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儒家亚圣孟子追随孔子脚步周游列国 也失败了 为何?

时间:2016-04-02

我们曾学过很多篇孟子的文章,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比如,鱼我所欲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生取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除了这句话本身还有天时

提示:本文共有 21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儒家亚圣孟子追随孔子脚步周游列国,也失败了,为何?

说到孟子大家肯定不陌生,至少你应该知道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而且还是仅次于圣人孔子的亚圣之称。

我们曾学过很多篇孟子的文章,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比如,《鱼我所欲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生取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除了这句话本身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曾激励受难者所使用“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就是这篇文章;《富贵不能淫》,后面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是大丈夫;《寡人之于国也》,五十步笑百步。太多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很多典故和言语都是孟子的故事和思想,经典就是经典,即使流传千年,也能发挥出它应有的灿烂辉煌。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儒家学派中地位最尊崇的、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人,姬姓,孟氏,名轲,也就是孟子原名为孟轲。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跟孔子很像,他的一生都跟孔子很像,因为孟子一直在追随孔子的脚步。

孟子的地位仅次于孔子,所以尊称为“亚圣”,也是宣扬仁政,还是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家。

早年受教成迷

孟子出生距离孔子病逝大概百年时间,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跟孔子一样,也是贵族出身。

孟子早年接受教育、学习的记录几乎没有了,有的也是野史,反正不是正统史书记载。所以,孟子的老师也不知是谁,不过根据很多史料记载、相互印证,孟子跟随子思的弟子学习算是较为合理的解释。

孟母三迁

关于孟子父亲的资料更是稀少,所以无法判断到底是谁,不过孟子母亲对其教育从而三度搬家的故事,史书记载倒是不少,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从前,孟子的父亲很早去世了,跟随母亲生活,且没有改嫁。孟母对孟子的教育很重视,希望他有一天能成为贤才。

一开始,孟母和孟子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和邻居的小孩就学大人跪拜的样子玩。孟母看到之后就觉得,不能让孟子跟这些孩子玩这样的游戏,这里的环境对孟子的教育很是不利。于是孟母就带着孟子搬家到了集市居住,结果孟子又跟邻居孩子学着做生意吆喝。然后又搬家,搬到了杀猪宰羊的附近,孟子又没学好,然后再搬家。

第三次搬家,孟母和孟子搬到了学校附近居住,每到每月夏历初一,官员都会到文庙行礼跪拜,相互礼貌待人,孟子看了很受熏陶,也跟着学习。孟母看到之后很是满意。

孟母三迁就是一个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启发我们学习就要靠近那些好的、优秀的人、事、物,这样孩子就会耳目渲染,得到良好的教育。换句话说,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孟子的一生:追随孔子的脚步

孔子生在春秋时代,孟子生在战国时代,两人的时代背景很相似,而且相隔时间不算太远。孟子学习了儒家思想后,继承了孔子的仁政思想,也想像孔子一样在诸侯国之间合纵连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孟子的一生都是在追随孔子的脚步,因为两人的时代很是相似,所以孟子学成之后就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劝说各国君主,施展自己的政治主张,将自己心中的理想国度实现。

孟子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构建了自己的学说,他想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念付诸实践,游说各国,但可惜的是,他失败了,跟孔子一样。具体过程也没必要细说,大多都是国君问话于孟子,孟子述说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之道;孟子根据诸侯国的自身情况提出自己的治国方略。辗转数国,但都没有国君采取孟子的思想。

我思考了一下,为什么孔子和孟子都失败了?原因就在于孔子、孟子和诸侯国君所处位置不同,从而导致孔子、孟子首先是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其次是政治家;而诸侯国君首先是政治家,其次是利益家,很少有是思想家的。这就是他们最大的不同,从而导致追求的不同。

孔子、孟子都是研究思想的,在脑海里思考、构思,而诸侯国君都是忙身于具体的事务中,两者出发点不同,导致思考方式完全不同。孔、孟想要的是天下大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治国主张,而诸侯国君想看到的是实打实的治国策略和一把到手的利益。所以两者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失败也就正常了。

孟子的思想:仁者无敌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美德,人们需要不断的内省从而保持和扩大这种美德。

政治主张方面孟子推崇仁政、王道,就是实行仁政,让百姓安居乐业,使民心归附,从而不需武力,不战而服,即仁者无敌。天呐,这不就是唐僧吗,用爱感化敌人。

仁的解释

孟子解释仁就是“人心”,怎样才算是“仁”呢?有五条,前四条是亲民、用贤良、尊人权、同情心,没想到孟子的时代竟然还能想到现代社会都推崇的人权,大进步啊!

