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逛哈尔滨道外花鸟鱼市场 看老道外人的滋润生活

时间:2016-06-25

接上文,在万家饭馆出来,抚着鼓鼓的肚子,相约出来徒步的几个同学一商量,今天吃的太多了,加大点运动量可好,咱们从道外的江边,一路走到公路大桥可好

提示:本文共有 227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说在前面:前文《哈尔滨道外的“万家饭馆”,一不小心就会错过的“苍蝇馆子”》,承蒙错爱,惶恐不已。

接上文,在万家饭馆出来,抚着鼓鼓的肚子,相约出来徒步的几个同学一商量,今天吃的太多了,加大点运动量可好,咱们从道外的江边,一路走到公路大桥可好。

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结果,四个人里面,一位中途打车回家了,还有一位单位有急事走了。剩下我和于同学,一路走到目的地。对于我们这个徒步小组来说,绝对是以徒步的名义去吃的。

道外区花鸟鱼市场

“道外花鸟鱼市场”主要有两条主街组成,南北方向的是庆兴街,与之交叉的是长春街,但实际逛下来,从北五道街至北头道街,从江边到大新街上,走走停停,够你逛的。

长春街上的小摊子

这里不适合开车过来,特别是周末节假日,人山人海的。我们都是“糙人”,养花花不开,养鱼鱼不活,宠物更是没时间养,像我们这种“灭绝师太”型的,在这里看看就好了。

老板在换盆

哈尔滨终于迎来了最好的季节,这时候,选上一件含苞待放的盆花,带回家中静待花开,不啻一件美事。

市场里的大排档

市场,怎能少了美食,这可是老道外最大的特点。花不多的钱,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是老道外人忙碌一天后的最好享受。

色泽黄亮诱人,馋涎欲滴

上文评论里,有位网友动情地回复,那时住在道外南三市场,夜里10点饿了,下楼花上10块钱,可以点上烤串和大腰子,再来一瓶啤酒,满满的幸福感啊。如今,随着南三拆迁改造,一切都不在了。

老道外尚存的这些小店小吃,会是我们最后的回忆吗?

满眼绿意应有尽有

这些植物应该好养吧,给家里净化净化空气挺好。

长春街上人不少

全场5元实惠不

菜籽

琳琅满目的蔬菜籽,家里正好有个小园子,大约有60平方米的土地,大约就是“一分地”。人家是一亩三分地,我只有一分地。顺手买了一包菠菜籽,5元3袋,1袋2元,绝对实惠价。

同学总把我当成“老把式”,哈尔滨就是这样的气候,一般的菜苗需要在5月末种下,8月末也就结束了,就这么短短的几个月好时候。家里的小园子里,已经种下了白菜和菠菜,现在地里有发芽葱和韭菜,不时就可以吃上一顿韭菜盒子。

开始忙活“地里活儿”的时候,会和大家分享一下田园野趣。

绿意盎然

各种花架

宠物区域到了

各种稀奇古怪的小动物,我是开了眼了。

仓鼠

紧紧挤在一起,感觉都是刚出生的仓鼠。老板说,天气有点冷,它们相互取暖呢。

菜叶子就是食物吗?

太可爱了

吸引着爱心泛滥的女孩子们

俄罗斯哥俩

哥俩在卖着俄罗斯蜂蜜,不知道质量如何?

烤大鱿鱼

这里是庆兴街与钱塘街交口了,拾级而上就是江堤了。这里也是花鸟鱼市场的尽头了,逛到这里的人们,会找到自己心仪的小吃,犒劳下自己。

看着很有食欲

这可是新疆朋友的绝技,馕的一般做法跟我们烤烧饼相似。在面粉中加少许盐水和酵面,和匀,揉透,稍发,即可烤制。

再往上走就是江边了

真是是服了道外的朋友们,连这么台阶都有效利用起来。台阶下烤肉串,台阶上吃肉串喝啤酒,连凳子都省了。

这小日子很是滋润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会和我一样有疑问?上文的简陋小店,和今天的略显杂乱的市场,这就是老道外的特色?

说起来话长,长话短说。老道外人都是来自山东、河北、山西的移民,他们在老家生活过不下去而闯关东来到这里,所以他们都是一些不甘沉没、肯于吃苦、而又富有冒险精神的人。老道外人当中还有一些是因中东铁路开通而到这里淘金的,这和当年美国西部牛仔颇为相似。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这些老道外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传统思想比较淡薄,思想开放,性情豪爽,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比较快。

老道外是从港口码头和铁路运输发展起来的,这里是当年工人和家属的聚集地。多年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比较独特的生活方式,我称之为,老道外特有的及时行乐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其实,老道外低成本的生活方式,也是无奈之举吧。

替换高清大图

仅为防止被抄袭罢了

总是“咸吃萝卜淡操心”,老是想吐槽下老道外的改造。老道外当然要改造,但是要尊重老道外的历史,要保持老道外的内涵,不能改的让人不认识了,与老道外没有任何关联了。

道外的价值在于老道外历史的延续和传承,道外是有历史的,以后有机会说说老道外的历史吧。

站在大堤上俯瞰庆兴街

大堤上欢乐的人群

老人们在翩翩起舞,这里应该也是自发形成得露天活动中心。看着老人们的精气神,咱也替他们开心。老道外人,把开心变得很简单。记得小时候的道外,江边还有搭帐篷唱戏的,好不热闹。

