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在玩过《瘟疫公司》之后 才知道人类对抗传染病是多么强大

时间:2016-08-29

不过,相较之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动物们,人类在成功孕育出文明之后,开始由浅及深地尝试用主动手段去对抗疾病

提示:本文共有 343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文丨西夏Wayne@bigfun社区

自生命诞生以来,疾病,所有生物便饱受其折磨。不过,相较之“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动物们,人类在成功孕育出文明之后,开始由浅及深地尝试用主动手段去对抗疾病。而今天的我们,得益于科学的进步,可以用更加安全便捷的手段,去深入了解疾病与人类之间的对抗。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让Ndemic Creations工作室开发的《瘟疫公司》再度登顶Steam畅销榜榜首——虽然官方最近一再申明,“请记住,瘟疫公司是一个游戏,而不是科学模型,当前的冠状病毒爆发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状况,正在影响着许多人。我们始终建议玩家直接从本地和全球卫生部门获取信息。”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瘟疫公司》无疑是可以一窥人类对抗疾病,这场旷日持久的史实的最好途经。

1、

1674年,一位46岁的荷兰市政府看门人,凭借自己年轻时在眼镜工匠那里学习的打磨技术,用一台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皮肤、蜜蜂螫针、苍蝇腿毛等一切细小的东西,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看到原生生物的人类。

九年之后,这位名为列文·虎克的伟大男人不断改进设备,最终用一台当时全世界最为先进的显微镜,在老人牙垢上发现了许许多多微小的生物。但受限于时代,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200年后的19世纪,人们才搞清楚,牙垢上这些无处无在的东西就是细菌。

在细菌被发现后不久,一位名叫伊万诺夫斯基的俄国植物生理学家,于1892年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有病的烟叶汁即便在经过过滤之后,仍然会导致正常叶子发病。他断定,一定有一种比细菌还要小的存在,并将其命名为“病毒”。

直到1939年,在伊万诺夫斯基提出“病毒”概念整整47年后,人类才在更加精密的电子显微镜帮助下,第一次看清了病毒的真面目。而制造武汉肺炎的元凶冠状病毒,则要到了1965年才会被发现——当时,这种被命名为B814的病毒,由于外膜有棒状的突起,形似于欧洲皇家的王冠,所以又被称为冠状病毒。

与拥有独立细胞结构,可以进行独立自主活动、繁殖的细菌不同,病毒不仅没有细胞结构,且必须借助活的、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才能够进行增殖。而且相比于更加稳定的细菌,病毒的DNA链会更不稳定,更易发生突变。

也因此,相信很多喜欢《瘟疫公司》的玩家都记得,在病毒关卡的特殊能力中,会有一个不稳定性的升级选项。一旦点选之后,病毒会在短时间内自动突变出随即症状,直至夺去病患的生命。而细菌的特殊能力,则是可以拥有更加稳定的细胞壁,以俗称的抗药性来应对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我们的免疫系统。

2、

不过,面对这些肉眼不可见的宿敌,人类其实也并非束手无策。从上古时期开始,我们的先祖就不断尝试各种各样的对抗方式。最初,人们寄希望于神明庇佑,或是企图驱赶瘟神的入侵,但在付出诸多惨痛代价之后——人类,这颗星球上最伟大的生物,一部分人开始冷静下观察世界。

他们开始尝试用草药和手术的方式来治疗疾病,虽然初期效果并不算太明显,但相比于听天由命的野兽们,这至少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但面对传染病的威胁,人类最为伟大的探索,莫过于对传染途径的深入认知。

正式进入《瘟疫公司》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人仔细阅读过游戏难度的说明?在两个最难的难度当中,洗手和隔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也许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这两项措施也许再正常不过,但对于人类来说,却为此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

3、

仅仅就在100多年前,虽然人类已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外科手术,并通过化学技术发现了很多特效药物。然而,当时的人们依然发现,会有无数病人会被奇怪的症状夺去生命,而医生们也一筹莫展。

1846年,距离细菌被正式确定为致病因素前数十年,奥地利医生塞梅尔维斯进入维也纳总医院产科医院工作学习。在当时,产妇因为产褥热(一种恶性疾病)导致的死亡率能达到20%—30%,西方大众甚至坚信坐月子这种古老手段可以保护女人们的生命。

