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战“疫”故事丨北大医院李伟:两次报名去武汉 只因想尽微薄之力

时间:2016-09-14

拥抱,在这一刻显得弥足珍贵,是弥补出征时因安全考虑未能亲密接触的遗憾,也诠释了对平凡英雄安全归来的坚定信念

提示:本文共有 45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2020年4月21日,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返京后结束隔离的日子,在阔别了70多个日夜后,我们终于又见到了曾经朝夕相处的同事,紧紧地拥抱了两次申请加入援鄂医疗队的热血青年李伟。

拥抱,在这一刻显得弥足珍贵,是弥补出征时因安全考虑未能亲密接触的遗憾,也诠释了对平凡英雄安全归来的坚定信念。

作为全科医学科唯一出征武汉的医疗队员,这份难能可贵的经历来源于她“执拗”的两次报名。

李伟从武汉归来

“两次报名,终于奔赴前线”

当问及李伟最初为何做出支援武汉的决定时,她的回答很平淡:“其实说来我去武汉的初衷很简单——武汉需要医护人员,我自己有些工作经验,我觉得应该能发挥点作用。”多么质朴的语言,却让人肃然起敬。

春节假期,已经一年没有回老家的李伟同丈夫及儿子一起从北京回到江西老家,准备一家人团团圆圆过个春节。没料到新冠疫情的发展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大年初一,北大医院党院办就紧急发出了志愿加入援鄂医疗队的倡议,看到这样的通知,李伟立即联系科里的同事帮忙报了名。日子一天天过去,疫情也在一天天蔓延,在听到身边的同学和师姐即将要去援鄂、医院马上要派出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员时,李伟开始“坐“不住了,心头的热血往头顶冲。“我也想去武汉!”本是一句自言自语,可当李伟的丈夫听到后,说了句:“想去就去吧,这个时候应该表明你的立场。估计前线非常缺医护人员,每个医护人员都有使命感和担当,这也是对你的考验。”看到丈夫如此支持和理解,李伟又再次同医院护理部与全科医学科迟春花主任沟通,终于得到批准的通知——2月7号一早奔赴武汉!

健康管理中心同事们给李伟的送行海报

回想起这段特殊经历,她说道:“人的一生肯定要经历一些事情,刻骨铭心才能不断成长和强大,这段经历会成为我一生的难忘记忆。人只有在面对生死的时候,才能对生命、成长、健康等基本概念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新冠肺炎疫情好比是一块试金石,是对个人的检验、科室的检验、也是对医学和护理学教育、甚至是对国家的考验。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经验是要在刻苦中得到的,也只有在岁月的磨炼中才能够使它成熟。作为一名护士,我热爱护理工作,也愿意为自己所热爱的专业努力。对我来说,能为武汉出一份力是一种荣幸,感谢医院提供的平台和肯定、科室的支持和鼓励、家属的理解和付出,还有朋友同学们的积极影响。”

“直面忐忑,因为我们是彼此的依靠”

作为北大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出发的节点正是战“疫”胶着期,每位援鄂队员的心中都充满未知:前线场景如何、怎样开展工作、病人病情轻重……很多的不确定感让人有一些紧张和压力。抵达武汉后的场景,正如同很多纪录片中播放的一样,空无一人的街道像一座孤城,令人倍觉压抑。但到达驻地酒店后的一瞬间,见到前期早已加入战“疫”的同事,接受了院感专家的严格防护培训,悬着的心才逐渐安定下来。

“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也才能保护自己并肩作战的同事和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所以,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大家。”这是前线老师们的嘱托,也是大家共同的想法。