前四条没什么,第五条我要说一下,第五条是杀无道之者。说实话,看到这条我是真的没想到,孟子至少比唐僧好(当然了,二人都不是一个宗教学派的),就好像现在我们说的杀人等于救人。从这点看来,孟子并不是一个迂腐之人,对治国的主张很有自己的心得,只可惜他的大部分主张在那样的时代根本行不通。

君子远庖厨

君子远庖厨这句话我要解释一下,或者正名,因为很多人都以字面意思来理解它,说君子就应该远离厨房,来作为不会做饭的理由。

但是,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君子对于飞禽家畜,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嚎,便不忍心吃下。所以君子都是远离厨房的,就是表现君子不忍杀生的仁慈心态。这句话让佛家弟子说倒是很合适。

欢迎关注“杯酒聊历史”,有趣儿的历史,配上一杯浊酒,妙不可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儒家亚圣孟子追随孔子脚步周游列国 也失败了 为何?”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孟子为什么被称为“亚圣”?

孟子为什么被称为“亚圣”?

孟子,孔子,亚圣,儒家学说,儒家,韩愈,高楼大厦,仁政,学说,思想家,思想,性善论,梦想,周游列国,朱熹,王安石,一生,仁爱,四书,国家,地位,基础,官方,荀子,理学,继承人,科举考试,诸侯,建立起,明清两代

2008-06-10 #短篇故事

儒家四圣:至圣孔子 亚圣孟子 剩下的二圣是谁?十人有八人不知

儒家四圣:至圣孔子 亚圣孟子 剩下的二圣是谁?十人有八人不知

孔子,孟子,颜回,曾子,儒家,学说,后世,儒家学说,宗圣,亚圣,圣人,大贤,弟子,故事,老师,门人,十二人,曾子杀猪,孟母三迁,常喜,二圣,和发,好的,爱的,诸子百家,事实证明,事实,人以群分,传说,价值

2007-05-27 #故事阅读

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周游列国影响深远

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周游列国影响深远

孔子,鲁国,弟子,鲁定公,故事,主张,后世,政治,影响,周游列国,和政,名师,司寇,再会,国都,中华文明,下期,世界,中华文化,经历,中国,仁义,主流,华夏儿女,列国,华夏文化,历史记录,史书,始兴,周礼

2015-10-21 #长篇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为何独不入秦?秦国不用儒家却统一了六国

孔子周游列国为何独不入秦?秦国不用儒家却统一了六国

秦国,孔子,周游列国,商鞅,儒家,思想,爵位,秦孝公,山东六国,君王,时期,正因为,老百姓们,这是为什么,上孔,和西,法家大,万世师表,一统,儒家思想,中华,严苛,乱邦,仁政,儒家文化,六合,全天,十分重视,再加,军事

2008-08-03 #经典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避难 也是儒家文化的一次长征

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避难 也是儒家文化的一次长征

孔子,公伯,鲁国,弟子,周游列国,齐国,子服,天命,子服景,季孙,景伯,关系,势力,子路,多大,季桓子,不一样,儒家文化,力量,历史,大道,墨家,孔府,学生,官员,思想,师徒,生命,论语,目的

2013-02-17 #短篇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 为推行儒家思想 就因为这个原因 就是不去秦国

孔子周游列国 为推行儒家思想 就因为这个原因 就是不去秦国

孔子,秦国,国家,周游列国,城墙,想法,武力,楚国人,连别,韩愈,不一样,儒学,乱世,主张,中原,创始人,儒家思想,君臣,教育家,思想家,孩子,小孩,家乡,小孩子,强国,思想,政治,文化,时候,过孔

2013-03-29 #长篇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没办到的事 董仲舒做到了 儒家的尊贵地位归功于谁

孔子周游列国没办到的事 董仲舒做到了 儒家的尊贵地位归功于谁

百姓,儒家,诸侯,信仰,汉武帝,创始人,儒家思想,皇帝,孔子,儒家学说,封地,思想,时期,过程,生活,儒家学派,对自己,统治下,兼容并蓄,庄子,有卫青,法可能,武帝,董仲舒,董仲,董子,韩非子,霍去病,不一样,人称

2011-08-19 #长篇故事

儒家的精神:一生周游列国却处处碰壁 孔子到底懂不懂人情世故?

儒家的精神:一生周游列国却处处碰壁 孔子到底懂不懂人情世故?

孔子,王孙贾,文化,君主,卫灵公,卫国,周礼,南子,子曰,孔夫子,孔子说,中国,信念,礼乐,人之子,无所祷也,每事问,获罪于天,这样做,周游列国,于忠,周尚文,尚忠,才让,莫远求,闻之曰,司寇,一直以来,和发,美人

2020-07-27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