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我对高考作文的四点看法和我写的一篇高考作文

时间:2016-08-11

不管是不是专业人士,都要关注一下,都要议论一下

提示:本文共有 48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是热点。不管是不是专业人士,都要关注一下,都要议论一下。我是语文老师,但主要教初中,不过教语文这个事儿是相通的,所以至少可算是半专业人士。我就从半专业人士的视角来谈谈我对高考作文的几点看法。

1.毋押题,打好根基最重要。

每年高考作文题一出来,总会有各路“神仙”通过各种渠道晒自己押中了高考作文题。

这事儿在外行看来实在是一种神鬼莫测的预见性,但在内行看来,实在又算不得多令人惊奇的事儿。如果有人猜中了第二天要开奖的福利彩票头彩的号码,那我会觉得很神奇。毕竟这事儿如果不做假的话,能猜中的几率实在太低。

但如果说押中了高考作文,在我感觉上最多也就相当于花两块钱买彩票,中了五十块而已。实际情况是很多人不止买了一注,而是买了十注二十注,然后中了五十块,这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呢?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说二、三十年前押中高考作文还有相当的难度的话,那现在这种难度则大幅降低了。

围绕着立德树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来押题,可以说百分之百会命中。或者再简化一点,你围绕“爱国”来猜,也十之八九可以猜得对。把这些关键词再和时事联系起来,什么四十年、七十年或者一百年之类,那就简直就可以无往而不利。

但押中了这些大方向,或者说大题材,又有什么意义呢?押中了不意味着学生就一定能写好。大家都知道,但并不是大家都能写好。即使退一万步说,真的押中的题和考试的一模一样,也带着学生精心准备了作文,那又怎样呢?难道我们语文老师教了学生这么多年,只是为了带学生通过一次考试,就算完成了任务吗?

我们更应该做的事是带着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扎扎实实地提升写作能力,提升思辨能力,让学生能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对现在、对过去、对未来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与思考,并且这种判断与思考,不是大言空言频出,而是脚踏实地,言之有据,逻辑严谨,这才是真本事。

2.要下水,但各自写各自的。

每一年高考题一出来,也很快就有各种“下水文”跟进。关于什么是“下水文”,业内似乎不需要解释,但对外需要解释一下。

百度百科中说:“下水文是教师的范文,其中一点必须注意:不能使用成人口吻写作,要调试写作年龄,要模仿同龄人的状态作文。”

可实际上,一看这个解释,问题就来了。即使是业内,对“下水文”理解也不相同,是否需要“下水”,如何“下水”,“下水”到什么程度,都是没有定论而需要不断讨论深入的问题。

我个人以为,教师写“下水文”有必要,就像游泳教练教游泳一样,至少自己要会游泳才行。自己从没有实践过,或者只是很多年前在水里扑腾过那么几次,现在就要站在岸边比比划划地指导别人,这种做法实在有点儿可笑。现在很多老师的问题是不断指导学生写作文,但自己却从不写作文。

是不是写了“下了水”就能给学生当范文呢?这也大为可疑,反正我个人是没有这个信心。真正的范文在那些经典名作中,而不在语文老师的“下水文”中,如果把语文老师的下水文当成范文,即使不是“取法乎下”,也一定大多数时候算不上“取法乎上”。用老师的下水文当范文,反而给学生套了个框子,范文变成了“雷池”,不敢越雷池一步,最终就成了束缚,成了累赘。

“下水文”下到什么程度,也值得思考。如果说要调试写作年龄,模仿学生的写作状态,我更是不同意。老黄瓜刷绿漆——装嫩。很多时候,“嫩”是一种状态,装是装不出来的。要各自写各自的,之所以要写“下水文”,实际上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流,但这种交流绝对不止停留在具体篇章的具体技术上。

老师遇到的问题学生不一定遇到,反过来,学生遇到的问题老师也不一定遇到。通过交流明白各自甘苦,互相借鉴,互相促进,教学相长才是目的。只有老师自己写作起来不怵头,才有资格教训学生写作不应该怵头;只有老师通过写作实践抓住了肯綮处,才能在讲课的时候讲到点子上。

梁启超先生说,作文教学“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老师的下水文,正是通过亲身的写作实践不断体会这种作文规矩,作文规律的过程,只有这样老师讲起作文来才能头头是道,只有这样才能“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而不是妄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没感情,还是不要写为好。

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常常谈到“要动情”的问题。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谁都不是傻子,你自己都不感动,怎么可能打动别人呢?