北大医院整建制接管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B9西,收治的是危重症患者。工作的压力不小,但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工作,相互配合,使整个病房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带队的领导们管理工作非常不容易,援鄂队员中有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的医生和护士,面对的又是危重症患者,患者的病情变化非常快,所以特别强调团队配合。单个人都是团队当中的一份子,所有人都要劲往一处使,及时沟通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观察护理要点,进而保证给患者尽可能最优的救治。所以,每个班次,大家都是高度紧张,全力以赴的。身体的劳累还算小事,心理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如果不是战友彼此之间的鼓励、帮助和支撑,很难想象如何能坚持到最后直至获得胜利。此外,还有来自患者和家属、驻地酒店人员、送我们上下班的司机、民警等广大武汉人民和北京大后方的领导部门、医院科室、家属、朋友、同学的强大支撑,这些温暖的互动都是在这次疫情中发生的。

同事们迎接李伟回家

“困难再大,我也不会放弃你”

谈到困难,李伟说:“人类在面对已知的疾病时都会遇到困难,更何况像是此次新冠肺炎这一从未见过的疾病,实际遇到的困难很多。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之前看似普通的临床工作,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强度很大、难度很大,非常辛苦。”

“作为护理人员,拿简单的采血工作来说,平日完成一次静脉采血可能会花费2、3分钟的时间。但当我们穿上防护服和隔离衣,带着3层手套,再加上护目镜和面屏,危重症患者的血管条件也很差,完成这一操作有时会需要2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在前线的工作,除了一些护理操作,如吸氧(鼻导管、面罩、高流量、呼吸机)、动静脉采血、静脉输液、注射、快速血糖、下胃管、鼻饲、导尿、换药等之外,还有生活护理,如翻身、发饭、帮患者进食、打开水、倒水、喝水、协助大小便、倾倒排泄物、清洗便器等。因为我们是危重症病房,所以危重症的综合护理如病情观察、症状护理、各种管路护理(呼吸机管路、胃管、尿管、静脉输液管路)、营养支持、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都是工作内容的组成部分。此外,出入院护理、院内感染的预防、终末消毒、消毒与隔离、更换大氧气筒等也是工作内容之一。我们开玩笑说隔离病房的护士角色是集护士+护理员+配膳员+卫生员+家属+搬运工于一身的多重身份。

“对工作人员冲击最大的更多来自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不可否认我们对于新冠肺炎这一疾病了解的还是很少,患者的病情变化往往非常快,当眼看患者的呼吸循环维持不住,第一反应就是心肺复苏。当我们拼尽全力挽救患者,却没救过来时,会有很强的挫败感、无力感和不甘心,会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渺小,我们穷尽治疗手段,全力以赴,却还是不能挽救每一个生命。面对源源不断的重症患者收进来,只能收拾自己的心情往前看,不断再给自己和同事做疏导,做心理建设,接着投入新的工作。这期间没有比任何时刻更理解那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从这次经历中我学到很多,也有一些反思,例如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对新发疾病认识不同,治疗意见也可能不同,如何给予个体化治疗,不同专业的人如何搭配组合,以后如何培养人才等。不管怎么说,团队的每一个人,从决定来武汉的那一刻到在隔离病房工作直至结束,每个人的付出都值得尊重、理解和肯定,因为每个人都曾经为他人拼过命。“

“医患之间,本就是鱼水之情”

说到动情处,李伟还给我们分享了这样一个温暖的小故事。

“那天我在病房负责给一位74岁的老人吸氧。通常我们在给患者佩戴鼻导管前,护士都需要用手感受下气流速度,但当时被全套防护装备包裹的我们无法用常规方法试氧,于是想到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试氧,试好后准备给老人家戴上鼻导管。大概也是老人家心细的观察到护士的用心,当我将测试好的鼻导管给老奶奶佩戴时,她举起右手轻轻挥了挥,我顿了一下,后来恍然大悟,原来老太太示意让我走开。后来老奶奶说她之前在其他医院治疗过,为了尽量减少和我们近距离接触,她自己可以完成,就想着自己来,也是想保护我们。老人自己佩戴氧气管的过程,我印象特别深刻:一边用右手拿着鼻导管,一边用左手摘掉口罩,还用左手捂住口鼻,戴上吸氧管以后,又赶快把口罩戴上。当时感觉特别温暖,我们在救治他人,他人也在保护我们。疫情虽无情,护患却有爱。

