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试题研究」中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点拨

时间:2016-07-29

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较好地体现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敏捷性、灵活性

提示:本文共有 383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一、选择题的特点

物理选择题具有试题选材的灵活性、广泛性,答题的简便性和评分的客观性等特点,是中考物理试卷中传统的重要题型。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较好地体现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敏捷性、灵活性。

二、选择题的类型

选择题一般是由一个题干和四个选项组成的,题干可以是直接问句和不完整的叙述句;选项就是备选答案,备选答案中包括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而错误答案往往都非常相似和逼真。初中物理选择题从表现形式上又可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项选择题可以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从考查内容上,选择题一般包括概念、计算和实验三种类型。

三、选择题的命题趋势

单项选择题是各地普遍采用的一种题型,有的省市不考多项选择题,这与多项选择题对初中学生来说要求偏高有关。在考查内容上,选择题仍侧重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并且对识图能力、估算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处理数据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选择题也和其他题型一样,加强了科学与技术和社会的联系,力求体现出新课程的精神;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也有省市在实验题中的某一问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既降低了试题难度又不改变考查的内容。

四、选择题的解法

解答选择题应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以基本知识为依据,选用合适的方法;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单项选择题各选项间的排斥性,运用一些逻辑比较、鉴别、推理、判断的方法,以求达到快速、正确解题之目的。

选择题有五种常用的解答方法:直接判断法;排除法;推理判断法;求值对照法;验证法。

下面将分别通过例题介绍这五种常用解题方法。

1.直接判断法

该方法是从题目条件中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

一些考查对概念的记忆、理解及熟练掌握情况,常因对关键性词语理解不透而出错的概念理解型选择题,常用直接判断法进行解题;有些实验选择题也可用直接判断法从实验现象直接得出结论。

例1.(2017柳州)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解析:我们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就可以直接判断选项C是正确答案。

例2.(2017临沂)下列小实验都与压强有关,其中能证明大气压存在是()

A. B.

C. D.

解析:“覆杯”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并且大气压很大,所以C正确。故选C。

点拨:通过上面两例可以看出,这类选择题的选项比较单一,对于选项单一的选择题,可用直接法进行确定。

2.排除法

该方法是当答题中遇到主命题不完整,必须经过对备选答案逐个进行分析,逐个淘汰错误答案,直到选出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

一些考查对物理概念规律掌握的熟练程度、概念规律中的关键词语的理解的概念型选择题和实验型选择题常用排除法进行解题。因此,大家对物理概念、规律不仅仅要记住,更重要的是理解它的内涵、成立的条件、适用范围以及因果关系等。

例3.(2017常德)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小汽车,司机突然发现刹车失灵,为了避险,将车开上铺有碎石且沿山坡向上的避险车道,最终停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坡过程中,小汽车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B.小汽车停下后,不再具有惯性

C.上坡过程中,小汽车处于平衡状态

D.上坡过程中,小汽车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

解析:为了避险,将车开上铺有碎石且沿山坡向上的避险车道,上坡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故A错误;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小汽车停下后,惯性不可能消失,故B错误;上坡过程中,小汽车速度逐渐减小,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小汽车处于非平衡状态,故C错误;上坡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动能将减小;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将增大,故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能量的转化、惯性、平衡状态的判断、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因素等知识,对于知识点较多的选项的选择题,一般应排除法最好。

3.推理判断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直接从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答案,然后再与备选答案对照作出选择。

一般适用于考查内容为概念和实验类型的选择题。推理判断法是在解选择题时应用比较多的一种方法。

例4.(2017东营)阅读图表信息判断下面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常温常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金 19.3×103 水银 13.6×103

钢、铁 7.9×103 纯水 1.0×103

冰 (0℃)0.9×103 植物油 0.9×103

干松木 0.5×103 酒精 0.8×103

A.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B.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酒精的质量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D.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解析:水银是液体,但它的密度比铜和铝的密度都大,故A错误;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植物油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根据公式m=ρV可知植物油的质量大,故B错误;水和冰属于同一种物质,但密度不同.故C正确;冰和植物油不是同一种物质,但密度相等.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特性的应用和密度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能从题目所给信息中找到有用的数据进行推理。

例5.(2017盘锦)如图2所示,物体分别从三个光滑的斜面顶端自由滑到斜面底端时(不计空气阻力),关于物体速度的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A.沿斜面AB滑下时的最大

B.沿斜面AC滑下时的最大

C.沿斜面AD滑下时最大

D.一样大

图2

解析:由于物体从同一的高度沿不同的路径滑下,在滑下的过程中没有摩擦,所以机械能守恒,最后到达同一高度时的速度应相同,即一样大,故选D。

例6.(2017郴州)如图3所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甲、p↓乙,物体A、B所受浮力分別为F↓A、F↓B。则()

A.p↓甲<p↓乙,F↓A=F↓B

B.p↓甲<p↓乙,F↓A>F↓B

C.p↓甲>p↓乙,F↓A=F↓B

D.p↓甲>p↓乙,F↓A<F↓B

图3

解析:(1)由于A、B完全相同,则重力相等,由图可知:A在甲液体中漂浮,B在乙液体中悬浮,由物体的漂浮、悬浮条件可知:F↓A=G,F↓B=G,所以F↓A=F↓B。

(2)甲液体中的A漂浮,ρ↓(甲液)>ρ↓A,乙液体中的B悬浮,ρ↓(乙液)=ρ↓B,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液)>ρ↓(乙液);

又因为两容器液面等高,所以由p=ρgh可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p↓甲>p↓乙,所以C正确。故选C。

例7.(2017邵阳)邵阳火车站站台上,标有一条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之外候车,是为了避免乘客被“吸”向列车的事故发生,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

