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故事」躬身田间的“连山袁隆平”

时间:2016-06-25

他就是广东连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陈嗣建

提示:本文共有 188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在粤桂湘三省交界的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有一位被农民尊称为“连山袁隆平”的专家,三十年来,他躬耕粤北田间地头,潜心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用智慧与汗水,浇灌着山区人民增收脱贫致富的“希望之田”,结出了丰硕成果。

他就是广东连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陈嗣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忘初心归乡去,让土地结出“黄金穗”

“水稻生产是农民生活的根,小时候看到父辈在田间辛勤劳作的身影,我就萌生了让乡亲们多收三五斗的梦想。”1985年从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广东分校毕业后,陈嗣建怀着学有所用的喜悦和兴奋回到连山,开始踏上了农业科研及推广之路。连山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水稻种植普遍存在“靠天吃饭”、易发稻瘟病等问题。“如果米袋子是瘪的,钱袋子就鼓不起来”,陈嗣建坚信,选育优良抗病的水稻并加以推广,才是广大农民的好出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过多次失败、多年攻坚,陈嗣建先后选育出30多个优质水稻新品种。“由于传统保守观念的束缚,部分农民刚开始不太相信我们的新稻种种植。”陈嗣建为了打消农民的顾虑,他都主动组织农民到试验田参观,现场讲解新品种水稻的性能特点,讲授种植和提高产量等技巧,不定期对农民进行防治病虫害培训,把产量每年都稳定在每亩400-500斤,最高的达700多斤,保证农民科学种植,增产增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粤优8号”“天丰优628”等优质水稻品种逐渐在省内外推广种植1000多万亩,实现增产粮食5亿公斤,农户增加效益15亿元。

潜心科研善转化,给农民带来好收成

“每当取得了新成果,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心里会感到特别充实和欣慰。”陈嗣建积极发挥科研优势,把科研转化为生产力,与省内外知名种业公司合作,创建杂交稻繁制种基地,组织农民大规模开展杂交水稻制种,每年组织600多家农户开展合同制种2000多亩,生产优质杂交稻种子50万公斤,产值2000多万元,户均增收1.6万元。“每年我都是按照陈所长的技术要求去做,每年收成都能达到7-8万元,现在建了新房,还买了车。”制种户壮族汉子褟礼明笑着说。

科研攻坚长路漫漫,并非一帆风顺。1996年,陈嗣建主持开展“博A”水稻的繁种工作遭遇台风突袭,导致大量母本和父本倒伏,结果繁种纯度仅有97%,达不到99%的要求。

两个百分点之差,意味着陈嗣建和农科所两年的心血完全白费,经济损失数十万元。陈嗣建坦然面对失败,为了提高选种育种的成功率,他引进日本、菲律宾等地的育种材料,丰富了种源;为改良授粉方法,他与科研人员在省农科院水稻所学习杂交技术;为了扩充农业专业知识,他参加华南农业大学自学考试,取得了毕业证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连山县有机稻种植面积达3.5万亩,成为广东省重要的有机米生产基地,每年能带动农户增收3000多万元。

在陈嗣建的带领下,连山县农科所还不断攻克水果生产技术难关,促进水果产业发展,探索出一套沙田柚优质丰产生产技术,引进板栗、浙江东魁杨梅、砂糖桔等大批优质水果品种推广种植,先后完成大肉姜有机稻、无公害沙田柚和甜玉米等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任务,相关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使大批农户受惠。

头雁领航群雁飞

“土专家”“田秀才”不断涌现

陈嗣建认识到,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个人力量很有限,需要更多致富带头人和农村技术人才发挥积极作用。他创立“陈嗣建育种创新工作室”,同时充分运用“连山县人才驿站”等平台,帮扶培养青年人才。近年来,先后培养本地科技创新人才70名、连山首批持证上岗的有机农业种植技工490名,累计培训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和创新型农民技术人员1000多人次。

在培养方法上,陈嗣建探索“县农科所+合作社+实用人才”的生产模式,由县农科所提供种植技术,合作社组织并统一收购,让学到技术的实用人才亲自实践。在他的指导和培养下,一大批实用技术人才通过有机水稻种植技能考核鉴定,“土专家”们在农村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众多农户致富。

