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你知道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独角兽叫什么名字 长什么样子吗?

时间:2017-01-21

这条河发源于峨眉山的万佛顶、接引殿一带,流经铜厂坝、小楔头,至蕨坪坝脚盆坝,有从龙洞村的龙洞溢出的泉流,经曾板沱汇入,流至洪雅县南注入吴河、花

提示:本文共有 51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神秘的甪端

石河里流淌的似乎不是水,而是滔滔不尽的大石头。这条河发源于峨眉山的万佛顶、接引殿一带,流经铜厂坝、小楔头,至蕨坪坝(脚盆坝),有从龙洞村的龙洞溢出的泉流,经曾板沱汇入,流至洪雅县南注入吴河、花溪河,在洪雅止戈镇注入青衣江。

七里坪与峨眉山辖区的分界线就是仅几米宽的石河,以东属峨眉,以西属洪雅县,属于一块远古滑坡形成的山间平坝,面积10平方公里,海拔1300米左右。在这块曾经属于洪雅县林场的森林之中,近年建有一个庞大的国际度假聚落。

一天我在山脚曹溪边的栈道旁,碰到几个村民。他们说,沿着这条山溪,是自古以来峨眉山通往瓦屋山的捷径。而从七里坪到达高庙镇后,还要走70公里盘山道,才接近瓦屋山。其实,瓦屋山在20世纪70年代才将东部划归洪雅县管辖,它历来是荥经县境内的宗教圣山。在从县城到瓦屋山的莽莽森林之中,潜藏着一条古代的朝圣之路——辟支佛文化朝圣路线:开善寺——云峰寺——狮子坪——雷洞坪——金瓦店——铜瓦店——瓦屋山光相寺。

瓦屋山位于四川省洪雅县与荥经县交界区域,顶平崖陡,因其形似川西屋顶,故名瓦屋山,地理学上称为桌山或桌状山。我去的时候不巧,外面还红火大太阳,靠近山麓就阴霾起伏,一会儿浓雾就大团大团涌来。山影、森林立即隐去了,打开汽车大灯也难以穿透雾气,气温陡然下降了七八度。古人说瓦屋山是“妖山”,第一在于其特殊的地望,它是距离古蜀汉区距离最近的原始老林;第二,它是东汉五斗米教的道山之一,唐、宋两代瓦屋山鼎盛时,香客游人不逊于峨眉山。元未明初,张三丰到瓦屋山修行创立“屋山派”,后被明王朝诬为“妖山”予以封禁。道观拆除、封绝道路,封山几百年的结果,使这里不但葆有古蜀国的一些文化孑遗(比如巴蜀图语,有些已经融入道家的符咒),更有神奇的植物与动物。

巨大的停车场停满了汽车,必须乘坐景区的专用车才能进山。抵达山踝一线,雾气蒙蒙,不辨东西,再乘缆车上山,我感觉是被硬生生提上去的。几分钟后,一缕阳光打在脸上,钢缆穿越云雾,我已经跃升于厚云之上。啊,上面冷杉葱绿,高达十几丈,傲然挺立于蓝天之上。不但可以看到峨眉万佛崖,而且木雅—贡嘎山的雪峰也灿然可见。

我想弄清楚的,是这里的神物——甪端。有的古书写作角端、角瑞、甪瑞,均为“甪端”的错讹。传说秦始皇见此怪物,起名“甪端”,用“甪”不用“角”,意思是它有独角而非双角,这显然是古人的误会。

甪端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异之兽。 甪端也见载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影响日益深远。当初确非瑞兽,后至宋明时期,演化为明君圣主当政之吉兆,亦多见于瓷塑。据说其模样与麒麟相似,头上一角,甪端据说能够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人们确定甪端的形状是:犀角、狮身、龙背、熊爪、鱼鳞、牛尾。 《宋书·符瑞志下》:“甪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与麒麟相似,头上一角。 犀角、狮身、龙背、熊爪、鱼鳞、牛尾。甪端第一次被提出,是蜀国的才子、汉赋大家司马相如。他在《上林赋》里描述说:“其兽则麒麟、甪端。”上林园是汉朝最大的皇家园林,畜有古代的各种野兽,当然有的野兽恐怕只存于传说中。郭璞的注释十分重要:“甪端似貊,角在鼻上,中作弓。”“角在鼻上,中作弓”,“中”为合适、适度之意,合适的角选作弓的制材。

