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106岁马识途封笔之作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6-11-24

能让马老下定搁笔的决心的夜谭续记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今天↓一起来看看↓夜谭续记潜伏多年 川版十日谈横空出世夜谭续记是夜谭十记的续写

提示:本文共有 34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7月5日

106岁文坛巨匠马识途发出一纸“封笔告白”

轰动文坛

人们在为其封笔惋惜的同时

也尊重这位百岁老人的决定

他的最新小说

《夜谭续记》一时间洛阳纸贵

只是很多人

不知道这部作品背后的故事

近日

马老在接受采访中说道

“创作过程与其姊妹书《夜谭十记》近似

也经历了近四十年的曲折历程。”

能让马老下定搁笔的决心的《夜谭续记》

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今天

↓一起来看看↓

《夜谭续记》

“潜伏”多年 川版《十日谈》横空出世

《夜谭续记》是《夜谭十记》的续写。38年前,也就是1982年,67岁的马识途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时的总编辑韦君宜的推动下,出版了《夜谭十记》。

年轻时在县政府当小科员的马识途,听过许多新鲜的故事,一直难忘,“我还在小衙门和机关里结识过一些科员之类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像他们自己说的,既无福上酒楼大吃大喝,又无钱去赌场吆五喝六……只好三五结伙,到人家家里去坐冷板凳,喝冷茶,扯乱谭,摆龙门阵,自寻其乐。我有幸被他们引为一流,在他们结成的冷板凳会上,听到了我难以想象的奇闻轶事。”

1942年,马识途开始创作《夜谭十记》。“《破城记》的前半部分《视察委员来了》是第一篇,《盗官记》那时已经写了一些了。”而当时的马识途,正在上演真实版《潜伏》,他就是名副其实的“余则成”。

在地下工作中诞生的《夜谭十记》,注定命运多舛,被焚毁、被收缴,直至1979年,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和创作力,马识途开始了《夜谭十记》的第4次写作,于1982年夏天完成。从起笔,到收尾,漫漫40年。

1982年,《夜谭十记》出版。首印20万册,随后还加印。

《夜谭十记》火了。韦君宜专门到成都来“编”马识途,“马老啊,你从事地下工作那么多年,跟三教九流都有接触,《夜谭十记》反响这么好,你不如把你脑子里还存有的那些千奇百怪的故事拿出来,就用意大利著名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那样的格式,搞一个‘夜谭文学系列’。”

韦君宜这一说,马识途“蹭”地一下从椅子上直起身,马上在他的记忆库里搜索,一口气说出十个故事的题目和几个故事的梗概,韦君宜很高兴,两人当场商量先出一本《夜谭续记》。“我是脑子发热!”很多年后,提起那日,马识途仍很激动。

图据 马万梅

几写几停 这回“子弹”飞得有点久

说写就写,很快马识途就动笔写了故事提纲。不幸的是,韦君宜突然中风,马识途少了这位老友的电话“监工”,再加上公务繁忙,写作就放下了。

这一放,就是三十年。前面出版的《夜谭十记》也随着岁月流逝,逐渐淡出读者的视线。

2010年,导演姜文的一声“枪响”,将《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改编成电影《让子弹飞》搬上银幕,一上映就燃爆,创下了当年的票房神话。“别着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这句片中的经典台词,仿佛也成了《夜谭十记》重归视线的精彩注脚——沉寂也好,火爆也罢,不着急,马识途从来不着急。

但经典就是经典,作为这个电影的原著小说《夜谭十记》,也附会于《让子弹飞》“飞”了起来,几个出版社争着出版,连台湾出版商也来凑热闹,出了一版繁体字的《夜谭十记》。

“我脑子又发热了!”马识途想起了他和韦君宜的约定,而此时,韦君宜已离世8年。“我要把它写出来,算对韦君宜迟到的纪念。”

还是说干就干。但刚刚提笔写了“缘起”,马识途又把笔放下了,“一是被琐事耽搁,二是我都90多岁了啊,人家那些著名的老作家早就不写了,我一个半路出家的,还写这些干啥?”这时的马识途,在女儿马万梅看来,已是老顽童的性子,“突然有了兴致,突然又没了。像小孩儿一样,要有人鼓励,有人哄。”马识途也坦白这些任性,是因为觉得自己不是神。

在准备不写时,各种奖项却接踵而至。2012年,“首届东方文豪终身成就奖”;2013年,“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马识途突然惭愧了,于是就有了那句广为流传的获奖感言:“在文学创作上,我没有终身成就,只有终身遗憾。”马识途觉得自己浪费了好多积累下来的素材,没有写成好的作品。

后来,马识途的几位朋友都纷纷宽慰马识途,“你不写鸿篇巨制,你讲故事嘛。供大家遣闲时、消永夜。”听了朋友的话,这个老小孩又一次“脑子发热”,开始着手《夜谭续记》的写作。

图据 马万梅

笔耕不辍 病榻旁写作吓退癌魔

再执笔,已是2017年。马识途已经103岁了,这一次,他打定主意要一写到底。

但老天爷就是那么爱开玩笑,没写多少,癌症第二次入侵马识途。住进医院的那一刻,他突然惶恐,“我的书稿怎么办?”

