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江山 一卷美丽田园诗》祝龙光散文专辑特刊

时间:2016-07-25

历任江山市县史志办主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政协秘书长和市志办主任、江山市志续志主编等职

提示:本文共有 38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祝龙光美文欣赏

作者介绍:祝龙光,浙江省江山市人,生于1954年7月。历任江山市(县)史志办主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政协秘书长和市志办主任、《江山市志》续志主编等职。主编乡(镇)村志和部门志多部,并有多部史志专著和散文集正式出版。

《水清山翠“秀地美”》

祝龙光

早就听说江山有个叫秀地美的地方很美,山峦叠翠,空气清新。夏天凉爽,很少蚊子,晚上要盖棉被过夜;溪涧之水,十分清澈,烧开后直接冲泡当地的绿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有位亲戚多年前曾提议,通过朋友租两间泥墙瓦屋,天气炎热时上那儿住些日子,避避暑气,吸吸新鲜空气。当时听到这番介绍,确实很向往,可一直未能去看看。不久前,途经秀地美所在的乡镇,那位亲戚又提起此事,我们便一同驱车前往,耳闻目睹,果然觉得名不虚传。

秀地美是江山东南山区张村乡的一个自然村,原属合丰村,现隶属于双合丰村,距乡政府驻地有10公里的路程。据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江山地名志》记载,该地坐落山区王家坑南面山溪坑边,呈长条形不规则块状;因地处山溪坑尾端,原称小苔尾,解放后改为今名。从秀峰村出发,驶过横卧张村溪上的小桥,往右边山坞前行,两边的群山连绵起伏,一条顺流而下的小溪,夹在两傍的山峦之间奔流不息,与玉坑口的溪流交汇后流进张村溪;小溪沿或半山腰上,泥墙瓦屋与现代小楼散落其间,不同年代的乡村建筑交相辉映。车子在水泥浇筑的村道上,不停地往上爬,拐过一道道弯,跨过一座座桥,路过一个个自然村,终于抵达小溪的源头,停靠在三面环山的秀地美自然村的空埂上。

大山深处的秀地美,东南西三面环山。高耸的山峰,仿佛与天齐平。冬日的太阳,上午九时多才从东边山顶露出笑脸,灿烂的阳光照在西边山坞层层叠叠的农舍上。居家的老人们,手里拎着篾编的火笼,站在门口边晒太阳边谈笑,显得很惬意。东边山畔的农舍,紧挨着层层梯田,墙壁上“农业学大寨”和“走大寨路”的红字标语,烙着时代的印记,仍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南面的山峡里,一条石头铺成的蜿蜒曲折小路,通往另一个村庄。路的另一头,在没有开通乡村公路之前,也是一条弯曲狭窄的小路。纯朴憨厚的山里人,祖祖辈辈行走在这小道上,肩挑背驮,历尽上山劳作与长途跋涉的艰辛。如今这羊肠小道,已作为历史的见证,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巨变。自然村的中间,是一条常年奔流、永不干涸的小溪。清清的溪水,从三面山峰的沟壑里汇集,由高而低,川流不息。小溪内大大小小的鹅卵石簇拥着,顺势而下的溪水时而缓缓流淌,时而撞向巨石激起洁白的浪花。漫步小溪边,只见隔不了多远,便有一座小桥架在溪上,小桥不长,最多三五米,连接着两岸,方便着村民的往来,倒也让人欣赏着小桥、流水、农家的景致来。小溪的水清,每隔一段设一处埠头,洗衣洗菜的妇女,边洗边聊,笑声朗朗,溪水映照着她们的脸庞,幸福荡漾在笑脸上。一位在外创业的中年人自豪地相告,家乡虽然远了点,但水好空气好,每逢节假日都喜欢回来住几天。特别夏天,吹吹小溪边凉爽的风,看看溪水里游来游去的成群石斑鱼,觉得蛮有意思的,就好象找到了儿时的感觉。

秀地美水清,山也格外地翠绿。那一棵棵杉木,郁郁葱葱;那一片片竹林,犹似绿色的海洋。更有数不尽的红豆杉等名贵树木装点着这秀美的村庄。在小溪傍的一处山坡上,古木参天,遮天蔽日,伫足仰望,令人赞叹不已。这个古树群拥有古树名木33棵,主要树种为红豆杉、白玉兰和柳杉。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杉9棵,平均高度约32米,树龄在500至600多年间,被称为“张村秀地美红豆相思谷”。当地群众,世世代代将这批古树视为“神树”,倍加保护,祈求庇佑。登上山坡,举目眺望,古树名木群里每棵树干上都系上了一条红红的布条。这红布条,既是对“神树”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有对美满婚姻的渴望,对人与生态和谐的向往。如今,秀地美一带利用得天独厚环境,发展种植业的农户不断涌现,不仅种植猕猴桃的多,而且成片培育红豆杉树苗的也在增加,一丘丘红豆杉苗木长势良好,必将给村民带来不错的经济收入。有的村民还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下了一棵棵红豆杉,秀美的山村将变得更好更美!

