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什么是“中国式孤独” 刘震云通过一头牛的故事为大家找到了答案

时间:2016-12-25

有一天这头牛死了,叔叔三天没有说话

提示:本文共有 238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著名作家刘震云的外祖母生前曾给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她有一个叔叔,一辈子没娶上老婆,跟家里的一头牛成了好朋友。有一天这头牛死了,叔叔三天没有说话。第四天凌晨,他离家出走了,后来,四乡八镇都找了,所有的井也都打捞了,不见叔叔的身影。听完这个故事后,刘震云十分震惊,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普通的农民只因为一头牛死了便要背井离乡?

他不断地琢磨这件事,在之后三年的时间里写成了《一句顶一万句》这本被称为中国版《百年孤独》的小说,并把他琢磨出来的结果,完整呈现在了书中。

小说分为《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两部,前半部讲述了一个孤独无助的农民吴摩西,为了寻找被拐跑的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走出延津的故事。后半部,讲述了吴摩西的外孙牛爱国,为了摆脱孤独,走向延津寻找七十年前的真相,然后去寻找能说得上话的外遇对象的故事。两个人面临的都是同一个问题:为了寻找一个能掏心窝说话的人,流浪天涯,踏遍异乡。

吴摩西和牛爱国,他们都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因为种种原因说不着话,和自己的妻子因为种种原因而说不着话,和自己说得着话的朋友因为一句话说不好而分道扬镳,因一时的说得上话,和陌生人变得比谁都还要亲。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吴摩西和牛爱国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中国家庭里面总把说不着话归结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但代沟是每个家庭都客观存在的事实,家人间却有些说得着话,有些说不着。两个人组成家庭,成为伴侣最初的标准也是从聊不聊得来开始,但还是有非常多聊不来的人因为种种原因巧合地走到了一起。朋友之间也是,有些人说得着,有些人说不着;有些人现在说不着,将来或许能说得着;有些人现在说得着,将来未必能说得着;有些人这一辈子也说不着。

或许有人会觉得,聊不聊得来真的那么重要吗?评论家李敬泽一席话说出了其中的道理,“与西方文学作品中人与世界的对抗产生的孤独不同,吴摩西他们的孤独又是另外一种孤独,吴摩西的问题是他总觉得这个世界上应该有那么一句话,应该有那么一个道理,他说不出来,他等着到茫茫人海中去找希望有个人能够说出来,能够找到,但是他找不到。他的孤独是他手里没攥着那么一个他自己绝对信的那么一句话。他想找那么一句话,这种不确定性,构成了一种更大的孤独。”

就像失去牛的叔叔那样,一辈子没娶上老婆,没有平时能够说话的人,所以把满腔心事都寄托给了牛,他的身边小事和喜怒哀乐都同牛倾诉,他的寒暑和春秋都与同牛度过,他与牛便是在这世上的命运共同体,所以当牛走了,自己熟悉的地方也变得陌生,他的生活也随之坍塌了,坍塌了的生活在原地很难重新建筑起来,所以只能出走,去寻找新的生活。

也像书中教书先生老汪一样,他的女儿灯盏调皮捣蛋,一次不小心失足掉进水缸丢了性命。一开始老汪和之前表现的并无异样,甚至说出“家里数她淘,烦死了,死了正好。” 没了灯盏,我还有三个儿子,这事儿应也算不得什么,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伤心。”这样的话。但直到看见女儿生前吃的月饼上留下的小月牙印,一时抱头痛哭,辞去工作,一路往西,从延津到新乡到焦作到洛阳到三门峡,直到出了河南,到了陕西宝鸡才不伤心,在那里落脚安家,以吹糖人为生。

这就是中国式孤独的形成缘由,即无法脱离“实体生活”的精神需求所带来的孤独。在心灵或者现实中要面对与整个世界的对抗时,除了一些英雄式的人物,大多中国式孤独主人公都会选择出走,宣布与过去彻底割裂,而读者也大多是普通人,所以也会更加理解主人公的出走。原地对抗式的孤独,是西方文学的特色。这样的孤独不是中国式的孤独,像吴摩西和失去牛的叔叔这样,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中国式孤独。

而书中其实也有西方式孤独的例子。主人公吴摩西遇到的传教士老詹,独自在延津传教四十年,他为原名杨百顺的主人公取了带有宗教色彩的的“摩西”一名,用四十年学会的流利延津话每夜为他讲经。但语言的相通无助于心理的隔膜,他穷尽一生也只发展了8个信徒,并在被县长没收教堂后怀着新建教堂的梦想老死在破庙里。但作为一个凡人,他却始终在闪着光。因为他一直坚信自己和上帝聊得来,所以对自己的使命从未怀疑。

刘震云自己也曾对老詹这个角色做出解读“他虽然是意大利人,但当他传教来到中国延津时,很快就变成了延津人。背着手在街上走,步伐走势,和延津一个卖葱的老汉没有区别。对于普通的中国人来讲,人跟世界存在三种关系:跟物的关系、跟人的关系、跟自身的关系。在一些有宗教的国度里,除了这三种关系,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人跟神之间的关系。人神社会和人人社会的最大区别,不在于生活中多出一个神,而在于多出一个可以说话的地方,而且可以随时随地说,因为神无处不在。在人人社会,知心朋友难觅。知心朋友和神最大的区别是,神的嘴是严的,朋友是会变化的。无处吃饭可以乞讨,无处说话就把人憋死了。 ”