但现在的问题是无论是指导学生高考作文也好,还是老师自己动笔写高考作文也好。常常是动情不够,而是要先琢磨着命题人是怎么想的,然后接着琢磨着阅卷人是怎么想的,琢磨来琢磨去,就是缺少了自己咋想的这个重点,就是不能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固然命题人有命题人的意图,阅卷人有阅卷人的标准,应该考虑他们的种种限定。但是一方面要满足这些限定,另外一方面又务必要有自己的真感情,真思想在。如果脱离了自己的真感情,真思想,只想着怎么满足那些杂七杂八的限定性要求,结果只能是写出假大空面目可憎的八股文。

固然高考作文题是让人带着镣铐跳舞。有很多时候让人觉得有诸多的不舒服,似乎不能谈自己所想的,说自己想说的。但也并不是绝对的不可能,只是增加了难度而已,应该尝试着从困境之中寻找缝隙,打开缺口。老师千万不要教学生只会大言空言,甚至只会引用名人名言,没有自己的深入思考,引用再多的名言,那也只是狐假虎威而已。

4.既要读经典,也要读生活。

现在的高考作文题,常常要和现实生活尤其是和时政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一些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多读一些时文,多模仿一些时文来写作文。这个思路我以为是典型的“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直线思维,是治标不治本的思维模式。短期看似乎有效果,但长期看则是害了学生。

不是说时文不能读,可以读一读,但是如果只停留在读时文的水平上,则是典型的舍本逐末。作文不仅仅是表达,更是思维,而真正的深度思维一定存在于经典之中,而不是时文之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多读经典,要让经典成为自己人生的近卫军,要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圣贤书要读,窗外事也要闻。那些经典提供给我们的是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的“理”,这些理要在事上磨,然后才能体会得更深入,更透彻。这个事不仅仅是别人的事,更要是自己的事。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学会在庸常的生活中做深度的思考。既要读经典,也要读生活,两者结合在一起,才可能创造更富有价值更富有意义的人生。

以上四点是我对高考作文的一点浅见。其实以上每一点都值得展开来反复说,深入说,限于篇幅,我在本文中只呈现一个全貌,而不是具体论证与操作。

当然,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也要写一写高考作文。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我最欣赏江苏的作文题,这个题目和传统结合,又有现实的切入,有较强的思辨性,而不是请君入瓮式地要求证明某一个结论。其次,我也比较欣赏浙江的作文题,这个作文题接地气儿,而不是飘在空中。下面,我就写一写浙江的作文题。

2019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子曰过的话是我人生的指路明灯

当我的生活成为一部“作品”,我将如何对待我的读者?

排除“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和“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这两条道路,我将坚定地选择第三条道路,“执两用中”,而不是单一地死揪住某一端不放。

子曾经曰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虽然现在“中庸”常常被和老好人,和骑墙派混为一谈,遭到批判,但真正的“中庸”并不如此。夫子也批判那些老好人,他说“乡愿,德之贼也”。

一次,子贡问夫子:“乡人皆好之,何如?”夫子说:“未可也。”又问,“乡人皆恶之,何如?”夫子又说:“未可也。”那到底什么样的人是夫子肯定和赞赏的人呢?夫子说:“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这可是人生的大智慧,写好人生这本大书,如何处理好“作家”与“读者”的关系,处理好“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处理好“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实在是值得思考的大问题。基本原则是不应该左右逢源,也不应该巧言令色。一个人不可能像人民币一样,每个人都喜欢,更何况即使是人民币,也有人看不上呢。

那如何做到“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呢?这个答案夫子在《论语》中说了不止一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些最明白的话语中,蕴藏着最深的人生哲理,那就是要择善而从,真正的中庸就是要“择善而固执之”。

“择善而从”,就是在书写人生这本大书的过程中,要关注“读者”。但关注“读者”,也不意味着忽略了自己,不意味着不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判断。

夫子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尽管天下无道,他依然要“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他要坚持他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当夫子在匡地遭到围困时,他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当司马桓魋要杀夫子,生命都将遭到威胁时,夫子却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天命在兹,不用去管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这是人生的最强音。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不但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更是在人生境界上的一种超越。当然,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绝不是蛮干。夫子用行动告诉我们:“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悬空猜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夫子不断告诫学生说要“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子曰过的这些话,给我很多人生上的启示。他所讲的“理”是指路的明灯,我所经的“事”正是我所走的路,走在这条人生之路上,有这样的指路明灯,完全不用担心会迷路。

【后记】

随着近年来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声音不断加强,与此相关的各级各类的各种文件相继出炉。我们向来有什么东西一重视就要进校园,一进校园就要落实到考试中去的传统,于是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中高考各门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中最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

而《论语》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的代表,所以不管是中考也好,还是高考也好,都要涉及到《论语》的考查。这成了令广大师生非常头疼的问题,常常面对《论语》考查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对此的思考是如果仅仅把《论语》当成考试来应对,那必然头疼,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把《论语》从这种考查中抽离出来,不是用应付考试的思路来学《论语》,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学《论语》用《论语》,反过来才能把考试考《论语》这事儿当成小菜一碟,轻松应对。