有时,甪端作为艺术形象被做成避邪之物(比如今天河南省的宋陵)。清朝诗人王士禛 典试四川期间,收集巴蜀传闻,写有《陇蜀馀闻》一卷,他指出:“甪端,产瓦屋山,不伤人,惟食虎豹。山僧恒养之,以资卫护。又近于渠搜发献鼠犬。人常置其石造像于门,驱邪也。”同治三年(1863)编修的《嘉定府志方舆志》收录了这一条记载,这与清嘉庆《洪雅县志·祥异》的记载也是大同小异,但后者更为详细:“瓦屋山有兽焉。其性食虎豹,不伤人,人不知其名,以其似图画中甪端,遂以名之长毛和尚云。每雪深,山僧徙双洞溪,即来止殿中,僧来乃去。殿甚洁若洒分者。然夫深山大泽,虎豹窟焉,非有物以制之,将肆横而不可测。甪端不伤人,且近佛,则其性慈。然食虎豹,殆仁以锄暴欤!故为记之。”后来,王士禛在《香祖笔记》卷三里再次提及此事,补充说:“峨嵋瓦屋山出貔貅,常诵佛号,予《陇蜀余闻》载之。雅州傅良选进士云,其乡蔡山多貔貅,状如黄牛犊,性食虎豹,而驯于人,常至僧舍索食。”显明显,他并没有见过神兽,他笼而统之,将甪端、貔貅混为一谈。

彰显仁兽的超级技能,不外乎在于其“仁者无敌”,二在于它奇特的外貌。自古以来,瓦屋山虎豹众多,这为甪端的峭拔出尘提供了场域。

清柯劭忞《元史·志第三上五行一》记载说:“元起溯漠,方太祖西征,甪端现于东印度。为人语云:汝主宜还,意者谓乃天告之以止杀之意也。”由此可见它为仁兽,这乃是罕见的祥瑞之物。尽管这一记载学术界有争议,但甪端具有“止杀之意”是无疑的,高庙镇下山进入三江平原,即有“止戈镇”,地名似乎具有某种勾连。

甪端的外貌,更值得重视。

1931年出版的王云五主编《辞源续编》收录有“甪端”条,指出:“甪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兽则麒麟甪端,其形似猪,角在鼻上,堪作弓。李陵尝以此弓十张遗苏武。”既然此物与麒麟同列,故在诸多动物种类中之地位不凡。中国古人有龙、凤、龟、麟谓之四类之说,瓦屋山上产此异兽,的确是拜上天所赐。

著名历史学家谭旦冏于1942年在成都调查传统弓箭的制作方法, 详细地记载了四川成都“长兴”弓箭铺的选材、制作、使用、销售等情况,为后代保留了极为珍贵的史料。他总结道:“近年来,全中国制造弓箭的地方,是仅有北平和成都,然而也只是奄奄一息地很难维持下去,有的有人才而无工作,有的有工作而无销路,全消灭或失传是在不久的将来。”(谭旦冏:《成都弓箭制作调查报告》,《历史语言所研究集刊》第23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51年出版,199-243页) 古代弓箭使用的粘合剂是一种蛋白质明胶,即胶原的直系派生物。胶原是动物体内所有连结组织,尤其是腱和皮的最重要成分之一。因此古人制胶多是将兽皮和其它动物组织放入水中熬煮,然后过滤、蒸浓,形成胶体。谭旦冏特别注意到了制作弓的“牛胶”产自成都,工匠制作传统步弓就使用牛角、牛皮、鱼鳔等熬制的脬胶(也作牛胶),这是武术界公认的最好胎弓粘合剂,因此, 成都作为民国时期南方唯一的弓箭制作基地,甪端之角当是不传之秘。

