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拔苗助长不可取 中国父母 请让孩子自然成熟!

时间:2016-10-01

比如同样是吃饭,第一个家庭没有任何一样餐具是为孩子而准备的,都是大人的尺寸,孩子小点的时候是大人直接喂饭,大一点了是大人帮忙夹菜、盛汤,让他在

提示:本文共有 189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都说教育包括让生命成熟,但是你帮助他成熟,还是你协助他让他自己成熟,这是不同的两件事。

比如同样是吃饭,第一个家庭没有任何一样餐具是为孩子而准备的,都是大人的尺寸,孩子小点的时候是大人直接喂饭,大一点了是大人帮忙夹菜、盛汤,让他在一旁自己吃饭;第二个家庭为孩子准备了一张适合他尺寸的专用椅子,他坐上去刚好可以和大人一样方便夹菜,另外还有他自己的碗和方便使用的小汤匙,每次吃饭孩子都可以像个大人一样自己取餐用餐。

这两个家庭的孩子,他们最终都吃到了饭,也都分别得到了大人的帮助,区别在哪里呢?显然第一个家庭的孩子得到了大人“空降式”的帮助,而第二个家庭的孩子得到了间接式的协助。

两个孩子最大的不同,就是前一个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做,并且不被大人信任;而后一个会认为一切都是自己完成的,自己是一个可以自立的人。成熟不在于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而在于其心智。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只会从1背到20的孩子和一个会从1数到20的孩子,心智的区别很大。只会从1背到20的孩子,他所做的事从本质上来说只是语言工作,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我们叫“记忆数名”阶段。

他从1背到20跟他背一首唐诗是一样的工作,此时孩子还没有把数名和数量联系起来。所以,你让这个阶段的孩子数20颗糖果或其他东西时,他嘴里说的和实际动手数的是不一样的,他数不出来。我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

一个被灌输同情心观念的孩子和一个真正经历过自己饲养的小动物生病或者死亡的孩子,他们对同情心的理解和感受是不一样的。前者只能“背”给你听,后者是可以自己自然地表达同情心。

所以要帮助孩子成熟,不是灌输给孩子成熟的观念,也不是照着技能清单教孩子成熟,而是要让孩子们去体验、去经历、去承担。蒙台梭利认为“成熟”的过程不仅仅是基因作用的总和,还有环境的影响,心理的成熟只有通过“环境经验”才能实现。

有一次我去考察早教市场,在一家英语机构门前遇到了一位正在等孩子下课的妈妈。只见她一脸严肃地拿着一张单子,在教室门口看得很投入,等我跟老师谈完话从里面出来了,她还在那里。

她主动走过来跟我说话:“请问您是这里的老师吗?”我说:“不是!”后来,具体说了些什么我记不太清了,总之她就是想向老师打听她女儿的学习情况。我看她一脸焦虑,就和她多聊了一会儿。由此我才知道她之前一直在专心看的是一份“成长清单”。

我是做教育的,办公室里当然也有很多有关孩子成长的各种表格,但绝对不是她拿着的那种。那张表格我拿过来大致看了下,设身处地来讲,如果我不是蒙氏教育工作者,只是一个普通家长,看了也会很自然地开始联想自己孩子的各种能力,然后对号入座。

我看完才了解那位妈妈脸上的愁容是从哪里来的。那份“成长清单”字字惊心,明确写着:你的孩子到了哪个阶段必须会什么技能,必须学这学那,否则就会如何如何。我问她的女儿年龄时,她说才3岁。

现在的父母如此焦虑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人们正在为逐年提前幼儿的知识获取年龄而沾沾自喜,认为这是进步的标志。我们也不能否认,孩子的大脑的确开发得越来越早,知识获取得也越来越多,但是其他附属问题也接踵而至,比如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健康、社会适应性等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论证。在蒙台梭利的价值体系里,协助孩子走向独立、走向生命的成熟很重要。

会考试、会工作都不是最了不起的事,一个人首先必须人格独立,知道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那么他才不会轻易被他人和环境所左右,才不会随波逐流。生命的成熟度是一个人重要的生存标准。

蒙台梭利为孩子创造的自由氛围、探索氛围、工作氛围,都是为了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和探索完成自己人格的建构。

每个精彩的生命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准备。在人生的前六年,一个人就像那大百合开花前,看起来默默无闻、不动声色,但是一旦给他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他便会遵守生命之律绽放精彩。

父母干预过多或者没有任何干预,都会影响孩子的成熟度。成熟有时候与年龄无关,他老去的只是容颜,心智却依然像个“孩子”,一点都不成熟。当一个孩子的成长受到阻碍时,他的心就不是健康而有张力的,许多待解的问题就很遗憾地停留在了那里。

