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听老“长影人”讲述新中国电影历程

时间:2016-07-11

这场战争不仅存在于枪林弹雨的战场,还发生在看不见硝烟的地方

提示:本文共有 39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环球时报记者 张妮】编者的话: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这场战争不仅存在于枪林弹雨的战场,还发生在看不见硝烟的地方。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长春建立“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对中国人民进行思想奴役。1945年日本投降后随之解体。中国共产党派地下党员进入“满映”,并于1945年成立东北电影公司,1955年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这里诞生了《英雄儿女》《五朵金花》等影响几代人的优秀电影作品。在2020长春电影节期间,本报记者走进长春电影制片厂,对话三位曾创作经典电影的老“长影人”,听他们讲述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变革。

田华:他们的成绩不可磨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东北大肆武力侵占的同时,也开始了对中国人民思想的奴役——1937年8月21日在长春建立“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号称当时远东最大的电影制片厂。在其存在的8年时间里,共拍摄故事片108部、纪录片和科教片189部,极力宣扬和美化日本殖民统治,奴化中国人民,被称为“国策电影”。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20日,“满映”第二任理事长、伪满州国最大的特务头子甘粕正彦在办公室服氰化钾自杀,“满映”随之解体。为将这一重要文化设施掌握在人民手中,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派地下党员进入“满映”,组织进步职工进行护厂斗争,反对国民党特务的破坏,并于1945年10月1日成立东北电影公司。1946年4月18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派员接管了东北电影公司,10月1日更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

1949年,党中央从东影抽调大批干部赴各地接收敌伪电影机构,为建立北影、上影、西影、峨影、珠影等新厂,创建全国电影发行系统和电影工业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1955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长影)。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初,长影向全国电影机构输出了2000多名人才,被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上世纪50年代后,长影推出的《白毛女》《平原游击队》《董存瑞》《五朵金花》《上甘岭》《英雄儿女》《刘三姐》《人到中年》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影响了几代人。很多知名演员如田华、张良、王心刚、王晓棠、葛存壮、陈强、潘虹等都是在长影走上艺术舞台的。

1951年上映的电影《白毛女》轰动一时。据长影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选演员时,导演王滨摆着五张喜儿的照片来回看,最后选择了田华,因为她出生在河北农村,身上透着一股乡土气息。“我幸运地被选上喜儿,这是我的第一部电影。那时我对电影一点也不了解。完全是导演和老演员们把着手教我,帮助我做起来的。”田华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演《白毛女》时我22岁,我就是从这个电影摇篮里摇出来的第一代电影演员,连滚带爬爬到92岁,没有长影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对它的感情怎么能不深呢?”

在该剧创作期间,《白毛女》歌词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及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歌词作者公木在给导演水华的信中对剧本提出了三点意见:水华同志:为了写喜儿逃出后一段歌词,我把24—26页细读了几遍。提出以下几点小意见,供参考:一、二婶放走喜儿,照理黄家必然追究。是否还该设法让二婶洗脱掉这个“放走”的嫌疑。这点舞台剧本上似曾注意到了。二、喜儿鞋子陷脱在哪里?……大概只是未曾写出,你们一定“心中有数。”三、打手们围绕着苇地,想要进去搜……又没有进去。这里是否可以向苇地里放一排枪?确是小意见,无关大局。田华表示,“我非常怀念已经过世的、对新中国电影做出贡献的老前辈。他们虽然走了,但中国电影事业发展到今天,他们的成绩真的不可磨灭。”