熊猫专家胡锦矗教授在《大自然探索》杂志1981年第2期上发表了《大熊猫考》一文,将甪端作为大熊猫的异称,这自然是错误的。因为无法自圆其说恰在于,甪端头顶上可以用作硬弓的长弯角,不会长在熊猫头上。

食盐兽

牛羚长相介于羚羊与牛之间。1岁开始露角;2—3岁时伸直的角似羚羊角,通称作“羊叉角”;3—4岁开始扭转,转向外,然后向后盘曲,称作“盘角”,在四川的青川、平武一带称它作“盘羊”。随着年龄增长两角基部愈益靠拢,角尖扭向外后侧,故一般称它们为扭角羚。(见《四川资源动物志》第二卷“兽类”,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12月版,164页)

牛羚的活动一般随季节和食物基地的变化而变化。有经验的猎人把这种季节性的迁移活动总结为:“七上八下九归塘,冬十腊月梁嘴上”。牛羚在每年二三月高山还是冰冻雪封时,下移到针阔混交林内;四五月,随着春暖解冻,野草复萌时,它们开始移到河谷撵食青草;六七月,随着青草相继在高处萌发,它们又逐渐地向高山移动,同时还可躲避蚊、蚋、蠓等昆虫对它们的袭击;八九月逐渐下移撵食野草种籽;到了十月,称为“气象一层楼”,山上睛朗,山下雨濛濛,它们爱在山上梁嘴石包上晒太阳;12月至1月,山上积雪冰封,它们又开始向下移动。

牛羚和鹿类一样,还有舔食盐分的习性,故又称食盐兽(比如《北川县志》)。含盐分较多的地点,多有牛羚前往舔食,人们将这些地方称做“牛井”或“牛场”。若为一条沟,就叫做“牛井沟”。凡牛羚较多的地方,都有这样的“牛井”、“牛场”或“牛并沟”。这种嗜盐的习性,一般多在端午至中秋一段时间,尤其是月明风清的晴朗夜晚,它们蜂涌成群地去舔饮。(见《四川资源动物志》第二卷“兽类”,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12月版,165页)

瓦屋山除了有大、小熊猫,还有上树之鱼、羚牛和岩燕等珍稀动物。瓦屋山的“野牛街”一线栖息着这种体大如牛、外形似牛非牛、似羊非羊的稀有之物,当地山民称之为“野牛”。这其实就是羚牛。四川一些地方习惯把羚牛叫牛羚,一般情况下叫羚牛,因为体格结实又介于山羊和羚羊之间,故称。

羚牛一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瓦屋山羚牛种群的数量较大,有些羚牛的体格动辄上千斤。山腰“天花板”一带就是著名的“野牛街”。所谓“天花板”,其实是瓦屋山镇沙湾村一处最好的观景台了,靠近长河村,此处位于瓦屋山西面,风景尚未开发,莽莽群峰,怪石叠嶂起伏,直如仙境。

“野牛街”是峭壁上一长几百米的环状窟窿。每年春末深秋,成群的羚牛来此舔食硝盐,嬉戏角逐,状如赶集。虎豹湮没后,说明它们没有了天敌。成都的摄影家就给我描述过,他们在野牛街看见过野牛啃食硝土的痕迹,还拾到过一只牛头骨。

在瓦屋山山顶的象尔山庄里,一个开店的人告诉我,瓦屋山的羚牛生长在瓦屋山半山腰,一年四季绝不重走老路,它们专走直道舔食岩壁渗透出来的硝盐。成群结队,围绕瓦屋山走一圈就为一年。为什么野牛能如此精确的计算生命节律?至今仍是一个迷。