我常常对学生讲,不要以为《论语》就是名著阅读中涉及到的那么三分五分,也不要以为《论语》就是现代文阅读或者文言文阅读中涉及到的那么一点点,事实上,毫不夸张地说,《论语》要占语文试卷总分的一半以上。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不仅是名著阅读或者其他阅读涉及《论语》,写作这几十分更需要用到《论语》。如果你对《论语》很熟悉,那么《论语》就可以成为你思维的武器, “文学即是人学”,《论语》有大量对“人”,对“人生”的深度思考,这些可以成为你作文中的思想骨架,成为引人深思的“理”,这些“理”再与具体生动的“事”相结合,你的作文怎么可能写不好,怎么可能得不到高分呢?

我选择浙江的高考题,写这篇作文,只是为我上面这个判断做一个实践上的证据支撑。

另外,还有两点需要进一步强调。

第一:我不是为了写高考作文而写高考作文,没有任何给学生做范文的意思。只是我对这个作文题有所感,有所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而已,只是在抒发我的真情感,表达我的真思考而已。

第二:经典不止《论语》一部,每个人的禀赋不同,兴趣不同,不可能人人都爱读《论语》,能读其他经典也很好。而且,也不要迷信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只读《论语》,不读其他,一样会傻不愣登,这个道理换到读其他经典上亦如是。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我对高考作文的四点看法和我写的一篇高考作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谈一谈我对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的一些看法

谈一谈我对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的一些看法

作者,作文,高考作文,读者,文章,语文,语言,生活在,人员,哲学,古诗词,教学,考生,老师,词汇,道理,重要性,交流,分析,自媒体,高考满分作文,都会,浙江,作家,专业,修辞手法,公共场合,初中,名人名言,口语

2018-07-01 #小故事

自不量力 也谈一谈我对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的一些看法

自不量力 也谈一谈我对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的一些看法

戴教,戴建业,谢海,陈建新,生活在,教授,老师,作者,句式,满分,考生,卡尔维诺,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韦伯,生活,作文,文章,生僻字,看法,落差,逻辑,读者,过程,欧阳修,马丁,如果当时,家庭与社会,读不懂,生活方式

2007-08-17 #小故事

高考作文8分 被985录取 家长怎么看?我的看法也许跟您不一样!

高考作文8分 被985录取 家长怎么看?我的看法也许跟您不一样!

作文,考生,古文,甲骨文,四川大学,建议,高考作文,我猜测,高考成绩,专家,专业,学生,成绩,教授,理由,知识,笔者,老师,过程,分析,变化,一定是,对自己,满分作文,相关部门,这篇文章,川大,强基,了头,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2011-01-28 #故事阅读

最新!2020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出炉!(附历年高考作文题)

最新!2020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出炉!(附历年高考作文题)

材料,议论文,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文章,材料作文,角度,为题,同学,管仲,小姑娘,漫画,题目,劳动,事物,作文,大树,走兽,为话题,鲍叔,中国,命题作文,妈妈,家庭教育,小王,看法,问题,作文题,儿子

2007-06-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最新!2020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出炉!(附历年高考作文题)

最新!2020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出炉!(附历年高考作文题)

材料,议论文,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文章,材料作文,角度,为题,同学,管仲,小姑娘,漫画,题目,劳动,事物,作文,大树,走兽,为话题,鲍叔,中国,命题作文,妈妈,家庭教育,小王,看法,问题,作文题,儿子

2017-12-20 #故事会

今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背后:暗含的深意

今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背后:暗含的深意

中国,特朗普,考生,信息,国家,全国卷,中国故事,全国,媒体,命题,材料,中提,信息茧房,这篇文章,人物,主题,人才,北京,天津,江苏,水平,指向,时候,时代,考题,疫情,看法,影响,道考,在考

2015-01-29 #小故事

李子柒现象高考作文导写及任务驱动型作文辨析

李子柒现象高考作文导写及任务驱动型作文辨析

作文,李子,材料,学生,传家宝,红包,任务,生活,驱动型,视频,祖训,看法,价值,考生,角度,写一篇,传家,指令,文章,老师,试题,现象,素材,馒头,分析,更有价值,内容,勋章,发红包,同学

2020-09-10 #短篇故事

2018高考作文预测:我们与手机(内含演讲稿范文)

2018高考作文预测:我们与手机(内含演讲稿范文)

手机,直播,信息,自媒体,人们,作文,朋友圈,更美好,创造价值,关键词,方式,知识,内容,对手,同学们,文章,游戏,现象,角度,都会,人人都,可以通过,移动支付,任务,材料,听众,平台,文体,看法,碎片

2020-04-07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