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探秘苍溪王姓之源:安东将军王浑的江湖

时间:2016-10-29 03:04:35

相关推荐

探秘苍溪王姓之源:安东将军王浑的江湖

文/王建平

(苍溪色彩:花开梨乡)

【作者简介】王建平,男,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多年间断创作,有作品散见《四川文学》《小说林》《北方文学》《青年作家》等报刊,有多篇作品参赛获奖并入选集,出版小说集《那一盏灯》和《甜月亮》。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一)远古的王姓是这样“炼”成的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提到姓氏,炎黄子孙都会为之一振。只因姓氏是任何一个家族的第一标志,也是一个家族的荣耀。

“王”是中华大姓,是炎黄子孙中最常见姓氏之一。告诉你吧,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抽样统计,全国人口最多的姓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赵……同时,“王”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先秦时代的“王”是氏不是姓,王氏便成为王姓的最初源头。最早的“王氏”主要有二支。一是“子姓王氏”,二是“姬姓王氏”。

“子姓王氏”出自商朝王室比干一支。商朝王室以“子”为姓。

话说商朝末年,身为王叔的比干因为谏商纣王,被暴虐残忍的纣王“剖腹验心”后,比干的子孙来到河南汲县,隆重地安葬比干,后世也就定居此地。比干的子孙尽管失去了王室贵族的显赫,然而在百姓眼中比干是敢于为民请命、犯言直谏的人,比干的人格和精神高贵无比,比干虽然不在了,但他的子孙就应享有“帝王”般的称号,这样的家族才值得我们称之为“王家”。于是,“子姓王氏”就诞生了,成为后来中国“王姓”的一个最初源头。

“姬姓王氏”的传说与“子姓王氏”有着完全相同的来历。

“姬姓王氏”说的是东周王室以“姬”为姓。周灵王的长子叫“晋”,史书上称“太子晋”。

这位太子晋当年脑子有些发热,不守“本”份,他不好好地做太子每天应做“读史诵经”之类的事,而是关注起老百姓是咋过日子的。他不仅关心老百姓的油盐酱醋柴,还研究种田种地的首要问题是农田必须保土与保水。有一年正好遇上水涝,他上谏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城池之外的农田怎样不被洪水淹没的建议。

不料,周灵王认为太子晋在做“咸老妈子淡操心”的事,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仿佛要证明你小子比我皇上还要看得远、看得清、看得明,我皇帝不急你太监却干着急,莫非你小子想弄出点啥响动来,让老百姓成天说道你好,长此下去,那我不就成了皇帝的装饰品?于是,周灵王一气之下就将太子晋贬为庶民。

(大罗宫众妙堂二层明代木雕比干)

后来太子晋为民操劳而被贬的事传遍天下,太子晋与他的家族受到百姓拥戴,赋予一个“帝王”般高贵的尊号——“王家”。于是“姬姓王氏”与“子姓王氏”并列,成为了王姓的第二个源头。

据考史,在先秦的典籍中对比干直谏而死是有记录的,而对“二支王氏”的提法不太明确。

清代史学大师顾炎武认为历史上“以爵为氏”是先秦命氏的通则之一,对“二支王氏”的记载尽管没有先秦典籍方面的直接材料为依据,但先秦典籍上记载的王氏成员诸多:“如春秋、吴国时的王犯,晋国时的王良、王生,战国、齐国时的王斗、王蝎、王欢,魏国时的王错,赵国时的王登,秦国时的王稽、王绾”等,他认为这些王姓大致、或许皆与“二支王姓”有关,但同时不能排除还有其他“王”姓的家族存在,这些支流或小溪便成为第三支“散户王姓”。

(王,象形字。王字的甲骨文为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

战国秦汉,各国之间争强好胜,到秦灭六国,天下统一,大批王侯公卿之族消失,子孙们为了怀念逝去的华贵、荣耀,或凝聚光复重振河山的意志,以及杂存的心态与动机,均归结到切实有效的举措——要以“王”为家族,成为自己家族的姓氏标志。

《通志·氏族略》中最著名的就是齐国王室后裔的“妫姓王氏”,于是“妫姓”也成了王姓源头的新提法。到魏晋隋唐时期,先后出现所谓的“五胡乱华”之说,即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十六国”即在中原和边疆出现了一大批少数民族政权,正是在这种民族大融合的积极态势下,“外性王氏”以铁的事实占据、散落于中原大地。于是“外性王氏”最终成为“王姓”的第四源头。