这个说法则是奇上加奇,有点儿怪力乱神。根据我的观察,坡度较大的半山腰上,不会有这么一条金箍咒一般绕山而行的野牛之路,只能说有一段路而已。

可以说,凡是不产硝盐的山区,既不会生长牦牛、野牛,就是山羊也无法生存。野牛知道自己缺什么,当它体内缺乏无机盐时,就会找有咸味的泥土舔食,甚至吞咽。在西藏、康区的养牛场、羊场,都有专门的供牛羊舔舐的盐砖。在青藏高原上,我曾经注意到,牧民放牧时随身携带有一个放牧包,装有糌粑和盐,尤其是盐,可以唤回远处的牲畜。

西方人在四川捕获牛羚

除了著名的角,牛羚的牛蹄一直被民间视作皇家禁脔。

19世纪以来,最早是法国的戴维(David)在四川宝兴收集了牛羚标本运回法国,1874年由米尔恩一爱德华((Milne-Edwards)发表论文。以后英国人莱德克(Lydekker)在四川康定(1908)、美国人艾伦(Allen)从洪雅(1938)相继获得标本,作了相关报道,从此引起了国际动物界的关注。(见《四川资源动物志》第二卷“兽类”,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12月版,166页)

瓦屋山的植被覆盖是惊人的,通山全是树,一些枯死的树干上,滋生出很多艳丽的菌子,其余间隙全是灌木和草,行人根本无法涉足。这就是莽莽荒野,生命能够蓬勃生长,按照它们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全然是一片生命静穆与优雅。这样的季候,成就了动植物的繁盛。

在我看来,牛羚的头部上,高高隆起的长鼻子十分怪异,从远处看,恰恰给人一种“角在鼻上”的错觉。后来这个高高隆起的鼻梁被文人一再臆想,敷衍为独角兽獬豸。另外,由于羚牛双角连环而出,又不长大,古人以为是单角,就像举着一轮吃满力道的弯弓,也是可以理解的。根据羚牛的素食习性,加上体格庞大,古人称之为仁兽,合情合理。

羚牛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共有四个亚种。头如马、角似鹿、蹄如牛、尾似驴其体型介于牛和羊之间,但在牙齿、角、蹄子等更接近羊,可以说是超大型的野羊,明显是个“六不像”。羚牛全身毛色为淡金黄色或棕褐色,颌下和颈下长着胡须状的长垂毛。它的一对弯角,就像两把弯曲的匕首,斜睨着世界。不争偶的雌性与争偶的雄性此处存在差异,用雄牛的角来制作弓,源远流长。牛角弓是中国古代弓箭的巅峰之作,到目前为止也不亚于现代材料制作的弓。

就是说,甪端之角绝不是像古书插图里,绘制成一张弯弓竖立在头上。

由此可见,北方地域的神兽麒麟是虚构的;南方畛域的甪端,则实有其兽的本体。甪端与至刚至猛的开明兽(传说中镇守昆仑山山门的仁兽)出现在古蜀,不是偶然的。在蜀地的传说中,甪端更为超迈,没有半丝劣迹。开明兽本是为祸彭国的怪兽,后来被鳖灵降服,并为建国立功,鳖灵有感其功,遂在建国后自称开明氏,也有说法是开明氏乃是古蜀国贤王,死后上天才化作开明兽。

1908年9月4日,英国旅行家、植物学者亨利威尔逊曾造访人迹罕至的瓦屋山。他在《一个博物学家在中国西部》一书里,详细记载了瓦屋山的自然风光、生态植被和文化活动。他写道:“据说,瓦屋山有许多动物,包括斑羚、豹子和熊等等,但是捕猎它们几乎不可能,我们这几天虽然没有见到任何动物,但我却不得不信它们正潜伏在丛林中……9月8口,即将抵达毛沟前,我们爬上了一座山的山顶,第一次看见了瓦屋山。在这里远眺瓦屋山,它厚平方重,整个轮廓就像一艘漂浮在云雾之上的巨大方舟。”“方舟”的比喻,是对瓦屋山的绝好概括。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你知道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独角兽叫什么名字 长什么样子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传说中的魔鬼长得什么样子?看过《魔鬼圣经》 你可能就知道了!

