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慈禧:聪明的蚂蚁绊倒大象 一生富贵险中求!

时间:2016-07-26 23:57:26

相关推荐

01.蚂蚁扳倒大象

随波逐浪到天涯,风翻暗浪打船声。

所有的历史都是人情世故,当权的时候越威风八面,倒台时越是破鼓乱人捶。

咸丰皇帝的第一红人肃顺,曾经以为他自己会成为曹操,但直到慈禧把他治了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原来是肉包。

年轻的孤儿寡母,非常漂亮地发动了政变,从一群不可一世的权臣们手里顺利夺回皇权。历史书上,事件被轻描淡写地定义成“辛酉政变”。

但实际上,这是一次蚂蚁扳倒大象的经典事例,运作的过程中步步惊心,稍有不慎,慈禧们都将万劫不复。

咸丰十一年,把顾命八大臣突然拿下的时候,慈禧27岁,慈安25岁,恭亲王奕29岁。

02.两宫太后的来历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事件中的每一个重要当事人,来历都不简单。

慈禧来自于叶赫那拉部族,父亲惠征多年在吏部任职,直到45岁,才从一名艰苦的北京公务员,逆袭成了掌握实权的地方道员。

惠征一定拥有出色的混混情商,能从普通的旗人中脱颖而出,混到了四品道员。而这样的家族基因,誓必也对慈禧的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咸丰元年腊月,在紫禁城的大雪中,17岁的叶赫那拉氏来到了21岁的皇帝身边,成为了兰贵人。

兰贵人国色天香,很快成为了宫里最受宠爱的皇妃。以至于在咸丰皇帝驾崩时,她是后宫中唯一拥有皇子的女人。

而另一个受到皇帝特别宠爱的钮钴禄氏,就是后来的东太后慈安,入宫之初就依靠独特魅力晋升为皇后。然而终咸丰一生,却都没能与她生儿育女。

事实上,这个在传种接代至上的年代,所有的后妃都在参加的一场考试,但最后却只有慈禧一个人及格。

03.恭亲王的局

如果按照一般的朝代逻辑发展,咸丰皇帝应该在努力治理天下中逐渐变老,然后传位给他的皇子,皇子登基后继续治理天下。

如此反复,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但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农业社会的帝王再厉害,也难以面对工业社会的军队。庚申年的中秋来临之前,咸丰帝决定带着所有老婆去承德“打猎”,而把恭亲王奕留下来陪洋人“过节”。

事实上,恭亲王曾经是和咸丰竞争过皇位的人,能力超过咸丰,也最为皇帝忌惮。每次朝廷有大难,他都被重用,时局好转后,又总是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被处分。

此次洋人进京,是清朝有史以来最大的危局,奕果不其然地又被推到了前台。他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将是大概率事件。

然而,虽然议和是臭差,但留守北京的独立处理政务的机会,却意外地为他们后来发动政变创造了条件。

这次和恭亲王一起留在北京的,还有军机大臣文祥,成为了后来政变的帮手。

04.肃顺和慈禧的传统恩怨

随驾离开北京的大臣中,肃顺是咸丰的宠臣,但却和皇帝的老婆有着传统的恩怨,这看上去十分矛盾。

在肃顺清查的户部舞弊案中,一百余家商人和官吏被查抄,而审理戊午科场案时,肃顺又杀了一品大员柏葰。

肃顺泼辣果敢的作风,是因循敷衍的官场习气里的一股清流,受到皇帝的欢迎。

如果咸丰长久地执政,肃顺势必会长久地大权在握。在这种情况下,女混混慈禧自然很希望能和肃顺建交。但此时如日中天肃顺,非常低素质地拒绝了那拉氏的善意。

而在仓皇去往热河的路上,矛盾被进一步加深。经不起颠簸的慈禧找到肃顺,希望更换车马,但肃顺却向她很刻薄地发问:“尔何人?乃思驾中宫上耶?”