上一次患癌,是2001年。“那次是肾癌,割了一个肾才好。”马识途一边自嘲“孤圣(肾)人”,一边对自己能战胜病魔拍手称快。

万万没想到的是,肺癌又来了。在医院,马识途每日接受各种检查,看着各种液体,一点一点滴入自己的身体,他感觉冷的同时,创作的热情似乎也被浇灭。

“他那个时候一直问医生,是不是不行了?医生和我们给他说没得事,没得大问题,他就是不信,就觉得人都躺下了,你们还在瞒我。”马老的女儿马万梅明显感到了父亲的猜忌,“怎么劝,他都听不进去,可总得阻止他胡思乱想。”

一天,在跟父亲又一次说不通讲不明之后,马万梅的倔强劲儿也上来了,冲回家,把马识途入院前写的《夜谭续记》书稿全部抱进医院,“你说了要把这本书写完的,你倒是把它写完啊!”激将法真管用!马识途一看到那些书稿,顿时振作起来,“对,我说了要写完的。”

从那以后,马识途的病房画风就是这样的:他趴在病榻的小桌上,左手缠着纱布,右手握着钢笔,在稿纸上拼命地写。“他当时的感觉就是时日不多,所以随时都在写,生怕写不完就走了。”提及父亲病中创作之事,马万梅很是敬佩。

“医生护士看到我,都觉得这个人干啥哦,生了病不休息,还一天写写写。”马识途说他当时经常想起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有什么好奇怪的嘛?我就是要发愤而作,就是要和病魔战斗到底,正像当年我做地下革命斗争不畏死一样。”“战士”马识途分分钟上线,马万梅觉得:“这事儿稳了。”

住院半年,马识途写了半年。2018年1月24日,马识途出院,《夜谭续记》初稿写成。更令人惊喜的是,医生告诉马识途,经过治疗,肺上那个肿瘤阴影竟然看不到了。马识途有些小得意,逢人便说:“咋个,癌魔和我斗,落荒而逃了吗?”

原汁原味 四川方言“难倒”外省编辑

初稿出来了。《夜谭续记》延续了《夜谭十记》四川人用四川话讲四川故事的风格,因为写得急,马识途没有在第一时间送往出版社,他要女儿马万梅录入电脑,检查并修改。

而这个过程中,一些有趣的故事发生了。

“我当时已经104岁了,虽然还不是气息奄奄,却也是日薄西山,人命危浅,且和病魔战斗时也消耗了大量精力,已无力对初稿进行再加工再修改了。”马识途找来了帮手,女儿马万梅和作家高虹。

高虹曾是《四川文学》的主编,听说马识途要请她帮忙修改文稿,欣然前往,并拒绝报酬。为这事儿,马识途还特别在《夜谭续记》的后记中致谢:“幸得有两个人出手为我解难,才得真正完稿。”

作家的书稿不是可以直接交出版社,由专职编辑修改和编校吗?“哎哟,你不晓得,这个书把出版社的编辑‘折磨’惨了!”马万梅笑言,《夜谭续记》是用四川方言写的,马识途特别希望能原汁原味地将四川龙门阵的精髓体现在文中,对四川人而言,读起来自然是小事,但摆到外地的编辑面前,就尴尬了。

“都是几校的书稿了,他们读起都恼火。有编辑问我,书里面写了一句‘那个大爷多对的’,啥子叫多对?是不是掉了字没写全?我说,没掉,就是这样表述的,意思是‘那个大爷很好’。”马万梅笑言,这种情况多了去了。但是,别说外省编辑,就连著名作家阿来都直言:“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好些多年来一直没搞清楚的四川话中的字。”

正因为如此,马识途坚持要马万梅和高虹来作最初的修改和把关。“她们怎么进行,无须我过问,她们都是四川人,对四川的风土人情、语言俚俗都很熟悉,能做到我提出的四川人说四川话讲四川故事的修改要求。”

最终,高虹对文稿某些篇章段落进行了结构性的调整和文字处理,而马万梅,则让马识途大吃一惊。“这个书中,有一篇风格有点不一样哦!”书出版后,马识途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脸上满是骄傲的神情。

