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此次四川发现的8厘米巨型螽斯 它和普通蝈蝈相比有何不同?

时间:2016-03-28

但要说起蝈蝈,不知道你们是否能够分清蝈蝈和蚂蚱的区别,因为它们毕竟是一个家族的兄弟,长得非常相似

提示:本文共有 19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前言

提到蚂蚱、蚱蜢恐怕很多小伙伴都不会陌生,这种陪伴我们70、80、90后度过童年快乐时光的昆虫。但要说起蝈蝈,不知道你们是否能够分清蝈蝈和蚂蚱的区别,因为它们毕竟是一个家族的兄弟,长得非常相似。

然而就在2020年7月30日,一只体长8厘米的巨型蝈蝈在青城山被发现。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就一只蝈蝈嘛?有啥稀奇的!其实,不然。此次在四川发现的蝈蝈比成都地区常见的各种蝈蝈体型都要大一倍,堪称是“蝈蝈界的”大哥大,此次发现也自然而然刷新了四川最大蝈蝈的记录。

巨型蝈蝈

蝈蝈的悠久历史

蝈蝈 属螽斯科,个头较大,身体呈草绿色,触角细长,外形和蝗虫相像。因其前翅互相摩擦时,会发出“括括括”的声音,也被人称之为”蛞蛞“。在中国蝈蝈的分布范围很广,并且与蟋蟀、油葫芦被称为三大鸣虫。

另一方面,在封建社会时期,蝈蝈在娱乐欣赏节目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比如我们时常能在历史剧中看到,官僚们特别喜欢玩斗蛐蛐,斗蝈蝈等游戏。因此斗蝈蝈游戏,也衍生出了非常多的民间工艺文化,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

蝈蝈的悠久历史

青城山罕见山地亚叶螽

那么此次的巨大蝈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据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介绍,当天晚上9点过后,天空中还下着绵绵细雨,青城山脚下的一棵楠木树上,一只蝈蝈一动不动的正在产卵,并且还用锋利的产卵器刺进坚硬的树皮,经过赵力的仔细观察,发现这只蝈蝈是比较稀有的山地亚叶螽。

通过上图照片,我们可以发现,这只蝈蝈全身通绿,身体线条流畅,身体正背面非常宽大,栖息在树梢上的身体如同一片楠木叶,并且栖息的姿势也是极为特殊,很好的融入环境,将自己保护起来。据了解,这种螽斯的伪装能力极强,因此也十分难被发现。

形状类似楠木叶子

它和普通蝈蝈的不同之处

这种蝈蝈和我们平常所见到的蝈蝈大有不同,普通的蝈蝈一般都是非常擅长跳跃的,而这只蝈蝈被发现时,几乎是一动不动的,即便有人去捕捉它,它也依旧纹丝不动。通过观察后可以发现,这种蝈蝈的后肢非常的短,加上其长达8厘米的身体,根本无法实现跳跃。但是只论外形的话,凭借其自身的超绿色泽,和流畅的身体线条,堪称是”蝈蝈界“的颜值担当。

馆长赵力表示:成都地区目前发现的蝈蝈主要都是中小型种类的,体长在3cm至6cm之间。就截至目前为止,四川地区发现最大的蝈蝈种类是大蝈螽。雌性体长可达6cm,而此次发现的山地亚叶螽无疑是刷新了四川最大螽斯的记录。

普通的蝈蝈

山地亚叶螽为何如此珍贵?

那么这次发现的蝈蝈仅仅是因为体型大才如此珍贵的吗?其实也并非完全如此,据介绍,其实研究人员早就知道了这种大型蝈蝈的存在,但由于其数量非常稀少,一直都没有采集到完整的标本。以前只在九龙沟和西岭雪山发现过它的残肢,也基本上都是被鸟类吃掉后剩下的残肢。

在此次发现山地亚叶螽后,研究人员曾表示,这种蝈蝈的文字记载也非常的少,而且此次发现的巨型螽斯和楠木的叶片十分相似,加上其一般都栖息在楠木树上产卵,因此推断这类蝈蝈很可能主要栖息在楠木树上。

山地亚叶螽为何如此珍贵

蝈蝈的辉煌历史

其实蝈蝈的地位到了近代,明显是在走下坡路的。不过这一切都得从蝈蝈的历史背景讲起,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把蝈蝈和蝗虫统称为 "螽斯 "。到了宋朝时期,当时的人们甚至将蝈蝈作为宠物,且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养殖产业。到了明代养蝈蝈便从宫廷中流行到了民间,明太监若愚在《宫中记》中说到皇宫内有两道门以蝈蝈的名字命名,一扇称之" 百代" ,另一扇称之 " 千婴",这当然也是出于古人对蝈蝈生殖能力的无限崇拜。

