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故事·改革开放40年衡水企业家访谈录》系列展播(二)

时间:2016-04-26

这届年会有着多重意义学会成立50周年、冀派内画创立50周年、王习三大师从艺60周年

提示:本文共有 79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一片冰心在玉壶

——访冀派内画泰斗王习三

韩雪

2018年10月下旬,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举行了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第50届年会。这届年会有着多重意义——学会成立50周年、冀派内画创立50周年、王习三大师从艺60周年。会议期间,举办了最高标准的王习三精品烟壶作品展、相关专题讲座及国际学术研讨会。

了解王习三的朋友们都知道,这位内画泰斗前半生与后半生的对比相当鲜明,从被歧视打击到被认可尊重,到创建冀派内画,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工艺美术大师……他的个人境遇几乎就是那段历史的缩影。

“方寸烟壶内,勾笔绘乾坤”。耄耋之年,王习三仍坚守着心爱的内画事业。资料图片

苦难中孕育

1966年,已在北京内画界崭露头角的王习三,因父亲所谓的历史问题,从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被遣返回老家阜城县杨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回到家乡,王习三第一个印象就是“穷”:“鸡屁股是银行”(用鸡蛋换取生活用品),吃粮靠补助,花钱靠贷款,每个工值才8分钱,村里没有任何副业,地里缺水少肥,再加上管理不善,每亩地一年最多打百十斤粮食,村民每天人均半斤带皮的原粮,根本就填不饱肚皮……看到这些,王习三内心难以平静,“自己有内画这一技之长,能不能创办一摊副业,帮助村里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呢?”

王习三把想法向村领导汇报时,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内画,更不相信既不能装油盐也不能装酱醋的小小鼻烟壶能卖钱。王习三说,外出联系的费用自己承担,村领导才半信半疑地让他试试看。

于是,王习三每天收工后开始作画。离开北京时,他曾瞒着红卫兵偷偷带回来三个壶胚。因为没有颜料,他只能画墨彩,那三个壶分别画的是山水、熊猫和墨竹。

画成之后,王习三背起行囊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按照当时国家规定,天津口岸负责河北、河南、内蒙、山西等省的土特产出口工作。这三个内画壶被天津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收购了。

凭着精湛的技艺和在以前在海外的知名度,王习三的作品供不应求,订单纷至沓来。内画成为杨庄第一摊有实际收入的副业,一年创收近4000元。这4000元,几乎相当于当时一个大队一年种麦子的收入。

村里人对王习三刮目相看。他们把村里最好的公房腾出来给他当工作室,还把老式的木格窗户换成明亮的玻璃窗。

后来人们总结,冀派内画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967年,就是在阜城县杨庄以农村副业的形式播下了种子。王百川、陈润璞是王习三收下的第一批弟子,多年后,他们都成了冀派内画的领军人物。

那些年,王习三还在一直摸索改进内画的绘画工具。1968年秋天,一段电工偶然剪落的电线头让他眼前一亮——用柔韧的金属取代原有的竹木笔杆,那笔不就可以随着创作的需要任意弯曲了吗?经过多次改进,金属杆钩毛笔诞生了。这种笔灵活、牢固、耐用,成为冀派内画的特征性工具,后来发展成为整个内画行业的专用笔,被称作“习三弯钩笔”。现在,衡水市滨湖新区侯店村有专门做这种笔的制笔艺人。

王习三不仅是一位艺术家,还是一个实干家。“要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光靠我一个人毕竟势单力薄,得让村里的男女老少把干劲儿都充分发挥出来!”内画副业做起来之后,王习三多方奔走,联系了天津一家工厂无偿帮村里建图钉厂(当时图钉一度十分紧缺)。不久,村里又开办了明胶厂、油坊等多项副业,集体经济迅速发展。有了资金后,村里开始增加在农业上的投入:打井、办电、购买肥料和优种。经过两年的发展,杨庄的农业大幅增产,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村里还第一次拿出现金给社员分红。

