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在残酷的生活面前 你要做奴隶还是做主人?这位老人告诉你答案!

时间:2017-01-22

歌中唱道:一生何求,迷惘里永远看不透,没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提示:本文共有 41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原创文章,欢迎阅读,如敢洗稿,势必全网追究到底)

文|诸神的恩宠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陈百强的《一生何求》风靡大江南北。歌中唱道:“一生何求,迷惘里永远看不透,没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这段歌词,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多数人忙碌一生,到头来, 不但没能过上理想的生活,反而在不知不觉间,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比如青春、才华、理想……

每每回望人生时,我们总不免扪心自问:像我的人生,有意义吗?其实,这种来自灵魂的拷问,不仅现代人有,一百年前的人也有。

小说《没意思的故事》中,契诃夫用温柔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形象。从老人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世间百态和人生的意义。

小说的故事很简单: 尼古拉六十二岁,身居要职,身体孱弱。快走到人生尽头时,他开始认真反思自己这一生。他猛然发现,近三十年来周遭的所有变化,让他既熟悉又陌生。尼古拉像一面镜子,家庭、学校、社会上的三教九流,都在他面前一一现出原形。反思过后,尼古拉的人生也将画上句号,而最后,他也给我们送上了最发人深思的祝福。

整部小说,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通篇都是老人的内心独白。乍一看有些碎碎念,但,越品越有味儿。小说想要表达的,是我们对人生本质的追问。这种追问,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现在和未来。几乎每个人都能从小说里不同人物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反思自己的人生。

01只有深刻的反思,才能带来灵魂的觉醒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句话搁在尼古拉身上,再合适不过。

年过六旬的尼古拉,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医学教授,同时还是枢密顾问官,能向皇帝直言进谏。他平时所结交的,不是学术泰斗,便是社会名流。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的身体越来越弱,他深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开始用写札记的方式反思自己的人生。随着反思的不断深入,他也看清了许多人生真相。

与他相濡以沫三十年的妻子瓦丽雅,从美丽姑娘变成了肥胖老妪,目光呆滞,一副蠢相,张嘴闭嘴都谈钱,庸俗不堪。他的一双儿女也不省心。女儿丽莎是音乐学院的学生,每年光学费就是一大笔开支,却不知体恤老父亲;儿子在华沙当军官,虽然已经成年,每个月却要家里给倒贴50卢布生活费。

讽刺的是,尽管拥有超高的社会地位,尼古拉一家的经济状况却早已入不敷出。为了强撑面子,他的家人还要喝高档酒、吃法国大餐,雇高级仆役。尼古拉一生淡泊名利,家人的虚伪做法让他十分反感,却又无可奈何。

生活中,尼古拉在孤军奋战,而在工作中,他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去。他的同事们只顾埋头做学问,不问世事。而学生们呢,只求能考试能及格,不挂科。所有人都在匆匆忙忙的赶路,却没有人停下来,认真反思人生的意义。

妻女、同事、学生等,都是世俗生活中的芸芸众生。他们日复一日麻木地活着,名利,是他们的生活重心,理想,对他们来说是多余的。

罗曼·罗兰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心灵的麻木,能杀人于无形。世俗生活让人们沉溺于琐事,渐渐地,许多人便沦为了生活的奴隶。尼古拉周围的人们就是这样,他们活得浑浑噩噩,精神空虚颓丧。然而,他们却并不自知。这一点,才最可怕。

路遥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而只有深刻的反思,才能带来灵魂的觉醒。尼古拉活了大半辈子,在六十二岁这一年,他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人生,他的灵魂也由此觉醒。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虚度了太多岁月,但此时的他已经年老体衰,根本无力去改变现状。

无力感,是六十二岁的尼古拉身上最显著的标签。

02理想与现实的对抗,是我们人生的主旋律

周围的人都在“低头拉车”,没有一个人“抬头看路”。身处在这种环境中,尼古拉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

好在,他还有个忘年交,这个人就是卡嘉。卡嘉是尼古拉同事的女儿,同事去世前,把小卡嘉托付给了尼古拉。

卡嘉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十四五岁时,她疯狂迷恋上了戏剧。后来,她带着父亲留下的六万卢布跟随一个流动戏剧社四处巡演,闯荡世界。最初,她给尼古拉的信中总是意气风发,渐渐地,信中的抱怨多了,她发现,她想象中的艺术和现实的艺术差距太大。

四处巡演期间,卡嘉未婚先孕,后来又被人抛弃,婴儿也夭折了。随着戏剧梦想的彻底破灭,卡嘉的人生也陷入了长久的迷茫状态。她当初的豪情,一点点被磨灭,最后都化作了尘埃。