翻译成民间的表达方式,则是:“你算哪根葱,竟然想着超过皇后待遇?”语言很泼辣,非常伤害慈禧自尊!

性格决定命运,肃顺常常给自己挖坑。

05.慈禧的不共戴天之仇

慈禧和肃顺的恩怨,最终成长为不可调和的矛盾。

事情从慈禧代写诏书开始:

由于内有洪杨起事,外有英法洋人,咸丰日日忙于应对公文。因此,工于书法的慈禧时常为皇帝代写诏书。

但与此同时,慈禧对政治有着天然的兴趣,她经常在书写诏书时发表自己的见解,让皇帝感觉到非常地不妙。

更让皇帝担忧的是,对政治感兴趣的慈禧,同样还是唯一皇子的生母。而这,让未来出现后宫干政成为可能。而后宫干政,从来都是朝代的大忌。

于是看准了皇帝心思的肃顺,跳出来要落井下石,置慈禧于死地!他秘密推荐了汉武帝立太子,同时又处死太子生母的办法,希望咸丰采纳。

而这件事在咸丰的一次醉酒后意外地被说出,从此,慈禧和肃顺不共戴天!

06.始料不及的突变

事实上,肃顺的张扬,以皇帝对他的信任为基础,

但咸丰十一年,皇帝却突如其来地病重。这一年,咸丰31岁,肃顺46岁,唯一的皇子载淳6岁。小皇帝登基,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

历史和命运常常是富有戏剧性的,出现了让肃顺始料不及的变化。

在一个只能理解光头强的年龄,载淳却要面对异常复杂的朝局,他无论如何都要借助大人的力量。于是,红人肃顺成为了顾命大臣。

但咸丰知道,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无数次历史证明,顾命大臣一旦手握大权,就可能会威胁皇权,甚至擅行废立,乃至于谋朝篡位。

比如,清朝的顾命大臣中,多尔衮、鳌拜就几乎成为了曹操、司马懿。

于是,鉴于前车之鉴,咸丰皇帝决定同时安排八大臣顾命,用意在于让许多人相互牵制。

而作为皇子的生母,在皇帝驾崩以后,慈禧将是载淳的最忠实依靠。于是,咸丰让她掌管一方御玺:“同道堂”。 皇帝的另一方印章“御赏”,则被交给了皇后慈安。

咸丰立下遗诏,未来的诏书都要由大臣起草,同时加盖“同道堂”和“御赏”印章,然后方能生效。

07.恶奴欺主的假象

咸丰的计划,看上去就像一架精密的机器,每个参与者都是其中的一个零件,制约和牵动着整个权力体系的运行。

然而这个平衡系统,却有着致命的问题:点多、线长、面广。

换句话说,一点不牢,则全线崩溃!

事实上,皇帝驾崩后,不共戴天的慈禧和肃顺都不满足于现状,他们誓必要分出胜负。

咸丰以为顾命大臣会相互制约,但其实肃顺和端华、载垣早就是同盟,他们步调一致,共同进退。热衷于权力的肃顺,似乎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趋势。

而此时貌似孤弱的慈禧和同治,却面临了被架空皇权的危险。 相似处境的,还有对肃顺同样不满的慈安。

事实上,此时清朝的局势,就像是有钱的主人英年早逝,留下强势的管家准备侵吞孤儿寡母的家产。

08.热河行宫的大骂战

但实际上,慈禧只是貌似弱势,本质上却是一个硬茬子!

年轻的慈禧开始了她的逆袭,第一步就是联合了慈安。

以前的争宠对象,因为相同的处境跳进了同一个战壕。

于是,在两宫的授意下,御史董元醇提出了垂帘听政方案。慈禧和慈安召见八大臣,要实施董元醇的提议,立即引发了热河行宫的大骂战。

垂帘听政的计划被当场推翻!肃顺们人多势众,在大骂战中占据了绝对优势,慈禧输了一阵。

这一次骂战是,慈禧发现了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在八大臣势力雄厚的热河行宫,无论她们多么努力骂架,最终效果都不会太好;

第二、缺乏实际权力和人脉的两宫太后,很难依靠自身力量从八大臣手里收回皇权!