同学不怀好意地让我看本图的右下,感觉是有伤风化的行为。说实话,老道外比较乱,很多人见怪不怪了。据说,道里的建国公园、南岗的清滨公园里也藏污纳垢。

看看这造型

江畔路上的“港田”

这样的车子,都是用来拉脚的,一般出现在城乡结合部。老道外的脏乱差由来已久,以往道外的交通一片混乱,人力三轮车,港田穿插其中,大马路上的机动车叫苦不迭,现在似乎好了一些。

景阳广场上

顺着江边向道里区方向走。广场上有人在放风筝,大家都加倍珍惜我们暂短的好季节。

景阳广场

出租轮滑,这个好玩

滨州铁路桥

给外地朋友介绍一下,滨州铁路桥现在是哈尔滨中东铁路公园,可以上桥步行过江,一路风光秀美,江北的尽头还有新建的观光塔,铁路桥连接着太阳岛风景区,可以一起去玩。

松花江上的缆车也启动了

道里区友谊宫后面的市民活动场地

健身器材

老人在开心的起舞

这里是道里区了,是不是感觉和老道外的江畔画风有所不同。

九站公园的开江鱼

下网打鱼现在是高级休闲活动了

谁能拥有这么一艘小渔船,就是牛人

走近公路大桥了

老哈尔滨人闲暇时,总会携家带口或者约上三五知己去江边走走,我们听到的最多的就是“走啊,去江边啊”的口头禅,后来想想,也不知道去江边干什么,就是走走,都这么说。

哈尔滨最好的季节来了,快走出家门,一起去江边啊!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逛哈尔滨道外花鸟鱼市场 看老道外人的滋润生活”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许昌花鸟鱼市场有多少?建设路水上乐园的花鸟市场 你逛过某?

许昌花鸟鱼市场有多少?建设路水上乐园的花鸟市场 你逛过某?

花鸟鱼虫市场,花鸟鱼虫,市民,花鸟鱼市场,花卉公园,马路市场,湖滨路,建设路,新市场,商户,城市,市场,综合性,花鸟市场,东城区,摊位,部分,金恒,专业市场,水上乐园,新东街,王建立,许昌,东北角,养花,商业,摊主,字画,投入使用,水平

2013-06-01 #短篇故事

花鸟鱼市场 十元钱三只 会说话懂感情的乌龟 你值得拥有

花鸟鱼市场 十元钱三只 会说话懂感情的乌龟 你值得拥有

万俟,噩梦,时代,小亭子,还记得,是一只,乌龟,作品,智商,油菜,成汤,才多,文中子,次相,花鸟鱼市场,都会,漫画,个人,东西,主角,事情,内容,十块钱,卡车,口袋,变出,变身,喷火,味道,善恶

2007-12-16 #短篇故事

哈尔滨的老道外 每个角落都有一段属于你的回忆

哈尔滨的老道外 每个角落都有一段属于你的回忆

老道,道外区,电影院,哈尔滨,道外,故事,傅家区,中华巴洛克,中央大舞台,哈尔滨市,人们,历史,城市,建筑,道里,铁道,长河,新舞台,尔滨,巴洛,萧红,在历史,南二道街,头道街,大市场,小洋楼,小餐馆,时尚之都,看电影,老味道

2015-03-08 #故事会

冰城哈尔滨人这样过周末 老道外“花鸟鱼市”里藏着德云社

冰城哈尔滨人这样过周末 老道外“花鸟鱼市”里藏着德云社

哈尔滨,德云社,吉祥物,地方,市场,松花江畔,松花江,老道,阿姨,摄影大赛,花鸟鱼,长春街,防洪纪念塔,作品,冰城,分社,总会,票价,道外区,道外,铁路桥,黄牛,从哈尔,养猫狗,合买,向东,哈齐,小帅哥,塔基,塔高

2014-12-15 #故事大全

哈尔滨故事:再见 老道外!

哈尔滨故事:再见 老道外!

张智,老道,风雪,人们,道外,生活,哈尔滨,原生态,建筑,门洞,和珍,冰城,乡愁,元素,冰雪,城市,故事,武家,艺术,道里,都市人,黑白照片,少年时,这些照片,骑三轮车,艺术系,习绘,智福,福考,摄影记者

2018-01-07 #故事会

哈尔滨老道外小吃的真正魅力到底是什么?

哈尔滨老道外小吃的真正魅力到底是什么?

老道,片段,小店,朋友,祥子,蚬子,一家,街区,小吃,老街,老板,餐饮,我喜欢,哈尔滨,味道,道外,巴洛克,地方,小吃店,游客,猪手,老店,硬币,相知,芹菜,花生米,街坊,食客,亦或是,还会有

2020-04-29 #短篇故事

哈尔滨老道外:时光交错的光阴里丰满记忆

哈尔滨老道外:时光交错的光阴里丰满记忆

老道,记忆,哈尔滨人,哈尔滨,道外,历史,时光,向东,张仁,景阳街,老鼎丰,靖宇街,中华巴洛克,三楼,传统小吃,升平街,南勋街,张飞扒肉,地方,别有风趣,传统,交口,中国,人字形,人文,保护区,南至,围挡,影子,庭院

2008-12-12 #经典故事

哈尔滨人不能不了解的老道外

哈尔滨人不能不了解的老道外

哈尔滨,道外区,傅宝,兄弟,外区,傅宝山,城市文明,中国,人们,俄国人,松花江畔,滨江,百姓,老道,行政区划,发展,认同,中东铁路,老字,得热,一直流,中国政府,医馆,工程局,头道街,广聚,老味道,人治,前身,光绪年间

2007-12-12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