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父母重男轻女 逼着已婚女儿贴补儿子 女儿的做法大快人心!

时间:2016-12-24

父母对待儿子比较宽容,经济上也比较支持,可是对于女儿就有很多要求,甚至要求女儿要贴补儿子

提示:本文共有 26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导读:说起重男轻女,即便在如今的社会中,也存在于很多家庭里。父母对待儿子比较宽容,经济上也比较支持,可是对于女儿就有很多要求,甚至要求女儿要贴补儿子。可是问题是,女儿就都同意这样的苛待吗?

01

哪怕在当下社会中,在中国,依然有不少家庭,存在一定的重男轻女的现象。

在80年代90年代的时候,有的家庭为了生育一个儿子,不惜超生、罚款,还有的家庭丢弃女婴或是打掉女胎,只为求得一个儿子。

既然儿子是千辛万苦才求得的,自然要好好珍惜和呵护,娇生惯养的儿子不在少数。有的父母更加直白,苛待女儿,优待儿子,并从小就教育女儿要对儿子无私奉献。

邻居秋姐出生于80年代初,家里有个弟弟出生于80年代中,父亲是乡村的一个干事,母亲务农。家里就指靠父亲一个人的微薄工资,母亲大字不识几个,从小秋姐就很能吃苦,又要做家务又要带弟弟。

秋姐经常回忆说,当时家里经济情况很差,白米和白面都很少能吃到,日常就是各种杂粮。

可是就是这样,弟弟却能经常吃到母亲独独给他准备的小份白米白面,秋姐就只能一直吃粗粮。

后来上了学,秋姐经常被父母叫回家做家务带弟弟。

秋姐那个时候学习非常好,天资聪明,一点就通,小学的班主任老师非常喜欢这个学生。眼看着秋姐就要被家庭拖累不能按时上学,于是班主任亲自探访,要求秋姐一定要上学,学杂费学习用品之类的班主任承担。

父母当时不情不愿,觉得这样儿子就没有人带了,但是当着老师的面还是同意了。

02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的女儿非常早熟。

秋姐小学时候起就敏锐的感觉到,自己一定要靠自己才能出人头地,指靠父母是没有机会的。于是在学校拼命学习,并且跟老师相处的很好。等到考初中的时候,秋姐考上了县里的一所重点中学,一举成名。

这个时候,秋姐就得靠着每次考全年级第一的名次,获得少量的奖学金维持住校生活,直至考上大学。若不能拿到全年级第一的名次,没有奖学金,她的求学生涯很有可能会断掉。

秋姐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也就是说从中学住校起她就几乎脱离了家庭。

大学毕业之后她远走他乡,考上了一家事业单位,并在异乡定居、成家立业。

其实她对父母的感情并不深,对弟弟也就那样,但是身处于那样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说一点不为娘家考虑也是不现实的。

秋姐的弟弟只考上一所大专学校,毕业后在老家不好找工作,秋姐在新的城市已经站住了脚,于是建议弟弟来自己的城市工作,姐弟俩好歹有个帮衬。

秋姐的弟弟从小受父母宠爱长大,虽然家庭比较贫寒,但是也是不做家务、不会解决问题的人。

秋姐弟弟的工作还是秋姐借助婆家的力量帮忙落实的,这还不算,秋姐受父母所托,要给弟弟物色对象。

03

说起物色对象,倒是也物色了几个,但是弟弟一没钱二没房三长得又不帅,而且弟弟不会说话,不能讨女孩子欢心。这些都不算,弟弟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啥也不会,做饭做家务什么都不会,挺像个太爷,还经常等着人家女孩子伺候他。

现在的女孩子都是很有主见的,一看秋姐弟弟这样就不愿意了,所以秋姐弟弟一直没有女朋友。

父母继续给秋姐施加压力,认为儿子没有对象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房子,让秋姐资助弟弟买房子。