“当我看到乡亲们眼含热泪用粗壮的大手清点着自己的劳动分红时,那种动人的场面让我感受到人生的真正意义,内心充满了幸福感。”王习三的人品与作为,村里的老少爷们有目共睹,他们都把王习三当成了贴心人,村干部研究工作也让他参加,甚至有的社员家里吵了架都找他评理。外村人都说,老天爷给杨庄送来个“财神爷”。

然而,这种蒸蒸日上的红火局面没能持续多久。1970年冬,王习三的厄运又开始了。在8个半月的批斗中,他受尽了各种折磨,开始绝望起来,甚至两次试图自杀。

由于搞运动,村里所有的副业都停产了。村民眼看没了收入,开始有情绪,对王习三个人的遭际也非常同情,不少人找到县里,要求对他的问题给个说法。不久,工作组撤走了,县领导亲自到村里来给他平反。

“因为所受打击迫害造成的伤害太大了,我当时就决定,以后再也不画壶了。不是不想,实在是不敢画了。”王习三伤透了心。直到1972年年底,国家下发关于落实民间艺人归队政策的文件,王习三被安排到阜城县地方国营综合厂后,他才正式恢复了内画创作。

落实政策时,王习三有机会回北京,也能去天津发展——那时北京工艺美术厂和天津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都伸出了橄榄枝,发函邀请他前去工作。反复考虑后,王习三决定留在阜城。

“当时村里说什么也不放人,提出要县里拿‘七个商品粮(户口)、三台拖拉机’作交换……现在想想也挺有意思。之所以没回北京,也和家乡人们的热情、地方领导的重视有很大关系。这让我感到,在这片土地上还是大有可为的。”

在当地领导的支持下,王习三在阜城国营综合厂筹建了内画车间,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开始工作,并在1973年再次招收学徒。后来的4年间,他不仅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还培养了大批人才。

随着创作队伍逐渐壮大,冀派内画开始走上崛起之路。

春阳下盛开

1976年,“打倒四人帮”的消息传来时,王习三一瞬间觉得恍然如梦,难以置信。“我当时就问自己,这是真的吗?看来,以后生活是真的有希望了!”

1977年上半年,受衡水地委领导之托,王习三开始创建衡水地区特种工艺厂,正式调到衡水。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筹备,他决定在特艺厂恢复古月轩的烧制。

古月轩又叫“料胎画珐琅”,是清代珐琅彩器物的通称。过去因工艺难度极高,所以只在皇家御窑中制作极小的器具。古月轩鼻烟壶集诗书画于一体,堪称清代工艺品中的佳作,王习三学徒时曾跟二位老师学过烧制,取得成功。他1963年末创作的古月轩敞口瓶,在2008年伦敦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以4.85万英镑落槌,被认为超越了乾隆官窑时期的作品。

王习三再次烧制创作古月轩艺术品,恰逢1978年——改革开放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激发了王习三新的创作热情。

“古月轩烧制的难点主要在于釉色温度和料胎的熔点几乎一致,这就要求匠师严格掌握炉温和料胎薄厚。”经过多次尝试改进,王习三决定改传统炭炉烧制为电炉烧制,并创造出一套新工艺:采用特制圆形熔炉,加装仪表控制温度。他们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掌握了火候,成功率达到了85%。

古月轩这一传统产品的恢复投产,在国际市场上引起了震动。不少收藏家认为,新一代古月轩产品,无论是工艺水准还是艺术手法,都大大超越了先辈。

之后,王习三的创作激情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肖像,是内画中最难掌握的题材,对技艺和工艺有着很高的要求。王习三创造性地将油画技法引进内画,首开内画油彩肖像先河,为内画开辟出一个崭新的天地。

王习三的代表作、也是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是三套系列肖像内画鼻烟壶——“清代帝后像”“美国历届总统像”“中国古代十二君王像”,都是改革开放之后进行的全新创作。这种带有历史缩影的大型系列烟壶艺术品,堪称我国内画史上的一大创举。其中,“美国历届总统像”曾多次在国外展出,引起轰动,并在1985年的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选中斩获“金杯珍品”奖。获得这个奖项,意味着这套作品已是国宝级的艺术珍品。