秀地美之美,是不需雕琢的自然之美,是未经粉饰的质朴之美,也是远离城市喧闹的宁静之美。在乡村旅游业方兴未艾的今天,她总有一天会受到人们的亲睐。返回途中,看到双合丰村打造乡村旅游的项目工程正紧锣密鼓进行中,甚感欣慰,坚信不久的将来,秀地美一带必定迎来乡村旅游红红火火的日子!

《红都情怀》

祝龙光

小学课本上读过的“红井”故事,久久地珍藏在记忆的深处。半个多世纪后的退休之年,我终于来到红都瑞金,伫立红井旁,聆听领袖与百姓心心相印、红军与人民鱼水相依的故事。

据介绍,这红井是毛主席1933年9月带领政府工作人员和当地群众一道开挖的。此年4月,毛主席从叶坪迁到沙洲坝元太屋村,当他得知群众吃水困难时,便亲自带队,组织人员勘测井位,动手打井,使村里的群众喝上了清澈的井水。翌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军队曾多次要填塞这口井,沙洲坝人民坚持斗争,使这井得以保存。1950年,对水井进行了修整,群众称它为“红井”,并在井旁立碑,写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以表达对毛主席和红军的尊敬和怀念。如今这红井畔又矗立着一座大型群雕,只见毛主席手握铁锹,站在挖井的群众和红军战士中间。凝视栩栩如生的雕塑,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人民领袖的爱民情怀令人感动。来到红井边,我拎起小井桶,打上一桶清清的井水,一口气喝了好几口,喝在嘴里,更是甜在心头。其实,当年毛主席在中央苏区,关心群众生活的事例举不胜举。获悉群众夜间行路不方便,他马上让人在自己的住房靠路边的墙上开起一扇窗,让灯光照在路上;看到附近农民厕所很少,他又亲自动手,帮助农民挖茅坑。有一首红色歌谣这样唱道:“苏区遍地刮春风,红色山歌满山垄,句句都把红军赞,声声感谢毛泽东。”这歌声,在中央苏区传唱不衰;这歌声,唱出了苏区人民的共同心声!

瑞金,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从井冈山向赣南闽西挺进,创建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里,举行了两次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产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红色政权;在这里,开展了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提供了政权建设和治国安民的历史经验;在这里,中国工农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迈上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征途。位于瑞金城东3公里的叶坪谢家祠堂,曾见证了一个共和国的诞生。那是1931年11月7日至20日,来自各苏区等地的610名代表相聚这523平方米的祠堂里,隆重召开“中华苏维埃工农兵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认真讨论通过了苏维埃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及红军问题、经济政策、工农检察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等决议案,选举产生了由63名委员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外宣言》。11月 27 日,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主席。

谢家祠堂内保持着当年会场的原貌,庄严肃穆的场景默默诉说着历史的辉煌。一批又一批游客,坐在代表们坐过的长条板凳上,认真地聆听着讲解,感受着革命前辈的艰辛历程。会场两边用木板隔成的15个房间,风貌依旧。作为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所属九部一局的住地,陈设极为简陋,条件如此艰苦,实属罕见。小小房间既是办公室又是卧室,每个房间一床一桌一椅,再加一盏油灯。望着眼前的实物,我好象看见了朱德、董必武、邓子恢、张鼎丞、王稼祥、林伯渠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油灯下伏案工作的情景,看见了他们为苏区各项事业奔波操劳的身影。也许,正是这清贫俭朴的生活工作条件,磨砺了他们的意志,造就了一代共和国的栋梁。

离开“一苏大”旧址,我们穿过枝繁叶茂的古树群,来到叶坪红军广场。举目望去,一座红军纪念塔映入眼帘。巍然屹立的纪念塔,外形如一颗巨大的子弹头。塔身正面“红军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塔的正前方地面上,嵌印着“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的大字。这纪念塔是纪念为革命献身的烈士建造的,由钱壮飞设计,梁柏台任工程指导。这两位浙江籍革命前辈,不仅同为红色之都贡献聪明才智,而且都为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纪念塔对面是一座红军检阅台。当年,这里曾举行过阅兵典礼和庆祝大会,一批批红军将士英姿勃发、斗志昂扬。他们迈着矫健整齐的步伐,列队从检阅台走过,豪迈地走向民族解放的战场,挑起了解放全中国的历史重任,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

