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及培养策略

时间:2016-07-16

儿童生活自理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1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摘要: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其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智障儿童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要努力增强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意识,教给智障儿童生活自理的技巧,巩固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行为。关键词: 智障儿童 生活自理能力 意识 技巧 行为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智力障碍儿童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智障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所谓生活自理能力是指智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国际教科委组织发出了:“让孩子学会生存”的口号,要求我们从小培养孩子学会生存的能力,而自理能力又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能力。智障儿童们面对的21世纪是一个充满着各样挑战的世纪,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其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智障儿童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智障儿童,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一、发展现状: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在如今的家庭中,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智障儿童的物质投资,轻视了对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虽然在学校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教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智障儿童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这些孩子,怕他们烫到或伤到或弄得一踏糊涂,还怕他们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智障儿童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了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智障儿童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智障儿童因年龄小层次低能力差,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他们,而是去代替他们做,例如,一大早小豪正努力而吃力地穿着衣服,谁知家长看见,马上等不及了,三下五除二,帮他穿好了事。或是时间不够,或是耐心不够,总之,没有教会孩子自理的技能,也是导致智障儿童不会自理的重要因素。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当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二、培养策略:了解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现状及原因,是提高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是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1、增强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智障儿童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如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为此,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虽然你有残疾,但要不怕苦,不怕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①谈话法:根据智障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问答或交谈,丰富知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中班了”、“我学会了新本领”、“妈妈的小帮手”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智障儿童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通过听故事,帮助智障儿童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智障儿童受到感染、教育。在练习中增强智障儿童的自信心,以提高他的动手能力和意识。 ②故事法:通过讲故事“别说我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让智障儿童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智障儿童参与做的欲望。通过诗歌、看图讲述帮助智障儿童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智障儿童受到感染、教育。 ③行为分辨: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意识。例如,为孩子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孩子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教师适当的讲解图片,然后问孩子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向他学习哪种好的行为?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来激发智障儿童上进的意识。 ④集中教学:智障儿童的教育是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情况下进行的,特别是对于游戏和生活中的故事、儿歌等,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会更浓,教师要抓住课堂教育的大好时机,有意识地对智障儿童进行培养和练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服务能力。例如,教学《勤劳的小蜜蜂》、《劳动最光荣》等故事和歌曲时,有意识地培养智障儿童热爱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为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认识基础。再如,通过故事表演、音乐游戏等,可以使智障儿童练习自我服务和帮助他人的技能。另外,对智障儿童自我服务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儿歌或歌谣的形式加以灌输,使智障儿童先认知后实践,最后形成能力。 2、教给智障儿童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智障儿童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他们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他们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孩子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 ①游戏。游戏是智障儿童最喜欢、最愉快、最积极开展的活动。教师可以将生活技能的学习内容与操作练习融入游戏,使智障儿童在轻松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例如,玩角色游戏“娃娃家”中,通过给娃娃穿脱衣服、扣扣子、系围裙、系鞋带等来巩固这方面的技能。在游戏“小饭店”中,通过发碗筷、打扫餐厅,培养智障儿童爱劳动和有序做事的好习惯;通过当客人,锻炼智障儿童有礼貌和使用筷子的技能;通过收拾碗筷,培养智障儿童有条理的整理物品的能力。再如,可以通过“小手变白了”、“给小扣子找家”等简单的游戏,有意识的培养洗手、自己扣钮扣的能力等。只要教师留心观察,开动脑筋,智障儿童的许多生活自理能力都能再游戏中得以练习和培养。然后,再帮助智障儿童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智障儿童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再比如竞赛游戏:此类游戏主要是通过竞赛活动来巩固智障儿童的生活技能,培养自立和竞赛精神的。有穿衣比赛,穿鞋、叠被、铺床、用筷等等。 ②儿歌。智障儿童通过简短通俗的儿歌形式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提高智障儿童的兴趣。比如在教智障儿童学习如何系鞋带时,我们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智障儿童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在教会智障儿童自理技巧时,我们教师依照智障儿童的学习特点,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其一、寓教于乐。根据智障儿童的年龄特点,我们教师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智障儿童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例如:在韵律活动中我们教师编排了“一日操”游戏,并在音乐的旋律下练习刷牙操、洗脸操、穿衣操……智障儿童在开开心心的状态下习得了本领。 其二、因材施教。由于智障儿童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智障儿童,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智障儿童,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 其三、秩序渐进。智障儿童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智障儿童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在吃饭的时候,有的智障儿童总是会撒饭粒,经过教师的示范和培养,他们掌握了吃饭的技巧,渐渐地进步了很多。 其四、品尝成功。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智障儿童生活自理的动力。当智障儿童取得点滴进步时,“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智障儿童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智障儿童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智障儿童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你行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智障儿童实现成功,以免挫伤智障儿童积极进取的精神。 3、巩固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行为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教师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智障儿童,使智障儿童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①在生活活动中训练智障儿童的自理行为。入厕、盥洗、餐点无处不体现着智障儿童生活自理的水平,我们教师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机,指导、监督智障儿童的自理行为,使其形成习惯。如入厕后自觉整理好衣裤的习惯,餐前便后自觉正确洗手的习惯,餐后正确漱口的习惯…… ②在区角活动中练习智障儿童的自理技巧。让智障儿童在区角活动中掌握技巧、练习技巧、熟悉技巧。如在操作区有计划的投放系鞋带的方法图解;投放各种豆豆,让智障儿童练习使用筷子的方法;投放布娃娃,让智障儿童练习扣纽扣的方法…… ③在比赛中提高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我们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例如在午睡起床时可以举行穿衣比赛,在“六一节”时可以开展夹黄豆比赛等,使智障儿童在竞争中练习技能,并让智障儿童由自我服务发展到为集体服务。 ④家校合作养成智障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我们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尤其是要告知家长:要有不厌其烦的精神,正确的方法教智障儿童,耐心帮助,鼓励智障儿童独立完成。要根据智障儿童的能力和年龄特点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不要溺爱智障儿童,什么事都包揽下;也不要剥夺智障儿童动手的权利,只要没有危险,就应该放手让智障儿童去做。另外,家校对智障儿童的教育要保持一致性,统一思想认识,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一致性还要有一贯性,因为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保持。我们教师还要在学校的壁墙“家长栏”中不断地宣传家教知识,对一些家长错误的观念进行个别访问,运用理论和案例进行探讨。家长则配合学校的工作,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自理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而有些家长认为,智障儿童还小,长大了再干也不迟,抓紧学习才重要,恨不能帮智障儿童吃饭、大小便。久而久之,使智障儿童养成了“依赖”心理。这就更需在培养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园同心,对智障儿童进行一致性教育。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智障儿童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再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教育家校同心,只有这样,培养智障儿童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及培养策略”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等奖 论文杨思琪:浅谈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现状及指导策略