为蝈蝈编制的竹笼

到了清代更是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蝈蝈热。从康熙,乾隆直到宣统,许多皇帝都喜欢蝈蝈,乾隆游西山,听到满山蝈鸣,即兴赋诗,曰:" ……雅似长安铜雀噪,一般农候报西风……"。清朝的宣统皇帝,更是与蝈蝈有着诸多的不解之缘。比如在电影《末代皇帝》中有这样的情节:1908 年,年仅三岁的宣统在举行登基大典时,在朝臣们高呼" 吾皇万岁万万岁"时茫然不知所措,便在人群中跑来跑去,然而当宣统发现了大臣身上的蝈蝈时才露出天真的笑容。宣统皇帝甚至把蝈蝈藏在金銮宝殿的座位上面。

蝈蝈的辉煌历史

当然电影的情节也存在杜撰的部分。但这无不在昭示着蝈蝈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也象征着中国独有的源远流长的蝈蝈文化。

一般的夏蝈蝈,一只也就在几元钱左右。人工孵化的冬蝈蝈,一般为几十元一只。但是品相极好的冬螽价格也很昂贵。2005 年冬蝈蝈的极品单价已突破千元!。

结语

对于世界未知事物的探索和好奇是我们人类前进发展的动力,大千花花世界还等着我们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好了,有任何独到的见解和想法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感谢各位的关注!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此次四川发现的8厘米巨型螽斯 它和普通蝈蝈相比有何不同?”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螽斯羽 揖揖兮”青城山疑现“四川最大蝈蝈儿”

“螽斯羽 揖揖兮”青城山疑现“四川最大蝈蝈儿”

赵力,蝈蝈,螽斯,种类,体长,小虫,头部,昆虫,楠木,树干,树叶,翅膀,见到过,名字,仔细观察,亚种,发现者,叶片,叶子,四川,后腿,成都地区,拟态,树皮,生命,视频,跳开,重庆,雨夜,反应

2012-12-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青城山发现超大“帅蝈蝈”专家:体长8厘米 系四川最大蝈蝈

青城山发现超大“帅蝈蝈”专家:体长8厘米 系四川最大蝈蝈

赵力,蝈蝈,螽斯,体长,亚叶,四川,纪录,成都,山地,成都地区,楠木,翅膀,青城山,被发现,颜值,华希,马天,昆虫博物馆,成都商报,全身,作者,变暖,后腿,合法权益,头部,声明,形态,整体,新闻记者,新闻网

2016-07-29 #长篇故事

青城山发现全身通绿超大蝈蝈 专家:长8厘米 系四川最大

青城山发现全身通绿超大蝈蝈 专家:长8厘米 系四川最大

螽斯,蝈蝈,赵力,亚叶,体长,山地,楠木,成都地区,四川,头部,翅膀,叶片,成都,新闻,树干,种类,红星,青城山,一直没有,被发现,颜值,华希,昆虫博物馆,伪装,产地,全身,十分相似,可达,变暖,后腿

2020-08-05 #小故事

古诗里的小昆虫:《诗经》里的“螽斯”是一种怎样的草虫?

古诗里的小昆虫:《诗经》里的“螽斯”是一种怎样的草虫?

螽斯,高本汉,春秋,小虫,诗经,毛诗,宜尔子孙,句读,语助词,黄侃,马瑞辰,小雅,时候,标点,比喻,注释,特征,用法,蝈蝈,虫鸣,通释,文公,斯干,晋公子,多子多福,小昆虫,话题,义理,主语,古籍

2017-09-07 #故事阅读

幼儿园蝈蝈和蛐蛐教案

幼儿园蝈蝈和蛐蛐教案

精品,蝈蝈,蛐蛐,京剧,资料,文档,公文,全程,范文,指导,同学们,诗歌,老师,学生,音乐,蝗虫,大自然,大地,歌曲,诗人,蟋蟀,螽斯,大公鸡,戏曲,合作,京韵,儿歌,元素,小哥,昆虫

2020-09-09 #故事阅读

蝈蝈是害虫还是益虫?蝈蝈就是一种益虫

蝈蝈是害虫还是益虫?蝈蝈就是一种益虫

蝈蝈,害虫,宠物,中国,益虫,田间,身体,食物,螽斯,中华,个体,人们,人为,保健作用,农作物,圆柱形,发音器,发音,卫士,后脚,品种,娱乐活动,学名,庄稼,视线,新手,方法,杂食性,松毛虫,植物

2013-12-05 #经典故事

蝈蝈与蛐蛐的区别 蝈蝈是草绿色且不发亮

蝈蝈与蛐蛐的区别 蝈蝈是草绿色且不发亮

蝈蝈,蛐蛐,蟋蟀,直翅目,螽斯,一定是,不一定,科昆虫,区别,专指,氯化钠,食盐,就好象,昆虫纲,蟋蟀科,这个道理,科鸣,年发,都会,朋友,人称,产地,丝状,交界处,促织,体长,别名,北京西,原野,四川

2015-12-14 #长篇故事

蝈蝈和蟋蟀的区别 两者的叫声是不一样的

蝈蝈和蟋蟀的区别 两者的叫声是不一样的

蝈蝈,蟋蟀,区别,不一样,螽斯,产地,个头,促织,身体,鸣声,孙旺,中国,个体,中华,体型,体色,俗名,动物,叫声,又名,历史,发音器,发音,双翅,叫法,圆柱形,后脚,和尚,小名,将军

2010-12-07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