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器物滋养》:13位日本陶瓷艺术家教你“用之美”和文化传承

时间:2016-08-12

譬如一只陶碗,或是由你亲手所做,或是你在旅行途中淘得,你一直用着它,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陶碗便会积淀起情感,拿起它,记忆涌现,岁月美好

提示:本文共有 24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我们生活中所用的器物,其实会影响我们生活的品质。——譬如一只陶碗,或是由你亲手所做,或是你在旅行途中淘得,你一直用着它,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陶碗便会积淀起情感,拿起它,记忆涌现,岁月美好。所谓器物滋养,也就是这个意思。

在消费时代的工业流水线下,这种刻满温情厚谊的器物却越来越远离我们的生活。《器物滋养》正是一本想要把这种温情厚谊寻找回来的书,记者对柳宗理、小野哲平、知花实等13位日本著名民艺家、陶艺家进行专访,并且深入他们的制陶工坊,亲身体验了制陶的日常,也了解了不同陶瓷艺术家对于制陶和生活的感悟。

一本走近日本陶瓷艺术家的民艺读物,一本“从前慢”的生活美学读物。

用之美,因使用而诞生的美学

比起很多从文献到文献的理论书籍,实地的寻访和面对面的采访永远都会拥有更多鲜活而真切的感受。

在岛根县出云市出西窑,最显眼一家的外墙以玻璃建成,是出西窑制品的展示馆,称为无自性馆。无自性,将自我化为无,是出西窑工匠们的信条。在无自性馆一侧的自助咖啡馆休息时,林琪香从架子上选了一个出西窑烧制的杯子,倒了杯咖啡,在长凳上坐下来,“手中那个涂了黑釉的杯子,鼓起的杯肚刚好贴在手心,咖啡的温度也直接传到手心里。杯子上的黑釉凹凹凸凸的如柚子皮,抚着时触感特别好,杯耳的上方凸出了一块像个小鼻子,本以为只是个装饰,单手拿着杯子后才发现,拇指刚好压在’鼻子’上,杯子拿得格外稳。”这是器皿传递给人的“体贴”——民艺器物,不抚过不用过,便无法完全理解它的好,而这“好”也是“刚刚好”,是工匠们考虑着使用时的种种,或添或减,慢慢捏成的。

这便是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常谈的“用之美”,也就是“因使用而诞生的美学”。在陶艺师城进先生家里吃饭,林琪香观察到那呈半球形的土锅,比家里的洗手盆还大,能做煮食用的锅子,也能充当盛菜的器皿,煮好后直接往桌子上搁,锅子不深,围桌而坐的人都能清楚看到锅里的内容。“食物用嘴尝,用眼睛吃,肚子眼睛都温饱。在工坊里埋首做陶器的城进先生,沿着香气到饭厅坐下来,等待着妻子为自己盛面,面是妻子做的,而土锅、盛面用的陶碗则是城进先生造的。”

另一位陶艺师大谷哲也同样喜欢给自己做东西,为了给喜欢咖啡的自己做一把咖啡壶,他整整花了一年时间。大谷家每逢有什么值得庆祝的事,妻子便会烤蛋糕,把烤好的海绵蛋糕放在料理台上,抹上鲜奶油,以水果装饰,然后再找个合适的容器放进去,收到冰箱里。想到假若料理台与容器合二为一便能省去不少繁琐的工序,大谷先生决定自己动手,造出一面“瓷板”。结果,这个原本用来做蛋糕的瓷板,在法国经营餐厅的朋友到访,对它一见钟情,便将它带回法国,它一下子就融入了法国的饮食文化。

陶艺师们的日常让人看到,生活与陶艺共存,如此理所当然。在这个塑料制品大量生产的年代,制作上相对缓慢的陶艺与生活共存,其实象征了另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崇尚自然、不过度生产、不主张速食文化的生活态度。

文化的传承,比经济利益更为重要

《器物滋养》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刻意渲染日本民艺,而是通过实地采访亲身触摸感受,引领读者去真正体会,是什么造就日本陶器难以取代的美,是从一次次心灵的对话中,窥看匠人与环境、与时代共处共生的迷人智慧。书中探讨的民艺对传统与现代、文化传承与经济利益的选择与平衡,也颇令人深思。

林琪香寻访的其中一处陶艺工坊集中地,是小鹿田烧之里。数百年来,人们的生活和器物制作工艺经历了各种重大的转变,小鹿田烧的风格却始终如一,技法也是百年如一日。飞刨——以金属制的薄片工具,为置于旋转中的陶轮上的陶器快速地添上细密的装饰刻纹;刷毛——在湿润的白化妆土上以毛刷扫出不同纹理;流挂——将色彩鲜明的釉药倾泻在朴实的陶器之上,任其流泻成气质自然的装饰……1954年,与柳宗悦和滨田庄司一起推动民艺运动的英国陶艺家伯纳尔·利奇来到小鹿田烧之里,逗留了三个星期,向工匠们学习飞刨技术,并一起烧陶。柳宗悦的高度评价、伯纳尔·利奇的事迹,加上民艺运动掀起的风潮,令小鹿田烧在日本国内外渐受瞩目,之后被列入日本“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工匠们协议,合力保护传统的造陶方法,而这意味着,他们得拒绝纷至沓来的订单,拒绝企业大量生产的合作计划,因为靠唐臼(成的陶土产量有限,过多的订单只会破坏生产与销售的平衡。工匠们认为,文化的传承,比经济利益更为重要。