一等奖 论文杨思琪:浅谈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现状及指导策略

幼儿,游戏,表演,故事,教师,能力,发展,活动,过程,孩子,妈妈,领域,道具,幼儿语言,区域,环境,语言,指导,创造性,动作,方式,特点,经验,老师,表演性,对话,活动中,角色游戏,情节,主动性

2020-09-25 #故事会

小学语文标点符号教学现状及策略调查

小学语文标点符号教学现状及策略调查

标点符号,问卷,教学,研究,老师,文字,技能,个人信息,学生,基础,所得,情况,教师,数据,时间,标点,策略,科学研究,部分,题目,不可缺少,为了更好,仅用于,客观地,对我们,支持和,最基本,有顾虑,根据实际,语言工具

2020-06-15 #小故事

探讨幼师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及重要性

探讨幼师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及重要性

语言,摘要,口语,作用,充分发挥,幼儿,多种形式,幼儿教师,表达能力,标准规范,特点,特征,魅力,发展,幼师,并结合,非常重要,决定了

2020-08-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 问题及对策研究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 问题及对策研究

幼儿,活动,区域,材料,研究,教师,游戏,主题,幼儿园,发展,指导,环境,规则,课题研究,活动中,过程,问题,玉涵,资源,旬阳,策略,组织,教育,方式,本土,目标,元宵,内容,兴趣,孩子

2016-08-08 #故事阅读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信息社会背景下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姓名常鑫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信息社会背景下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姓名常鑫

课外阅读,学生,读者,知识,信息社会,教师,指导,文本,课内,鲁迅,网络,中学生,语文,信息,方式,文章,作品,方法,互联网,意识,策略,纸质,绪论,主体,作者,才能,社会,语感,过程,途径

2020-05-20 #长篇故事

故事类报刊现状及发展趋势

故事类报刊现状及发展趋势

故事类,报刊,故事,故事会,发行量,读者,发展,广告,大故,刊物,传统,元素,媒体,市场,期刊,概念,网络,合作,突破,中来,传统故事,新媒体,经营模式,走出困境,业务,中国,价值,八十年代,内容,利润

2020-06-28 #短篇故事

胖东来企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pdf

胖东来企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pdf

今年春节,员工,月份,激情,门店,身体,公司,享受生活,投入到,工作中,河南,企业,文库,现状,发展历史

2020-09-09 #经典故事

河南胖东来企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河南胖东来企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电器,公司,员工,顾客,新乡,许昌,生活,量贩,生活广场,胖子店,营业,下岗职工,人生,望月楼,时代广场,面积,集团,集团公司,服务,管理人员,中国,人民,商品,商场,委员会,故事,日子,时光,望月,标准

2020-09-09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