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长平之战中 赵括输给白起 是不是因为“纸上谈兵”?

时间:2016-12-30

小时候每次读到纸上谈兵的时候,就幻想我要是赵王,当年我绝对是留着廉颇在前线跟那秦国打仗

提示:本文共有 357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四十万赵国人在长平一战,被秦军给坑杀,挺可怜的,真是灭绝人性的啊。小时候每次读到纸上谈兵的时候,就幻想我要是赵王,当年我绝对是留着廉颇在前线跟那秦国打仗。无论如何不能派个废物赵括去,太窝火了。但是长大之后,再查阅资料,就发现赵括不像纸上谈兵里面描述的只会夸夸其谈,一动真格的就废了。之所以我现在这个观念有这么大转折,是有原因的。其实史学家关于这个原因是有争论的,因为年头太久,文献资料记载也非常少,只能靠推断。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纸上谈兵这个词跟赵括没什么关系咱们都知道,纸到西汉时才有,真正大兴于世,是东汉蔡伦改良造纸术以后。

而东汉离战国长平之战有好几百年的时间,战国那会儿根本就没纸,都是用竹简,少量用帛巾。所以说纸上谈兵这词儿肯定是编出来的,至少是后期编的。纸上谈兵的确实跟赵括没啥关系,因为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边描述赵括的内容也没说什么纸上谈兵之类的词儿。那这词是怎么来的?真正有这个词儿,就是把它联系到赵括身上,是在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真正形成的原因很复杂。著名作家马伯庸先生,曾经详细考证了“纸上谈兵”,并写了一篇文章。想了解详情,您可以搜一下马伯庸先生写的纸上谈兵。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反正您知道纸上谈兵这个词是清朝的时候,才跟赵括联系上的就行了。

既然纸上谈兵这个词是跟赵括没有啥必然的联系。那要说了他打仗的水平,按说也应该是不咋地,要不怎么后来这四十万的赵军就全部被秦军给坑杀了呢?关于这个长平之战,咱们可以分成几点,把过去传统上的认知来解读一下。廉颇坚守不战,秦国不得已才实施反间计,目的是尽快结束战争都知道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和白起、王翦李牧齐名。但是我们知道他更多的是通过“负荆请罪”这个典故,语文书上读过的《将相和》,没说过他打仗到底怎么样。实际上廉颇他这一辈子确实有军功,为赵国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是他这军功是跟齐国打仗立下来的,他跟秦国打仗,没打过什么漂亮仗,也就是他没占过什么秦军的便宜。

长平之战刚开始,廉颇只跟秦国试探性打了几下,打不过人家怎么办呢?廉颇就选择防守,坚壁清野,把值钱东西全拆了,收了,烧了。然后只是修筑防线,用死守的态势跟秦国耗,把秦国的锐气耗完了,再尝试进攻。史书上记载,廉颇跟秦国耗了三年。秦国耗不下去了,才使的反间计,大肆吹嘘赵括,然后赵王中计了,就派了徒有虚名的赵括去前线替下廉颇。史书上的说法还是蛮有逻辑性的,其实仔细推敲一下,双方对峙并耗了三年这种说法并不合理,真要耗上三年,双方将士就不是战死,而是饿死了首先,秦国和赵国各有几十万大军在前线对峙,每天得消耗多少粮食等军用物资啊。

那会儿别说什么汽车、摩托车了,马车都很有限,往前线运输物资全靠独轮车。这运输都是问题,往前线推一个独立车,就得有个一农夫。从秦国大本营往前线运输,路途遥远,况且独轮车也装不了多少。农夫推一段时间,该歇了就得歇歇。饿了得吃饭,他不能自己背着粮食,肯定也是吃独轮车上的粮食。那么,等粮食送到前线的时候,农夫就吃掉一半儿了。所以,秦王肯定着急。再说赵国,确实赵国本土离长平近些,但是赵国没经历过“商鞅变法”一类的变法,他这个经济不够发达。往前线运输物资的道儿近,有什么用?国库里的战备物资跟秦国差得太远,没存货,国力相差悬殊啊。

这个时候,廉颇是带着二十万精兵在前线打仗,这可是青壮男子二十万啊。什么概念?打完仗之后,他们还得回家种地。那个时代都是又得种地,又得当兵,而且壮劳力还得拉犁,不像秦国用牛耕地,赵国是用人耕地。如果他们不回去,土地也就大片大片没人耕种,新的一季就没粮食收。等国库里粮食吃完了,赵国只能喝西北风去了。照这么说,廉颇领着二十万的大军跟秦国对垒了三年,赵王肯定也特别着急,按说应该比秦王还着急,至少说着急是肯定的。所以在这里我要澄清一下,其实双方对垒没有三年时间,三年是传统意义上的认识,真正从双方开始对垒,到最后坑杀四十万赵国军兵,一共五个月,也就合着才一百多天,也就是公元前260年的四月到九月。

