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读《孔门十弟子》:孔门弟子没有跑龙套 他们也是《论语》的主角

时间:2016-12-24

有一次去理发店理发,有人招呼他坐下,说马上找位老师给他理发

提示:本文共有 318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朋友对于老师称谓的滥用十分反感。有一次去理发店理发,有人招呼他坐下,说马上找位老师给他理发。朋友问:“什么老师?”那人回答:“理发的老师呀!”朋友怒道:“你们知道什么是老师吗?传道、授业、解惑。你们传的什么道?授的什么业?解的什么惑?应该叫师傅!”那人被朋友镇住,赶紧改口:“大哥,马上找个师傅给您理发。”

老师,本来是一种神圣的称谓,但却被大量滥用。近年来,尊师重道的世风日下,老师称谓被滥用,或许便是原因之一。自古以来,能称师者,必然不可胜数,但彪炳史册的,却寥若晨星,孔圣人无疑是第一个。据传,孔子的弟子有三千人,但如果从广义上说,他的学生数量远远不止于此。因为,自古以来,无数人都在通过《论语》向孔子学习着人生之道。

我对《论语》,也读过几遍,从中学习到很多的道理。但翻阅中,总有一个学习上的误区。众所周知,《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语录集,可我却经常将其作为孔子的个人讲义,忽视他的那些杰出的弟子们,感觉他们只是在《论语》中跑龙套。实际上,孔子的弟子中人才辈出,《史记》中记载,“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所以,在这些优秀弟子的身上,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或许由于孔子的光芒过于璀璨,对《论语》的解读书籍,很少将他优秀的弟子们作为主角。幸好,傅佩荣教授的《孔门十弟子》,能够让读者领略到这些弟子的个性和风采,从而更完整的去感受《论语》的魅力。

傅佩荣教授师从方东美、余英时等著名学者,是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目前是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教授在宗教哲学、中国哲学(孔孟老庄思想)以及译解中国儒道传统经典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孔门十弟子》这本书,是傅佩荣教授在山东卫视“新杏坛”讲座的修订文稿,既是对孔门优秀弟子的立传,也借此对儒家思想进行了解读,其中有很多傅佩荣教授的独到见解。全书有三个特点:

一、孔门的弟子风采

《论语》是现代人十分熟悉的古代典籍之一,大量的名言警句沿用至今。但《论语》所发生的年代,距今已2500余年,其中思想深邃奥妙,因此,学懂《论语》并非易事。傅佩荣教授推荐了一条捷径,那就是取法这些孔门弟子。

在《孔门十弟子》中,傅佩荣教授选择了颜渊、子路等十位优秀弟子,他们经历不同,性格各异,比如:颜渊好学,子路果敢,曾参勤勉,冉有多才。该如何有效地学习他们,傅佩荣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通常,人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欣赏不同的孔门弟子。年轻时喜欢子路的豪气与率真,求学时羡慕子夏与子游的聪慧,与人交往时又希望具备宰我与子贡的口才,就业后参考冉雍与冉有的从政经历,还有曾参的不断进步,子张的勇于提问,都是我们可以取法的对象。至于首席弟子颜渊,更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典范。

对于这些孔门弟子,傅佩荣教授认为不止有学习取法的正面榜样,也有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比如冉有做官时,既有假公济私的嫌疑,也不能劝阻从政者的恶政,让孔子很不满意,号召弟子们对冉有“鸣鼓而攻之”。

另外,这些弟子跟随孔子求学,本身也是一个集体,就像现在的同学关系一样,在他们之间也有着互相推崇、互相帮助,或者互相激辩的情形。

孔子问子贡,他与颜渊谁更杰出。子贡回复孔子,自己的能力与颜渊相差太多,自己闻一知二,而颜渊却能够闻一知十。这是孔门弟子之间互相推崇的表现。

樊迟资质较差,有时对孔子的思想不能领悟,便找子夏帮他补习。有一次,孔子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没有听懂,子夏便列举了舜提拔皋陶、汤提拔伊尹的故事,帮他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这是孔门弟子之间互相帮助的表现。