生活是个大泥潭。尼古拉周围的人麻木昏聩,像泥潭里的互相抱团的癞蛤蟆,只有卡嘉棱角分明,像要挣脱泥潭飞向天际的白天鹅。

尼古拉和卡嘉名义上是养父与养女,其实他们更像是彼此心灵的避难所。他们在一起时,经常会探讨一些很深刻的话题。

比如卡嘉认为,戏剧水平整体下滑是因为演员素质太低,而尼古拉却认为,社会环境差才是造成戏剧水平低俗的主要原因。再比如,卡嘉觉得知识分子就该启发民智,而不该冷眼旁观社会怪相却无动于衷。尼古拉却觉得,知识分子除了冷眼旁观,并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

父女俩看似在探讨社会问题,其实他们争论的,是人生观的问题。女儿认为个人可以改变社会,父亲却认为个人的力量太渺小,根本无法左右大环境。

卡嘉和尼古拉,这一小一老,正是我们人生的缩影。卡嘉代表年轻时的我们,青春、莽撞、理想主义,屡屡在现实中碰壁,最后一事无成。这是卡嘉的悲哀,也是理想主义者的悲哀。尼古拉则是中老年时的我们,沉闷、乏味、心里有梦,却无力改变什么。

故事结尾,卡嘉失去了一切,她鼓足勇气找到了尼古拉,希望他能给自己的人生指明方向。然而,此时的尼古拉行将就木,对自己都无能为力,更不可能给她什么建议。最后卡嘉带着失望决绝离去,只留下尼古拉孤独的身影,和一句意味深长的祝福,“再会,我亲爱的!”

卡嘉的离去,预示着尼古拉青春的远去。那一句深情的告别语,也是尼古拉和自己青春的道别。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同时住着“卡嘉”和“尼古拉”。前者是理想,后者是现实。两人之间的对话,正是理想与现实的对抗。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理想与现实的对抗都是人生的主旋律,每个人都在这种激烈对抗中,艰难地活着。

03清醒地活着很痛苦,但总好过麻木与沉沦

尼古拉一直患有严重的失眠症,深夜里,火柴盒落地的声音、鸟儿的鸣叫等,都搅得他心绪不宁。

失眠本是生理现象,但尼古拉的失眠却别有寓意。这种失眠,是心灵觉醒的征兆。六十二岁的尼古拉伫立于芸芸众生之中,冷眼旁观着周遭的一切,享受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寂寥。

当一个人极其孤独时,他的自我意识便会觉醒。当自我意识觉醒后,这个人表现出来的,很可能是与大众的疏离。尼古拉与周围人格格不入,虚伪、麻木、低俗,都逃不过他的双眼。一边是庸常的生活,一边是灵魂的拷问,他的躯体在老去,而灵魂却在觉醒。

这个尼古拉,像极了《局外人》里的默尔索。这两个人看上去都相当冷淡,但在他们内心深处,都藏着一团烈火。冷淡,只是他们抗争社会的一种方式,他们的心,是热的。

相反,那些看似活得热闹非凡的人,却早已被世俗的力量绑架,沦为了生活的奴隶。很多人还没来得及活,就已经死了。他们的心,是冷的。

任何一个时代里,像尼古拉和默尔索这样的人,都是极少数。他们有着深刻的思想,不愿与众人同流合污,更不愿沦为生活的奴隶。他们清醒地活着,并甘愿承受由此带来的一切痛苦。

小说中,尼古拉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当人的内心缺乏比外界影响更高超更坚强的东西的时候,哪怕让他打个喷嚏也能让他失去常态。”

什么是“比外界影响更高超更坚强的东西”?我想无非是一种人生的信念。这种信念因人而异,却有一个共同点——能照亮我们的人生,并带给我们力量。找到这种信念,我们的人生将会无比笃定,找不到这种信念,活着就是自我摧残。

尼古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人生百态。小说的结尾,卡嘉怀着新希望,奔向了高加索,而尼古拉则留在了小旅馆里,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来临。“再会,我亲爱的!”是尼古拉的独白,也是他送给每一位读者的人生警句。

叔本华说:“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人生的意义因人而异,有人向生活妥协,有人向生活宣战。无论是哪一种,只要活得清醒,就不枉此生!

04最高级的智慧,是明知清醒很痛苦,却依然清醒地活着

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契诃夫年仅29岁。

写完小说后,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如果缺乏明确的世界观,就不是生活,而是一种负担,一种可怕的事情。”这句话,也正是这部小说想要告诉我们的人生真谛。

编辑李蓓蓓也说过一句话,和这部小说的主旨不谋而合。那句话是,“人生没什么意义,也正因此,你可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意义,而不是拿一个社会主流的意义套给自己。”

难得糊涂,一向是我们中国人推崇的人生智慧。但比它更高级的智慧,是明知清醒很痛苦,却依然选择清醒地活着。一个人如果无法让精神从现实中抽离,那他就不算真正地活着,他也永远也不可能从人生中获得希望和力量。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说:“人,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这句话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但在“活”与“死”之间,其实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停下脚步,仰望天空。

