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太在意别人 内心自卑怎么破?这个方法 帮你找回真实自信的自我

时间:2016-09-10

5月6日,宁波银行的一名员工跳楼自杀了

提示:本文共有 43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镜子物语:无论何时都要坚信,你生来自带光彩,你的尊严,与别人无关。

5月6日,宁波银行的一名员工跳楼自杀了。舆论哗然。

他的太太在微博里写道,死前一个月,他嘴里念叨最多的是:

“这个项目就是做不成啊怎么办。”“可是领导提拔我就是做这个项目呀,我怎么会不行。”“是我能力问题,我觉得我什么都不行,我智商太低了我情商太低了,是我的原因。”

逝者已矣,我们无法认定,这就是他自杀的直接原因。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的自我价值感很低,内心很不自信。

自我价值感,是一个人对自己价值高低的内在评价,是自尊、自信的源头。一个自我价值感低的人,无论外表看起来多优秀,骨子里却可能是极度自卑的。

在现代职场人之中,自我价值感偏低的现象很普遍。表现就是:急切地渴望成功,时时需要用他人的肯定来证明自己,稍遇失败或挫折,就会否定自己,怀疑自己,对自己大加批判。

而越是如此,自我价值感就会越低,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那该怎么办?心理学告诉我们,要摆脱自卑,建立稳定的自我价值感,不能依靠外界,关键是要纠正思维的偏差,对自己形成准确客观的判断。

01 自卑从哪里来?

想要摆脱骨子里的自卑,我们就要首先找到它的根源。

心理学研究证实:自卑的种子,往往在我们的幼年时期就种下了。

小时候,谁都会犯错,犯了错会受到父母的批评。而我们的父母并不完美,他们很容易把对孩子的批评与“道德”挂钩。

你也许不小心打碎了碗,如果妈妈纠正你的行为时流露出“你很差劲”的信息,就指引你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让你认识到犯错误就意味着你很糟糕。

如果孩子听到有人说他懒,说他笨,说他自私,或像神经病,他会很快忘记具体场景,但那种挫败感却久久无法消散。

孩子是一张白纸,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会将父母、老师的教导和责备内化,把别人的批评变成了自己对自己的批评。

到现在,如果你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碗,你内心的批评者就会说:“怎么连只碗都拿不住,真笨。”

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自我批评如影随形,并因其具有的某种短暂“安慰剂”的作用,而不断得到强化。

比如一个人想要换一份更有创造力的工作,却舍不得眼前工作的稳定,这时他内心的批评者发话了:“你没有足够的天分,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

这样一想,焦虑水平瞬间下降。

再比如,当一个人已经首先把自己骂得一无是处时,其他人再怎么贬低他,都会在他的意料之中。

一个失业的中年人曾这样说:“被裁员后,我就称自己是个失败者。我认为这么说可以保护自己。”

《自尊》一书中指出,任何能够偶尔缓解压力和焦虑的事情都能得到强化,从而让人上瘾,发泄怒火、怨天尤人、自我批评都是这样。但这种批评带来的只是消极、短暂的压力释放,长此以往,一个人的自信心必定会受到严重挫伤。

02 错误的补偿

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渴求一种生存的尊严,自我价值感的缺失会让人很不舒服,于是会竭力寻求某种补偿。

但是太多人在这种寻求中迷失了方向。

人们无休止地追求成功,执着于金钱、名声和地位,不只是为了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想以此满足自我认同的渴望。

某种程度上,追求他人的认可会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但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较低,就很有可能把外界的认可看得无比重要,完全用他人的眼光来定义自己。

正如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所言:“如果察觉到别人并不怎么喜爱或尊敬我们时,我们就很难对自己保持信心。我们的‘自我’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戴才能保持形状。”

而他人的看法未必准确,也是你无法掌控的,将自我价值建立于其上,得不到认可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且危险的。

不是每个自我价值感低的人,都会像宁波银行职员那般极端,但正如德波顿说的那样:“过多地关注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使我们把自己短暂一生之中最美好的时光破坏殆尽。”

假如我们不能停止忧虑,我们将会用生命中大量的光阴为错误的东西而担心,这才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

网络上,有人认为,宁波银行的相关领导应该为职工的死担责。具体情况无从得知,但在职场中,一个过分看重领导评价的人,确实很容易遭遇“情绪勒索”。

有些领导会利用员工的软肋,放出这样的饵:

“只要你按照我的要求/方式去做,我就会肯定你。”“我这么照顾你,你不能不听我的话。”“我这么赏识你,你别让我失望了。”

如果一个人没有坚定的自我价值感,这类的暗示,就会给他们的内心造成很大的压力。他们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有“责任与义务”去满足别人的需求,这样才显得自己“够好”。

而一旦无法完成任务,那种“自己很糟糕”、“自己让别人失望”、“自己不被爱”的感觉,会使一个人非常焦虑、恐慌,甚至动弹不得。

03 重新界定自我价值

如果你也有些自卑,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那么一定要记住:你的价值根本不是由他人决定的。