子游认为,子夏不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总是教一些基本礼仪,这种教学方法有问题。子夏则辩称,教学就要从最基本的开始,总说一些大道理,会让学生好高骛远。这是孔门弟子之间互相激辩的表现。

这些孔门弟子之间的互动,不仅促进了孔门的团队和谐,而且也为儒家思想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之更加严谨高深。

二、孔子的名师风范

孔子的智慧,被颜渊评价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子贡曾经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一个人贫穷时有自尊,富贵后能自省,在一般人的认识上,已经是很难做到的事情了。孔子却认为,虽然称得上合格,但在境界上还远远不够,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就是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境界悬殊。

曾参是孔子的杰出弟子之一,后来被称为曾子。他十分孝顺,可是他的父亲脾气不好,经常打他,他从来不会逃跑,任打任骂。孔子知道后,告诉他这样做不对。曾参糊涂了,因为孔子经常讲论孝道,儿子心甘情愿挨老子打,也算孝道的一种表现。孔子给他解释:“跑还是不跑,要取决于你父亲手中棍子的粗细。如果棍子细,就任他打;如果棍子粗,就赶紧逃。否则,因为棍子太粗把你打伤,你的父亲会伤心,别人也会耻笑他。”虽然家庭暴力并不提倡,但通过这件事,也体现出了孔子对于孝道理解上的精细之处。

当然,孔子的智慧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来自于学习与生活,与弟子之间的互动,也是重要来源之一。比如子夏曾经问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并由此引申到与礼的关联上,帮助孔子对于礼的理解更深了一层。所以,孔子感叹子夏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对于弟子,孔子也不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形象,他偶尔也会开些玩笑,活跃一下气氛。子游在武城当县长,教老百姓唱《诗经》,孔子听到后,“莞尔而笑”,说:“割鸡焉用牛刀?”这其实是他看到子游的做法后十分开心,随口说出的一句玩笑话,但子游却很认真,跑到孔子那里去辩解,孔子只得告诉他,“前言戏之耳”。

对于教学方法,孔子则开创了因材施教的先河,针对不同学生提出的同样的问题,他所给出的答案并不相同。比如子游、子夏向他请教孝道的问题,他对子游强调要尊敬,对子夏则强调要关爱。也许,这都是他为弟子量身制作的标准答案吧。

三、作者的独到见解

傅佩荣教授是在学习西方哲学之后,开始对国学的研究,可谓学贯中西。他不仅潜心精研儒家思想,也专注于研究道家思想,形成了自己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系统性认识,具有很多独创性的观点。在《孔门十弟子》中,便可以接触到他的很多观点,从而丰富并加强对于儒家思想的理解。

傅佩荣教授认为“仁”作为孔子思想的核心,主要内涵便是真诚。在颜渊向孔子问仁时,孔子给出的答案是“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通常被解释为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傅佩荣教授认为不是这样,因为“克”在古代还可以表示“能够”,在《康诰》中有“克明德”,在《帝典》中有“克明峻德”,这里面的“克”字都是“能够”的意思。因此,傅佩荣教授认为,“克己复礼”的意思应该是: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规范。

傅佩荣教授对于“克己复礼”的重新解读,便源自自己对于“仁”的真诚论。他认为,儒家的生命力,不在于表现在外,而是内在如何加强自身修养。比如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里所体现的便是颜渊的修养境界,并没有着眼于必要的生活条件,而是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也是缘由于此,傅佩荣教授认为“仁”并不是一个名词,而是动名词,也就是说,“仁”不是完成的状态,而是正在进行的状态,所以,孔子从未称赞过哪个活着的人符合仁的标准。傅佩荣教授也因此在《孔门十弟子》中写道: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一辈子都在不断的行仁,只要活着就不可能停止。只要活着,就有更高的目标去奋斗。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或许这就是“仁”的最高境界。将“仁”作为一个动名词看待,这也许就是儒学思想能够繁衍数千年的根基所在。可以说,傅佩荣教授的这些见解,可能会在瞬间刷新我们对儒学思想的认知。