如果双方真的耗上三年,那么光饿死的士兵都不在少数。再说一下纸上谈兵的另一个不合理的地方,就是秦国派人给赵国使反间计,赵王要换也得换一个比廉颇强的,至少也应该水平相当史书上记载,说秦王当时是真耗不下去了,着急就派奸细到赵国去到处散布流言。说廉颇打仗怎么怎么不行,跟秦国打仗,他是被吓得缩头缩尾,秦国最怕的其实是赵括,就怕赵王把赵括给搬出来,这赵括特别厉害。我们都知道,反间计最重要一点就是要让敌人相信,不相信能叫反间计吗?道理和逻辑上得行得通。赵国当时确实是主少国疑,赵孝成王还很年轻,但是他不是傻子,智商还是有的。

前线主帅是廉颇,你换人得换一个比廉颇还能靠得住的人,八九不离十的都行。就好比三国的时候,关羽守荆州,曹操打不过关羽,就到蜀国去了,到处散布谣言,使反间计,说魏国最害怕的不是关羽而是张飞。张飞多利害,关羽过五关还得一关一关地打,多没劲啊。人家张飞当阳桥上一声大叫,曹军那么多人全撤了,比关羽厉害多了。用张飞使反间计,去换关羽,最起码还是比较可信,符合逻辑的。如果随便找一个人叫王小牛,说关羽打仗不如他,必须换王小牛。谁知王小牛还是干嘛的,刘备肯定不信,傻子才会信呢。没准儿刘备听到这之后,直接就把四门紧闭,全城戒严抓奸细,先杀了再说。

所以说单单使一个反间计,就能让赵王临阵换将,把赵括换上替廉颇,赵王也没那么傻。别说秦国用千金贿赂赵国朝野,就是贿赂多少钱财都没用,关键是换上的这位必须得能打才行。其实,赵王对廉颇不满,换廉颇下来,是因为他老是在前线只防守,不进攻,我派你到前线是打仗,不是让你防守。说白了其实还是钱和粮的事儿,这么拖下去,把钱和粮食耗光了,不用打仗,前线就崩溃了。所以赵王需要找一个能进攻的,尽快能把战争结束的一个人,之所以选定赵括,是因为他之前有军功。因为赵括的爸爸赵奢,当年曾经以少胜多,少有的赵国跟秦国打仗打赢的,赵括当时他也在军营里边儿打仗。

赵括并不是传说的只会耍嘴皮子。真实的长平之战中,赵括应该是也正常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只可惜他的对手是战国第一名将——白起在廉颇跟秦国对峙的时候,秦国主将是王龁。廉颇撤下来之后,秦国那边知道消息了,马上换上战国最能打的大将白起,让白起去前线指挥,而且秦王调白起去前线的时候下了一道命令,不许对外泄漏换帅的秘密,主帅的帅旗,还是王龁的帅旗。为什么这么办呢?就是怕这个消息一走漏,杀神白起的名声在外,他到前线了,好不容易把赵括给顶上来了,如果赵国再把廉颇弄回来,反间计不是白使了吗?因为赵王肯定知道赵括跟白起不是一级别的,完全不行。

也就是说,廉颇还勉勉强强能敌得住白起,还靠点谱。所以这个时候,秦王下令不许泄露出白起当主帅的消息,违令者,斩。果不其然,白起跟赵括一交锋,就使用诱敌深入,把赵国的军队团团包围,圈在里边然后切割,并且切断了赵国的粮道,把四十万大军的赵国部队切成两部分。随后,赵国军队是在断粮的情况下被围困四十多天,被逼无奈之下,赵括实施突围计划,把军队编成四小队,四个小队向秦军发起冲击,反复冲击四五次,冲不出去。最后赵括亲自率领敢死队突围,被秦国军队用弓箭射死了。史书上就是这么写的,但是说赵括纸上谈兵就不合适了。为什么呢?论作战经验,赵括确实不如白起,这是肯定的。

但是刚才说了,赵国军队被困四十多天,在四十多天已经断粮的情况下还能发起攻击,这不是一般主帅能做到的。因为光动员就很难动员进去,换一般的主帅,断粮四十多天,军心不稳,早哗变了。赵括这个时候能反击,确实他是有能力的。后来赵括死了之后,赵国军队这才彻底军心涣散,转而向秦国投降。当然投降还不如不投降,因为咱们知道投降之后,马上四十万大军全被坑杀了。虽然赵国的部队是被坑杀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们被围困了四十多天,赵军的大多数有生力量仍然是保存下来了,并不是说赵括瞎指挥,导致大量的官兵在战争中就阵亡了。