(有一个美人叫王昭君)

总之,我们如果把“王姓”演变看作是一条大河流的话,那么,先秦时代的“子姓王氏”“姬姓王氏”和“散姓王氏”“外姓王氏”四种说法必定就是“王姓”四条支流的源头。“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中道出天下之事演绎的常理。我认为 “王姓”四个源头的概括,逻辑性、规律性、历史性均能得以体现。

“王姓”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姓,是各民族相互融合的结果。魏晋隋唐以后,“王姓”炼就成大姓氏成为定势,直到现在“王姓”探源仍在进行时,但均有“探”无“果”,还没有出现有根有据的新推论与新的见解。

(王允,字子师,太原祁人。世仕州郡为冠盖。东汉末年司徒。养女即貂蝉。)

(二)王者的江湖

王姓源头众多,多为帝王之后。到汉唐时期,著名望族已达二十一支,史称“二十一望”或“二十一郡望”。“二十一望”分布大致如下:

太原王氏:分晋阳和祁县两支。晋阳即今山西太原南郊一带。祁县即今山西之南地区。

还有琅琊王氏、北海王氏、陈留王氏、东海王氏、高平王氏、京九王氏、天水王氏、东平王氏、新蔡王氏、新野王氏、山阳王氏、中山王氏、章武王氏等合计二十一望族。西宋及西宋以后,王姓望族更多,遍布全国,数不胜数。

(琅琊王氏)

据考,川北大部分地区及苍溪的王姓属于太原王氏,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姬姓王氏”。至此说明,我们的远……远古祖先就是——太子晋。

2000多年前,太子晋成了正义的象征。屈原在《远游》诗中写道:“轩辕不可攀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李白也写过:“吾爱王子乔,得到伊洛滨。”诗句集中表达了两位诗人对太子晋的敬仰。新加坡王秀南曾赋诗:“年少册立,辅政英明……水利民生……贬作庶民……本支百世……我祖德馨。”

北魏时,太子晋后裔王旭官至司空。司空可能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部级官职。王旭因助司马氏代魏有功,曾封为京陵侯。王旭的儿子王浑成为晋武帝时官魏东中郎将,曾率军灭孙吴,实现了全国统一。王浑官至司徒后,增封京陵侯爵,京陵公。

(青山观)

看官,川北苍溪的王姓故事必须要从王浑讲起,也可名曰:“王浑的江湖”。

话说西晋初年,太原王氏第三十五代孙王浑被朝廷委任到蜀地任职。

王浑从太原出发时,不忍心将老母亲留在家中,于是携带母亲入蜀。过了汉中入川、经广元、剑阁县进入苍溪地界约五十里,到了一个叫青山观的地方,不幸母亲病故。

王浑身为高官,且以孝服众。在青山观,王浑深怀“临穴频抚棺,至哀反无泪”的胸襟,决意就在青山观选择坟地安葬老母。安葬完老母,王浑以国事为重,挥泪上马继续前行,奔赴重任。

王浑母亲的坟茔被后人称为“贤母坟”。

(贤母坟)

王浑(223—297年)字玄冲,西晋太原晋阳人,其祖王泽为东汉代军太守,其父亲王旭官至曹魏“三公”,可见王浑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官后代”。

嘉平元年(249年)虽说是曹魏政权,实则是司马懿父子在撑控,皇族曹爽以大将军之势与之抗衡。无疑曹爽走的路不如司马懿过的桥多,最终没玩赢司马懿父子。曹爽失利,曹爽家族被灭门,王浑也落职丢官,被贬至河南沁县当了一个小小的县令。

咸熙二年,曹魏权势之争再度重演,王浑便在这次的官廷政变中立下汗马功劳,后来升任徐州刺史,时年50岁。

在之后的二十年里,王浑出生入死,驰骋疆场,以灭吴之功,擢为东征大将军。王浑功高望重,其家族深得武帝、惠帝两朝依重。王浑卒于两晋惠帝元康七年,终年75岁。

无疑,两晋时期的王浑,是王姓最早流入川北以及苍溪的第一位王家人。

(西晋灭吴之战,安东将军王浑率军由和州出击)