与一些大部头相比,傅佩荣教授的《孔门十弟子》并不厚,全书不到200页,却涵盖了傅佩荣教授对儒学研究的精华。或许,拿出生命中不多的几个小时,阅读一遍此书,便能够对于儒学思想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丰富我们的人生。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读《孔门十弟子》:孔门弟子没有跑龙套 他们也是《论语》的主角”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孔门的“十哲弟子”和另外“十五位优秀学生”第二讲

孔门的“十哲弟子”和另外“十五位优秀学生”第二讲

孔子,鲁国人,论语,颜回,曾子,弟子,鲁国,子夏,宰我,曾参,漆雕开,子路,子贡,子游,卫国,国学,年岁,老师,公西华,十哲,原宪,子思,子羔,有若,樊迟,澹台灭明,闵子骞,陈国,鲁国南,人物

2016-06-02 #故事大全

“以孔子为师 与孔子为友” 《孔门十弟子》告诉你怎样成为君子

“以孔子为师 与孔子为友” 《孔门十弟子》告诉你怎样成为君子

孔子,弟子,君子,孔门,教授,傅佩荣,论语,修德,角度,孔门弟子,内心,小人,性格,感情,研究,永无止境,都会,国学,六艺,境界,小书,家人,思想,成长型,时候,生命,老太太,讲座,言行,资质

2016-10-31 #长篇故事

元曲中的故事:孔门弟子樊迟为什么不受待见?

元曲中的故事:孔门弟子樊迟为什么不受待见?

樊迟,孔子,子曰,小人,论语,刘庭信,雁儿,人物,后世,天下,朝廷,错误,不仁者,举直错诸枉,得胜令,这个人,潘岳花,伊尹,冉求,孔门,子夏,师御敌,曾子,樊须,皋陶,学稼,无福,中原,个人,事情

2016-05-01 #故事会

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被称为“儒学第一书”

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被称为“儒学第一书”

孔子,孔子家语,王肃,郑玄,价值,思想,简帛文,魏王肃,文献价值,伪书,内容,著作,确信,真实性,论语,遗文,有关,研究,综合,唐颜师,孟子,宋儒,小戴礼,郑学,颜师古,又名,儒家,传本,书后,中庸

2012-03-09 #故事阅读

好勇子路 聪明颜回 无信宰予 雄辩子贡 孔门弟子个个身手平凡

好勇子路 聪明颜回 无信宰予 雄辩子贡 孔门弟子个个身手平凡

孔子,子曰,子路,论语,宰予,孔子说,子贡,注解,冉求,孟武伯,申枨,闻一,颜回,天道,大白天,宾客,学生,诸侯,公西,子贡曰,百乘之家,人不犯我,千乘之国,原因,总管,工作,刚毅,宰我,束带立,曾为

2009-01-17 #故事阅读

孔门弟子中最具个性的“杠精” 连孔子都被其“怼”的哑口无言

孔门弟子中最具个性的“杠精” 连孔子都被其“怼”的哑口无言

孔子,子路,卫国,南子,孔悝,主公,学生,卫后庄,周游列国,彭湃,颜渊,儿子,创始人,君子,国学,弟子,帽子,性格,意思,结局,论语,冠雄,吴起,卫出公,子夏,子之迂,孔鲤,曾子,明德学,魏文侯

2014-04-18 #长篇故事

《论语》故事:孔门七十二贤列传之一——聪慧而诚实的颜回..

《论语》故事:孔门七十二贤列传之一——聪慧而诚实的颜回..

孔子,颜回,子贡,颜渊,德行,同学,同学们,夫子,子路,颜子,不干净,故事,修养,君子,学问,宝贝,祖先,铜圈,金子,莫能容,陈国,弟子们,孔子学说,孔子说,而不能,好的,论语,东方市,书桌上,厨房

2020-05-28 #小故事

孔门弟子子贡的故事

孔门弟子子贡的故事

孔子,鲁国,吴国,国家,子贡,事情,大臣,齐国,弟子,这个人,国君,小人,势力,君子,吴王,时候,村里,百姓,你现在,中大,关系,军队,围墙,坏人,城墙,子路,好人,故事,护城河,贤士

2020-09-03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