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南在诗歌文化的发展

时间:2016-10-30

自古以来,诗以载志,诗以言情,在古时有才之人更是闲极无聊歌一曲,心情舒畅诗一篇,有事没事都喜欢作诗,出门交际诗作更是少不了的。作诗,古代文人学

提示:本文共有 21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自古以来,诗以载志,诗以言情,在古时有才之人更是闲极无聊歌一曲,心情舒畅诗一篇,有事没事都喜欢作诗,出门交际诗作更是少不了的。作诗,古代文人学士必备技能之一。历史上好的诗作很多,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在河南的发展。

一、三曹与建安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五言古诗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形式上也日臻完善。作家流派众多,风格多样,建安文学开风气之先。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均工诗文,被合称三曹,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都曾长期在河南地区生活,写有不少反映汉末大动乱时期中原状况的诗篇。

曹操的《蒿里行》写道:“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植路过洛阳,登上城北的邙山,一片残破景象映人眼中。他触景生情,写下《送应氏》:“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反映了军阀混战给中原地区带来的破坏,表现了作者对人民所受苦难的同情。

建安诗歌悲凉慷慨、气韵沉雄,后人将此种风格概括为“建安风骨”。三曹中曹植尤其富于才华,他的《洛神赋》是赋作中的名篇。这篇赋是他经过洛水时所作,它熔铸神话题材,通过梦幻境界,描写了一个人神恋爱的悲剧。它先以惊人之笔极力描绘洛神容貌、姿态和装束之美,然后写诗人的爱慕之情和洛神的感动,最后写由于人神不同道,洛神含恨赠玉挡而去和诗人失意的心情。《洛神赋》想象丰富,描写细腻,词采华丽,抒情意味和神话色彩浓厚,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建安七子中的阮瑀、应玚也是河南人,在政治上同曹氏休戚相关。

二、蔡琰与《悲愤诗》

蔡琰,字文姬,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之女。蔡琰受过良好的教育,博学高才,然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坎坷。她在音乐和文学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代表作有五言《悲愤诗》一首。《《七言悲愤诗》、《胡茄十八拍》都是后人伪作)。其《悲愤诗》是建安文坛上的一朵奇葩,在写到她得知中原派人来要将她接回的心情时说:“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通过诉说个人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汉末动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悲惨命运。同时也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罪恶。

三、阮籍与咏怀诗

阮籍,尉氏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不仅是著名的玄学家,也是杰出的诗人。他作《咏怀诗》82首,以象征寓意的手法把隐藏在内心的痛苦和愤懑用隐约曲折的形式倾吐出来。如其第五首写道:“秋风吹飞藿,零落自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棘。”“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春亦云已。”通过自然景物由繁华到零落憔悴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自己性命难保的忧惧心情。阮籍《咏怀诗》张于思辨,杂融玄理抒情言志,颇多用事,既有深浑哀怨之气,又有慷慨大气之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后人称为阮公体。他是建安时期以来第一个全力创作五言诗的人,他的诗对后世的咏怀诗有很大的影响。

四、西晋河南诗人潘岳朗

潘岳(247~330),字安仁,中牟人。他的诗词采华丽,但发展了形式主义的诗风。《悼亡诗》、《河阳县作诗》是其代表作。这类诗歌在注重辞藻华丽的同时,也注重对自己内在情感的抒发。潘岳文赋成就也很高,有《秋兴》、《西征》、《闲居》、《怀旧》、《寡妇》、《哀永逝文》等名作传世。他的赋题材广泛,善于描写客观物象和哀乐的感情,给人以清新之感。抒情、咏物是其赋的主要特色,具有一种清畅疏落、跌宕多姿的美。

五、山水诗人谢灵运、谢眺

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东晋名将谢玄之孙。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位诗人。代表作有《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过始宁墅》、《登江中孤屿》等。其诗多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的风情神韵。“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靠”《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写薄暮景色,观察细微,深为李白所赞赏。“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写得自然可爱。“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精雕细刻,追求新奇。谢诗表现出来的幽秀明丽的风格。对后世山水诗影响很大。

谢眺(464~499),字玄晖,与谢灵运同为阳夏人,在诗坛上同谢灵运齐名,后人并称为“大小谢”。其代表作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句,因李白的称赞而广为流传。其诗风清新流丽。较少繁芜和玄言,在他的山水诗中明显地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心态情致。

