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一部名不见经传的短篇小说 如何逆袭成为科幻电影史诗?

时间:2016-03-19 21:12:19

相关推荐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有一部科幻电影在电影院里持续上映了两年多而经久不衰!这部电影被称为预言了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史,开创了科幻电影先河,为太空科幻奠定了基调!很多太空题材的科幻电影(小说)一旦大卖,都会谦逊地说:这只不过是对这部电影(小说)的拙劣模仿!

没错,就是《2001:太空漫游》!1968年上映,比人类登上月球还早上一年,即便今天你去看,也不会有一点点违和感,画面与今天动用若干科技手段做出的硬核特效仍可媲美。小说更是常青树,在豆瓣2019年度图书·再版好书中,《2001:太空漫游》位居第一位,排在后面的有《近代能乐集》([日]三岛由纪春)、《20世界思想史》([英]彼得·沃森)。

然而,这所有一切是来自一篇名不见经传的短篇小说,主角只是一块黑石板!

一块曾沉寂多年、无人问津黑石板!

1948年,阿瑟·克拉克正值31岁,两年前刚从英国皇家空军退役,重新回到伦敦国王学院学习数学与物理专业,业余时间写点科幻小说。看到英国广播公司(BBC)有个有奖征文竞赛,喜欢科幻的克拉克拿起笔匆匆写了一篇不到万字的《哨兵》(The Sentinal,国内也有翻译为《前哨》),结果是预选轮就惨遭淘汰,这事克拉克估计连自己都给忘记了。

三年后,1952年,克拉克从英国财政部辞职干起了全职作家,开始以写科幻小说谋生。这篇小说不知为何被一本且只发行过一期的科幻杂志《十个幻想故事》(10 Story Fantasy)刊登了,不知克拉克事前是否知晓,反正这篇小说就像这本杂志一样,又是悄声无息了。

又过了12年,1964年,一位那时刚有点名气的美国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不知从哪个渠道看到了这篇小说,一下子非常激动,硬是说服米高梅电影公司要把这个小说拍成电影,声称将用时两年、花600万美元,拍一部大片!当时的1美元相当于现在的25美元,也就是说,需要米高梅淘1.5亿美元。要知道现在漫威拍个英雄单集片也就是1.5亿美元左右。这价钱着实把米高梅给吓着了,不过当时恰逢美苏之间正在太空领域较量,科幻太空正是大家的焦点,估计有很高的票房,米高梅也就咬着牙给答应了。

那么,这个短篇讲了什么让米高梅孤注一掷、敢于下这么大的本呢?

其实,这篇名不见经传的《哨兵》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月球探险队中的一名地质学家发现了一个类似金字塔的物体,这位学者大概推测了一下可能是外星文明用来监视地球和人类的。关于这个物体约有以下仅百余字的描述:

它坑坑洼洼,有个平面可以反光,大致是个金字塔结构,有两个人那么高,像一颗多棱面的巨型钻石坐在岩石上。太空漫游者一定看上了地球,在火与冰之间狭窄的区域里安全地绕了几周,一度猜想地球是太阳诸子当中最受宠爱的一个。他们留下一个岗哨,这是他们散布在整个宇宙中的千百万个岗哨之一,这些岗哨以生命的许诺守护着所有的世界。它是一座灯塔,万古以来耐心地发射着无人发现的信号。

小说内容非常短,描述月球的情况占了大多数。在人类没有登上月球之前,月球是科幻小说的主战场,《哨兵》里描述月球探险的内容也不是很新,有新意只是这个金字塔,克拉克在此文中也就是发了一些感慨,如果没有事后《2001:太空漫游》的背景,很难相信这篇小说在后来能够拓展为月球探险、外星人、监视等诸多刺激性元素。

一块为电影专门定制的黑石板!

有了米高梅的巨额经费支持,一切就变得那么顺利起来。斯坦利·库布里克与克拉克共同研究了《哨兵》的可扩展性,将时间点确定在2001年,也就是30年后,不远也不长,让人感觉到不是那么很遥远,受邀为这部电影创作剧本的克拉克,当时正值人生的低谷,饱受严重的疾病(小儿麻痹症)困扰,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为创作这部小说倾入的热情与动力,在十几年职业科幻文学创作的基础上,将《哨兵》 延展为一幅宏大的太空故事。电影先上映,片长长达160分钟,定名《2001:太空漫游》,小说随后出版,内容有一定不同。

《2001:太空漫游》设计了三个故事,主线始终贯穿这块黑石板(由金字塔改为黑石板)。在第一故事中,这个黑石板在今天看来,有点像块具有交互功能的多媒体显示屏,但正是这块黑石板,引导了猿人走向智人,回答了人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即外星人给了地球文明;第二个故事则依托于《哨兵》,月球上的黑石板作为监视器,给木星发出了信号,宇航员也跟随这个信号达到了木星;第三个故事在木星上同样有一个石板,引导宇航员到达了外星人的世界。

