把这个疫情控制下来。”何厚元淡淡地说:“只有大家平安,小家才安心”。

来源:新华社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重庆璧山“最美家庭”|抗疫夫妻的“一线连轴转””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疫情防控 重庆璧山巾帼志愿者在行动

疫情防控 重庆璧山巾帼志愿者在行动

疫情,防控,志愿者,妇女,妇联,和家,一线,全区,力量,贡献,钟昌,工作人员,太利,街道办事处,值守,人员名单,交接班,体温,作用,后勤保障,冠状,充分发挥,半边天,姐妹,家庭,宣传员,实际行动,街道,肺炎,组织

2013-09-12 #小故事

重庆璧山区援鄂医护人员背后的故事

重庆璧山区援鄂医护人员背后的故事

武汉,徐樱,刘碧,璧山,救援队,工作,医护人员,队员,谢捷,医院,孩子,家人,方舱,儿子,患者,护士,回家,任务,流程,物资,队长,疫情,第一时间,一线,丈夫,人民,作者,医学,压力,团队

2019-07-05 #短篇故事

重庆璧山:“志智双扶”——贫困户夏发强的脱贫故事

重庆璧山:“志智双扶”——贫困户夏发强的脱贫故事

鸭子,种兔,兔子,兔笼,贷款,养殖,发强,危房,夫妻俩,妻子,肉兔,魏德,好的,养鸭,强心,政府,贫困户,经验,行为,鹅蛋,发展,生活,一想到,一边看,产业发展,兴奋地,这个时候,刘林,多买,强夫

2007-08-18 #故事会

抗疫第一线 最美夫妻兵——重庆市开州区抗“疫”最美家庭故事(十七)

抗疫第一线 最美夫妻兵——重庆市开州区抗“疫”最美家庭故事(十七)

工作,发热门诊,卫生院,病人,彭恩,孩子,夫妻俩,疫情,父母,金峰镇,诗琪,检查,家庭,夫妻,第一线,筛查,区人民医院,人员,实际行动,妻子,家属,小家,患者,病毒,时间,武汉,科长,科室,老家,费用

2020-08-23 #小故事

基层夫妻显担当 抗疫一线担使命——重庆市开州区抗“疫”最美家庭故事(十九)

基层夫妻显担当 抗疫一线担使命——重庆市开州区抗“疫”最美家庭故事(十九)

人员,疫情,防控,夫妻,家庭,工作,大进镇,使命,时候,疑似病例,余人,基层,妻子,责任,重点,资料,检测,疑似病人,公卫科,小儿子,武涉,胡相,袁可,基层干部,丽的,冲上,发热门诊,回家看看,好时,还记得

2012-02-16 #小故事

重庆特产传说(152)丨美味璧山 筷意江湖

重庆特产传说(152)丨美味璧山 筷意江湖

璧山,来凤鱼,兔肉,大刀,肉兔,水八碗,红烧兔,花椒,江湖菜,传统,做法,佐料,尖椒兔,火候,美食,酱油,鱼肉,来凤镇,芽菜,三线,吃起来,青花椒,中放,八道菜,重庆江湖菜,下锅,代表,兔子,卤制,厨师

2019-12-11 #小故事

重庆璧山:微故事——黄大爷家的秧苗育完了

重庆璧山:微故事——黄大爷家的秧苗育完了

黄德安,罗森,村干部,村民,疫情,黄安,一农,璧山,河边镇,复兴村,值守,任务,事宜,人才,公路,关键,力气,力量,技能,干起,小伙,年轻人,干部群众,所需,本土,春耕,时节,春耕生产,水稻,篾条

2010-06-15 #故事阅读

2018“小城故事 重庆璧山”旅游专题推介会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2018“小城故事 重庆璧山”旅游专题推介会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璧山,旅游,推介会,小城故事,人士,公园,重庆,专题,方面,樱桃,旅游界,游客,采摘节,旅游招商,渝西,乐趣,人员,开幕式,座谈会,市场,建议,旅游资源,景点,合作,旅游产业,旅游行业,重庆旅游,体育公园,凉水村,发展中心

2013-09-25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