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美国小学来武汉体验数学课:二年级就学乘法惊呆外国小朋友

时间:2017-01-19

老师给他们讲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提示:本文共有 167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黄头发、白皮肤、蓝眼睛......3月26日上午,武汉市崇仁路小学五(1)班的数学课堂上,迎来了4位来自美国的小朋友。老师给他们讲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课后,他们纷纷表示中国的数学课真是太神奇了!

这4位美国小学生来自威斯康辛州麦迪逊市维罗纳国际学校,同来的还有另外22名学生,他们同时也在崇仁路小学其他班级感受了中国的数学课堂。

老师授课用了很多手势语

“中国的数学课堂真的很cool!把一个梨子放在杯子里真是神操作,很好玩!”10岁的Brady一边熟练地用筷子吃着午饭,一边告诉记者。当天的数学课讲述的是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五(1)班的数学老师邹红樱非常贴心地将课件标题处理成了中、英文对照的版本,“这样好让外国同学的心里对这堂课的内容有个底儿。”

邹老师在课上主要讲述了如何将不规则物体通过转化的思想求其体积。她拿出三个道具:一张A4纸,一个橡皮泥和一个梨子。她告诉大家,可以先计算100张A4纸的体积,然后除以100,得出一张A4纸的体积;而橡皮泥则可以捏成规则的形状然后求体积。其中如何求梨子的体积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目光,4个外国小朋友看得更是津津有味。

邹老师先是拿出量杯,在杯中放入一定量的红色液体,然后将梨子放进去,水面上升淹没整个梨子,上升的体积就是梨子的体积。“Amazing(很神奇)!”今年14岁的Maddie有一个很好听的中文名字——吕彩娟,她告诉记者,自己会一点中文,听数学课有些许吃力,但大概能听懂。

“为了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节数学课,我在做实验的时候运用了更多的手势。”邹红樱老师说,习题解答有很多图示,过程用的是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和字母。通过眼神交流,可以看出外国小朋友概能够领会这堂课的意思。

11岁的Lily则用“good”来称赞中国的数学课,这个看上去很像爱玛·沃特森的女孩告诉记者,她完全能够明白老师在课上讲述的东西,比如那个梨子的体积是多少,她通过老师上传到黑板屏幕上的照片已经计算了出来。

2014年,中英两国启动数学老师交流项目,中国教师为英国小学生带来了“九九乘法表”,英国《卫报》等媒体评论,中国老师把“数学的艺术”带进英国课堂。有消息称,著名英国出版商柯林斯去年9月出版上海数学教材,让8000所英国中小学参与学习中国数学教育经验。此外,中国学生在国际数学比赛中屡获佳绩,这都让中国数学课名声在外。

外国老师称中国数学课更深奥

“他们的数学课和我们比,确实很简单!”2017年,崇仁路小学学生曾赴维罗纳国际学校进行互访交流活动,五(4)班的王千睿同学曾体验过维罗纳国际学校的数学课。“他们三年级还在学乘法,我们二年级就学过,我一下子就把全部题目K掉了,他们都看傻眼了。”“题目确实容易多了!”同去的五(2)班的王梓轩告诉记者,老师上课拿了一枚硬币,因为语言不通,但题目都是很简单的计算。“不过他们上课和我们不同,没有固定位置,同学们可以在教室走来走去。”

说及中美数学课的不同,11岁的Eli开玩笑地说:“最大的不同就是老师说不同的语言啦!”除此之外,美国数学课会在课堂上用Ipad做题目,而中国数学课都是在笔记本上做题目。

“应该说,中美的数学课各有所长。”邹红樱老师认为,中国的数学课主要在于基本功,孩子们的基本功都很扎实,计算能力很强,而美国数学课更注重在活动中感悟,进程会比较慢,但实践性可能更强一些。

维罗纳国际学校的26名学生当天还体验了崇仁路小学的唐诗课、书法课、英语课等。书法课上,12岁的Morgan写了一手好毛笔字,他不但能解释自己写的每一个汉字的意思,还说要把书法带回家。

维罗纳国际学校的创始人Teresa Mueller说,中国学生学的数学内容确实更深奥,他要好好感受学习一下。

据Teresa Mueller介绍,维罗纳国际学校创建于2010年,由美国学生家长和威斯康辛教育厅联合共建,是唯一获得中国国务院国资委汉办所认定的孔子课堂,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模式。这些年中国的迅速发展令世界惊叹,中国的影响力有目共睹,他们认为加强学生的汉语基础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十分有必要。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美国小学来武汉体验数学课:二年级就学乘法惊呆外国小朋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趣味数学故事:巧用分数乘法

趣味数学故事:巧用分数乘法

小慧,分数,乘法,查字典,做法,同学们,算法,另一个,师说,数学网,乐趣,个数,同学,小波,得数,故事,数学,数学课,知识,算式,计算题,除尽,上节课,所以能,张老师,给大家,站起来,趣味数学,能不能,联系一下

2020-08-31 #故事大全

趣味数学故事:巧用分数乘法

趣味数学故事:巧用分数乘法

小慧,分数,乘法,做法,同学们,算法,另一个,师说,查字典,数学网,乐趣,个数,同学,小波,得数,故事,数学,数学课,知识,算式,计算题,除尽,上节课,所以能,张老师,给大家,站起来,趣味数学,能不能,联系一下

2020-08-30 #经典故事

趣味数学故事:巧用分数乘法

趣味数学故事:巧用分数乘法

小慧,分数,乘法,查字典,做法,同学们,算法,另一个,师说,数学网,乐趣,个数,同学,小波,得数,故事,数学,数学课,知识,算式,计算题,除尽,上节课,所以能,张老师,给大家,站起来,趣味数学,能不能,联系一下

2020-09-01 #故事阅读

巧用分数乘法趣味数学故事

巧用分数乘法趣味数学故事

小慧,做法,算法,另一个,师说,故事,同学,分数,乘法,个数,同学们,小波,得数,数学课,计算题,知识,算式,除尽,上节课,所以能,张老师,能不能,联系一下,站起来,这个数,黑板前,高兴地说,列出了

2020-08-30 #经典故事

巧用分数乘法趣味数学故事

巧用分数乘法趣味数学故事

小慧,做法,算法,另一个,师说,故事,同学,分数,乘法,个数,同学们,小波,得数,数学课,计算题,知识,算式,除尽,上节课,所以能,张老师,能不能,联系一下,站起来,这个数,黑板前,高兴地说,列出了

2020-09-01 #小故事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数学苏教五上可编辑doc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数学苏教五上可编辑doc

陈景润,数学家,兴趣,沈元,一个故事,教授,数学课,老师,为正,张玉,欧拉,五上,发现了,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英华书院,乘法,上册,中学,之和,书呆子,偶数,光环,资料库,小数,内容,凤凰,小学,定理,博士

2013-07-28 #故事会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数学苏教五上可编辑doc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数学苏教五上可编辑doc

陈景润,数学家,兴趣,沈元,一个故事,教授,数学课,老师,为正,张玉,欧拉,五上,发现了,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英华书院,乘法,上册,中学,之和,书呆子,偶数,光环,资料库,小数,内容,凤凰,小学,定理,博士

2014-08-12 #经典故事

有趣的近似数故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数学苏教五上可编辑doc

有趣的近似数故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数学苏教五上可编辑doc

贝贝,同学们,近似数,张老师,故事,人口,文档,学校门口,我们国家,张玉,师说,五上,教育出版社,小数,乘法,上册,凤凰,小学,小妹妹,屯溪路,把手,数学,数学课,资料,昨天晚上,晶晶,江苏,班主任,海门市,老师

2020-06-15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