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老子与庄子有什么不同?了解了这些 就懂得了道家思想的脉络

时间:2016-08-02

拿儒家来说,其创始人孔子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这也是孔子的人格追求

提示:本文共有 20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儒家和道家的传承中,第一代掌门人的性格都是温文尔雅沉静浑厚的,而到下一代宗师性格就变得大为不同了,且思想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拿儒家来说,其创始人孔子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这也是孔子的人格追求。孔子醇厚文雅,不急不躁,在数十年挫折的生涯中,他依然保持了一个大宗师的平静。即使是受到了生命的威胁,也是平淡如水。一次被人当成是坏人围困起来,孔子依然能悠然自得地弹琴作乐。另外一次被困于宋国和楚国的边境,孔子依然是礼乐不绝。即使是受了委屈,顶多是转身走人,从来没有雷霆万钧过。

而与孔子的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相比,孟子简直就是一个怒发冲冠的斗士。他游说诸侯从来都是“说诸侯而藐之”,好像所有的诸侯都欠他钱,孟子总是脸红脖子粗地怒怼,简直把那些国君当成了不成器的学生看待。

但在思想上,孔子与孟子的差别并不明显。孟子完善了孔子的思想,并在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与“王道”理想的政治哲学。在孔子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人格,与孔子的思想一脉相承。

而比较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这两个大宗师的思想,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同样是道家,老子与庄子的思想差别极大,鲜明地体现了从老子的政治哲学到庄子的人生哲学的转向;鲜明地体现了老子从无为的方法论到庄子的无用逍遥价值观的转向。

老子的哲学是服务于政治和社会治理的,虽然老子提倡清静无为,而清静无为其实是一种手段,老子追求的其实是无为而无不为的目的。

而庄子则与老子完全不同。庄子并不关心政治关心社会,他对人世间的是非荣辱、功名利禄等持藐视态度。庄子追求忘记物质世界、忘记文明世界、忘记自我执念,超脱社会与人的一切,追求一种“无所待”的“物物而不物于物”的逍遥境界。

老子的哲学是功利的,而庄子的哲学是审美的;老子的哲学是现实的,而庄子的哲学是超越的;老子是心机深沉玩计谋,而庄子是灵魂的纯粹歌唱。

老子与庄子哲学的不同,其根源在于他们人生道路的不同和追求不同。

老子位高权重,他曾经做过周朝的史官。而史官记言记事,深悉历史之故事,又掌理图籍,于历代学术及先圣王之言行事迹,无所不晓。因此,老子作《道德经》,虽然传说中是被迫而作,实际上,《道德经》就是老子在深刻地洞察了历史与现实的真相之后,用他渊博的历史知识,写下的一本历史的经验与教训,用于指导政治治理的哲学著作。

而庄子则完全不同。庄子仅仅做过“漆园吏”,不久就辞职不干,然后“就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成为一个纯粹的隐士。庄子比战国时代的任何一个思想家都更清高,更“视富贵如浮云”,纵然是魏王嘲笑他贫穷,纵然楚国派人来请他去做大官,庄子坚持“终身不仕”,他要在濠梁之间悠然垂钓,在蝴蝶梦中先知先觉,过一种“游戏”的生活以“自快”。

老子与庄子的性格也完全不同。老子是一个思想深邃、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眼神中透着深沉而坚实,他性格深厚沉默、谨言慎行,他的话不多,但每一句话都能力透纸背直指真相。而庄子则像是一个反叛的、桀骜不驯的中年知识分子。他知识极为渊博,但庄子绝不是世俗中人,人类无法用世俗的标准去约束庄子。庄子看透了名利的虚伪,看透了生命的悲剧,看透了人的本质——人来到世界,不是做物质和欲望的奴隶的,而是要追求一种“无所待”的精神绝对自由的逍遥境界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老子是人间的智者,而庄子更像是神飞天外的仙人。

庄子的思想来自于道家,他接受了老子的道的思想——道是宇宙天地的总法则,道始终遵循着“道法自然”的法则,而无论是社会还是人类,都要遵循这种法则。但老子的道主要指向了政治哲学,而庄子的道则更多地指向了人生哲学。老子的道主要是一种方法论,而庄子的道,则是一种走向审美人生境界的终极价值。纵观老子的道德经,我们就能发现,其实老子在教我们怎么做才能获得最大的价值。

老子的“道”都凝聚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句话上。老子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处于对立的状态,而这种对立是运动的,是可以互相转变的。也就是说,一种事物必将发展到它的对立面。这就是“物极必反”的法则。在这个基础上,老子提出了守柔、取反、处弱、居下的方法论。因为按照“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思想,弱的必将变强,小的必将变大。因此守柔、示弱,只是在等待机会变大变强而已。

