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历史人物故事:曾国藩湘军正规化的开始

时间:2016-04-23

在曾国藩指导下,按照戚继光的成法,这一千多个人分为中、左、右三营,分别由罗泽南、王錱和邹寿璋统带,号称湘勇

提示:本文共有 228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各县曾经训练之乡民”,指的是罗泽南、王錱的湘乡勇兵。在曾国藩指导下,按照戚继光的成法,这一千多个人分为中、左、右三营,分别由罗泽南、王錱和邹寿璋统带,号称湘勇。这是湘军正规化的开始。不过,湘勇的“湘”和湘军的“湘”,有微妙区别前者的“湘”,是湘乡之意,当时有江忠源的楚勇(新宁)、塔齐布的宝勇(宝庆)、林源恩的平勇(平江)等名目;后者的“湘”才代表湖南。“大团”创意得到批准,可以甩开膀子干了。问题是练勇指挥权没有指定由曾国藩掌握,所谓“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实在是模糊指令,“帮同”的意思是协助巡抚办理团练和剿匪,至于怎么协助、协助到哪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

其实,在长沙,曾国藩琢磨出了办“大团”的路数,而且有的已经开始推行了,大体有以下几方面:把仓促召集在一起的农民训练成能打仗的军队,将领的选任至关重要。曾国藩规定的选将制度,将“忠义血性”置于首位,然后是“廉明为用,简默朴实智略才识,坚韧耐劳”。他一反古代兵家论将选将之法,大量提拔书生为将。日后湘军将领中,有名有姓可以考证的书生出身者占到六成。曾国藩认为,要练成一支能打仗的军队,首先改变过去的“兵为国有”而为“兵为将有”。绿营兵是“吃粮当兵”,当兵为吃粮,父子相继,以兵为业。曾国藩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要“赤地立新”、“扫除陈迹”。他说:“国藩数年来痛恨军营习气,武弁自守备以上无不丧尽天良。故决不用营兵,不用镇将经过数度激战的湖南境内,到处飘荡着散兵游勇。这些人要找饭折,有的打算投奔湘勇。

曾国藩规定,凡滑游卒不要,兵油子纵然经历过战火,有点作战经验,但大都沾染了坏习气。湘勇选兵重点是山民。山民的见识可能少些可能笨拙些,但朴实勇敢,未染军营恶习,容易训练出来。绿营兵之所以不堪使用,重要原因是素质低,作风散,视训练为儿戏;甚至雇人代训;许多将领勇于私事、怯于战阵,军事无术,盘剥有方,上下怨望,官兵关系紧张。曾国藩以绿营之弊为镜鉴,建军标准是:“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太平军有誓不相弃之死党,吾官兵亦当有誓不相弃之死党,渐新吾民之耳,目而夺逆贼之魂魄这是一个相当高的建军标准,应当由什么样的兵源才能胜任呢?

曾国藩的选勇标准充斥着个性。“须择技艺娴熟、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土气者为上。其油头滑面,有市井气者,有衙门气者,概不收用。”科举制度中,能考取功名的是极少数,考不上的是大多数,所以湘军军官的来源几乎是无限的。这些儒生招家乡子弟兵,动员成本低,能以最快速度动员出军队。湘军规定:一军之权全付统领,大帅不为遥制;一营之权皆属营官,统帅不加过问。由于一营之兵来自一地,官与官之间,全由同乡、同事、师生、朋友私人情感相维系,从而能够在作战时“齐心相顾,不肯轻弃伴侣”湘军确立营为基本单位,每营人数由长沙时的三百六十人改为五百人,设营官一名,营官亲兵六十名,亲兵什长六名。每营四哨,哨设哨官一名,哨长一名,护勇五名,什长八名,正勇八十四名,另有伙勇四十二名;每营长夫一百八十名,随营行动;营官有亲兵六队,即劈山炮二队,刀矛队三队,小枪队一队,共计六队;每哨有刀矛队四队,抬枪队二队,小枪队二队,共计八队。

仿戚继光束伍成法,五更放炮,闻炮即起,黎明演早操,营官、哨官亲自到场午刻点名;日斜时演晚操,二更前点名一次。阵法技击,无不练习,凡体弱者、艺低者、油滑者立即淘汰出局。每逢三、六、九日午前,曾国藩亲到演武坪监督操练,并训话,训话的词语虽不至顽石点头,其诚欲令杜鹃啼血。不怕死,耐受辛苦,这种人不可能太多。对于大多数蒙头蒙脑的民勇,至少要做到“不要钱不怕死”,这是曾国藩经引用岳飞的话。而湘军最有人性味的警句是:“我不知战,但知无走,平生久要,临难不苟。”

养活军队要花钱。初期,操练一日给一钱;出征本省土匪,每日一钱四分;从征外省,每日一钱五分。队长哨长,以次而加。养伤银,上等三十两,中等二十两,下等十两。阵亡抚恤金六十两,征土匪减半。都比绿营兵多一倍。 曾国藩创作了一首白话诗体的《爱民歌》:“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人。百姓被贼吃了苦,全靠官兵来做主第一扎营不贪懒,莫走人家取门板。莫拆民房搬砖头,莫踹禾苗坏田产。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莫派民夫来挖壕,莫到民家去打馆。”这种招兵做法形成军三级指挥体系。