金德顺:《保密局的枪声》创新中国票房纪录

===1979年上映的《保密局的枪声》是文革后长影创作拍摄的反映上海地下党在黎明前斗争生活的谍战大片,不仅获得多项大奖,还创造了6亿观众、近2亿高票房的纪录。时任文化部部长黄镇赞扬该片“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电影。”作为该片的年轻编剧,金德顺在别人看来也是“一枪打响”,声名鹊起。“幸福的雨点就这样落在我头上,但我并没有飘飘然,始终保持着平静的心态。”金德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项艺术工程,一部电影的成功是所有演职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金德顺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律系。没想到毕业分配时,竟被长影选中,踏进新中国电影摇篮的大门,从此改行从艺,搞电影了。他第一次走进长影的剧本部门总编室报到时,看到会议室里坐着不少白头发的老编辑和老编剧,而他则属于新鲜血液。几年后,金德顺在厂里安排下,参加了电影《保密局的枪声》的编剧创作。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实践的好机会,应该好好工作,完成任务。“剧本创作之初,我们以吕铮的小说《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为基础,又到国内各地采访,收集资料,丰富创作素材。”金德顺告诉记者,在重庆采访时,他曾与当年在重庆做地下工作的著名演员张瑞芳和小说《红岩》的作者杨益言深入交流,为剧本创作提供了不少素材。“张瑞芳朴素大方,十分亲切。她形容国民党宣传部长头发油光锃亮,就是苍蝇落上去,都会打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后来,金德顺又与合作编剧郑荃去上海档案馆查阅资料,了解黎明前上海地下党的斗争生活,得知国民党溃逃时,共产党派了不少地下党员跟随国民党一起去了台湾,继续进行潜伏斗争。“我们就想,应在剧本中加一个重要人物‘老三常亮’,而正是这个重要人物,在保密局敌我对峙的关键时刻,一枪击毙了特务组长张仲年,营救了战友刘啸尘。后来,片名定为《保密局的枪声》也是恰到好处。”剧本在青岛创作了2个月,几经修改最终完成。在导演常彦的带领下出色地完成了拍摄。影片上映后轰动全国。金德顺还收到一位上海观众寄来的照片,上海观众排队购票场面盛大。这张照片被金德顺珍藏至今。

在总编室工作十余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金德顺毅然辞去总编室的领导职务,调进导演室从事导演工作,从此开启了编导合一的影视之旅,导演兼编剧影视剧20余部,其中多部作品在央视播出并获奖,如轻喜剧电影《嘿,哥们》,长篇电视剧《月色无言》《苍凉后土》《冬去春来》《李根本的家事》《情暖人间》等。 在长影工作期间,金德顺历任长影总编室副主任、宣发处处长、艺术中心主任和艺术片厂厂长,见证了长影的发展与变革。长影老一辈创作干部和明星演员的敬业精神让他印象深刻。“原长影副厂长、《上甘岭》编剧林杉曾对我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正因为他去抗美援朝战场实地采访,收集生动的素材,才能创作出《上甘岭》的剧本。”著名演员郭振清与方化在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成功地塑造了李向阳和松井的生动形象。“郭振清在饰演李向阳后,多次真诚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而方化为了演好松井这个角色,特意买了老鹰和猴子,观察它们的眼神,加强表演生动性。刘世龙为了塑造好《英雄儿女》中的王成,不惜在‘向我开炮’的重场戏中烧光了头发和眉毛,令人十分感动。”

目前,金德顺退而不休,依然奋斗在影视事业的第一线。2018年春,金德顺受邀向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申报《情洒松花江》《悠悠未了情》等5部长篇电视剧本,意外得知5部作品同时获得优秀剧本奖。他决心将5部获奖剧本尽早搬上屏幕。采访接近尾声时,金德顺给记者朗诵了一首他写的诗,“‘莫让年华空空流走,莫使美酒空空对月’,这就是我的银屏情思。”

陈学洁:从女主角到女导演

1959年,初中毕业的陈学洁不顾家人反对偷偷报考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第二期演员培训班。16岁的她绝没想到,仅两年后自己就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大概上培训班半年后,有一天傍晚,我在篮球场打完篮球,坐在路旁休息。有个老头走到我身边问:你是新来的吧?还问我多大了以及家庭情况。我到长影时间不长,很谨慎。那人看我不是特别情愿回答就走了。”陈学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时篮球场很多人过来问她:王导演跟你谈什么了?我说谁是王导演?他们说刚走的老头不是拍《五朵金花》的王家乙导演吗?我当时就惊呆了。我不认识王导演,他刚跟我说话时我还不太理他,挺没礼貌。这就是我跟王家乙导演接触的第一幕。”

三四天后,陈学洁接到了《达吉和她的父亲》剧组的通知,让她去化妆、试镜。原来,这是长影和峨眉电影制片厂合拍的展现彝汉两族人民团结的重点影片。当时正在全国各地寻找饰演彝族姑娘达吉的演员。陈学洁试镜一周后,两家电影厂及四川省、吉林省宣传部门的负责人来长影一起开会选角色,小礼堂坐得满满当当。“我的大特写一出来,小礼堂里‘轰’的一下,我当时也特别惊讶,那个人是我吗?怎么拍得那么美?我很幸运赶上长影拍人物肖像最好的摄影师。后来,会议研究决定由我演达吉。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就这样踏上了艺术殿堂。”

1961年《达吉和她的父亲》上映后广受好评,观影人数仅次于《白毛女》,陈学洁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还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1974年陈学洁申请到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毕业后回长影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女导演,执导了十多部电影。1984年,因拍摄电影《相约在凤尾竹下》,陈学洁再次与王家乙合作。这次,她是导演,王家乙是顾问。“怎么掐节奏,怎么掐表演,时隔20多年,王导演依然毫无保留地将拍摄心得传授给我。”