“二苏大”遗址坐落于瑞金城西北1.5公里的沙洲坝境内,这是一座红军在红都留下的唯一自己建造的大型房屋,设计者与工程指导仍为两位浙江籍的革命前辈。房屋造型独特,从空中俯视,宛如扣在大地中的红军八角帽,是一座苏区时期的标志性建筑。走进二苏大会场,只见主席台正中悬挂着马克思和列宁的画像,以及印有镰刀斧头和五角星的红旗,两根柱子上横挂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会标。会场上一条条长条凳依次排列着,上方挂有无数面彩旗,彩旗上分别印着宣传标语或口号。仰望会场,倾听身着“红军装”姑娘的介绍,我仿佛看到了毛主席作精彩报告的情景,耳畔回响着他“关心群众痛痒,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谆谆教诲。人民领袖心系人民,反复强调关心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诸如柴米油盐、住和穿,以及生小孩等问题,每一件都记挂在心,并付诸实施,这高尚的爱民情怀,怎不感人肺腑,令人敬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江山 一卷美丽田园诗》祝龙光散文专辑特刊”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散文丨蒋献辉:江山如画

散文丨蒋献辉:江山如画

桑植,桂香,茅岩河,贺龙,贺锦斋,马桑树儿搭灯台,朱元璋,慈利,永顺,献辉,称王,六月六,两岸,丈夫,书信,划子,大庸,大美女,张家界,时光,温塘,瀑布,澧水,烈士,遍身,风光,马桑树,江山如画,出生于,士志

2016-02-03 #短篇故事

散文丨蒋献辉:江山如画

散文丨蒋献辉:江山如画

桑植,桂香,茅岩河,贺龙,贺锦斋,马桑树儿搭灯台,朱元璋,慈利,永顺,献辉,称王,六月六,两岸,丈夫,书信,划子,大庸,大美女,张家界,时光,温塘,瀑布,澧水,烈士,遍身,风光,马桑树,江山如画,出生于,士志

2017-08-14 #故事大全

天涯“我的生活故事”征文文人相亲江山散文

天涯“我的生活故事”征文文人相亲江山散文

文章,老师,张老师,淮安,作家,不管他,杂文,文人,红袖,事情,文字,张保国,网络,三毛,大文,公众号,凤凰城小区,那些个,今天下午,专栏,作者,再加,回复,小区,散文,投枪,感想,感觉,新房,淮水

2020-06-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唐代诗人韦应物生平介绍及其有哪些出名的

唐代诗人韦应物生平介绍及其有哪些出名的

韦苏,诗人,韦应物,韦江州,高远,汉族,后人,仅存,刺史,山水诗,景致,散文,生意,长安,诗集,诗风,生活,中国唐代,两卷本,山水田园诗派,过苏州,陕西西安人,韦苏州集,清新自然

2013-03-30 #短篇故事

丁香·祝福丁香江山如画 寻访故乡的名胜古迹散文

丁香·祝福丁香江山如画 寻访故乡的名胜古迹散文

潮宗街,岳麓山,麻石,爱晚亭,小巷,儿子,板路,老街,历史,桃花,湘江,长沙,孩子,张家界,旧址,树木,美景,群山,毛泽东,亭子,双腿,岳麓,石板,石级,老房子,金九,贾谊故居,都市,临时政府,南岳

2009-09-20 #故事阅读

问沈从文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创作有多大影响

问沈从文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创作有多大影响

沈从文,京派,作家,文学,小说,湘西,创作,态度,世界,理想,年代,作品,周作人,人们,散文,海派,田园诗,生活,都市,影响,研究,人生,鲁迅,北京,文化,文体,特点,边城,人性,时代

2020-09-26 #经典故事

问沈从文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创作有多大影响

问沈从文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创作有多大影响

沈从文,京派,作家,文学,小说,湘西,创作,态度,世界,理想,年代,作品,周作人,人们,散文,海派,田园诗,生活,都市,影响,研究,人生,鲁迅,北京,文化,文体,特点,边城,人性,时代

2020-09-28 #长篇故事

问沈从文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创作有多大影响

问沈从文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创作有多大影响

沈从文,京派,作家,文学,小说,湘西,创作,态度,世界,理想,年代,作品,周作人,人们,散文,海派,田园诗,生活,都市,影响,研究,人生,鲁迅,北京,文化,文体,特点,边城,人性,时代

2020-09-28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