“最开心的还是看到患者经治疗后出院,那种开心是发自内心的,为患者高兴,成就感满满。他终于熬过来了,靠自己的配合,靠医护人员的帮助,也靠各方的共同努力。也许真的是只有经历过生死、看透生死的人才能感受到重获新生的快乐吧,我们有幸见证了这整个过程,心里满是欢喜和欣慰。

“感到最有力量的是体会到人文关怀在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这种想法源于我们收治的第二批患者中的一位病危的老爷爷。开始治疗时,总是很沉默和被动,没有斗志和情感,跟病情危重有一定的关系。后来病情渐渐好转,开始跟他沟通多了才知道,他在思念自己的老伴。老伴在另一家医院治疗,两人已经失去了联系。了解老爷爷的心思后,我们各种尝试,终于在同济医院护士长的帮助下,找到了老伴的联系方式,用我们的爱心手机,老爷爷和老奶奶联系上了。从那一刻起,深刻感受到人文关怀本身就是一剂良药。关心病人之关切、关注病人的情感需求、与患者产生共情、对病人的体会感同身受,帮病人连线家属满足情感需求是一件大事。病人从家属获得的源源动力也是支撑他们走向康复之路的必备之需。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些都值得我们为之付出。

“因为没赶上最后一个班,不在病房关闭的现场,还是很遗憾的。我看到的视频是战友们拍回来的。看到一扇扇门被打开又关闭,内心非常激动,更多的还有伤感。在病房工作的场景不时在眼前浮现:穿着防护装备的匆匆脚步、采血后直不起腰的场景、互相配合抢救的场景、帮患者翻身和压疮换药、给患者喂饭、康复锻炼时进行保护……一转眼的时间,我们在这里并肩作战了2个月。武汉是我除了故乡和北京之外,连续居住时间最长、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城市。这期间感受到了武汉人民的热情、温暖和勇敢,这些都值得我们付出。“

“来自战疫英雄的致谢”

“感到最踏实和放心的是来自大后方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医院工会、科室、同事、朋友、家人的各种无条件支持和帮助,解燃眉之急,雪中送炭。由于疫情的影响,妈妈常年吃的降压药买不到了,求助于我。李霞主任二话不说,在疫情期间亲自到门诊帮我开药,开完药还联系了快递寄回给妈妈。感激之情无以言表!迟春花主任、祁祯楠大夫、王晓青老师、韩祥云老师等同事们各种精神支持和陪伴,陪我度过了这段难忘的岁月。

“当然,最应该感谢的是党中央和习主席的果断决策和坚强领导,此次疫情的防控处置也让我更清楚地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祝福我们的祖国能早日彻底战胜疫情,相信祖国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亲历者手记——从新冠肺炎疫情看全科的意义全科医学科虽然在我国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但在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广大全科人奋战在一线,在社区、方舱医院、危重症病房等多个岗位,贡献和发挥着自己的力量和作用,展现了全科医学的“亲民性、便捷性、可及性”等特点。每个学科专业都有其特点,全科也不例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受国外疫情的影响,我们国内的新冠疫情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失,未来可能也会面临其他的新发传染疾病。随着我们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推进,会有越来越多患者(包括传染病患者)的首诊会选择基层医院的全科。这就要求我们的全科医生和护士要有足够的传染病、呼吸疾病等方面的诊断、治疗、护理和自我防护知识,从而对就诊的各种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患者能尽可能地做到早识别、早诊断、早转移至定点或上级医院。这样才能使传染病患者能尽早得到有效转移和临床治疗,也才能更好地保护其他人群。我想,我们的全科教育和培训今后在提高全科医生或护士对于传染疾病、呼吸疾病等的诊断、鉴别、护理和自我防护能力方面可以多做一些工作。轮转培养时可安排公共预防、传染病、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临床实践,这对夯实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是有帮助的,到真正需要的时候保证能用得上。