所以与神对话的西方文化因为神的无处不在而愉悦,与人对话的农耕文化却因为常常因为追逐一句话,而使我们陷入真正的百年孤独。

对于这本《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自我评价是写作以来,写得最好的一部书。是自个儿愿意送人的一本书。他写作就是在书中找朋友,书中的朋友比生活中的朋友有耐心。以前的写作如果说的“表面的话”多一些,这本书中的人物可以说是他最真心的朋友。有人说这是他最成熟最大气的作品,他认为是中肯的。

小说以《一句顶一万句》命名,颇富深意。牛爱国在结尾说道:“不停找,这一生都要不停地寻找。”书中的这种孤独,和我们每个人的孤独如出一辙。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为了生计不停地奔忙,我们留给社交的时间越来越少,能说得上话的人,也随着时间流逝渐渐减少。

所有的郁闷都打碎了自己消化,把自己紧紧地锁在了孤独里。

刘震云用这本《一句顶一万句》引起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共鸣。

让我们在面对如影随形的孤独时,能变得勇敢,能不同的去寻找,那个对自己来说,一句顶一万句的人。

一句顶一万句¥39度小店月销53购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什么是“中国式孤独” 刘震云通过一头牛的故事为大家找到了答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老梁故事汇》 20130621 草根作家刘震云

《老梁故事汇》 20130621 草根作家刘震云

刘震云,作家,草根,人物,喜剧,他的作品,老梁故事汇,刘震,老梁,节目,手机,影视剧,小人物,影子,悲剧,色彩,故事,蕴含着,主要内容,一地鸡毛,他自己,更多关于,入木三分

2016-04-24 #故事大全

刘震云:《手机》是一个关于说话的故事附梗概

刘震云:《手机》是一个关于说话的故事附梗概

小说,刘震云,过程,手机,电影,故事,新京报,严守一,吕桂花,生活,口信,时候,灵感,上帝,剧本,声音,奶奶,好的,矿上,说出来,作品,场合,时尚,爷爷,结构,电话,老头,创作,白石头,你觉得

2020-05-13 #故事大全

讲述婚姻故事 刘震云:生活就是一地鸡毛图

讲述婚姻故事 刘震云:生活就是一地鸡毛图

郭建梅,女儿,刘震云,我一直,关系,事业,同学,太太,电影,老刘,结果,老大,生活,一地鸡毛,北大,我爱人,英俊,那栋楼,郭建,不一般,人和,我的家,我在生活,我的生活,法律援助中心,中年人,东西,刘氏,事物,事情

2020-06-28 #故事大全

刘震云:我不幽默 我只是幽默的搬运工

刘震云:我不幽默 我只是幽默的搬运工

小说,刘震云,生活,文学,作品,记者,作家,关系,群众,中国文学,人物,瓜时,电影,东西,主人公,先生,语言,周星驰,李雪莲,中国,事情,事物,光明,区别,开头,小众,方式,现实,结构,讲故事

2011-06-06 #经典故事

刘震云:无论是文学还是电影 独特的认识成就伟大

刘震云:无论是文学还是电影 独特的认识成就伟大

刘震云,林冲,李雪莲,小说,故事,文学,电影,红楼梦,好的,水浒传,编剧,读者,情感,数学,梁山,泪眼,石头,结构,角度,刘姥姥,施耐庵,林黛玉,贾宝玉,下梁,大宋,作家,上梁,人物,作者,套语

2011-01-30 #小故事

刘震云:从文学到电影 好作家成为好编剧不容易

刘震云:从文学到电影 好作家成为好编剧不容易

电影,刘震云,小说,刘震,人物,文学,故事,冯小刚,创作,记者,个人,关系,作品,导演,结构,本中,李雪莲,牟森,一句顶一万句,齐鲁,个体,异同,心事,报料,文学作品,时候,电影剧本,电影剧,编剧,话剧

2008-04-02 #短篇故事

刘震云:从文学到电影 好作家成为好编剧不容易

刘震云:从文学到电影 好作家成为好编剧不容易

电影,刘震云,小说,刘震,人物,文学,故事,冯小刚,创作,个人,关系,作品,导演,结构,本中,李雪莲,牟森,一句顶一万句,个体,异同,心事,文学作品,时候,电影剧本,电影剧,编剧,话剧,一地鸡毛,我不是潘金莲,我的小说

2016-08-31 #故事会

从文学到电影 总共分几步?刘震云在济南这样说……

从文学到电影 总共分几步?刘震云在济南这样说……

电影,刘震云,文学,小说,林冲,李雪莲,人物,情感,导师,结构,活动,关系,对白,故事,水浒传,红楼梦,观点,角度,读者,本中,冯小刚,塔科夫,斯基,施耐庵,电影剧,作品,作者,才华,文学作品,梁山

2007-04-19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