马修·麦凯说,受知识、经历、立场、情绪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人能百分百准确地看到真正的现实,“他们也许会声称看你看得很透彻,比你自己还了解你,但他们从未看到真正的你。”

史蒂芬·柯维也说过,人们喜欢透过“社会之镜”来看自己,其实那只是哈哈镜而已。“那些零星的评语不一定代表真正的你,这只是扭曲的投影,反映的只是说话者自身的想法或性格弱点而已。”

事实上,你的价值就是你的意识、你感知和经历的能力。你生命的价值在于它存在的事实,你是造物主创造出的精密复杂的奇迹。你是一个为生存而努力的人,这足以让你与其他任何努力生存的人的价值相当,而无关乎身份、成就高低。

所以,当你内心的批判者又跑出来指责你的时候,你可以借鉴这样一些肯定语句:我是有价值的,因为我能呼吸、有感觉、有意识。我痛,我爱,我为生活而打拼,我与每个人一样,在努力求生存,不遗余力。我是个好人,为什么还要伤害自己?”

这段时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量企业破产,无数人失业,曾经的风光无限变成了负债累累,很多企业人成了滴滴司机、外卖小哥;很多曾经的商界强人,一朝被打入谷底,连罗永浩也不得不直播卖货。

对此,网络上出现了一些文章,告诉大家,我们“永远不要嘲笑那些跪着挣钱的人”。而我想说,无论你现在做的是什么职业,都不要惧怕嘲笑,更不要嘲笑自己,因为你本来就是站着的。

04 捕捉内心批判之声

我知道,一个人想要摆脱内心的自卑,单凭一两句肯定自我价值的话是不够的。因为一个自卑的人,内心会时常响起恶毒、洪亮的自我批判之声,让人防不胜防。

《自尊》中指出,人们内心普遍存在着一种惯性思维,叫作“认知扭曲”,即以非现实的方式解读现实。在自卑者身上,这种现象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1、过度总结。碰了一次钉子就说自己不擅长社交,发生一次错误就认为自己不是干这个的料。经常使用“从不”“总是”“所有”“每次”之类的词来评价自己。2、一件事情发生后,马上给自贴上刻板的标签。比如“我一事无成”“我的房间简直是猪窝”“我的文凭就是一张废纸”“我神经过敏”“我呆头呆脑”等等。3、过滤。面对一件事时,只片面地提取负面内容来关注,包括损失、遭拒、不公等。比如家人称赞你把一桌菜做得很好,然后建议你下次在汤里少放点盐,你的心情立刻跌入谷底,感到自己手艺不行。4、二元对立。把观点划分为非此即彼的两个极端。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不是成功就是失败,不是高贵就是卑微。5、以自我为中心。你的室友抱怨公寓空间小,你马上理解为她嫌你东西太多。朋友说他感觉很无聊,你认为他是在抱怨你很沉闷。你不自觉地就将抱怨与自己挂钩,从来没想过别人可能只是发发牢骚。6、控制错觉。你费心费力地要去控制所有状况的所有方面,你要为孩子的学习成绩负责,为爱人的情绪负责,为每一个客户的行为负责。只要任何事稍有差错,你就会产生强烈的失败感,不断自责。

你内心的这些自我批判,通常以很隐蔽的方式影响着你,所以要想有所改变,你首先需要捕捉到它们,对它们保持高度警觉。

准备一个小本子,只要批判的声音一出现,就把它写下来。情绪沮丧时,也听听你的内心在说什么。用尽量准确的语言把它们描述出来,之后你就可以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了。

05 认识一个全新的自我

健康的自我批评有助于进步,但如果这种批评来自于“认知扭曲”,就是不准确、不客观、打击自信的。所以当你捕捉到它们后,就要将其修正。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准确的自我描述,这是提升自我价值感的必修课。

来看看你在纸上写下的批评语言,可能是“太胖”“打电话时笨嘴拙舌”“购物时不带脑子”“案头工作总是一塌糊涂”“没有主见”“不懂得拒绝”……

类似这样的描述都是不客观的。你需要遵照4条原则把它们修改过来。

1、不要使用贬义词。类似“笨”“胖”“丑”等包含负面意义的词,必须从你的自我描述中剔除。2、一定要写出具体情形,具体的事。比如,把“我长得丑”修改为“我的门牙有点突出,下巴有点宽。”把“购物时不带脑子”改为“就准备当晚一顿饭,能跑超市很多遍”。3、不要笼统、夸大的语言,删除“每次”“总是”“从不”“完全”之类的词。比如“案头工作总是一塌糊涂”应该改为“偶尔漏填订货表中的一些项目”。4、找出例外情况或是相应优点。比如你认为自己“懒于思考”,那么有没有例外情况?你可能会想到,“对一些抽象的知识,我觉得很无聊,但在琢磨怎样制作一道美食时,我很喜欢思考。”

这样修订之后,你还要再找找自己的优点,绞尽脑汁,想想你还有什么优秀的品质或能力,把相当微小的成就和曾经克服的困难,都写进去。

如果你的优点只是一个个词语,那么把它们扩展为完整的句子。比如把“我说话有意思”改为“我能应时应景、随机应变地展现幽默才能,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把“独立”扩展为“在关键时刻,我能独当一面不靠别人。”