(三)川北王姓的发源地在哪里

王浔,王浑的19代孙,唐僖宋时任中书舍人,后升任刑部队侍郎。

乾符二年(875年)黄巢在山东菏泽乡发动起义,起义军大举西进。广明元年(880年),黄巢起义军攻破潼关,直逼长安。

唐僖宋闻讯西奔。

王浔护驾入四川,途经青山观,见到先祖的坟墓——“贤母坟”荒凉残破,伤感万分。待黄巢之乱平定后,他决然辞官举家迁至苍溪青山观定居过田园生活,在此地修缮并看管祖先茔地。

(青山驿)

其间,王浔开设过礼教礼仪学馆,亲自授教十个儿子成名致仕。王浔去世后,葬于祖坟靠北边位置。清嘉庆年间,重修墓碑,后人称“侍郎坟”,至今犹存。

王浔一生有十个子女,依次取名为:敦诗、敦仁、敦义、敦礼、敦智、敦敬、敦儒、敦平、敦俭、敦惠。其中敦敬、敦儒、敦俭皆为进士第,敦诗为举人,其余兄弟均为京痒或府京痒生员。

敦敬留居青山观本地,其余九兄弟均在异地为官与营生。

他们的后裔散居于四川的苍溪、剑阁、阆中、南部、三台、盐亭、遂宁、射洪、绵阳、广元、旺苍、南江、通江、仪陇、营山、达州、渠县、乐山等县市,以及湖北的黄州襄阳等地。

青山观原名青山驿,是王姓的发源地,毫不夸张地说,青山观在历史上已成为太原王氏——川北王姓家族的圣地,王家人的原始部落,也是家族荣耀的标志。

(青山观的春天)

(四)状元王樾及其二子

清代苍溪知县余大鹤曾在苍溪鹤山书院题写过一幅对联:“莫道奉国无人,廷对谯玄辉两汉;自来离堆毓秀,功名王樾耀千秋。”

对联中提到的王樾生于青山观,父亲王诗是南宋刑部侍郎。

王樾从小接受良好的礼教,自幼奋发好学。南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年)辛卯科大魁天下,廷对第一,成为理宗御笔钦点状元。后任京畿大夫,后升巡按。王樾退休后淡泊名利,告老还乡,居县城南古学街(今晓古街、兴贤街所在地)的状元府。

(苍溪色彩:苍山如画)

王樾爱民。王樾面对连年战乱,南宋疆域被掠,税源、经济日渐衰减,他为官时每到一处体恤民情,《苍溪县志》中称其王樾“尤长经济学术”。晚年时,目睹嘉陵江溪流玉女河洪水泛滥,其良田、人畜、交通无一幸免,于是变卖家产,疏通玉女河,修建双圆石拱桥——后人称为“状元桥”。

王樾爱国。博学多才成就了他有志向远大。青年时代,王樾所见南宋时期蒙歌铁蹄肆意践踏南宋疆土,虎视眈眈,国难深重,忧国忧民之情由然而生。王樾疾呼:“天下大乱,仅诗书能安居铁蹄于关外?”此理念应早于鲁迅先生好几百年。

王樾生二子,长子王鼎,次子王佐。儿子成年后,王樾鼓励儿子要有保家卫国的抱负与志向,支持儿子投笔从戎,献身疆场。

(苍溪色彩:苍山溪水引苍鹭 )

长子王鼎,宋武烈将军,殁葬于通江县上七十里马桑垭,墓名锅洞碑。生四子,依次名为柴、炭、烟、灰。当时因遭遇元军追杀,就仅取小名。王柴、王炭、王灰三兄弟下落不明,后裔无考。王烟后裔人丁兴旺,在通江、南江、巴中一带有宗祠可考。

次子王佐,字翼顺,文韬武略兼备,为南宋忠武大将军。

宋理宋宝祐六年(1258年),元宪宗蒙歌大汗率铁骑四万多,当时号称以十万大军攻蜀,意夺剑州。王佐受命统军救蜀,直杀昭化(今广元一带),安营扎寨于长宁山。后伺机攻敌,初战告捷,挫敌锐气。后来蒙歌前往,亲临督战,战事异常激烈。

当时的县宰王仲,守将蒲元见元军势力强大,为保住小命,逐放弃进攻,献城投降。副将徐昕战事中遇害。

(苍溪色彩:春华秋实 )

