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冲突的根本所在

时间:2016-12-13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社会现象呢?先从历史方面找一下原因

提示:本文共有 11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老子列传》记载:“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道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社会现象呢?

先从历史方面找一下原因。在“单氏取周”(公元前520—前493年)的历史背景下,孔子与其师老子决裂了。老子所倚重的王子朝被杀,所依靠的楚国即其故国,被吴国攻破之后衰败了,老子被迫隐居。孔子所在的鲁国与晋国支持周敬王,他们是王室内战中获胜的一方,孔子因而官位步步高升,直至“墮三都”(前498年)失败。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与老子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这是儒道相争的起因之一。

老子提倡“王道”思想,可是当时周王室的地位在诸侯争霸中相当于摆设了,以至于其著书时频频用“侯王”一词,把“侯”置于“王”前面。当时子产执政郑国、孔子执政鲁国、吴王阖闾称霸,用的都是“霸道”思想。“王道”思想在诸侯割据的时代里并不受欢迎,孔儒思想也不受欢迎。只是孔子及其弟子凭借“周礼尽在鲁矣”的优势,翻作《六经》掌握了文化的发言权,“烧书断史”修《春秋》,确立其政治立场与“为尊者讳”的历史观,发起“造圣运动”勉力尊崇孔子、推崇其仁义礼的学说,才使得孔儒学说传播开来。

孔子与老子之间发生的决裂,在《庄子》中体现得很突出。虽然史实模糊了,但他们之间的对话交锋是很激烈的。老子对孔子推行仁义礼颇为不满,乃至出言愤激。要知道孔子晚年好易学,研习《易》“与史巫同涂而殊归”,这就是说孔子的历史观与《易经》中的史学史观是相悖的。老子以中正之道驳斥了孔子的史观,以自然之道驳斥了其主观作为。仁义礼主观作为的成分居多,有利于人的一面,也有许多不利的方面,往往以偏概全。只有自然之道才是全面覆盖的。

孔子提倡中庸之道,其实是从老子的中正之道发展来的。用仁义礼来确定社会关系,可是这种社会关系是不对等的。“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是对君王、对官吏来讲的,平民百姓是不能做到的。于是用中庸之道来调和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但却不能调和人类之人性与兽性,“苛政猛于虎”、官逼民反屡见不鲜。所以孔子的思想只适用于做官,在官僚阶层内部运用可行,普及到社会就乱了章法了。这是老子激烈驳斥孔子的根本原因。

老子持有民本思想,“王道”是以民为本的,“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其正闵闵,其民沌沌;其正察察,其邦缺缺”,老子能够从正反两方面看问题,考虑问题全面而长远。“毋闸其所居,毋压其所生。夫唯弗压,是以不厌”,反对暴政压迫。因此孔子的做官思想与老子的“王道”、民本思想是不能等同的,也是矛盾重重的,这是二者冲突的根本原因。

儒学与道学是两种不同的学派学问,所运用的社会领域也不同。老子道家思想具有普世意义,而孔儒是做官思想,不能普及于社会。一旦孔儒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社会就会变乱。恰如德操与学识兼备的董仲舒不懂经世之道,不堪大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冲突的根本所在”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老子道家思想与孔子儒家思想 你更接受哪家?

老子道家思想与孔子儒家思想 你更接受哪家?

孔子,老子,思想,君子,圣人,世界,李聃,书经,天道,无可无不可,孔子说,意思是,人生,仁者,儒家,创始人,天下人,德化,意思,礼乐,伯夷叔齐,太史儋,孔子思想,人们,仁义,价值,史记,山水,老莱子,中曾

2014-12-04 #小故事

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 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 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孔子,老子,思想,儒家思想,论语,融入到,个人,著作,道德,才能够,道家思想,那么你,中国,中华文化,主张,后人,思想家,正途,眼界,身心,道德经,做一个,只有这样,如何去,应当说,这个民族,这也正是,于帝,在这部,一身

2013-09-05 #故事会

太极图:汇聚了道家的智慧 儒家的思想|百家故事

太极图:汇聚了道家的智慧 儒家的思想|百家故事

万物,儒家,圣人,太极,无极,精神,五行,太极图,特性,道家,阴阳,周敦颐,文章,中华文化,乾卦,周易,善恶,天地,形态,思想,本性,物质,金木水火土,阴阳鱼,季先生,不停地,太极图说,百家号,其根,刚一柔

2007-07-15 #故事阅读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为什么特别抵触儒家的仁义思想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为什么特别抵触儒家的仁义思想

老子,仁义,和庄,儒家学派,孔子,孔孟,人们,庄子,仁义礼智,思想,当权者,利益,国家,涵养,道家,孟子,美轮美奂,仁者爱人,孔子说,上司,人心,依据,哲学,大道,社会,秩序,重点,代表人物,最好地,自以为

2011-09-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为何在鲁国产生?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为何在鲁国产生?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鲁国,齐国,文化,儒家,周公,文明,中国,伯禽,晋国,孔子,道家,儒家文化,农业,周礼,国家,天下,家训,政策,文化圈,蛮夷,魏国,黄色,中原文化,完全不同,道家思想,多平,姜尚,姜太公,孟子,王之叔

2008-07-14 #小故事

道家和道教的根本区别在哪?

道家和道教的根本区别在哪?

道家,道教,老子,信仰,思想,晏子,道家思想,很多人,方术,法则,鬼神,庄子,张道陵,前人,倾向,内容,历史,封地,巫术,楚国,民间,祸害,神灵,理论,现象,神仙,神话,齐国,发展,依附于

2012-04-27 #故事阅读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斗争与融合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斗争与融合

王莽,法家思想,法家,政权,商鞅,国家,主张,儒家,儒家思想,思想,斗争,人皆有之,意思是,学说,人民,人才,作用,奴婢,官吏,法律,流民,发展,刘歆,王田,王莽代,韩非子,厚古薄今,人性,仁政,儒生

2017-10-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儒学,孔子,主张,思想,儒家思想,儒家,天理,董仲舒,汉武帝,朱熹,黄宗羲,中国,王阳明,顾炎武,佛教,统治者,发展,和发,儒学研究,政治思想,时期,思想家,思潮,荀子,道教,孟子,李贽,王夫,代表人物,人伦

2007-12-19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