“内画艺术的进步始终离不开‘创新’二字。”王习三说,只有不断学习,多方面提高文学、审美、艺术理论水平等素养,奋发图强,才能不断推陈出新,成为真正的高水平艺术家。

在1979年召开的全国工艺美术设计大会上,王习三被命名为“中国工艺美术家”(1988年后改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当时被命名的共有34人,他是最年轻的一位。

“国家领导人接见、合影、座谈,每人还有500元奖金……如果是从前,我想都不敢想啊!这时我才真切地感受到,时代真的变了。”王习三用奖金买了一块手表、一把雨伞,剩下400多元全买了糖,让朋友们都来分享自己的喜悦。

1980年,王习三的内画艺术作品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优质产品和河北省名牌产品。

王习三的艺术成就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从1988年开始,他连续成为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2007年当选衡水市政协副主席,1997年当选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副主委。2010年,王习三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面对鲜花和掌声,王习三并没有沉迷其中,而是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把荣誉化为动力,才能让艺术之树长青,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对咱们国家来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正是因为改革开放,才使中国经济起飞,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为发展文化艺术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使其发展壮大成为可能。”对王习三这些艺术家来说,改革开放,使他们摆脱了种种束缚、得到空前的解放,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创造力。

一颗中国心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国门打开,王习三开始“走出去”。1981年,他去了美国夏威夷。

当时,美国通用大西洋公司在夏威夷开了一个很大的经营中国工艺品的商店——美中友谊商店。该公司和中国外经贸部约定,商店开业的时候,从中国请6批艺术家前去作宣传,每批2个月。王习三是首批被邀请的艺术家。

由于技艺高超、作品精美,王习三在当地特别受欢迎。一对富商夫妇看到他的作品后爱不释手,提出要全部收购,并让他留在美国发展。王习三拒绝了。他说,自己的艺术不是某个人的,应该让更多人享受。

由于大受欢迎,1981年底,王习三再次接到邀请出访美国。这次出访,夏威夷州的州长都出来宴请接待,并对王习三说,如果愿意留在美国,政府随时提供便利。王习三又一次婉言谢绝。

之后,王习三几乎每年都会有一到两次的出国机会,也经常遇到盛情挽留。

1996年,新加坡举办华文书展。快闭幕的时候,新加坡新闻及艺术部长杨荣文约见王习三,说新加坡在吸引人才,问他要不要来新加坡发展,可以办一个新加坡的绿卡。王习三认为,新加坡再好也不是自己的祖国,发展空间有限。而且,“如果有才能的人都走了,国家的强盛难以实现。内画是中国的艺术,这门艺术的根、土壤都在中国,离开祖国,就会枯萎凋零。”

“走出国门,看到的一切都与国内有很大不同,生活水平差距很大。但是我想,有朝一日中国肯定能强大起来。”出国,让王习三开阔了视野,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弘扬内画艺术的决心。

第一次出国时,王习三曾参加了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第十三届年会。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是由各国收藏中国鼻烟壶的专家于1968年组织成立的,学会总部设在美国巴尔的摩,每年选择世界某个城市举行年会。届时,展出会员们各自收藏的鼻烟壶,然后评选出当年最佳藏品。1981年,该学会会员已达数百人。

参加这次年会,让王习三意识到,中国应该有自己的鼻烟壶研究组织。

1982年,王习三作为主要发起人,与京派内画名家刘守本、鲁派内画名家李克昌共同发起创立了中国鼻烟壶研究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鼻烟壶专业委员会的前身),并担任第一届理事长(后任会长)。1983年,王习三被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这是亚洲第一人。