首先是曾国藩,第二个是营官,大帅与营官间的一级叫分统,分统对营不越级指挥。营官管士兵,不能越级指挥。部队打败了马上就地解散;营官死在战场上,兵没能救下来,部队地解散。打胜仗,营官回乡再招,一个变俩,俩变仨,打胜仗的部队越打越多,打败仗的部队立即就消亡。湘军的做法开启了“兵为将领”先河,兵不是国家的,是将领的。后面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都这样,他练的军队别人别想染指。湘军崛起和军事技术落后有关。湘军发展方向和国家军事近代化方向背道而驰。

湘军营以下编制学戚继光。明末戚继光的编制到了曾国藩时期,隔了近二百年还照搬使用,说明武器二百年中没有大进。但湘军的这种临时征用方法成本很低,打完仗后就地解散回家,到时候征募就来了,变成清朝后来常用的方法。它的后遗症到中日甲午战争时暴露出来。当时不到两个月就编制了一百万军队与日军作战,而日军经过德式训练,打起仗来吃亏吃大了。湘勇各级主官多为湘乡儒生,士兵以湘乡农民为多。湘军以营为单位,士兵由营官招收,军饷由营官解决。营官存在一天,营建制就存在一天,营官阵亡了该营就解散了,因此全营对营官绝对效忠,而所有营官都对他个人绝对效忠。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历史人物故事:曾国藩湘军正规化的开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历史人物故事:曾国藩湘军正规化的开始

历史人物故事:曾国藩湘军正规化的开始

曾国藩,湘军,百家号,军队,作者,将领,湘乡,部队,戚继光,正规化,训练,历史,亲兵,故事,土匪,士兵,官兵,百姓,编制,规定,历史人物,绿营兵,习气,书生,儒生,做法,军营,成法,团练,大团

2019-09-03 #长篇故事

励志人物:曾国藩的故事

励志人物: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咸丰,官场,家世,天资,地步,天京,愤青,慈禧,江西,消息,皇帝,湘军,难逃,李鸿章,京中,天之,方刚,曾国荃,曾纪泽,求言,胡林翼,道光,郭嵩焘,上许,上谕,专制,历史,功业,伟人

2019-07-30 #故事会

历史人物故事:曾国藩的二次出山

历史人物故事:曾国藩的二次出山

湘军,左宗棠,李续宾,曾国藩,九江,胡林翼,水师,骆秉章,咸丰,城墙,太平军,皇帝,黄马褂,东进,屠城,杨岳斌,林启容,安庆,士兵,将士,李秀成,李秀,林启荣,郭嵩焘,成一,余力,城头,天京,对方,湖口

2011-06-20 #短篇故事

历史人物故事:曾国藩再次出山的转变历程

历史人物故事:曾国藩再次出山的转变历程

曾国藩,湘军,部队,彭玉麟,李续宾,胡林翼,江西,将领,武昌,张运兰,萧启江,大员,官员,司马,吴国佐,曾国华,曾国荃,李秀成,石达开,千余人,公牍,人员,人数,军饷,军队,士兵,太平天国,太平军,天京,安徽

2012-06-01 #故事大全

历史人物故事:洪秀全与曾国藩的个人间的对决

历史人物故事:洪秀全与曾国藩的个人间的对决

曾国藩,洪秀全,湖南人,太平天国,清廷,湖南,三江,湘军,广东人,个人,两湖,太平军,夫子,宗教,汉人,萧一山,骆秉章,中国,人民,儒家思想,儒家,同属,头脑,广东,敌人,政治,洪氏,朝廷,檄文,沅水

2018-06-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历史人物故事:曾国藩的最成功之处在于——育人用人之道

历史人物故事:曾国藩的最成功之处在于——育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江忠源,湘军,团练,练勇,训练,百家号,朝廷,塔齐布,军队,军事,作者,历史,国家,用人之道,正规军,规定,阵法,郭子仪,兵和,成功之处,故事,大臣,太平军,待遇,月薪,民兵,武艺,练成,良将

2020-05-13 #故事大全

历史人物故事:曾国藩的最成功之处在于——育人用人之道

历史人物故事:曾国藩的最成功之处在于——育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江忠源,湘军,团练,练勇,训练,百家号,朝廷,塔齐布,军队,军事,作者,历史,国家,用人之道,正规军,规定,阵法,郭子仪,兵和,成功之处,故事,大臣,太平军,待遇,月薪,民兵,武艺,练成,良将

2020-06-30 #故事阅读

历史人物故事:曾国藩的最成功之处在于——育人用人之道

历史人物故事:曾国藩的最成功之处在于——育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江忠源,湘军,团练,练勇,训练,百家号,朝廷,塔齐布,军队,军事,作者,历史,国家,用人之道,正规军,规定,阵法,郭子仪,兵和,成功之处,故事,大臣,太平军,待遇,月薪,民兵,武艺,练成,良将

2020-06-30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