而庄子讨厌方法和手段,他追求超越一切计谋、心机,超越一切人世间的纷争,超越一切身体和心灵欲望与牵绊的哲学。因为在庄子看来,人之所以痛苦焦虑不自由,就在于人们有所待有所追求和期待,而要实现逍遥游,就必须超越一切,才能达到自适、自由、自快的精神境界。

如果说老子思想可以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来代表的话,那么,“忘”与“游”这两个字,就是庄子的思想的精髓。人所以不自由,在于太在乎一些东西,唯有忘记一切才能自由;人之所以不自由,在于我们始终强调有用有价值,从而活得不自在,而唯有用无用、无情、无心的精神,用审美的、游戏的态度游于世,我们才能得逍遥游的大自由。

这就是老子与庄子的区别。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老子与庄子有什么不同?了解了这些 就懂得了道家思想的脉络”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 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 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孔子,老子,思想,儒家思想,论语,融入到,个人,著作,道德,才能够,道家思想,那么你,中国,中华文化,主张,后人,思想家,正途,眼界,身心,道德经,做一个,只有这样,如何去,应当说,这个民族,这也正是,于帝,在这部,一身

2013-09-05 #故事会

老子和庄子的道家的思想 讲述的是什么道理?

老子和庄子的道家的思想 讲述的是什么道理?

道家,科学,万物,极端,本质,规律,发展,东西,世界,人生,修仙,圈子,宇宙,指导思想,思想,时代,比古,真谛,结果,老子,本来就是,有一点,讲的是,道家思想,庄子,多大,胡适,道可道,金庸,高深

2011-06-14 #故事会

道家思想是完美的思想吗?老子和庄子的思想 有两个方面的不足

道家思想是完美的思想吗?老子和庄子的思想 有两个方面的不足

道家思想,思想,几何学,理性,经验,数学,庄子,大自然,学科,直觉,老子,过程,柏拉图,万物,儒家思想,农业,内容,几何,哲学家,古希腊,哲学,大人,思维,数学家,文章,方法,欧洲,道德经,思辨,突破

2017-12-03 #短篇故事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为什么特别抵触儒家的仁义思想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为什么特别抵触儒家的仁义思想

老子,仁义,和庄,儒家学派,孔子,孔孟,人们,庄子,仁义礼智,思想,当权者,利益,国家,涵养,道家,孟子,美轮美奂,仁者爱人,孔子说,上司,人心,依据,哲学,大道,社会,秩序,重点,代表人物,最好地,自以为

2011-09-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老子庄子提出的 无为而治道家思想 竟被后人误解千年

老子庄子提出的 无为而治道家思想 竟被后人误解千年

老子,思想,庄子,社会,无为而治,感觉,中国,儒术,古人,后人,因素,现状,老庄,问题,需求,很多人,唐至今,景之治,董仲舒,道中,主张,万物,东西,佛教,人人平等,事物,乌龟,人们,儒学,升仙

2008-11-12 #故事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道家发展的三个阶段 老子与庄子的思想有何不同

中国哲学简史——道家发展的三个阶段 老子与庄子的思想有何不同

庄子,老子,杨朱,规律,思想,道学,道家,天下,人世,事物,山林,生命,避害,天之,人人,伦理道德,境界,大道,宇宙,社会,精神,隐者,发展,变化,这个字,人之道,人人都,解释道,姜太,孟子

2009-11-01 #故事大全

《庄子》为何能与《周易》 《老子》称为道家代表作之“三玄”?

《庄子》为何能与《周易》 《老子》称为道家代表作之“三玄”?

庄子,周易,老子,孔子,典籍,哲学思想,思想,核心,道教,儒家,人们,内篇,经典著作,真人,著作,辩证法,文王,儒家学派,大宗师,三玄,万事万物,传说,八卦,列子,君王,哲学,巨著,对立统一,宇宙观,核心思想

2014-10-12 #小故事

老子和庄子说 道家“圣人”和儒家“君子”的本质区别在这俩字

老子和庄子说 道家“圣人”和儒家“君子”的本质区别在这俩字

君子,圣人,儒家思想,孔子,庄子,道家思想,地位,小人,事情,主观,老子,身份,道家,两个字,个人,儒家,作者,区别,品德高尚,天地,意思,意愿,法律,运营者,论述,一书中,不自然,自媒体账号,百家号,中君

2017-10-25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