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重读《史记》 发现张良劝刘邦大封功臣 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建议

时间:2016-07-29

为了庆祝胜利,刘邦在洛阳南宫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宴会,邀请功臣们都参加饮宴

提示:本文共有 206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西汉初年,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为了庆祝胜利,刘邦在洛阳南宫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宴会,邀请功臣们都参加饮宴。

酒酣之后,刘邦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会胜利吗?”王陵等人认为刘邦胜在善于用人。刘邦觉得非常有道理,感叹曰:“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安抚百姓,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连军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然,吾能用之,所以取天下也!”

张良、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刘邦对他们三人的评价较为中肯,从此之后,“运筹帷幄”就成了张良的代名词,张良因智计百出,被后人称为“谋圣”。唐太宗李世民曾说房玄龄是“朕之子房”;明太祖朱元璋你也曾说刘伯温是“张良再世”,历朝历代,人们对张良的崇拜无以复加。然而,张良的计谋就没有失败的吗?笔者重读《史记》,发现张良当年劝刘邦大封功臣,其实就很愚蠢!

张良,字子房,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宰相,战国末年,秦始皇灭韩国,张良的家族丧失了显赫的地位,张良因此对秦朝恨之入骨。秦始皇东巡的时候,张良还曾谋划过一场刺杀秦始皇的行动,可惜失败了。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揭竿而起,在途径下邳的时候,正好遇到刘邦,二人一见如故,张良提的很多建议,刘邦都及时采纳,张良觉得遇到了明主,从此效忠于刘邦。

公元前207年,趁项羽拖住秦军主力,张良劝刘邦虚张声势,用财帛诱降秦朝峣关守将,轻松入关,率先攻入咸阳。此后在鸿门宴上,张良又助刘邦脱离险境。刘邦被项羽封到巴蜀,张良提供了“暗度陈仓”的妙计,助刘邦平定三秦。彭城之战后,刘邦惨败,张良再献“下邑奇谋”帮刘邦重振楚汉战场。垓下之围前,韩信要刘邦封自己为假齐王,刘邦不同意,张良轻轻踩了一下刘邦的脚,刘邦瞬间改口说:“要封就封个真齐王,封什么假齐王”,于是,韩信倾尽全力攻打项羽,最终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

在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几乎每个关键时刻,都有张良的身影。可以说,若无张良,刘邦早就被淹没在秦末的洪流之中。在刘邦称帝之后,张良又给刘邦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封雍齿为侯,这直接促使了刘邦大封功臣。

据《史记》记载,刘邦登基之后,并没打算大封功臣,而是只封赏了包括张良在内的20多位功臣。这20多人都是功劳较大、又颇得刘邦信任之人。其他人以为刘邦还会继续封赏,但刘邦迟迟没有动静。一天,刘邦从阁道上路过,看到诸位将领三三五五地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刘邦心里非常不踏实,召来张良,问张良:“将领们都在窃窃私语什么?”张良回答:

“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的意思是:陛下,你不知道吗,将领们都在密谋造反啊!

刘邦大惊失色,连忙问道:“现在天下初定,他们为何要谋反呢?”张良回答:“您白手起家,靠这些将领们的帮助才做了皇帝,可你只封了20多个功臣。你封赏了你平时喜爱的将领,而诛杀和你有嫌隙的将领。那些和你关系一般的将领都非常担心,担心自己不会被封赏,同时也担心会被你杀掉,因此才聚在一起谋反!”

刘邦被张良一番话说得六神无主,忙问张良:“现在该怎么办呢?”张良问:“在臣子之中,陛下最恨的人是谁?”刘邦说:“朕最恨雍齿,他以前经常侮辱我,我几次想杀他,不过他立功甚多,我忍心杀他。”

张良于是回答:

“群臣都知道你恨雍齿,你应该先封雍齿为侯,若陛下最恨的人都被封侯了,其他人肯定就不担心自己不被封赏了。”

《史记》云:

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刘邦封雍齿为什方侯后,又把那些没有被封赏的将领都一一封赏,这就是“大封功臣”事件。之后,刘邦大喜说,我今后没有什么忧患了!

张良劝刘邦封雍齿,然后刘邦就大封功臣,后人佩服张良的计策高明。其实,仔细思考这个过程,有两个很大的漏洞:

第一,刘邦看到将领们三五成群,窃窃私语,问张良,张良说这些将领们在密谋造反。按照张良的说法,将领们在密谋造反,何为“密谋”?张良是如何知道将领们在密谋的呢?将领们造反,是因为刘邦没有分封他们,但张良已经被封为留侯,属于既得利益的一方。将领们不可能拉着张良一起谋反,所以,张良提前得知将领们谋反,是不符合逻辑的。

第二,退一步说,即使张良早已知道将领们在密谋造反,那他为何不立即向刘邦举报,而是等刘邦召见他的时候,他才说将领们在密谋造反呢?