比如,孩子该体验的失败没有机会体验,该体验的情绪被我们剥夺了机会,该承担的后果被我们承担了,该得到爱没有得到等,这些都属于应得体验的缺失。类似这种应得体验的缺乏,很容易留下许多心理缺口,有的人甚至由此产生了心理障碍或者阴影,需要花上一生的时间去弥补童年的缺憾。

就算后来遇到许多磨炼使自己有机会变得成熟,但是因为童年的承受和处理经验是空白的,成长后面对困难有的人会扛不过去,有的人勉强扛过去了但心里还是不忘去寻找被他遗漏的东西,尤其是到了垂垂老矣之时,他们心里的遗憾会被无限放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拔苗助长不可取 中国父母 请让孩子自然成熟!”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总拿孩子的糗事当笑料?“羞耻教育”不可取 父母需尊重孩子隐私

总拿孩子的糗事当笑料?“羞耻教育”不可取 父母需尊重孩子隐私

孩子,羞耻,教育,父母,隐私,妈妈,让孩子,错误,行为,父母们,方面,方法,自尊心,给孩子,孩子们,一生,事情,原因,我家,家长,年幼,才能,效果,是非,空间,经历,能力,保护好,对自己,往往会

2008-08-07 #小故事

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有负面影响?“批评式教育”不可取 危害颇深

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有负面影响?“批评式教育”不可取 危害颇深

孩子,同事,父母,家长,时候,让孩子,赏识教育,教育,对孩子,妈妈,含义,小熊,环境,家庭教育,想法,性格,所长,爸爸,语言,过程,问题,影响,进步,什么都,主动地,很重要,愿意去,觉得自己,要注意,多大

2010-06-22 #经典故事

各种学前班让孩子的童年喘不过气!切记揠苗助长教育不可取

各种学前班让孩子的童年喘不过气!切记揠苗助长教育不可取

孩子,教育,父母,揠苗助长,老师,知识,让孩子,人格,内容,问题,任务,情况,兴趣,年龄,成绩,能力,过程,一件事,给孩子,都会,事情,做法,性质,情感,方式,方面,求知欲,起跑线,竞争,不属于

2017-09-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自古以来父母教育孩子天经地义 但这3种对待孩子的行为不可取

自古以来父母教育孩子天经地义 但这3种对待孩子的行为不可取

孩子,晨晨,父母,家长,笑话,笑料,自尊心,对孩子,做法,原则,妈妈,时候,暴力,自信心,邻居们,教育,别人家的孩子,家长们,让孩子,这不仅,区的,才让,都会,美育,严苛,亲子关系,出发点,口口相传,好胜心,外人

2015-01-11 #经典故事

井底之蛙:目光短浅只看眼下收益不可取 让孩子长远发展才是王道

井底之蛙:目光短浅只看眼下收益不可取 让孩子长远发展才是王道

孩子,父母,目光短浅,发展,想法,格局,让孩子,能力,家长,投机取巧,利益,人生,天空,夫妻,社会,教育孩子,不劳而获,小青蛙,事物,事情,个人,大众,学会,思维,成就,目光,眼界,眼前利益,表面,过程

2017-01-03 #故事大全

孩子考100分就给100块?“贿赂式教育”不可取 易损坏“自驱力”

孩子考100分就给100块?“贿赂式教育”不可取 易损坏“自驱力”

孩子,奖励,父母,家长,教育,玩具,让孩子,老爷爷,孩子们,给孩子,自驱力,初衷,效果,为了让,对孩子,东西,家庭,成绩,时候,结果,责任,影响,行动,成长之路,个体,作用,动力,学生,很感兴趣,成果

2015-07-20 #故事阅读

孩子不听话 打一顿就好?不 棍棒教育不可取 “弹性”育儿关键

孩子不听话 打一顿就好?不 棍棒教育不可取 “弹性”育儿关键

孩子,父母,时候,让孩子,棍棒教育,发展,内心,妈妈,弹性,爸爸,规则,问题,回家,对孩子,教育孩子,心里面,侄子,丽丽,弹簧,才能,时间,暑假作业,河东狮吼,理性,评论,影响,教育,他妈妈,会影响,变得更加

2014-06-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孩子不打招呼是不懂事吗?乱贴标签不可取 这三点做好孩子能改变

孩子不打招呼是不懂事吗?乱贴标签不可取 这三点做好孩子能改变

妈妈,孩子,菲菲,阿姨,程程,王阿姨,赵阿姨,客人,父母,晓玲,宝贝,不喜欢,让孩子,棒棒糖,来家,大人,朋友,熟人,没有礼貌,向王,原因,同事,好孩子,小孩子,意识,想法,方面,方法,来客,爸爸妈妈

2011-08-23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