大树变森林

1993年,衡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在王习三看来,冀派内画能够在衡水发扬光大,跟这里的环境有直接关系。他说,衡水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淀深厚,民风淳朴,发展工艺美术有肥沃的土壤。除了内画,武强年画、深州黑陶、阜城剪纸,还有刺绣、料器、虎头鞋等民间手工艺都很有特色。“在全省来说,我们的工艺美术比较发达,门类及从业人员都很多。文化产业一无污染,二是附加值高。我们基础不错,完全可以作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王习三认为,要弘扬一门艺术,仅靠少数人是不行的。“过去内画属于家族式民间艺术,这样有很多局限,会导致路越走越窄。我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广收门徒,让更多人投身于内画艺术。”

1988年,王习三组建了“中国习三内画艺术院”(后来人们称之为“习三画院”),旨在增强冀派艺术家的凝聚力,培养高精尖人才,利用群体优势扩大内画艺术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影响。

1995年,王习三又创办了习三内画艺术学校,为内画产业培育基础力量。

那时,国内还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设有内画专业课程,更谈不上有成熟的教材教法。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王习三让习三画院的一批高级画师担任教师,并亲自授课、辅导,还把自己的藏书拿给学生们阅读。“我们一边教学、一边编写教材。经过一段时间,逐渐探索出一套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

1996年,习三内画艺术学校经河北省教委考察后被批准为中等专业学校,正式纳入了统招三年制中专学校序列,更名为“习三工艺美术中等专业学校”。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内画中等专业学校,填补了艺术院校缺乏内画专业的空白。

2002年,河北科技大学成立了“中国冀派内画艺术中心”,首次把内画艺术引进了高校课堂,为提升内画艺品位搭建了广阔平台,王习三被特聘为教授。

“我们最初筹办内画学校的时侯,并不是很有钱。建行一位行长给自勇(王习三的长子)出主意,说你守着金山还要饭,你爸爸的作品能做抵押,他的信誉也能担保。”有了贷款,家里再拿些钱,习三内画艺术学校建了起来。

“2002年建衡水内画展览馆,我们是把学校和自己家的房产做抵押筹集的资金。现在看,无论是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的角度看,有这个馆和没这个馆绝对不一样。”

那时,衡水的房地产市场开始“热”起来,有个声音飘到了王习三的耳朵里,“搞房地产吧,来钱多!”

然而,王习三不为所动。他说,“我们意见不一样。我们就是要办一个学校、建一个馆、出一本图典。钱都是身外之物。我一生经历了几次抄家、那么多变故,钱、东西、房子……可靠吗?说没就没了。但文化可不是。就算人走了,这门技艺却能多少年多少代地传下去,更有价值。”

最初建展览馆是王自勇的主意。2002年7月他去南方出差,看到一家展馆有许多人参观、购物,很受启发,回来后就开始筹备,先斩后奏卖掉了王习三收藏的名家书法作品,并劝父亲把建展览馆的想法付诸实施。王习三经过一番考虑,和儿子一道齐心协力行动起来。

2003年2月,一座建筑面积1732平方米的专业鼻烟壶展览艺术馆建成了。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专门展示内画艺术的博物馆。

王自勇到处搜罗鼻烟壶,好不容易找来了400多件作品,总算开馆了。然而,开馆之后最初的几个月,几乎是门可罗雀——展馆开得不是时候,正赶上当年“非典”流行。

如何吸引内画买家前来,尽快还清巨额债务?重压之下,王自勇甚至打算卖掉半个展览馆。在他犹像不决的时候,王习三帮他拿了主意,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又借了新债,把旧账还了。2004年3月,一对酷爱鼻烟壶的德国夫妇找上门来,买下了18万元的产品,这是展览馆建成后的第一笔大订单。此后,他们的经营出现了转机。

2010年,第二座内画展览馆——河北习三内画博物馆在石家庄建成。

现在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是重点参观单位,因为成功凸显了衡水的地域文化特色,很多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展馆对内画行业也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这里举办各种展览,定期有艺术沙龙及各类文化活动,为衡水地方文化品位的提升作出了贡献。