这是一部小说与剧本同步的创作,所以文字情节服务于场景实现。比如说,关于外星人这个形象,那时的科幻小说对外星人想象可以说文字已经很丰富了,但电影如何描绘,库布里克和克拉克都拿不准,这两人想到向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请教。

卡尔·萨根以研究金星知名,也是一位科普作家,有不少科普名著至今仍很畅销。卡尔·萨根真是位高人,他指点两位说:“如果打造出类人外星人,那么影片就会认人感觉到不真实,影片应该暗示了地外文明,而不是去清晰描绘”。库布里克和克拉克显然采纳了卡尔·萨根的建议。正是这种贴近视觉感的文字创作,让这部科幻影片具有很强的真实感!

一块黑石板,开创高成本科幻先河!

尽管米高梅对这部电影的高成本有所预期,但最终还是大吃一惊!整个电影拍摄时间不仅用了三年才完成,成本更是高出了近一倍,总计1050万美元! 算起来,赶上了《复仇者联盟》第1部(2.2亿美元)、第2部(2.5亿美元)的成本,一举开创了高成本制作科幻电影的先河!

最让米高梅难受的是,一开始票房很差,普遍反映漫长、晦涩、枯燥!好在有惊无险,慢慢随着口口相传,最终电影票房冲到了2100万美元。大制作还是有影响力,电影为米高梅创下了诸多好名声,最后甚至被赞誉为史上最为璀璨震撼的电影,史上探索生命与宇宙的最为经典之作!斯坦利·库布里克因此奠定了在电影史上地位,2005年,被英国电影杂志《Empire》选为“史上百位伟大导演第四位”。

一块黑石板,延续了整整五十年!

《2001:太空漫游》给克拉克也带来了巨大声誉,太空旅游成为克拉克创作的主要题材,科幻迷们也一直期待续篇。直到1982年,时隔10余年之后,克拉克才推出了续集《2010:太空漫游》。情节也跟随时代进行了调整,美苏太空竞赛已经告一段落,两个国家的联合探险队远赴木星去继续探寻黑石板的秘密,故事情节与2001接续起来,但已经显得非常传统。

再其后,1990年、2000年,克拉克每隔十年,相继出版了《2061:太空漫游》与《3001:太空漫游》。为何十年出一本,克拉克称:

让每本书自成体系,并且根据目前的知识,做到尽可能的准确。虽然每一部的故事情节都与上一部有一定关联,但实际上并不是之前的续篇,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以最新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生发出全新的预见,讲述出更加复杂而新鲜的故事。

《2010:太空漫游》后被改编为电影《2010:威震太阳神》,1984年上映,电影试图在回答上一部电影提出的许多问题,反映一般,大家都觉得有些问题其实没有必要回答,科幻其实就是没有答案的问题!我们只须关注那些伟大的畅想,哪怕只是一块光滑的黑石板!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一部名不见经传的短篇小说 如何逆袭成为科幻电影史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科幻短篇《成都往事》读后感

科幻短篇《成都往事》读后感

时间旅行,成都往事,小说,故事,科幻,主题,读后感,发展,人类文明,文明,历史,科幻电影,程度,过程,轮回之,女主角,在这篇,图片,三部曲,作者,个人,世界,作品,人类,事物,代价,作用,去向,历程,宝树

2020-08-09

照片里的故事|一根头发丝的黑马逆袭

照片里的故事|一根头发丝的黑马逆袭

莱尔斯,科尔曼,小将,新民晚报,男子,美国,记者,选手,比赛,上赛季,李铭,苏炳添,后程,上海站,大战,冠军,主项,名不见经传,图说,头发丝,成绩,差距,火箭,田径,目标,米处,能力,距离,身影,金牌

2016-12-20

“秃曼巴”的华丽逆袭 堪称“林疯狂”之后最励志的故事

“秃曼巴”的华丽逆袭 堪称“林疯狂”之后最励志的故事

曼巴,卡鲁索,比赛,赛季,季后赛,机会,爵士,卡鲁,全场,时间,得分,新高,数据,时候,球员,称号,白人,紫衫,管理员,职业生涯,饮水机,励志故事,垃圾时间,了真,鲁索,大牌,名不见经传,他用,亮眼,价值

2007-11-18

10部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竟名落孙山

10部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竟名落孙山

斯蒂芬·金,斯蒂芬,迷雾,小丑回魂,火魔战车,斯蒂芬金,莎翁,莎士比亚,电影导演,肖申克的救赎,原著,伤痕,作家,剧本,大师,小说,影视剧,惊悚,银幕,比率,海报,热度,热泪,科幻小说,短篇小说,舞台剧,纽约时报,称号,一部电影,作为一名

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