【作者简介】

李伟,女,主管护师,护理硕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健康管理中心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战“疫”故事丨北大医院李伟:两次报名去武汉 只因想尽微薄之力”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莫得事情 都会好起来!”北大医院135人整编队伍奋战武汉一线

“莫得事情 都会好起来!”北大医院135人整编队伍奋战武汉一线

北大医院,武汉,患者,疫情,刘敬,大爱,医疗队,护士,队员,救治,团队,肺炎,防护服,王菲,医疗,医院,流程,祖国,科学,老乡,队伍,防控,隔离,刘新民,莫得,赵秀,队员们,医护人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都会

2017-07-05 #短篇故事

北大医院李六亿:武汉 绥芬河 舒兰 在抗疫之路上继续前行

北大医院李六亿:武汉 绥芬河 舒兰 在抗疫之路上继续前行

防控,医院,武汉,医务人员,工作,方舱,培训,医院感染,绥芬河,肺炎,指导,医疗,国家,定点医院,患者,方案,湖北,清零,电脑,疫情,队员,改造,卫健,北大医院,第一时间,全国,一线,力量,医疗机构,医疗队

2007-08-05 #短篇故事

北大人民医院援鄂故事:病房里勤学武汉话

北大人民医院援鄂故事:病房里勤学武汉话

患者,医疗队,护士,交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生,情况,武汉,湖北籍,上都,刘中,国务院,好的,来源,北京日报,今天下午,专家,专业,中心,会上,休息时间,创伤,动作,客户端,名称,国家,媒体,大拇指,机制,彼此之间

2007-11-29 #故事阅读

全球北大校友直捐武汉14家方舱20万只医用口罩

全球北大校友直捐武汉14家方舱20万只医用口罩

方舱,医院,武汉,口罩,北大,战役,物资,行动,医疗,外科,心系,武汉市,医用口罩,刘萌,张颖,日向,责编,北京大学,体育运动学校,妇幼保健院,江汉经济开发区,石碑岭,三大战役,仪式,会长,体育馆,全球,医疗队,十堰,委员会

2009-12-27 #故事阅读

武汉方舱“读书哥”学历曝光 毕业于这所985 国内排名直逼北大

武汉方舱“读书哥”学历曝光 毕业于这所985 国内排名直逼北大

武汉大学,武汉,全国,分数,方舱,校名,毕业于,医院,实力,学科,录取分数,文科,校园,话题,美国,黑天鹅事件,高校,首屈一指,吴倩,大合,武立国,武测,纪初,马克思,北京大学,州立大学,红高,专业,不幸,中招

2010-03-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新闻联播视频」尽锐出战 同心战疫情

「新闻联播视频」尽锐出战 同心战疫情

医护人员,医疗队,武汉,重症,疫情,央视网,国家,危重症,国家队,成员,方案,湖北,病死率,病区,救治,指导,北大,医疗救治,童朝晖,银潭,中法,中日友好医院,加油打气,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同济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2007-06-11 #经典故事

北大设立“白衣天使守护基金”守护“最美逆行者”

北大设立“白衣天使守护基金”守护“最美逆行者”

医护人员,北大,北京大学,武汉,附属医院,体系,疫情,医护,记者,基金,医疗,医疗队,积极响应,募捐,工作,见义勇为,中因,詹启敏,魏梦,理事,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北大医疗,北大医学部,北大人民医院,北大第一医院,第三医院,专款专用,...

2016-01-06 #小故事

阻击疫情中的故事乐凯华光普通员工时晨为武汉人民献爱心

阻击疫情中的故事乐凯华光普通员工时晨为武汉人民献爱心

乐凯,华光,中心医院,口罩,疫情,武汉,职工,梁梅,储运部,武汉市江岸区,全民,休息时间,农历,医疗,肺炎,江岸区,物资供应,疫区,酸碱,胜利街,药店,负责人,以自己,新型冠状病毒,工作中,奉献爱心,大爱无疆,捐献物资,微薄之力,物资紧缺

2020-06-26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