大将军王佐身先士卒,举尽全力反击,只因兵力悬殊过大,初困于嘉陵江边。王佐带领所剩兄弟,与蒙歌血战数日,终因后无援军,以身殉国,所统部下全部壮烈牺牲。

元世祖嘉其忠勇,敕葬亭子口,封建爵伯,谥文忠,题其碑名曰:“王将军墓”,建将会神祠。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苍溪县令丁映奎寻得王佐墓迹后,专资修复,封以砖石,护以墙垣,建亭作记,并赋纪事诗一首:“扪萝附葛陟高岗,满眼蓬嵩古墓藏;朽骨百年沦草莽,孤忠一死报君王。仲为不道城先破,听有同心祸共当;寄语江边诸父考,年年椒洒莫斜阳。”

王鼎、王佐,系太原王氏第61代子孙。

(苍溪色彩:梨园盛宴)

(五)王绩九子八进士传佳话

王樾有个的弟弟叫王浩,王浩的儿子叫王绩。

王绩如里活在当下,一定是门庭若市,电台、电视台、报社、作家、企业以及各级官员过不了多久就会前往王绩家里道一次贺,门口原有的泥巴路早已铺成沥青了。

为啥呢?不会是因为王绩有十个子女吧?

那才不是,历史上生过十个娃的主儿大有人在。而是王绩的九个儿子与一个女儿皆成贤才,这种影响力在古代就是韩湘子吹箫——不同凡响。而在今天就是航母桅杆上发名片——名扬四海。

(苍溪色彩:春色)

王绩曾与蒲氏婚配,生四子。依次为:王埙、王域、王垓、王圻;后来与胥氏二次婚配,生五子一女。五子依次为:王坻、王成、王埛、王堪、王堦,一女为:王英。

让世人惊叹,九个儿子中八个考为进士。

长子王埙,百族长,初举博学孝廉,后补升东京学士。配黄氏,善诗文,卒葬于南江县屏风山川主庙侧董家村。

次子王域,二甲进士,兵部尚书,卒葬于阆中白沙坝。今苍溪鸳溪等地有后裔。

三子王垓,二甲进士,东京知府,配纪氏,善画。卸任后居阆中北街,卒葬河西龙井垭。今苍溪等地有后裔。

(苍溪色彩)

四子王圻,东京主考,后迁陕西总督,卒葬阆中蟠龙山。今苍溪石门、唤马等地有后裔。

五子王坻,二甲进士,官至广东提督,卒葬于南部县大桥教场坝。今广元、苍溪等地有后裔。

六子王成,二甲进士,官至陕西总督。卒葬于剑阁县羊子岭龙尾坝。今广元、苍溪、剑阁、阆中、绵阳等地有后裔。

七子王埛,官至河南巡按,卒葬于阆中廖村进士湾。在巴中王家岩村也有王埛坟地。

八子王堪,为武进士,授洛阳镇台、后谪守荆州,卒葬于盐亭县盐井坝。今苍溪五龙王家沟等地有后裔。

九子王堦,恩赐状元,陕西巡按。卒葬于苍溪三川白溪沟。今苍溪陵江镇和阆中石龙镇有后裔。

十女王英,因才德兼优被入迁皇宫,传说王英的母亲去逝后,皇上赐金棺葬之。故在川北历史上有“九子八进士,一女搭金棺”之说。

(苍溪色彩)

(六)瞻拜青山观

青山观是古代长安入蜀(去成都)的必经之地,是蜀道上的古驿站,历史上也叫青山驿。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曾在此地建立昌汉县邑,历时135年,到陈后主至德二年(584年)将汉昌县邑迁至曲肘川(今苍溪县城内的“状元居”一带)。

原来青山观是一个可供皇帝建城池之地,可以想象,那时的青山观的位置是何等重要。

嘉陵江水在悄无声息地流淌,怀念与惦念历史谁说不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快乐。让时光穿越回到1700多年前吧。

(苍溪色彩)

青山驿,那时亭台楼阁随处可见,接官亭、钟鼓楼、魁星阁、青山寺、衙神寺、城皇庙应有尽有。古县城遗址“汉昌淳邑”大门顶上飞檐翘角、简瓦鳅脊、瓦当滴水、古色古香。据传,当年朝廷文官过此地必须下轿,武官过此地必须下马。那是青山观的佛寺道观不仅有人来整理法事,而且文从墨客也络绎不绝。