2016年,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被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授予“全国非国有博物馆管理运行示范馆”称号。同年10月,该馆成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王习三所说的“出一本图典”,指的是《中国内画图典》。该书2005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是中国内画史上第一部权威性参考文献,为中国工艺美术事业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清晰、准确的参考资料。此外,他们还出资创办了《内画艺术》,该杂志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鼻烟壶专业委员会、冀派内画协会、衡水习三内画艺术院联合主办,是目前我国内画艺术领域唯一注册的连性刊物,填补了内画艺术界多年来没有学术交流平台的空白。

王习三说,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必须注重自身的学术和理论建设,只有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上,内画艺术才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伴随着冀派内画迅速发展壮大,同行之间冒出了不正当竞争之类的不和谐音。如何加强管理、团结合作,从而进一步规范产业、推动内画艺术健康发展?衡水市冀派内画协会应运而生。

2005年5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河北工艺美术协会、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衡水市文化局和衡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了“衡水市冀派内画协会”成立大会。会上,王习三被确定为衡水冀派内画协会的首任会长。鉴于王习三在内画事业上的突出贡献,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和衡水市联合授予他“冀派内画泰斗”称号。

冀派内画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冀派内画市场走向正轨与稳定。2006年,衡水内画荣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和衡水市冀派内画协会获得河北省民政厅颁发的5A级社会组织证书。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冀派内画已成为中国各内画流派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艺术群体,从业人员达4万余人,年产值高达10亿多元,成为衡水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

薪火有传人

王习三曾7次收徒,冀派内画界先后涌现出4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0余位省工艺美术大师,可谓人才济济。

王习三有3个孩子。大儿子王自勇,艺名王又三,1991年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成为冀派内画家群体中第一个具有大学学历的艺人。他很早就注册了“习三”商标,该商标在2013年被国家工商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不久前,“习三内画”入围河北省文化产业优秀品牌。

衡水习三内画艺术有限公司1996年成立,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1年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2009年,王自勇接任衡水市冀派内画协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项目官员、驻华代表卡贝丝女士曾称赞他“站在了时代前沿,用战略眼光让古老神奇的内画艺术焕发了耀眼的艺术光芒。”

对于改革开放带给内画产业带来的巨大推动影响,王自勇的感受与父亲有相同之处,差异也很明显——与父辈相比,他的开拓精神更为鲜明。

大学毕业后,王自勇被分配到河北民俗博物馆。然而,在石家庄工作还不到一年,他就回到了家乡,和父亲一道投身于有着无限生机与希望的内画事业。一方面,他要潜心修炼自身的内画技艺,在艺术世界中不断前行;另一方面,他用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为冀派内画的发展壮大多方奔走、呕心沥血。这其中,有成功的欢乐与喜悦,更有奋斗的艰辛坎坷、不为人知的挣扎煎熬。

问及是否留恋“体制内”的安稳,王自勇的回答是否定的:“如果我一直在‘体制内’,也许能当个处长、馆长,但绝对不会体验到今天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那种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搏击的自由,和通过自己倾心付出、辛勤劳动换来的实实在在的收获、喜悦,也是绝对不会有的。”

王自勇的大儿子王金鹏衡水中学毕业后到美国求学,今年已是第五个年头。他从新泽西州立大学(罗格斯大学)商学院市场专业本科毕业后,曾在佳士得总部亚洲艺术部实习半年,现在纽约的苏富比艺术学院攻读艺术商业硕士。

“孩子本身在这方面就有兴趣和爱好,他喜欢艺术,也喜欢钻研市场。”金鹏的妈妈、内画艺术家王海丽说,孩子选择这样的专业,就是为了内画事业的发展、让内画艺术更好地与大市场接轨。将来,他要在内画更广泛的国际化道路上施展拳脚、有所作为。

王金鹏为今年第50届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年会的召开做了不少相关准备工作。他负责中英文资料的对照翻译,在现场演示内画创作,并参与了现场拍卖。那段时间,他每天工作到很晚。在慈善拍卖环节,他当场所作的内画作品《漓江》以1100美金落槌,拍卖所得捐给学会教育基金会。现场嘉宾踊跃竞投,气氛非常热烈。