四十万大军是被坑杀的,而不是打仗的时候被打死的。纸上谈兵,这故事的来源是源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边,按那里边写的,确实这个赵括就是一个废物,徒有虚名。但是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里边儿,也有过对长平之战的描述。当时在长平之战结束之后的第二年九月,秦王下令白起出兵打邯郸,打邯郸之前,白起说:“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也就是说,长平之战,赵括跟白起在包围跟反包围的拉锯战中,秦国也损失惨重,秦卒也死伤过半。这是《史记》里边明确记载的,赵括虽然在长平之战中战败了,但是他的作战能力包括他敢于身先士卒,敢亲自率领敢死队突围,这就说明他实际上还是一个将军级别的人物,有军事素养。

只可惜,他的对手是战国最能打的白起。要换别人,没准这仗他还能打赢呢。结语:纸上谈兵其实也没什么定论,无非是看一些史料分析一下见解而已。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长平之战中 赵括输给白起 是不是因为“纸上谈兵”?”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长平之战令白起一战封神 但赵括的“纸上谈兵” 其实并非他全责

长平之战令白起一战封神 但赵括的“纸上谈兵” 其实并非他全责

赵括,赵国,秦国,白起,廉颇,赵军,长平之战,惨败,秦军,赵孝成王,坑杀,实力,迎敌,战神,进攻,最主要,王用,赵孝成,赵孝,利的,一战,世人,上党,仔细分析,乱箭,主因,主帅,军事,以守为攻,侥幸心理

2011-12-21 #故事大全

关于长平之战 赵括有话要说:纸上谈兵非我无能 实在是白起太强

关于长平之战 赵括有话要说:纸上谈兵非我无能 实在是白起太强

赵括,赵军,赵国,廉颇,秦军,白起,秦国,王龁,赵奢,名将,赵孝成王,长平之战,主将,主力,军队,尉官,父亲,情况,营垒,人生,侦察兵,俘虏,对手,命令,士兵,悲剧,战争,粮草,粮道,统帅

2012-07-03 #故事阅读

长平之战到底是白起太厉害还是赵括太无能了?我们被骗两千年

长平之战到底是白起太厉害还是赵括太无能了?我们被骗两千年

赵括,赵国,廉颇,秦国,秦军,赵军,白起,赵孝成王,郑朱,纸上谈兵,长平之战,历史,剧照,损失,无能之辈,结果,长平,进攻,秦赵,王中,王龁,虞卿,赵孝成,反间计,局面,形势,战略,时候,粮道,组织

2014-12-29 #故事大全

长平之战: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其中奥秘不可言喻!

长平之战: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其中奥秘不可言喻!

廉颇,赵国,秦国,赵括,李牧,长平之战,国君,平之战,国力,反间计,名气,将领,战局,时候,赵王,齐国,供给,纸上谈兵,国尽忠,李牧依然,白起,赵奢,事实,双方,兵力,信念,代名,关系,勇士,厄运

2018-05-27 #小故事

说白起 看赵括 解读长平之战 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纸上谈兵

说白起 看赵括 解读长平之战 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纸上谈兵

白起,赵括,赵国,魏冉,国战,廉颇,战争,秦国,长平之战,丞相,历史,外交,坑杀,成就,敌人,武将,粮食,说白,赵王,冷兵器时代,这个家伙,这场战争,问题出在,纸上谈兵,次大,秦兵,秦赵,赵国降,韩魏,领军人物

2016-01-27 #故事大全

赵括长平之战战败 是纸上谈兵 还是当时秦赵兵力相差悬殊

赵括长平之战战败 是纸上谈兵 还是当时秦赵兵力相差悬殊

赵括,白起,赵军,秦军,上党,廉颇,赵国,长平,冯亭,赵孝成,赵孝成王,人马,秦昭襄王,赵奢,大军,赵王,进攻,安君,秦武,长平之战,国都,地图,大将,太守,将士,将领,战国,父亲,秦王,秦国

2010-05-24 #故事会

长平之战中 如果没有换上纸上谈兵的赵括 廉颇就能打赢秦国吗?

长平之战中 如果没有换上纸上谈兵的赵括 廉颇就能打赢秦国吗?

廉颇,赵国,秦国,赵括,王龁,将领,军队,城池,秦军,粮草,白起,秦赵,长平之战,俘虏,名将,农业,大军,战术,粮食,老将,运输,防守,这场战争,纸上谈兵,在当时,上秦,比你,士兵,一筹,一线生机

2015-10-30 #故事会

战国长平之战 如果不是赵括的纸上谈兵 老将廉颇能够胜出吗?

战国长平之战 如果不是赵括的纸上谈兵 老将廉颇能够胜出吗?

廉颇,将军,秦军,兵力,时候,赵括,结果,防守,都知道,优势,局势,战争,粮草,赵国,长平之战,被活埋,大打出手,白起,半路截,来一点,比你,战国,一战,名将,事实,元帅,人数,人力,关系,全身而退

2014-03-09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