09.借刀与夺权!

当慈禧不再希望和八大臣文斗时,咸丰灵驾也被准备着移回京城。

一场伏击战,在紧锣密鼓的酝酿之中。

顾命大臣端华兼职行在步军统领,但慈禧认为他应该专注主业,于是低调地促成了端华卸任军职。这一步相当重要,肃顺一党,轻易地失去了兵权。

接任步军统领的人,则是咸丰的另一个皇弟:醇郡王奕譞。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慈禧的妹夫。

但仅有醇郡王奕譞的力量还不够!

此时,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也在密切关注着热河的动向。精明过人的他,是两宫太后需要的另一个援手。

两宫和恭亲王的联络,在低调中运作成功。于是,借着为咸丰奔丧的机会,奕曾扮成萨满秘密会见了两宫。一场在北京伏杀顾命大臣的计划,就此制定。

10.永远不要轻看一个年轻女人的勇气

恭亲王虽然被排挤在顾命大臣之外,但军机大臣文祥、兵部侍郎胜保、以及名将僧格林沁都和他有着紧密的关系。

换句话说,他能调到兵权!

九月二十三,咸丰的灵柩终于起驾,准备回京,肃顺陪伴着灵驾浩浩荡荡地出发,一切看上去都非常正常,但实质性的计划却在恭亲王的低调运作中如期推进。

一天之后,两宫接机脱离了大队,带着皇帝抄小路回京。九月二十九,慈禧和慈安终于和恭亲王再一次会面。而此时,陪着灵驾的肃顺,依然在雨后的泥泞中跋涉。前方的危险,他依旧一无所知。

九月三十,平地起惊雷,两宫太后突然发难,醇郡王奕譞宣读诏书,收捕了已经在京的顾命大臣载垣和端华。十月初二,护送灵驾到密云的肃顺也被收捕。

几个精明强干的年轻人联手,顺利拿下了顾命八大臣,慈禧和慈安最终垂帘听政!恭亲王、醇郡王、文祥也同步走向了历史前台。

晚清的历史,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这件事给我们两个启示:富贵险中求,永远不要轻看一个年轻女人的勇气!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慈禧:聪明的蚂蚁绊倒大象 一生富贵险中求!”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疫情故事

疫情故事

雷神山,保洁员,外地人,河南,平顶山,武汉,建筑工,表兄弟,零工,酒店,隔离,富贵险中求,月收入,路向南

2007-04-25

商业大佬经典语录

商业大佬经典语录

时候,面子,人生,你已经,企业家,企业,爱情,工作,富贵险中求,要取得,千杯少,大舞台,我喜欢,错过了,商业,事业,事业成功,事情,决策,大佬,经典语录,大悲,大小,天下,志向,方向,敌人,敢干,文化,时间

2020-01-05

B的故事——游戏室的回忆

B的故事——游戏室的回忆

口袋,其中一个,早餐,从哪里,小巷子,了真,大路上,诚实守信,小时候,个人,几毛钱,事情,长辈,游戏厅,意思,摩托,派出所,游戏机,游戏室,神兵天降,竹条,角落,袜子,能感,顾得上,富贵险中求,下了车,口袋里,另一个,哪里去

2008-05-09

中国人闯非洲 无数“暴富”的故事:只是传说?

中国人闯非洲 无数“暴富”的故事:只是传说?

非洲,中国人,中国,传说,人数,人口,华人,加纳,国人,理想,故事,时间,暴力,枪口上,疾病,生活,富贵险中求,非洲国家,万中,余年来,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商人,休闲娱乐,都会,金矿,下子,中国日报,中非,五金,伙伴国

2011-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