但细心的塞梅尔维斯却很快注意到,由医生和医学生们组成的第一诊室,死亡率却远高于由护士们组成的第二诊室。经过更加仔细观察,他发现医生和学生有专门的解剖课,会经常接触尸体——而护士们却不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塞梅尔维斯的朋友在被手术刀切伤后,也出现了与产妇类似的症状。

于是乎,在抵达维也纳总医院产科医院一年后,塞梅尔维斯鼓励医生们在接生前用次氯酸钙水溶液洗手,这让产妇的死亡率从20%降低到不足2%!在20年后,由于巴斯德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让约瑟夫·李斯特再度确定了术前洗手、器械消毒理论的重要性。

在他们的努力下,不论手术还是传染病防控,都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洗手,成功阻止了疾病的传播,不论是在游戏里还是现实中。不过讽刺的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公开倡导洗手的医生塞梅尔维斯,却被顽固守旧的同行们排挤侮辱,最终于1865年病死在精神病医院。

4、

相比于洗手不过数十年的坎坷经历,对隔离的认知,却让人类付出了数百年的惨痛代价。出于生物与生俱来的求生本能,人们总是会不自觉地远离病患以求自保,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主动隔离,但对于无处不在的细菌和病毒而言,还完全不够。

等人类真正认识到隔离的重要性,要到至少600多年前的14世纪。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疾病是如何传播的。在《瘟疫公司》当中,不论细菌、病毒、孢子、微生物,还是寄生虫……这些肉眼不可见的杀手,在其传播途径的科技树上,共有鸟类传播、啮齿类动物传播、昆虫传播、家畜传播、血液传播、空气传播、水源传播这7个大类。

而一般来说,现实当中也大体如此,并分为3大类:介质传播、接触传播、媒介节肢动物传播。此次愈演愈烈的新型冠状病毒,作为一种呼吸道疾病,也基本依赖于空气传播(飞沫和体液),所以普通人在生活中佩戴外科手术或N95口罩,即可有不错的抵御效果。

言归正传,14世纪20年代,一种极为恐怖的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患者发病后短则几小时,慢则不过几天,就会在皮肤上出现黑斑后痛苦地死去——黑死病,也即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鼠疫,仅14世纪-16世纪期间,就在欧洲就夺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顺带提一句,这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接近《瘟疫公司》里可以占领全世界的疾病。

由于宗教原因,注重仪式感的先民们,在人死后并不会立即下葬或是焚烧。这导致了一个极为严重的后果:尸体成为鼠疫耶尔森菌的天然温床,进行更加猛烈的传播。直到大批人口死亡之后,黑死病才从大众的视野当中逐渐消失,但每隔一段时间,这种可怕的传染病就会卷土重来。

5、

可玩过《瘟疫公司》的读者都知道,黑死病之所以会消失,绝不是因为细菌可怜人类。由于宿主死亡速度太快,人口密度不断下降,导致鼠疫耶尔森菌失去传播途径,因而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繁殖。

但在与黑死病对抗的数百年时间里,人类还总结出一套应对规律: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这是2003年中国对抗SARS时的铁律,也此次对抗新冠状病毒的基石。而作为这套规律重要组成部分的“隔离”,便是正常人远离致病源,不给疾病提供传染途径或宿主的可能性。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堪称国士无双的伍连德先生,这位毕业于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的马来亚籍华人,于1911年受邀前往中国东北对抗鼠疫。在日本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的灭鼠手段宣告彻底失败后,伍连德经过查访死者亲友及解剖尸体,将鼠疫细分为人人之间可传染的肺鼠疫和仅由鼠传人的腺鼠疫,以及入侵皮肤的败血症鼠疫等。

在伍连德提出这一划时代的理论之后,全世界的传染病学者纷纷效仿,对病患尸体和衣物、家具进行集中焚烧,效果果然出奇的惊人。所以在《瘟疫公司》里,玩家最不愿意看到的便是各个国家关闭进出通道——比如仅有5万人口的格陵兰岛一旦关闭港口,那么这局游戏铁定在的会以失败告终,而格陵兰岛也被戏称为“人类之光”。

6、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抗生素、疫苗先后出现,人类对抗疾病的手段也越发多样化。直到目前为止,不论细菌还是病毒,纵使它们会有着千变万化,但有了医学知识的帮助,人类最终都可以精准命中绝大多数疾病的七寸。