综上两点可以知道,张良所谓的“此谋反耳”,实际上是说谎。他故意诈称将士们要谋反,以劝说刘邦大封功臣。

也就是说,张良用谎言,促成刘邦大封功臣,这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刘邦封了很多自己并不信任的功臣。

明朝著名思想家袁黄(袁了凡)曾说过一句话:

“子房为雍齿游说,使帝自是有疑功臣之心,致三大功臣相继屠戮,未必非一言之害也!”

意思是说,张良促促使刘邦封了很多自己不信任的功臣,很多功臣因为未得到刘邦的信任,因此后期被刘邦诛杀,这未尝不是张良一句话导致的。

张良本以为自己用谋略助刘邦大封功臣,没想到这些功臣们并没得到刘邦的信任,以至于刘邦后期广开杀戮。所以说,张良的这个建议,实际上非常愚蠢。“谋圣”张良,也有失误的时候。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重读《史记》 发现张良劝刘邦大封功臣 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建议”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刘邦发现功臣想谋反 听张良劝后封赏他们 后换来400年国祚

刘邦发现功臣想谋反 听张良劝后封赏他们 后换来400年国祚

刘邦,张良,封赏,功臣,雍齿,有功之臣,事情,亲信,陛下,有一次,自然会,史称汉,封雍,秦战,萧何,道来,项羽,韩信,举措,全凭,过人,功劳,力度,原因,听闻,命令,地区,大臣,大本营,奖赏

2011-08-08 #经典故事

刘邦大封群臣 张良献一计:先封最讨厌的人!此计足显张良的智慧

刘邦大封群臣 张良献一计:先封最讨厌的人!此计足显张良的智慧

刘邦,张良,封赏,雍齿,事情,萧何,江山,亲戚,关系,爵位,资治通鉴,项羽,好的,后花园,天下,手下,时候,会成为,每一个人,给了他,翘首以盼,代帝皇,张良才,智品,草民,韩信,在商,一跃,读一,都会

2009-07-12 #小故事

张良一世为人 二度复韩 三投刘邦 四海闻名!

张良一世为人 二度复韩 三投刘邦 四海闻名!

刘邦,张良,项羽,项伯,韩王,韩国,太子,关中,韩信,手下,无奈,汉王,十八路诸侯,吕后,张良劝,英布,相国,咸阳,天下,闻听,项梁,张良本,于博浪,下邳,万大,侯世家,刘盈,吕后派,商山四皓,娄敬

2017-03-21 #长篇故事

范增和曹无伤出于忠心劝项羽杀刘邦 为何最后落得悲惨下场?

范增和曹无伤出于忠心劝项羽杀刘邦 为何最后落得悲惨下场?

项羽,刘邦,范增,曹无伤,韩信,项梁,关中,麾下,左司马,楚汉争霸,陈平,得道者,下场,极端,敌人,楚军,毒疮,消息,猛将,莽夫,郎中,许多人,刘邦永,季布,张良,沛公,称王,英布,美姬,良木

2015-09-17 #长篇故事

洪武年间朱元璋大封功臣 谁前谁后谁亲谁疏:朱重八的心思你别猜

洪武年间朱元璋大封功臣 谁前谁后谁亲谁疏:朱重八的心思你别猜

朱元璋,陆仲亨,封赏,唐胜宗,顺序,红巾军,常遇春,费聚,心思,时间,华云龙,周德兴,汤和,王志,耿炳文,陈德,功臣,大臣,皇帝,资历,部下,高低,一句话,刘聚,吴良,吴祯,康茂才,洪武,郭子兴,郑遇春

2017-12-28 #经典故事

朱元璋大封功臣 第一谋臣刘基却仅封三等伯 原因绝非他心高气傲

朱元璋大封功臣 第一谋臣刘基却仅封三等伯 原因绝非他心高气傲

朱元璋,刘伯温,刘伯,伯温,功臣,爵位,李善长,封刘,祖父,洪武,冯胜,常茂,宋国公,曹国公,文臣,李文忠,汪广洋,郑国公,邓愈,魏国公,伯爵,南京,心高气傲,民间,父亲,请辞,六个人,可以看出,智谋过人,伯都

2012-02-25 #短篇故事

张良非常了解韩信?曾劝韩信学会功成身退

张良非常了解韩信?曾劝韩信学会功成身退

韩信,张良,刘邦,萧何,关系,再加,结局,就没有,上韩,危机意识,君王,威望,性格,能力,老乡,队里,立下了汗马功劳,功成身退,吕后,下张,小伙伴,安度晚年,交情,学会,决胜千里,军事,名利,开国功臣,心思,意见

2019-01-14 #小故事

名人趣事:汉高祖刘邦(续)

名人趣事:汉高祖刘邦(续)

刘邦,宛城,南阳,郡守,郦食其,秦军,陈留,张良,西进,郦商,杨熊,称王,陈恢,向南,军队,咸阳,城邑,守军,进攻,侯王陵,司马,广野君,尚兵,并封,张良劝,楚怀,殷侯,王之,胡阳,赵军

2020-08-27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