清代诗人张问陶(号船山)过此地,就如同走入了“迷魂阵”,于是他才那样地说:“画里青山寺,林峦锦织成。经声僧饭早,花气石楼晴;鸟落人初散,泉香水乍生。远游忘岁序,风定一蝉鸣。”诗意足以表达了作者的心绪,青山驿在眼里,也在画中,美景不仅是实景,而是织在锦中的画,雨过天晴的楼宇,赛过了路边的格桑花,越往青山深处走,担心你会忘怀时光,因为青山观的风声与蝉声会交替轻揉你的我的和他的心房……

“汉昌淳邑”的左与右,有对厢房,右茶左餐,荷花池凹于中间。顺眼一扫,跳排在石阶上有农家的石缸、石磨、石碾……

在空中,你会看到山坪塘堤坝上“大美禅林,状元故里”醒目大字。堤坝上红茶绿草簇拥,天上的云彩与地上美艳会亮瞎你有双眼。坝内,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举目远眺,层层梯田、果树林立、花团锦簇、蜻蝶纷飞……

清明时节,我们又一次走进古汉昌遗址西侧。那里古柏森森、高耸入云、蒿草茨丛。在不远曲径处的文昌宫旁,依次便是王浑之母、唐刑部侍郎王浔、宋状元王樾、进士王绩等名人的千古墓地。状元墓前文昌宫内供奉着文昌帝君,又称文曲星、文星。传说是主宰功名、禄位之神。也是中国古代学术、文章、科举士子的保护神。

这里曾是王姓家族的原始部落。一个家族是一部历史、一个姓氏文化繁殖出同宗同祖的血脉关系。随着时光的烘晒,王氏族谱注定会一本本变旧、发黄,但历史根系已牢固地根植于中华大地。我想说,华夏的传统,是靠家族去延续,没有家族去传承,也就没有民族。

陕西、湖北、山西、甘肃、云南等地的寻宗者也来了。他(她)不问你从何处来。他(她)就知道寻访亡灵、追溯祖先,能手捧上几粒王姓尘埃就不虚此行了。他(她)们带着湿润的眼眶,依次到墓前献上了一束束就地采撷的格桑花。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头。”

2018年4月于苍溪

(苍溪新貌)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若不喜欢,敬请留下批评,分享您的见解。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探秘苍溪王姓之源:安东将军王浑的江湖”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苍溪小学生因做错题遭体罚身亡 镇政府:涉事老师已停课审讯

苍溪小学生因做错题遭体罚身亡 镇政府:涉事老师已停课审讯

小女孩,王老师,老师,学校,医院,奶奶,状态,父母,女儿,班主任,事情,举动,同学们,小学,孩子,数学题,情况,数学课,苍溪县,遗体,学生们,被告知,这件事情,在课堂,一朵花,一束花,下课后,四川,同学,人生

2017-09-12

王姓 王姓起源 王姓名人 王姓家谱 王姓起名

王姓 王姓起源 王姓名人 王姓家谱 王姓起名

王氏,鄞县,嵊县,常山,奉化,江阴,镇江,常州,绍兴,余姚,兰溪,暨阳,太原王氏,江王氏,沙王氏,下联,山阴,新昌,萧山,象山,镇海,南王,王勃,临海,佚名,上联,义乌,宗祠,吴县,黄岩

2020-09-01

王氏 王姓起源 王氏 王姓介绍

王氏 王姓起源 王氏 王姓介绍

王氏,太子晋,太子,姓氏,太原,宗敬,山东,司徒,王为,内容,始祖,灵王,王家,后裔,师旷,周灵王,太原王氏,历史,天下,子孙,王者,起源,驾崩,赐姓,允公,周文王,居晋阳,景王,毕公高,王氏之

2020-09-01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自主唤醒;四川苍溪回应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确曾遭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自主唤醒;四川苍溪回应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确曾遭

饮料,四川,玉兔,月球车,甜味剂,陈薇,国家,中国,上海,口粮,全国,全世界,印度,外资,小麦,嫦娥,小学生,我国,张某,情况,稻谷,日报,旧金山,火力,男孩,美国,肺炎,苍溪,能量,餐饮

201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