也是因为对传统的迷恋,陶艺师市野吉记总是喜欢用带点古董味道的药釉,而且擅长仿造旧物,就连他家店铺里的家具,虽是用新的木材做成的,看起来也如同从旧货摊里捡来的。如何练就仿古能力?市野吉记的回答是,“只要盯着旧物,仔细看,再细想是什么让它们看起来很旧的呢?最重要的是,仔细地看。”仔细地看,就会看出万物蕴藏的特质。自觉生活平凡,可能只是因为我们太粗心大意了。

与自然之间沉默的对话

林琪香记得,在高知县与小野哲平先生见面后,从陶窑回到车站的路上,直率的小野先生狠狠地掷下一句:“讨论制作技术等,太无聊了吧。”此话让李琪香如梦初醒,“跟小野哲平先生相处的半天里,这个内心如火的陶艺家,跟我谈人性的暴力,谈自己年轻时对生命的困惑,这些故事深深打动我,甚至让我忘记了向他请教造陶的窍门”。于是,在多个访问之中,烧陶的技艺不再重要,重要的变成:陶艺家们在他们制造的小小国度里,如何与自然共处,又如何克服自然给予他们的难题,虽然无法用文字说明,但林琪香已经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他们与脚下泥土微妙而亲密的关系,仿佛化为了无以名状的元素,渗透在器物之中,而这些元素是如此的迷人”。

就像矢岛操,一个“收集自然”的陶艺师,“感谢与树木与花儿全新的邂逅;都怪夏季的风,令人突然想出走;恋慕秋季的夜空,星星将秘密说穿;在冬季素白的风景里,找到了通往市街的新入口,鼓起勇气来,轻轻地尝试踏出一步。”矢岛小姐聆听自然,聆听自己的内心,三月里明亮的月暖和的风,她捏出了在月球上吹笛的少年;六月梅雨天,春末夏初,她造出了如鱼的船……矢岛小姐的世界里,是她与自然之间沉默的对话,安静祥和,这个世界展现在她的雕塑里,也展现在她的器物上。

作者: 钱欢青

编辑: 任晓斐

实习生:田晓月 潘文琪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器物滋养》:13位日本陶瓷艺术家教你“用之美”和文化传承”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路易十三延续法式艺术精髓 致敬中华匠心传承

路易十三延续法式艺术精髓 致敬中华匠心传承

路易十三,先生,计划,酿酒大师,传统,首席,艺术家,女士,当代艺术,画册,艺术,传统文化,当代艺术家,学术,缂丝,大中华区,对话,品牌总监,中国,博士,品牌,工艺,文化,王建江,肖光,正式发布,文化传承,策展人,愿景,荣誉

2015-12-21 #故事会

匠人志丨何爱国——一生钻研创新书法 传承中国文化

匠人志丨何爱国——一生钻研创新书法 传承中国文化

何爱国,书法,先生,技艺,道德,创作,书法家,中心,人品,协会会员,作品,同行,江西,美感,艺术家,艺术,院士,部队,风格,变化,运作,书法艺术家,副主任,分部主任,定一个,连贯,理事,中国艺术,国画院,爱上

2007-03-22 #故事会

文化传承是中国书画是中国书画的唯一衡量标准!

文化传承是中国书画是中国书画的唯一衡量标准!

时代,老师,作品,创作,书画艺术家,书画艺术,书画家,中国书画,评定,杜艳,陈云鹏,书画,文化,历史,大平,时期,烙印,艺术,门类,印象是,这个时代,艺术成就,百花齐放,古今之,文配图,连贯,新百,时代文化,时代印象,个性

2018-09-26 #短篇故事

安兴腾信书画院致力于中华书画艺术文化传承弘扬创新传递正能量

安兴腾信书画院致力于中华书画艺术文化传承弘扬创新传递正能量

安兴,朝晖,书画院,艺术,书画,画展,书画艺术,艺术家,画家,吴永胜,文化,作品,礼品,世界,中国,人们,创作,民间,梦幻仙境,正能量,生活,主席,书画家,企业家,华人,网络,雕塑,新时代,唐武,美艺

2008-04-09 #故事大全

展开传承中华文化的接力长跑

展开传承中华文化的接力长跑

艺术,讲习班,学员,华艺,中央文史研究馆,仪式,专业,导师,艺术家,跨界,交流,冯远,王仲伟,李铎,王蒙,郑欣淼,诸艺,副馆长,名师,国务院参事室,炎黄艺术馆,记者,主任,中华,代表,党组书记,修养,优良传统,作品,全国

2008-01-20 #故事会

专访钟正川|中华文化传承人——用丹青妙笔串联中马文化

专访钟正川|中华文化传承人——用丹青妙笔串联中马文化

中国,艺术,马来西亚,中国画,作品,南洋,水墨,绘画,经历,艺术家,马六甲,中华文化,一带,中马,文化交流,父亲,风格,影响,华文教育,东南亚,书画,印象,基础,年代,差异,画展,画风,贡献,西洋画,题材

2019-03-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书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

书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

你知道,中国,故事,古桥,插图,材料,智慧,牡蛎,长城,冯聪英,古塔,洪涛,中国古代,书评,出版社,古人,国家,孩子,建筑,形式,教授,桥梁,桥墩,漫画,知识,科技,发展历史,建筑的故事,老艺术家,古色古

2020-06-19 #故事会

书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

书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

你知道,中国,故事,古桥,插图,材料,智慧,牡蛎,长城,冯聪英,古塔,洪涛,中国古代,书评,出版社,古人,国家,孩子,建筑,形式,教授,桥梁,桥墩,漫画,知识,科技,发展历史,建筑的故事,老艺术家,古色古

2020-06-24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