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武汉晚报

时间:2016-10-18

科学家朱光亚感人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72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嘉宾观展

朱光亚是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他是全国政协第八、第九届副主席,曾担任中国科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党组书记,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等职,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朱光亚生平事迹展”高度还原了这位从武汉走出的功勋科学家成长之路,引导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赴美留学成为年轻的博士

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回国

朱光亚于1924年12月25日出生于湖北宜昌,1927年随父母迁居武汉。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两个哥哥赴重庆求学,追求进步、品学兼优,对物理学有浓厚兴趣。1941年,朱光亚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物理系,后以优异成绩转入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

1946年9月,朱光亚受当时国民政府派遣,与李政道、唐敖庆等一起,随华罗庚、吴大猷、曾昭抡教授赴美考察原子弹制造技术。后因美国政府不允许去其原子弹相关机构考察,朱光亚来到密歇根大学学习核物理,常与同期在美留学的杨振宁、李政道等探讨理论物理问题。他学习优秀,各门功课均是A,赴美不到一年就在世界顶级物理期刊《物理学评论》上连续发表文章。1950年2月,年仅25岁的朱光亚获得博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朱光亚响应祖国号召毅然回国,还牵头组织51名留美学生学者联名发表公开信,呼吁海外学子回去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把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浇灌出灿烂的花朵”。他受聘为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参与领导创建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物理系,满腔热情地投入教书育人工作。

1952年,根据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朱光亚不顾自身安危穿上志愿军军装,穿过硝烟弥漫的战场,参加板门店停战谈判。

参与领导了我国全部45次核试验

他是我国核科技事业重要开拓者、奠基者

核武器与核技术是当时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强国掌握的战略前沿技术。在我国基础非常薄弱的条件下,朱光亚组织科研人员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打破常规、创新路径,迅速攀登到世界尖端技术高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只用了5年,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仅用了2年零8个月,在5个核大国中发展速度是最快的。

朱光亚先后到北京大学、原子能研究所、核武器研究所(院)、国防科委、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等单位工作,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的各项重要任务,成为我国科技战线的杰出领导者和战略科学家。

从1955年开始,到2005年退出工作岗位,朱光亚参与组织和领导了我国核科技事业特别是核武器技术发展的全过程。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随后第一枚空投核航弹、第一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相继成功,实现了我国核武器发展的“三级跳”。

朱光亚参与领导了我国全部45次核试验,几乎每次核试验都到现场检查指导工作,严格把关,为确保我国核试验的高成功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重视贯彻“一次试验,多方收效”的方针,使我国依靠较少的核试验,就达到了较高的核武器技术水平。

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他隐姓埋名献身国防建设

朱光亚长期隐姓埋名献身国防建设,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人们才逐渐了解他的重要作用和贡献。他不愿接受媒体采访,撰写的回顾文章只说别人所作贡献,从来不提自己。

1996年,他将获得的何梁何利杰出成就奖百万港币奖金悉数捐给中国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

在“两弹”研制期间,朱光亚非常善于团结科学家群体集智攻关。他既注重发挥好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等老科学家的指导作用,又注重发挥好邓稼先、陈能宽、龙文光、周光召、于敏等研究室主任的骨干作用,承上启下,知人善任,组织协调,明确分工,让每个人能够各司其职、尽展所长。

朱光亚在东北人民大学和北大教过的学生大部分成长为我国核事业的骨干,其中6位当选两院院士。朱光亚对扶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不遗余力。在担任中国科协主席期间,指导创办青年学术年会和青年科学家论坛,完善了青年科技奖制度,使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得到展示才华的机会,成长为我国科技事业的中坚力量。

文/图记者郭丽霞通讯员谭琛严浩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武汉晚报”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疫情之下 北京晚报记者在武汉的44天目睹了这些

疫情之下 北京晚报记者在武汉的44天目睹了这些

医护人员,武汉,医疗队,北京,王雅,患者,一线,疫情,文字,照片,视频,记者,报道组,北京市,母亲,病区,肖像,老记,康复出院,新媒体,都会,上线,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医生,屏幕,所有人,报社,相机,老师

2010-08-03 #经典故事

武汉人民对援汉医护的情谊令人感动 医师节武汉晚报携手全国媒体报道百名抗疫医生引起

武汉人民对援汉医护的情谊令人感动 医师节武汉晚报携手全国媒体报道百名抗疫医生引起

武汉晚报,晚报,全国,武汉,医师,中国,医务人员,故事,汉医,记者,活动,人民,疫情,医生,媒体,情谊,武童,田治华,胡波,乌鲁木齐,整版,战友情,意义,湖北人,湖北,精神,辈子,全国各地,来临之际,战友们

2016-04-14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