我们在王金鹏身上,看到了内画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世纪新时代孕育出的新希望。冀派内画,在一代代艺术家的接续奋斗中薪火相传,正在以更加迷人的魅力绽放出更加辉煌灿烂的光彩。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故事·改革开放40年衡水企业家访谈录》系列展播(二)”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故事:改革开放四十年衡水企业家访谈录》发行

《故事:改革开放四十年衡水企业家访谈录》发行

故事,企业家,衡水,衡水市,企业,新华书店,访谈录,记者,衡水日报,姚奎,杨振林,朱微,林先生,靳先生,市民林,河北人民出版社,时代精神,一睹为快,书后,书店,事迹,人生,传奇,市民,出版发行,冀县,兴趣,内容,反响,创始人

2011-02-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故事:改革开放四十年衡水企业家访谈录》正式出版发行

《故事:改革开放四十年衡水企业家访谈录》正式出版发行

故事,衡水,企业家,企业,文化,精神,青竹,宣传,市委,市委宣传部,人员,开拓创新,时代,河北,颜料,奥塔,阴宗,公司,改革,优秀企业家,代表,人物,历程,总书记,文章,方向,日报社,脚力,记者,领导

2014-02-14 #故事大全

《故事·改革开放40年衡水企业家访谈录》系列展播(十)

《故事·改革开放40年衡水企业家访谈录》系列展播(十)

杨振林,暖气片厂,冀县,暖气片,产品,师傅,公社,全国,刘飞,尹良,企业,杨振,厂里,城关,广告,春风,做广告,人们,人才,技术,美国,质量,车间,上世纪,农民,冀州,厂家,合同,坏人,客商

2018-07-30 #小故事

课前三分钟

课前三分钟

公文,范文,文档,管理类,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节目,杨澜,事迹,中国,主持人,事情,名人,梦想,杨澜访谈录,赵忠祥,中国中央电视台,天下女人,专业,主席,事业,企业家,亚洲,充满希望,口才,印象,动力,女性,女孩,妇女

2020-08-22 #故事大全

新海诚访谈录:我与电脑的故事

新海诚访谈录:我与电脑的故事

游戏,动画,电脑,软件,感觉,计算机,导演,工具,新海诚,夏普,杂志,画面,公司,世界,产品,原来如此,强盗,想法,故事,译者,久石让,东西,冒险游戏,图书,新海,年代,日本,绿色,硬件,创作

2018-12-18 #短篇故事

凯琳做客美业访谈录 讲述明星化妆师背后的故事

凯琳做客美业访谈录 讲述明星化妆师背后的故事

凯琳,造型师,访谈录,化妆师,编辑,作品,风格,化妆造型,形象,老师,行业,贵州,技术,客人,惠州,新人,浙江,职业,能力,最满意,专业,名家,同学,国际,总监,打理,挫折,时间,栏目,深圳

2020-06-22 #故事会

创业访谈录

创业访谈录

学姐,餐厅,江西瓦罐煨汤,同学,大学,饭菜,生活,南校,淄博职业学院,访谈录,文档,专业,创业项目,大学生,学生,收入,梦想,模具,瓦罐,能力,行业,营养,定位,挑战,管理,创业故事,小老板,自主创业,给我们,海阔

2020-05-11 #故事阅读

听他们讲汉剧泰斗的故事 《汉剧十大行当名家访谈录》出版

听他们讲汉剧泰斗的故事 《汉剧十大行当名家访谈录》出版

汉剧,行当,名家,访谈录,历史,戏剧,艺术家,泰斗,余洪元,贾振,陈伯华,全书,学者,团队,戏曲,新书,文人,西洋,研究,朱伟明,梅兰芳,程良,大码头,好的,新中国,湖北大学,教授,发布会,作用,代表

2019-05-29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