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在家一起学食育(民俗篇)|清明 是礼俗文化的传承 是社会文化的时间选择

时间:2016-04-19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农事谚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 —历书清明节、春节、

提示:本文共有 177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食育微课堂

在家一起学食育|民俗篇

清明--是传承民族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是人们亲近自然、珍重生命的重要时间。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 —农事谚语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

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

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 —《历书》

清明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是传统社会节气、节日合一的重要时间。节气是“天时” ,是自然时间,节日是“人时” ,是社会文化的时间选择。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社会的重大春祭节日,清明真正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

清明|节气特点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清明一般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随着历史发展,清明节还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一些习俗。

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rú);三候虹始见”。

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时至清明,气候暖和,三花一开,春满枝头,春意盎然,绿意萌动,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感觉。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清明|节俗传统

清明节俗丰富,可归纳为两大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亲近自然、珍重生命。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传承千年,至今不辍。

礼敬祖先,慎终追远

慎终追远是清明节的文化精神,清明祭祀重在祭扫过程的严肃与真诚,我们利用清明时节,追思先辈业绩,提倡家庭、社会对先辈历史的尊重,保持对先人的敬畏之心与感恩之心。

感恩是社会基本的伦理基础,对亡故先人怀有尊重之心和缅怀之情,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朴素的感情有利于整个社会层面感恩文化的培养。

在人心躁动的现代社会,要告诉孩子们清明节的特殊意义,也是给孩子们培养一个理性、冷静思考人生的习惯。

踏青游春,珍重生命

踏青是清明的又一重要节俗,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乐趣,文化传承与身心调适是清明礼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清明时节的户外运动,其原始的意义在于顺应时气,即:生气方盛,阳气发泄,万物萌生。踏青、蹴鞠、秋千、拔河、放风筝、斗蛋等大都是有助于阳气发散的活动。

插柳或戴柳,则是清明踏青与护佑生命的仪式行为。

清明尝春|时令饮食

中国人重视时令养生,清明的时令饮食有寒食燕、清团、清明饭、野菜饼等,这些餐食的原料来源于中草药,古人们认为清明时节,食用这些应季食材可清凉解毒,驱邪保健。

时令饮食中,还要提一提清明茶。清明茶是清明时节采摘的茶叶嫩芽,它色泽翠绿,叶质柔软,香气四溢,味道醇厚,清明茶是饮食民俗中的养生佳品,“新火试新茶”就曾是古代最流行的时尚。

▲宋代刘松年的《煮茶图》。 图/网络

清明|吃什么?

》》

古代人们的吃 “清明”

清明美食古来有之,古人为适应寒食禁火冷食的需要,创造了一些食品。比如用麦草捣汁和糯米做青粉团,乌桕汁染乌饭做糕,或者用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作寒食食品。

清明节是祭祀性的节日,一般人家都要用四碟六碗时馐清酒祭奠祖先,祭完之后,家人和应邀来的亲戚共享酒食,叫“吃清明”。

》》

各地流传的清明饮食

山西——子推馍、子推燕

山西是寒食节的发源地,有吃“寒食”的习惯,清明节前后要蒸“子推馍”“子推燕”等,馍面中夹有核桃、红枣、花生,称为“子福”,寓意祖宗保佑家族香火延传,这些馍既可以自己食用,也能用来馈赠亲友。

江南--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青团也是江南一带人们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因此青团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闽东--乌稔饭

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

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总结:

清明是传承民族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是人们亲近自然、珍重生命的重要时间。

清明关系到民族的文化生命,是我们今天需要特别重视的节日。我们需要正确的告诉孩子们传统节令、民俗的意义,传承清明所蕴蓄的伦理观念与自然意识。

参考资料:

① “我们的节日”丨萧放:清明礼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章内容和图片均来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学习。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在家一起学食育(民俗篇)|清明 是礼俗文化的传承 是社会文化的时间选择”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在家一起学食育(民俗篇)|二十四节气——雨水 告诉孩子们春来了

在家一起学食育(民俗篇)|二十四节气——雨水 告诉孩子们春来了

雨水,节气,图片,网络,草木,候鸿雁,獭祭鱼,春雨贵如油,人们,家长,降水,民间谚语,从公,孙思邈,易随风,农民会,好的,鲜蔬菜,民俗,二十四节气,乍暖还寒,农作物,传染病,充满生机,农业,农家,农谚,参考资料,大雪,大雁

2014-03-09 #短篇故事

黄石:一个被隐没的民俗学家

黄石:一个被隐没的民俗学家

黄石,民俗,调查,民俗学,神话,作者,中国,材料,礼俗,S.,研究,20世纪,学者,文章,星座,角黍,燕京大学,妇女,宗教,文化,源流,著作,风俗,关公,吴文藻,上发表,民俗研究,上海,协和,历史

2020-09-24 #短篇故事

食育文化在幼儿园的开展与实施

食育文化在幼儿园的开展与实施

孩子,幼儿,孩子们,文化,饮食,老师,教育,活动,幼儿园,饮食文化,相结合,营养,节日,食品,发展,环境,课堂,食物,实验幼儿园,传统,历史,基础,家长,情感,能力,自助餐,蔬菜,饮食习惯,生活,披萨

2016-08-05 #经典故事

民俗丨蒙古族的饮食礼仪

民俗丨蒙古族的饮食礼仪

祝福,客人,祝词,饮食,主人,蒙古族,德吉,蒙古人,民俗文化,礼俗,民族,奶油,意指,祖先,长辈,长者,食物,米拉,诸神,表达自己,内蒙古,右手,天空,奶茶,孩子,无名指,礼节,蒙古语,饮料,喝汤

2019-10-01 #小故事

24节气 儿童食育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24节气 儿童食育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竹笋,二十四节气,意思,节气,气候,课程,中气,天气,时间,春笋,营养,24节气,农事活动,让孩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们,知识,古人,多元智能,太阳,大雪,小雪,时候,昼夜,雨水,雨量,麦类,天气变化,指的是

2011-05-25 #小故事

当食育遇上文学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张秋萍朴提儿童食育系列绘本研讨会举行

当食育遇上文学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张秋萍朴提儿童食育系列绘本研讨会举行

河南省,张秋萍,实验幼儿园,儿童,中国,传统,传统文化,孩子们,儿童教育,幼儿园,教材,教育界,文化,食物,饮食文化,发展,研究,大爱,陈鑫,发展中心,兵和,好的,河南人民出版社,新领地,省实验幼儿园,河南日报,客户端,作品,中医,丛书

2012-12-30 #故事大全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助记之:宗法礼俗+服饰器物+历法刑罚+古代音乐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助记之:宗法礼俗+服饰器物+历法刑罚+古代音乐

刑罚,农历,古人,是古代,酷刑,兄弟,服饰,天子,嫡长子,孔雀东南飞,食器,纪月法,五刑,器物,庶人,宗法,亲属,五音,俗乐,关系,凌迟,尊卑,无射,音乐,白居易,纪时法,三足,主要用于,又称,七庙

2016-01-03 #长篇故事

平遥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平遥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平遥,技艺,传统,平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民俗,保护中心,民间,艺术,传统医药,习俗,中医,中医疗法,名录,工作室,有限公司,杂技,王家,礼俗,诊所,加工,传统手工技艺,代表性,剪纸,传说,古建筑,字画,文化,手工

2020-07-21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