1987年陈学洁执导的《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广受赞誉。1989年她执导了女导演很少涉猎的武打片《怪侠》。“那时厂里正处于改革前期,需要经费支持。武打片当时有市场。这部片子给厂里挣了钱,我就完成了任务。”陈学洁表示,现在大家的条件好了,但条件越好越要把不怕苦、敢冲敢打的精神传下去。“过去长影拍摄的《平原游击队》《上甘岭》《英雄儿女》等很多优秀影片,让大家看了以后能感受到一种力量。最近闭幕的长春电影节,主题是‘新时代、新摇篮、新力量’。什么是新力量?社会在前进,我们的思想必须跟上时代。”陈学洁说,“长影有过一段光荣的历史,我希望新时代我们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报人民,这是我们在新时代最主要的任务。”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听老“长影人”讲述新中国电影历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在长影寻找新中国电影的许多“第一”

在长影寻找新中国电影的许多“第一”

电影,长影,译制片,新中国,长春电影制片厂,博物馆,演员,走廊,声音,展区,展示区,影片,旧址,电影史,记忆,老电影,青龙,工作,影响,两毛钱,所使用,展示了,倪萍,刘晓庆,吉野,周昔非,多宝阁,姚俊卿,姜文,张影

2020-02-06 #经典故事

中国电影记忆丨长影在中国电影史的各项“第一”

中国电影记忆丨长影在中国电影史的各项“第一”

电影,中国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中国第一,新中国,长影,摇篮,中国,影片,故事片,译制片,部长,常彦,中国长春电影节,票房,长春,中国电影人,新中国电影,中国共产党,定军山,历程,动画片,导演,捷克,精神,编辑,记忆,记录片,解放战争,观...

2020-06-03 #故事阅读

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今长影出品的电影《桥》。影片在中国电影史

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今长影出品的电影《桥》。影片在中国电影史

阶级,新中国,故事片,影片,创造力,强国,电影,上第一次,长影,免费网,专区,内容,工人,答案,资源,题库,正确答案,更多相关,请进入

2020-07-27 #故事大全

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今长影出品的电影《桥》。影片在中国电影史

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今长影出品的电影《桥》。影片在中国电影史

分析,正确答案,请帮忙,中国,海底隧道,遗传学,钟扬,贝克,遗传学家,生物多样性,新中国,生命科学学院,大地,人民,人才培养,人类,典型性,全线贯通,剧作,厦门,国际,科学家,学科建设,存在主义,奠基人,大陆,戏剧界,年代,意义,影片

2020-07-26 #故事会

25封书信讲述新中国电影故事

25封书信讲述新中国电影故事

王成,刘世龙,新中国,张光,武兆堤,英雄,影片,群众,电影人,电影创作,长影,场景,拍电影,摄影师,电影,创作,公木,包杰,王启民,长影集团,二婶,信件,修改意见,内容,剧本,反光板,手稿,同志,导演,战士

2012-11-18 #长篇故事

“新中国电影摇篮”用影音讲好红色故事

“新中国电影摇篮”用影音讲好红色故事

长影,新中国,影片,时代,发展,红色,创作,历史,电影,基因,创作拍摄,旧址,博物馆,故事,时期,精神,经典,李庆辉,赵彪,我的祖国,新中国成立,长影集团,上甘岭,人民,主旋律,传奇,低谷,使命,初心,地位

2016-12-05 #故事大全

新中国电影摇篮 共拍摄900多部电影 说看过10部会暴露年龄吗?

新中国电影摇篮 共拍摄900多部电影 说看过10部会暴露年龄吗?

长影,长春电影制片厂,经典,电影,新中国,博物馆,旧址,中国电影,影片,新中国电影,长影集团,人物形象,摇篮,年龄,感觉,经典影片,变迁,影响,改革,黑白影像,刘三姐,年年,董存瑞,五朵金花,电影制片厂,一家,上甘岭,与时俱进,位置,人们

2007-12-29 #故事大全

新中国第一代电影美术师刘学尧去世 享年99岁

新中国第一代电影美术师刘学尧去世 享年99岁

刘学尧,长影,上甘岭,影片,美术,刘胡兰,长影集团,旅伴,气氛,编辑,老师,长春,党的女儿,边寨烽火,于黑龙,李拓,有限责任公司,三楼,和美,新中国,映画,长春息园,享年,东影,丹东,丹青,云南,代表作,原籍,前身

2011-06-23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