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我在哈佛求学的班级 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国家 操着不同的口音

时间:2016-06-24

我来哈佛学英语时,任课教师是一个可爱的美国老太太,我们叫她玛丽,她的全名是Marry B Sullivan

提示:本文共有 25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我在哈佛求学的班级,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操着不同的口音

今天,我为大家分享我初到波士顿哈佛大学时游学的经历。我来哈佛学英语时,任课教师是一个可爱的美国老太太,我们叫她玛丽,她的全名是“Marry B. Sullivan”。从她爷爷起,一家三代都毕业于哈佛大学,并在哈佛大学教书,算得上资深的“哈佛人”。第一次自我介绍时,她就给我们秀了一下波士顿人读“Harvard”的口音,那个r不发音,好像被吃掉了一样,读成“哈维德”。她自我介绍完毕后,让我们每人问她一个问题。

我就问她名字中的那个“Sullivan”,与我经常经过的波士顿橙线地铁站“Sullivan Square”有什么关系。她笑笑说没有任何关系,然后说“Sullivan”和“Mary”这个名字在波土顿很常见,她爸爸为了不致混淆,特意加了个“B”,所以就叫“Marry B.Sullivan”。玛丽不仅备课精心,而且对我们的随堂作业、课后作业批改也特别认真,就当我们是“小学生”,采用典型的因材施教法和动态教学法。在课堂,她经常要我们临时写一段话交上去,第二次课前就可以看到她细心的红笔圈点和鼓励性的简短评语。

每次作业,她总不忘批上“good”、“very good”、“perfect”等鼓励语句。每个星期一晚上上课伊始,她总是引导我们谈论周末的所见所闻,鼓励每个人用英语大胆地表达。班上一共14人,从博士到清洁工,几乎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操着不同的口音。刚开始时,看到几个说西班牙语的同学表达流利自如,以为他们是在说英语,我就不免有点自卑起来。我问玛丽他们是不是本地人。没想到她善意地“白”了我眼,很可爱的样子。

我问她是觉得我的问题愚蠢吗,她扮个鬼脸,说:“Yep!”接着她解释说:“如果他们是本地人,还用得着来这里学习吗?他们说的是西班牙语呢。”说完,她呵呵呵地笑了。事实上,刚开始大家的口语都不免有些结结巴巴。她在一旁一边纠正一边总结,然后打着节拍,带领我们重读那些被纠正过来的地道的日常用语。这样,我们的英语学习和在波士顿的日常生活就巧妙地结合起来了。

在波士顿学习很需要体力,因为从来没有课间休息。我很佩服马丽,六十多岁的人了,三个小时下来,既不上厕所,也不喝口水。本来学校规定的上课时间是6点半到9点半。后来7月4日独立日放假,耽误了一次课。她就把后面的课每次都延长半小时。因为有点累,我在课堂上有些走神,她每次总是关切地注意我。

她还时不时地要我们在课后写下本次课的收获和困惑,交给她作参考,以便下次注意。一个暑假下来,我足足用完了两个厚厚的笔记本:要么课后做作业,要么记笔记,或者随堂写了作业,撕下交上去。最有意思的是,课程结束时有一次征文比赛,会有老师进行评奖。这是每年的保留节目。每个人可以将自己在哈佛的学习经历或体会,写成一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投稿,不能超过两页纸。大家都跃跃欲试,我也写了一篇请玛丽给我提意见,没想到她拒绝了我。因为在她看来,比赛得凭自己的实力。

待到交稿截止日期以后,我才又把我的文章给她看,她看了后,说有点太“中国式英语”了,并夸我的开头写得不错:“我11岁开始学英语,现在44岁了。”我在文中提到了我的一个初中同学,他当年考了湖南省理科状元,现已定居美国,在西雅图微软总部工作。我的原意是:我来美国,来哈佛学习,是受了张先杰一些间接影响的,他是我人生中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和激励,也是我们中学同学聚在一起时不可缺少的一个话题。但是玛丽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写这个同学她问我张先生和哈佛有什么关系。在她看来,写哈佛扯到张先生,有点跑题了。可能是文化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吧。

后来,一个韩国小姑娘中了二等奖,她写了自己在美国学习谚语的心得。玛丽很高兴,在课堂上宣布消息的时候,她还特意友好地跟我眨眨眼,带有安慰、惋惜和鼓励的味道。其实对于我这样一个年届不惑的学生而言,分数和得奖早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个年纪还有这样的机会、经历和好奇心。上哈佛英语班还有一件令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切实了解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很多美国白人,比如玛丽,对中国的了解,基本上都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有次她说起总统竞选,说有个议员买了件衣服,衣服很漂亮,议员也很喜欢,结果他发现上面写着“中国制造”,觉得中国人把美国人的饭碗给抢走了,就把衣服烧了。我听了后说:“中国制造有什么不好呢?!我们中国人那么廉价的劳动力,给你们美国人提供这么好的衣服。”玛丽赶忙说她不是那个意思,说她80年代去过中国,觉得很不错。我回复说现在更不错了。后来,班上同是来自中国的一位医学访问学者劝我说:你说了也没用,还不如让他们自己去看看。