“不一样”的那篇,叫《方圆记》,是其中一个讲故事的人“水月庵姑”摆出来的龙门阵,讲的是知青时代,孪生姐妹谢圆圆和谢方方所遭遇的一段嫌贫爱富、姐妹易嫁的故事。“这个水月庵姑就是我女儿啊,这篇是她写的呢!”马识途边说边夸,而马万梅在一旁则连连说:“没有没有,都是按到马老的思路走的,算不得我自己的。”惊喜和宽慰之余,马识途直言:“我女儿似乎带有我的文学基因,但是她却拒绝当作家,我有点失望,却也能理解。”

◎ 来源:四川日报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106岁马识途封笔之作背后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组图」106岁马识途封笔 最后一本书写了近40年

「组图」106岁马识途封笔 最后一本书写了近40年

马识途,马万,马老,夜谭十记,故事,韦君宜,四川,封笔,四川人,女儿,高虹,书稿,出版社,医生,编辑,初稿,四川话,文坛,父亲,病魔,著名作家,脑子,创作,让子弹飞,阿来,不一样,好的,中国,主席,书法

2019-05-03 #短篇故事

106岁马识途的“封笔作”讲了怎样的故事

106岁马识途的“封笔作”讲了怎样的故事

马识途,故事,少爷,夜谭十记,韦君,四川,韦君宜,好故事,作家,医院,四川人,好友,狐精,聊斋志异,精怪,舞女,读者,转折,20世纪,地下工作,出生于,司马迁,姜文,巴金,延年益,登大,薄伽丘,蒲先生,让子弹飞,五老

2020-07-03 #故事会

马识途:人到五十 有一件事比奋斗重要 谁能做到就是成功

马识途:人到五十 有一件事比奋斗重要 谁能做到就是成功

诸葛亮,电影,掌门,马老师,假设,孩子,马识途,郭德纲,三国演义,先生,作家,封笔,导演,学费,房贷,高龄,故事,时候,演员,智慧,朋友,蜀国,工作,人生下半场,健康问题,很多人,工作忙,有人说,归零,刘关张

2014-01-19 #经典故事

马识途和莫言书法对比 同是作家为何天差地别?网友评论一针见血

马识途和莫言书法对比 同是作家为何天差地别?网友评论一针见血

书法,莫言,马识途,众人,作家,水平,老人,书法家,低调,天差地别,态度,沧桑,评论,言论,书法大师,办展览,网友评论,一针见血,素素,在书,上都,不合理,人称,功夫,动力,可比性,特点,好评,岁月,封笔

2020-03-13 #短篇故事

千马识途(陆)|前有郑观应后有孙中山 这小城为何近代多名流

千马识途(陆)|前有郑观应后有孙中山 这小城为何近代多名流

中山,马倩,象山,杨明,广州,中国,城市,买办,广东,澳门,香山,上海,企业,时代,珠海,孙中山,徐润,许荣,影响,一家,作品,建筑物,深圳,行业,集团,风力,投资,经营,张传伟,洪榕

2012-04-25 #短篇故事

千马识途|惠州的西湖 藏着苏轼和小妾王朝云的老少恋

千马识途|惠州的西湖 藏着苏轼和小妾王朝云的老少恋

惠州,深圳,苏东坡,宝安县,西湖,惠阳地区,深圳市,地委,王朝云,宝安,惠阳,东莞市,机场,宝安机场,方案,杭州,有限公司,航站楼,苏轼,香港,驻地,总面积,时候,费用,跑道,区的,区东,王千马,实业投资,中共广东省委

2011-10-16 #故事会

四川人用四川话讲四川故事 听马识途摆《夜谭续记》龙门阵

四川人用四川话讲四川故事 听马识途摆《夜谭续记》龙门阵

马识途,四川,四川人,马老,夜谭十记,韦君宜,书稿,俚俗,四川话,故事,经历,龙门阵,创作,创作过程,是多么,千奇百怪,万梅,司马迁,姜文,文友,让子弹飞,阿来,高虹,人民文学出版社,本报讯,姗姗,中风,人民,出版社,内容

2013-03-08 #短篇故事

马识途跨越近80年的“夜谭”传奇 “讲故事的人”描绘近代社会众生缩影图

马识途跨越近80年的“夜谭”传奇 “讲故事的人”描绘近代社会众生缩影图

马老,马识途,夜谭十记,故事,文学,小说,科员,作家,读者,让子弹飞,韦君宜,创作,人民文学出版社,西南联大,社会,工作,革命,邵荃麟,闻一多,盗官记,讲故事的人,中国作协,中文系,作品,十日谈,县长,奇谭,客观,建议,开篇

2015-08-22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