做完这些后,你要时时重复那些描述自身优点的句子,比如:“我热情、友好、随和。我风趣幽默、受人喜爱,有推心置腹的朋友。我精明能干、吃苦耐劳,在工作上是佼佼者。”

让这些话烂熟于心,当你头脑中的批评者又来说你傻头傻脑、自私自利、畏首畏尾的时候,你就能进行有力反击。你可以脱口而出:“等等,我不听你那一套,我知道自己富有创造力,无私为孩子奉献,还在40岁时尝试过新职业。”

一个自卑的人已经习惯了动辄用负面语言对自己讲话,所以这些练习非常有必要,它会让你变得乐观自信,不再妄自菲薄。

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重新界定自我价值,摆脱内心的病态批评,用全新的视角描述自己,这是提升自我价值感,增强自尊自信的不二法则。

如果你真心想要改变,就要用心去倾听自己的心声,真的拿出纸和笔来练习,不能只读不做,这是最关键的。

七棱镜:文学硕士,资深媒体人,崇尚深度思考、自我管理的文字控,每年读书100本的终身学习者。专注提供自我管理/职场成长实用干货文。

镜子宣言:让我们一起,越变越好。

欢迎关注、转发、留言。

期待遇见爱学习、爱思考、追求优秀的你。

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太在意别人 内心自卑怎么破?这个方法 帮你找回真实自信的自我”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关于自卑的句子 何必太在意

关于自卑的句子 何必太在意

才能,使自己,个人,头脑,心灵,时候,玫瑰,莲花,胜利,就是你,有一种,于最,人和,三十年河东,东西,命运,体魄,人生,优点,印度,句子,大师,唯美,天下,缝好,很糟,幻想,强者,心胸开阔,思想

2019-05-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这样“套路”你的男人 看起来很用心 内心其实不太在意你

这样“套路”你的男人 看起来很用心 内心其实不太在意你

时候,真心,对方,男人,嘴巴,朋友,空间,不过是,两个人,你自己,这个时候,情绪低落,来安,好的,都会,辛苦了,一段时间,天赋,内心,伴侣,借口,办法,内心深处,口吻,大部分,套路,总会,心思,情话,情侣

2013-07-28 #经典故事

如何克服内心的自卑和胆怯?试试这4个方法 让你重拾职场自信

如何克服内心的自卑和胆怯?试试这4个方法 让你重拾职场自信

方法,价值,内心,新人,目标,人际关系,成就感,都会,可以尝试,小目,方向,老人,事情,实际,职场,时候,看法,自信心,范围,工作,停留在,到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你,符实,上都,比你,入社,严格要求,人生目标

2016-12-02 #故事会

内心自卑 对自己很没有信心的3大星座

内心自卑 对自己很没有信心的3大星座

内心,处女座,狮子座,但只有,安全感,天蝎座,星座,在别,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人眼,事情,伪装,信心,大星,处女,完美主义,天蝎,性格,强势,没底,满分,狮子,玩笑,自卑心理,问题,生活,有的人,他们自己

2013-04-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喜欢炫耀的人 在压迫他人的同时 也显示了内心的自卑

喜欢炫耀的人 在压迫他人的同时 也显示了内心的自卑

收入,时候,生活,亲戚,心态,本能,交流,工作,炫耀自己,得多,都会,人们,上风,个人,习惯,压迫感,动物,优势,内心,听众,待遇,家庭收入,学会,对象,对方,开销,年代,底线,感觉,总会

2016-06-16 #经典故事

喜欢发脾气的人 这些表现很明显 内心大多很自卑

喜欢发脾气的人 这些表现很明显 内心大多很自卑

心里面,时候,事情,非常地,都会,内心,对方,内心深处,尊严,方式,所致,情绪,生气,脾气,找不到,生活中,缺乏安全感,这种人,社会,染缸,云淡风轻,事件,人才,人际交往,先天,原因,变态,形态,如沐春风,场合

2019-05-16 #故事会

喜欢发脾气的人 这些表现很明显 内心大多很自卑

喜欢发脾气的人 这些表现很明显 内心大多很自卑

心里面,时候,内心,事情,非常地,都会,对方,很明显,内心深处,尊严,方式,所致,情绪,生气,脾气,不喝酒,找不到,生活中,缺乏安全感,这种人,云淡风轻,事件,人才,人情冷暖,人际交往,先天,作者,原因,变态,形态

2020-09-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孩子的这5个细节 说明他内心很“自卑” 父母尽早引导很重要

孩子的这5个细节 说明他内心很“自卑” 父母尽早引导很重要

孩子,父母,时候,好的,对自己,内心,情绪,让孩子,价值观,体系,地方,建议,自信心,事物,原因,判断力,客观,老师,观点,提问,不害怕,不自信,发现孩子,对孩子,帮助孩子,有几分,认识自己,福林,在外面,都会

2013-03-31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