有一次,玛丽让我们先在家准备,然后每个人上台用英语演讲15分钟,就讲自己熟悉的事,而且建议讲自己国家的景点和文化。有个西语裔的“家庭妇女”同学,竟然用国会山、白宫和联邦最高法院大楼的三张图片,加上自己三言两语的解说,一下子就让我们明白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我不禁感叹,她要是学法律,绝对是个人才。

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的四大法域”。通过地图和讲解,我想说明中国内地的法律和港澳台地区的法律,是“一个母鸡三个蛋”的关系。结果,除那个中国同学外,其他同学竟然都有点莫名其妙,不知道我们的“一国两制”,不知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我解释说只是这四大法域各自独立而已,主权上都是一个中国。但玛丽很友善地笑着说:“问题在于他们不一定这么看呀?!”的确,玛丽和他们根本就不懂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和文化。学习结束,我跃上一个新台阶,考到了“B”,却是我对哈佛大学的暑期学校说再见的时候了。

我强烈感到,语言学习必须浸润在它的文化和生活环境之中。对初到波土顿的华人而言,英语过关所需要的时间,流传的说法是“年龄除以5”,即除却太小的幼儿和年龄太大的老人,年龄越大,适应越慢。要适应全英语生活,5岁的小孩只需1年,40岁的中年人则需8年。有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华人移民,在波士顿一辈子都不会说英语,就在唐人街打工,纯粹是“住在美国的中国人”。好了,关于我的游学经历就先写到这里了,如果大家喜欢我的文章,那请关注我吧,还希望大家帮忙多多收藏和分享。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我在哈佛求学的班级 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国家 操着不同的口音”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故事|你好 2020!来自哈佛大学的新年祝福和愿望:满满都是爱!

故事|你好 2020!来自哈佛大学的新年祝福和愿望:满满都是爱!

2019-12-01 #经典故事

故事|你好 2020!来自哈佛大学的新年祝福和愿望:满满都是爱!

故事|你好 2020!来自哈佛大学的新年祝福和愿望:满满都是爱!

孩子,哈佛大学,父母,美国,孩子们,美国留学,出国留学,摩西,女儿,能力,公众号,公益,论文,基利,我们的孩子,故事,世界,家人,学生,文化,波士顿,经历,计划,祝福,丽贝卡,拉桑,斯基,科明,穆巴,对世界

2009-07-28 #故事会

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

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

哈佛,哈佛大学,教授,坎布里奇,剑桥学院,家庭,书系,中居,世界,人类,地位,学院,学子,经典,故事,心理,意义,理学,校园,校名,超值,经济命脉,领袖,不同行业,始建于,培养出,心理学课程,小故事,或决定,所在国家

2020-07-25 #故事阅读

来自被校园欺凌者的自述:上学时那些被欺负的同学都怎么样了?

来自被校园欺凌者的自述:上学时那些被欺负的同学都怎么样了?

校花,朋友,女生,男生,时候,初中,意思,班里,好朋友,感觉,初一,动画人物,原因,班级,生理,发育,那个时候,问一声,了学,得大,白朋,四和,好的了,好点,本我,下意识,一生,人理,人员,事情

2012-01-19 #故事大全

哈佛爱情故事爱在哈佛主题曲So In Lovemp3歌词

哈佛爱情故事爱在哈佛主题曲So In Lovemp3歌词

主题曲,哈佛爱情故事

2020-06-08 #故事会

是什么铸造了哈佛生?那些哈佛毕业生的现状怎么样了?

是什么铸造了哈佛生?那些哈佛毕业生的现状怎么样了?

哈佛,哈佛大学,学生,美国,学校,人才,特长,名人,性格,推荐人,刘亦婷,拉瑞,柳青,柳传志,比尔盖茨,盖茨,毕业于,分数,女儿,学习成绩,成绩,家庭,总体,时候,比尔,毕业证,网站,议员,领导力,交流

2008-12-27 #短篇故事

哈佛爸爸:学渣儿子逆袭学霸 17岁被哈佛录取 靠的是“玩”

哈佛爸爸:学渣儿子逆袭学霸 17岁被哈佛录取 靠的是“玩”

孩子,王建军,让孩子,父母,王远,家长,小提琴,爸爸,哈佛,小学,运动,兴趣,成绩,年级,辅导班,小女儿,带孩子,上床睡觉,习惯,冠军,性格,行为,行为习惯,二儿子,学习兴趣,给孩子,好的,儿子,勇气,学习成绩

2010-06-28 #故事会

哈佛教授的成功训言:哈佛教授讲给学生的198个成功故事

哈佛教授的成功训言:哈佛教授讲给学生的198个成功故事

哈佛大学,哈佛,教授,时间,生命,成功者,附录,给学生,人生,故事,才能,心灵,时候,事物,主见,创造力,命运,学会,简介,本色,梦想,你自己,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最真实,毕业于,逆水行舟,中依,普西,比别,洛厄尔

2008-01-24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