秋姐手里虽然有些私房钱,但是她自己也知道娘家是个无底洞,填也填不满,就是不拿出来。

不过后来秋姐自己小家庭要换套带电梯的小区房住,就把原先的步梯房子卖给了弟弟。秋姐自己私自拿出了十万块,算是给弟弟的,又把的房子的价格低于市场价大约十万块,所以也算是资助了弟弟。

04

有了房子之后,果然找对象就要稍微好一点。

有个姑娘出现在弟弟的生活里,两人很快同居,甚至还没有结婚就怀孕了。只能先领证,给孩子一个合法的身份,简单的办了一场婚礼。

虽然弟媳的家庭条件不怎么样,弟媳也没有工作,但是没要彩礼,人也比较本分。

就这样前前后后秋姐给弟弟在房子上、结婚上、生孩子上都花了不少钱,有些是明面上的,有些是私底下的。

可是父母依旧不满足,他们认为秋姐两口子都有工作,儿子的工作又累工资又低,儿媳又没有工作,于是想要秋姐补贴。

秋姐直接决绝:“你们算算我为弟弟花了多少钱,他若不是我,没有工作没有房子没有老婆孩子,你们还怎么好意思让我帮他养家?”

就在上个月,秋姐的弟媳妇又生了,二胎女儿。于是父母找秋姐要钱,说是要包个大红包。

秋姐就讶异,“你们真的是够了,我儿子都十二岁了,到现在没吃过舅舅买过的零食,没穿过舅舅买的衣服,也从没收过舅舅的红包。你们不觉得对弟弟太过于优待了吗?都是亲生的,我凭什么要像奴隶一样为你儿子服务?”

秋姐一气之下,和父母及弟弟一家划清界限,不再联系。

05

其实像秋姐这样的女儿就算是很不错的结局了,因为她没有自认为生下来就要为弟弟服务,舍小家为父母和弟弟家。

真的见过现实中的不少女性,一辈子就是为自己的父母和弟弟们服务,不断的从自己的小家扒钱贴补娘家。为了娘家和丈夫吵了一辈子,甚至离婚,有的为了娘家甚至让自己的孩子贴补娘家。

秋姐最幸运的是她受到过教育,懂得思考,而且自己有主见,早早脱离了原生家庭。

所以对于她而言,虽然有一定程度的贴补娘家,但是懂得底线和及时止损。

她知道她自己最大的靠山不是娘家,而是自己的小家,所以她维护自己的小家利益。同时也认清了父母和弟弟的懒惰、伸手党的面目。

秋姐的父母是问题的根源,他们认为要女儿贴补儿子是为了儿子好。的确,自己挣钱多么困难多么辛苦啊,若是伸手要钱就会有,那不是更好吗?所以他们把儿子养成了一个废物!

不仅打算养废儿子,还打算继续养废孙子孙女,反正觉得有个有实力的女儿。

万万没想到,女儿居然不同意,这真的让他们没有想到。

06

有的时候,看问题不能看表面。父母重男轻女,压榨女儿,补贴儿子,表面上看似儿子在女儿那要到一点钱,儿子的日子过得比女儿舒服,可是实质上,这样培养出来的儿子根本就没有斗志。

生在这样家庭里的儿子,他们觉得反正有爹妈给姐姐施加压力,然后自己就有钱了,而且这个钱还来得挺容易,那自己还要努力工作干嘛呢?

就好似《欢乐颂》里,樊胜美的哥哥,既不努力工作,也承担不起一个家庭的责任,甚至连父亲病重都要推卸责任。因为从小的家庭教育给他灌输的思想就是:凡事有樊胜美,没钱了找樊胜美,养家找樊胜美,养儿子找樊胜美,父母生病了还是找樊胜美。

这样的男人,不仅仅活得没有志气,也窝囊,还连累下一代。

所以啊,现在很多重男轻女的家庭,往往是女儿能干,儿子窝囊,而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父母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

【本文源于「花影故事」。花影故事,你心中的故事,在晨曦陪你苏醒,在夜里陪你安眠。】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父母重男轻女 逼着已婚女儿贴补儿子 女儿的做法大快人心!”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婆婆重男轻女 趁我上班这样对我的女儿 老公的做法让我心灰意冷