他还制定符合连山地方环境气候标准的《有机稻谷生产技术规程》,编制了《全国有机稻种植技术技能培训教材》,被人社部列为专项技能培训教材,对人才的规范化专业化培养起到重要影响。与他共事12年的连山县示范农场场长李启标说:“多亏他的引导和培养,我才能评上高级职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动农业技术普及,助力精准扶贫,促进本地农业发展,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是让我坚持在这个小地方开展农业科研和进行农技科普的最大动力。”陈嗣建憨厚地笑道,“三十载不短也不长,农民田地里沉甸甸的稻穗,都是大把大把的票子,想到这里,我觉得再这样过三十年也值得。”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故事」躬身田间的“连山袁隆平””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袁隆平迎89岁生日 奔赴田间地头察看最心爱的水稻

袁隆平迎89岁生日 奔赴田间地头察看最心爱的水稻

袁隆平,杂交水稻,稻作,专家,亩产,水稻,科研,袁隆,试验区,超级杂交水稻,情况,亲本,产量,基地,稻子,记者,示范,试验,田间地头,种植面积,平甫,金鼎山,湖南长沙,田间,中新网,下田,世界,个旧市,家人,农田

2014-08-18 #经典故事

《闪耀的平凡》上线 首期走近袁隆平团队的“水稻奇迹”

《闪耀的平凡》上线 首期走近袁隆平团队的“水稻奇迹”

杂交水稻,李建武,袁隆平,研究,团队,中国,水稻,产量,袁隆,技术,刘法,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俊杰,品种,芒果,国家,实验室,故事,田间,研究者,脚步,青春,贡献,农学专业,将自己,田间地头,唐卓,李建,副研究员,电子商务

2009-10-04 #小故事

读袁隆平故事有感学生作品

读袁隆平故事有感学生作品

袁隆平,先生,农民,心系,人民,学生,因为他,田间地头,多费,三亚,人人头,代表,作文,爱心,农业,全世界,典范,村民,国家,同事,品质,太贵,多产,工作者,故乡,挫折,执着,思想,教师,智慧

2020-09-10 #短篇故事

走近袁隆平 袁隆平事迹简介250字

走近袁隆平 袁隆平事迹简介250字

袁隆平,杂交水稻,威尔,水稻,中国,农民,灵感,试验,袁隆,首席专家,世界,田间,杂交种,汗水,秘诀,美国,纯种,研究,万绿丛中,于田,袁先生,陈一吾,副研究员,发现了,好的,年度,一介,专家组,世纪,全世界

2020-07-07 #短篇故事

“水稻之父”袁隆平:88岁依旧康健!和妻子恋爱一个月就闪婚!

“水稻之父”袁隆平:88岁依旧康健!和妻子恋爱一个月就闪婚!

研究,水稻,袁隆平,农学院,产量,农学,方面,贡献,杂交水稻,小时候,时候,运动,问题,生活,一点也不,两个人,很多人,田间地头,解决了,出生于,袁隆,在田,发现了,天能,教学与研究,之父,中国,世界,妻子,兴趣

2012-09-19 #长篇故事

袁隆平的故事袁隆平的小故事

袁隆平的故事袁隆平的小故事

袁隆平,袁隆,农民,曹宏,朋友,科学家,领带,中国,头等舱,生活,个人,报纸,摩托车,穷人,记者,雕像,不一样,香港中文大学,办公室,名牌,小朋友,快报,时候,水稻,来访者,荣誉,贡献,金钱,顾问,比别

2020-09-09 #长篇故事

袁隆平的小故事袁隆平的小故事 作文素材

袁隆平的小故事袁隆平的小故事 作文素材

袁隆平,杂交水稻,我国,袁隆,行一,连家,大米,产量,之父,人口,农民,优势,全国,农校,决心,发明奖,工作者,大粒,成果,教员,教学,食品,水稻,湖南,粮食,科研,种子,理想,稻谷,精力

2020-05-31 #小故事

袁隆平的小故事袁隆平的小故事 作文素材

袁隆平的小故事袁隆平的小故事 作文素材

袁隆平,杂交水稻,产量,我国,试验田,袁隆,行一,连家,大米,之父,人口,农民,优势,全国,农校,决心,发明奖,工作者,大粒,成果,教员,教学,食品,水稻,湖南,粮食,科研,种子,理想,稻谷

2020-09-10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