传说中的魔鬼长得什么样子?看过《魔鬼圣经》 你可能就知道了!

魔鬼,圣经,这本书,修道院,僧侣,墨水,画像,代表,字迹,字母,神仙,科学家,个人,主教,全书,作者,本笃会,灵魂,猴子,传说中,传说,中国,人们,力量,写错,天神,异端,时间,瑞典,神话

2019-09-19 #长篇故事

中国神话传说中 过年出没的四大妖魔鬼怪 你知道几个?

中国神话传说中 过年出没的四大妖魔鬼怪 你知道几个?

虚耗,传说中,习俗,传说,怪兽,妖魔鬼怪,神话,鬼魅,鬼怪,山臊,四大,时候,门神,道长,人生,人们,咸鱼,古籍,神话传说,寓意,孩子,爆竹,神荼郁垒,节日,财物,长辈,中国神话,你知道,春节习俗,照虚耗

2020-07-17 #小故事

中国神话传说中 过年出没的四大妖魔鬼怪 你知道几个?

中国神话传说中 过年出没的四大妖魔鬼怪 你知道几个?

虚耗,传说中,习俗,传说,怪兽,妖魔鬼怪,神话,鬼魅,鬼怪,山臊,四大,时候,门神,道长,人生,人们,咸鱼,古籍,神话传说,寓意,孩子,爆竹,神荼郁垒,节日,财物,长辈,中国神话,你知道,春节习俗,照虚耗

2020-07-17 #故事会

中国神话传说中 过年出没的四大妖魔鬼怪 你知道几个?

中国神话传说中 过年出没的四大妖魔鬼怪 你知道几个?

虚耗,传说中,习俗,传说,怪兽,妖魔鬼怪,神话,鬼魅,鬼怪,山臊,四大,时候,门神,道长,人生,人们,咸鱼,古籍,神话传说,寓意,孩子,爆竹,神荼郁垒,节日,财物,长辈,中国神话,你知道,春节习俗,照虚耗

2020-09-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神话传说中的麒麟到底是什么 麒麟究竟长什么样子

神话传说中的麒麟到底是什么 麒麟究竟长什么样子

麒麟,貔貅,古人,成年,一角,动物,传说,民间,毛之虫,传说中,人们,双翼,故事,汉族,神话,神灵,生活,麒麟送子,民间艺人,于龙,好的,能大,龙同,代表,中国,交泰,中都,传统,优点,凤凰

2020-07-05 #长篇故事

神话传说中的麒麟到底是什么 麒麟究竟长什么样子

神话传说中的麒麟到底是什么 麒麟究竟长什么样子

麒麟,貔貅,古人,成年,一角,动物,传说,民间,毛之虫,传说中,人们,双翼,故事,汉族,神话,神灵,生活,麒麟送子,民间艺人,于龙,好的,能大,龙同,代表,中国,交泰,中都,传统,优点,凤凰

2016-12-17 #小故事

神话传说中的麒麟到底是什么 麒麟究竟长什么样子

神话传说中的麒麟到底是什么 麒麟究竟长什么样子

麒麟,貔貅,古人,成年,一角,动物,传说,民间,毛之虫,传说中,人们,双翼,故事,汉族,神话,神灵,生活,麒麟送子,民间艺人,于龙,好的,能大,龙同,代表,中国,交泰,中都,传统,优点,凤凰

2010-05-15 #短篇故事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九大神鸟 你知道几种?鬼吧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九大神鸟 你知道几种?鬼吧

三足金乌,天帝,儿子,化身,凤凰,太阳,山海经,古代神话,所以就,帝俊,疑似,古籍,天地,后羿,小说,太阳神,孔雀,时候,系统,百鸟之王,神话,神通,西游记,麒麟,违规,东皇太一,中国远古时代,传说中,和大鹏,有好多

2020-09-14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