婆婆重男轻女 趁我上班这样对我的女儿 老公的做法让我心灰意冷

婆婆,孩子,肖远,女儿,爸妈,个人,坐月子,家庭,尿布,回家,他妈妈,孩子出生,我们家,我知道,我老公,金贵,在医院,好的,怀孕了,我听了,一生,事事,全款,农村,受委屈,加衣,医院,喂喂,土方,外人

2017-07-12 #小故事

前婆婆重男轻女 女儿结婚使她抬不起头

前婆婆重男轻女 女儿结婚使她抬不起头

婆婆,小姑子,老公,女儿,小姑,村里,那时候,大婶,娘家,嫂子,重男轻女,月子,父母,告诉我,我儿子,子挺,子我,好的,婆家,一滴水,下场,全家人,买点,个人,买车,儿子,厨房,后路,坐月子,夹点

2013-12-02 #小故事

儿女双全家庭 父母也有逃脱不了的自私:把爱给女儿 财产给儿子

儿女双全家庭 父母也有逃脱不了的自私:把爱给女儿 财产给儿子

父母,弟弟,女儿,家庭,儿子,老人,财产,重男轻女,男孩,买房子,原因,回娘家,妈妈,态度,差别,故乡,老公,养老,结婚之后,才让,了房,文儿,儿女,偏向,一前一后,乐乐,不才,亲儿子,任务,关系

2013-08-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家有重男轻女的婆婆 如果有了两个女儿 你还有勇气要三胎吗?

家有重男轻女的婆婆 如果有了两个女儿 你还有勇气要三胎吗?

小李,婆婆,老公,儿子,重男轻女,小女儿,女儿,孙子,性别,检测,道坎,好的,家庭,孩子,儿女,做法,双全,再娶,勇气,同学,大学生,复元,婚姻,婆媳,学生,家人,宝宝,小女,男朋友,潍坊

2015-03-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父亲重男轻女 毁了两个女儿的读书梦 子女结局让人心寒

父亲重男轻女 毁了两个女儿的读书梦 子女结局让人心寒

明叔,女儿,萍萍,思想,儿子,家庭,妹妹,孩子,广东,父母,重男轻女,小儿子,回家,好的,姐姐,母亲,年纪,时候,梦想,父亲,一直以来,电视剧,一生,不争气,二女儿,例子,压力,小时候,子女,弟弟

2008-02-05 #故事会

因为财产分配 女儿骂我重男轻女:外嫁的女儿该拿到财产吗?

因为财产分配 女儿骂我重男轻女:外嫁的女儿该拿到财产吗?

女儿,父母,子女,养老,财产,孩子,带孩子,家庭,家产,房子,儿子,偏向,孙子,老人,这件事,关系,县城,外孙,外人,方面,分配,不开心,不应该,买了一套,我和老公,手心手背都是肉,财产分配,不公平,养育之恩,不一样

2008-11-27 #经典故事

亲情的天平偏向谁:如何看待《唐山大地震》中母亲救儿子不救女儿

亲情的天平偏向谁:如何看待《唐山大地震》中母亲救儿子不救女儿

母亲,影片,唐山大地震,重男轻女,女儿,儿子,导演,思想,内心,意图,亲情,传统观念,天平,国家,指导意义,儿子和女儿,中国传统,从侧面,影片中,千分之,合中,徐帆,一角,偏向,人口,做法,含义,历史状况,出生率,国策

2013-10-26 #故事会

小时候父母总是偏心弟弟 等他们老了做女儿的需要照顾父母吗

小时候父母总是偏心弟弟 等他们老了做女儿的需要照顾父母吗

弟弟,父母,小芳,女儿,现象,偏向,法律,有能力,留一口,老唐,重男轻女,买车,作者,儿子,初中,孩子,女孩子,娶媳妇,小时候,小日子,小生意,所愿,情况,正气,收入,能力,老房子,规定,个儿子,两个人

2018-09-14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