也因此,只要勤洗手、多通风、人多不去凑热闹,让疾病享受《瘟疫公司》的最高难度待遇,那么这场新冠状病毒也奈何不了你。所以,与其杞人忧天不知所措,不如待在家里安下心来玩一把游戏,静等专业人员去解决问题,不要给他们添乱就好。

在齐心协力对抗病毒的当下,我们奋战在一线的医生和护士们,一如数千年来那些群星璀璨的先辈一样,以不懈的努力筑起一道捍卫生命的长城。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人类在未来也许还会遇到更加凶险的威胁,但在智慧和科学的帮助下,最终都将化险为夷——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千千万万的医疗工作者!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在玩过《瘟疫公司》之后 才知道人类对抗传染病是多么强大”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游戏论·文化的逻辑|《瘟疫公司》:人类与瘟疫的共生史

游戏论·文化的逻辑|《瘟疫公司》:人类与瘟疫的共生史

瘟疫,人类,游戏,疾病,瘟疫公司,玩家,历史,病原体,预言,传染病,宏观,时间,现实,病毒,解药,个人,全人类,知识,视角,疫情,世界地图,临床医学,业绩,人们,全球,国家,屏幕,惶然,攻略,新闻

2012-11-29 #经典故事

《瘟疫公司》消灭全世界的人类

《瘟疫公司》消灭全世界的人类

游戏,人类,传播,严重性,世界,传染性,小鱼儿,瘟疫,致命性,解药,研究,瘟疫公司,剧情模式,如果您,越高,事情,不适感,人们,全球,使命,句号,吃瘪,地图,国际象棋,快餐,官方,微博,总体,技术,所有人

2011-09-12 #经典故事

瘟疫公司:30个月灭亡人类

瘟疫公司:30个月灭亡人类

病毒,游戏,人类,国家,传播,时间,英国,全人类,天朝,致命性,医疗,加拿大,印度,方向,发现了,人群,交通,传染性,俄罗斯,冰岛,手机,地区,岛国,安哥拉,民众,民族,系统,能力,药物,不发达

2015-10-30 #短篇故事

《瘟疫与人》:传染病与人类同在

《瘟疫与人》:传染病与人类同在

人类,瘟疫,余新忠,麦克尼尔,传染病,疾病,疫病,历史,研究,医疗,社会,全球,历史学,欧洲人,社会史,竞争,威廉,麦克尼,中国,价值观,关系,天敌,思维,学术,感觉,现实,欧洲,新闻,生态,疏漏

2013-08-31 #经典故事

《瘟疫与人》:人类如何与传染病“相处”?

《瘟疫与人》:人类如何与传染病“相处”?

传染病,人类,雅典,历史,作者,历史学,文明,疫病,西班牙人,人类历史,万法,家威廉,娓娓,科尔特斯,陈瑞,麦克尼尔,万之众,视觉设计,都会,斯巴达,地中海,世界,亚洲,军人,初民,史前时代,墨西哥,城中,基本参数,战争

2012-02-07 #小故事

人类历史档案中 美术作品反映的传染病

人类历史档案中 美术作品反映的传染病

瘟疫,作品,医院,戈雅,人口,损失,画家,画作,创作,彼得·勃鲁盖尔,明得,鲁盖尔,蒙克,蒋兆和,不一样,还可以,个人,主题,个体,中国,人物形象,传染病,众人,偏好,医学,化身,华文,死神,外文,和心

2014-02-09 #故事会在线阅读

看过《哥斯拉2》 才知道我国的影视行业有多么的悲哀!

看过《哥斯拉2》 才知道我国的影视行业有多么的悲哀!

电影,中国龙,哥斯拉,骷髅岛,剧中,大战,影片,我国,美国,金刚,龙是,中国,韩国,龙蛇,一部电影,怪兽之王,影视行业,竟然是,这部电影,就达,木兰,章子怡,迪斯尼,复仇者联盟,上都,中国元素,中对龙,化龙,和西,经典故事

2011-10-21 #故事大全

抽了二十年香烟才知道 打火机烧一下烟盒底部 真后悔现在才知道

抽了二十年香烟才知道 打火机烧一下烟盒底部 真后悔现在才知道

小妙招,香烟,烟盒,方法,时候,今天我们,大家好,为人处事,厂家,会用,传染病,办法,做法,地方,场景,外包装,有话要说,当今社会,态度,打火机,才能,文字,朋友,话题,烟民,烟嘴,环境,爱心,网友,评论

2007-07-11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