A.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B.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C.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D.空气流速小,压强小

解析:人离高速列车比较近时,高速列车的速度很大,人和高速列车的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很大,压强小,人外侧的压强不变,人受到外侧压强大于人内侧受到的压强,人在较大的压强差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向列车,发生交通事故。故选A。

点拨:通过上面几例可以看出,这类选择题的选项多数是相互矛盾,对于选项矛盾的选择题,可以通过图表所给的条件,根据物理知识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再用直接法进行确定。

4.求值对照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题设条件,并运用物理规律、公式原理,计算出题目要求的结果,然后与备选答案对照,作出正确的选择。

求值对照法多用于计算和实验类型的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相应的物理公式,并能正确进行公式变形,灵活运用,注意统一单位,就能顺利地计算出来。由于选择题不能反映解题过程,所以计算性的选择题不会很多。但有时要考查学生的估测能力,可能通过估算进行考查。

例8.(2017扬州)将一本九年级物理书从地面捡到课桌做的功大概是()

A.0.2J B.2J C.20J D.200J

解析:课桌的高度约为0.7 m,一本九年级物理书的重力约为3 N,将一本九年级物理书从地面捡到课桌做的功为W=Fs=Gh=3N×0.7 m=2.1 J。故选B。

例9.(2017来宾)如图4所示,体积之比为1:2的甲、乙两个实心物块,分别挂在杠杆两端,此时杠杆恰好水平平衡,则甲、乙两个物块的密度之比为()

A.1:1

B.1:2

C.2:1

D.4:1

图4

其实,在解答题目时无论是利用哪种解法,都要特别注意三点:

①审题要准。一是看清题型要求,是单项选择、多项选择,还是只有两个选项的选择(河南考题最后两个);二是要搞清楚题目的条件是什么,需要判断选择的是什么,有不少同学在题意还没有完全弄清时,便去估计答案的正误,这样就会难免出现错误。

②忌乱猜答案。在没有动脑思考题目解答方法和找出正确结论之前,不要随意猜哪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哪一个答案是错误的,特别是题目中出现“一切”“总是”“一定”、“必然”等关键性字词时,解答更要慎重。有些确实不能从理论上判断正误的,可以从实例中去考虑,只要能举出一个反例,便可说明答案是不正确的。

③不漏选答案。有的选择题正确答案不是唯一的。有的同学在找出一个正确答案后,便立即否定其他答案,这样会造成漏选。

总之,对选择题的答案要全面考虑,仔细推敲,特别是题中出现“以上说法全对”、“以上说法都错”“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等词语时,更应加倍仔细分析,以防失误。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试题研究」中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点拨”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物理中考模拟试题

物理中考模拟试题

实验,所示,玻璃,飞机,研究,位置,现象,结论,速度,有关,作用,关系,机翼,选项,空气,立方体,质量,过程,检查,每小题,不变,同学,器材,概念,电阻,电压,电压表,电源,白炽灯,张华

2020-08-11 #长篇故事

「中考物理」答题流程和注意事项

「中考物理」答题流程和注意事项

m.,实验,汉字,电阻,综合题,实验题,平面镜成像,瞻前顾后,选择题,填空题,上下文,关键词,功率,前提条件,力学,原画,动态,核心,实线,常规,时候,痕迹,法线,次方,电学,电路图,直角,知识点,示意图,虚线

2018-08-24 #小故事

中考作文丨2020年最新万唯模考满分作文(一)

中考作文丨2020年最新万唯模考满分作文(一)

中考,推送,物理,研究院,中考生,来一份,第一时间,省市,各省市,学生,声明,妈妈,大海,学校,孩子,电子版,易错,考生,私信,福建,编辑,考点,试卷,范文,裨益,认真学习,试题,陕西,长途旅行,分析

2011-05-01 #长篇故事

重磅!2020中考必考!“抗击疫情”预测试题—语文(含答案)

重磅!2020中考必考!“抗击疫情”预测试题—语文(含答案)

中考,命题,试题,同学,建议,疫情,语文,文和,越强,好的,举世,侥幸心理,关联性,全方位,力作,压力,学校,备考,同学们,名字,多角度,难度,点点,态度,实力,形式,精准,研究院,热点,电子版

2020-08-01 #长篇故事

中考初中历史选择题精选

中考初中历史选择题精选

A.,B.,C.,D.,一国两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我国,香港,中国,历史,祖国,经济特区,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澳门,新中国,中共,构想,新时期,发展,改革,毛泽东,澳门回归,中共十四大,农民,凤阳,土地,右图,国家

2011-08-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考初中历史选择题精选

中考初中历史选择题精选

A.,B.,C.,D.,一国两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我国,香港,中国,历史,祖国,经济特区,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澳门,新中国,中共,构想,新时期,发展,改革,毛泽东,澳门回归,中共十四大,农民,凤阳,土地,右图,国家

2011-11-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独家原创|2020中考热门命题曝光:“抗击疫情”预测试题9科全!

独家原创|2020中考热门命题曝光:“抗击疫情”预测试题9科全!

中考,备考,数学,定心,私信,答案,评论,资料,越强,关联性,举世,全科,全文,信息,乾坤,全方位,命题,力作,学科,地理,商业,回复,声明,多角度,心态,方法,方面,肺炎,研究员,疫情

2013-06-20 #经典故事

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4月12日

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4月12日

答案,单项选择题,教师,多项选择题,策略,学生,教学,知识,能力,凯提,张恩,判断题,创造性,表象,问题,研究,人格,概念,水平,教育心理学,学习机,误差,个体,动机,情感,特征,老师,表征,过程,错误

2020-08-30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