三、宫体诗作家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河南新野人。庾信和其父庾肩吾及徐陵父子都是萧梁宫体诗的代表作家,其诗被称为“徐庾体”。庾信初任梁东宫抄撰学士后出使西魏,腾留北国。北来后他的诗赋内容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庾信文章老更成”。《拟咏怀二十七首》是他后期的作品,表现了他失去故国的处境和悲凉沉痛的心变明情,倾诉了对故国的怀念。诗风也由艳冶转为刚健。其代表作还有《哀江南赋》。庾信的诗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是南北朝时期的明丽的最后一个优秀诗人,也是唐诗的先驱。

他们的诗作传唱一时,流传千古,他们是诗坛上的明珠,也是诗史上的青石,为唐朝诗歌的繁荣发展打下基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南在诗歌文化的发展”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古代史:汉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教育界名人集锦

古代史:汉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教育界名人集锦

太学,何晏,阮籍,河南,玄学,王弼,主张,向秀,政治,时期,汉魏,洛阳,王充,郭象,三玄,学生,思想家,核心,礼法,著作,讲堂,我国第一部,洛阳太学,老子注,魏晋玄学,无为而治,于建武,仪和,何休,任尚书郎

2014-10-12 #故事会

请列举两个中国古代史上有关民族融合的事例

请列举两个中国古代史上有关民族融合的事例

汉族,民族,少数民族,中国,中华民族,周边,时期,于汉族,地区,主体,基础,腹心,疆域,迁徙,边疆地区,对流,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地方,魏晋南北朝,奠定了

2020-06-13 #故事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发展

时期,儒家,战争,玄学,魏晋南北朝,三教合一,儒学,学馆,思想体系,政权,私学,教育,三教,教育领域,统治者,统一,政权更迭,教育体系,元明清,多新,宋文帝,魏蜀吴,上开,上都,中国史,一家,体系,主流,义理,交相

2015-01-13 #故事会

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过程与文化自觉形成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过程与文化自觉形成的时期

文学,时期,文人,士族,诗歌,建安,内容,魏晋南北朝,技巧,文心雕龙,集团,影响,建安文学,文化,文学理论,文学创作,诗风,特点,理论,风格,后世,宫廷,建安风骨,形式,政治,玄言诗,社会,诗人,发展,创作

2018-09-22 #故事阅读

为何在战乱纷飞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医儿科发展还那么快?

为何在战乱纷飞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医儿科发展还那么快?

时期,儿科,魏晋南北朝,人口,发展,问题,中医,儿童,医学,方法,小儿,战乱,胎儿,玄学,事情,五胡乱华,儿科医生,医生,扁鹊,流离,精华,露体,南迁,一个国家,中国历史上,北京人,南北对峙,青少年时期,中提,巫方

2017-03-19 #故事大全

“动乱”与“发展”相伴而生!漫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大迁移

“动乱”与“发展”相伴而生!漫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大迁移

汉族,少数民族,文化,时期,民族,发展,中原,地区,人民,王朝,区的,世家,大族,胡汉,魏晋南北朝,北方少数民族,战争,政权,民族融合,移民,首领,少数民族政权,汉族文化,中国,人口,历史,范围,生活,多民族,民族大迁徙

2011-03-19 #故事阅读

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兵戈乱世 为何提倡无为的玄学却能发展壮大?

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兵戈乱世 为何提倡无为的玄学却能发展壮大?

玄学,思想,门阀,门阀政治,时期,儒学,名教,时代,郭象,玄学家,儒家思想,魏晋,曹芳,曹氏,魏晋玄学,黄老思想,学说,理论,问题,门阀制度,政治,社会,老庄,唐长孺,发展,影响,研究,天人感应,儒家,人生

2008-10-02 #小故事

狐狸成精的古代史 它到底算是祥瑞还是妖邪?

狐狸成精的古代史 它到底算是祥瑞还是妖邪?

狐狸,故事,妲己,狐狸精,武则天,时期,九尾狐,人们,阿紫,士兵,形象,封神演义,狐仙,能变,丈夫,人心,唐宋,婴儿,成人,时候,精怪,美女,魅惑,有关,被认为是,魏晋南北朝,其音,其法,商纣王,止中

2009-07-05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