仰望天空,就是与自我对话。一个敢于自我对话的人,一定是活得很清醒。《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局外人》里的默尔索、《没意思的故事》里的尼古拉,都是这样的人。他们用清醒的头脑,对抗着这个混沌的世界,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

契诃夫是我最钦佩的作家,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没意思的故事》是他送给我们的人生礼物,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密码。

比如,作家刘心武就说, 50岁后他偶然读到这部小说,当时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发现人一旦衣食无忧后,往往就会变得平庸,变得没有追求。每次重读这个故事,他都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不断激励自己向前走。

契诃夫的小说就是有一种巨大魅力,能让你在不知不觉间,开始重新审视自我,重新审视世界。《没意思的故事》我一连读了三遍,合上它,心中突然映现出契诃夫的脸庞和一行黑字——

朋友,请清醒地活着!这样的活法很痛苦,但,这才是真正的活着,不是吗。

(完)

作者介绍:诸神的恩宠,资深互联网人,多平台签约作者。热爱读书、思考、写作,被朋友称为“行走的百科全书”。郑重申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抄袭或洗稿必究。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在残酷的生活面前 你要做奴隶还是做主人?这位老人告诉你答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65岁老人亲身经历告诉你 想要老年幸福生活要做3件事

65岁老人亲身经历告诉你 想要老年幸福生活要做3件事

子女,儿女,父母,老人,教育,儿女们,个人爱好,兴趣爱好,孩子,时候,距离,责任,不可以,准备好,当一个,很多时候,给孩子,成龙,导语,亲情,主动权,个人,事情,人学,养老金,前提,大半生,孝敬父母,家庭,家门

2013-06-03 #经典故事

三位退休金上万的老人告诉你 老年有钱 也不一定就过得“滋润”

三位退休金上万的老人告诉你 老年有钱 也不一定就过得“滋润”

王大爷,身体,刘大爷,家庭,时候,虽然说,老伴,了一定,个儿子,年龄,大儿子,孩子,物质,生活,小儿子,不能够,年轻时,生活中,好的,现实,儿女,原因,好吃懒做,感情,日子,财富,没有钱,他觉得,属于自己,年轻的时候

2011-12-22 #故事阅读

两位老人用经历告诉你:到底养个什么样的孩子 晚年才过得舒坦?

两位老人用经历告诉你:到底养个什么样的孩子 晚年才过得舒坦?

孩子,老爷爷,儿子,老人,女儿,老伴,孙女,蓉蓉,子女,村里,一个人住,孩子们,生活中,外嫁,孙子,家庭,时间,父母,生活,干干,了房,女儿家,将家,都会,防老,民间,传统,上有老下有小,个人,乡亲

2012-03-26 #经典故事

126位清华金婚老人告诉你 什么是这世间最甜的情 最美的爱……

126位清华金婚老人告诉你 什么是这世间最甜的情 最美的爱……

夫妇,清华大学,两个人,王家,郑继,孩子,时间,张培亮,婚姻,工作,胡天,京剧,时候,辈子,半个世纪,家庭,爷爷,金婚,生活,名的,航院,清华,这么多年,那时候,印象,奶奶,妻子,学生,岁月,年纪

2020-05-05 #故事大全

最美老人美在哪里?四川“最美老人”和“孝亲敬老楷模”事迹告诉你

最美老人美在哪里?四川“最美老人”和“孝亲敬老楷模”事迹告诉你

四川,孝亲,楷模,老人,刘端,事迹,公益广告,养老,柑橘,吴桂英,秦龙,什么是,公公,展示会,故事,执着,文化,梦想,评选活动,杂交,服务,养育之恩,李丹,尚满天,融生,四川在线,将家,幸福社区,新时代,乐山市

2008-02-15 #小故事

疫情阴影下独居老人如何安稳生活?合肥这个社区给出特色“答案”

疫情阴影下独居老人如何安稳生活?合肥这个社区给出特色“答案”

老人,疫情,小区,胡莹莹,滨湖,薛正,口罩,志愿者,独居老人,服务,刘忠,世纪社区,元宵,服务队,吴大爷,居民,儿子,志愿,电话,网格,视频,高龄,丁先,乐为,连心卡,郭秀英,生活,隔离,子女,孙女

2010-08-15 #经典故事

夫妻异地生活 女人想老公了怎么办?4个过来的女人告诉你答案

夫妻异地生活 女人想老公了怎么办?4个过来的女人告诉你答案

老公,女人,生活,夫妻生活,时候,男人,工作,夫妻,异地,我和老公,才能,时间,异地恋,县城,彼此之间,感情,日子,欲望,刚结婚,就过去,忠于爱情,我们两个,生活在,那天晚上,在一起了,百家号,张爱玲,司里,应是,了房

2009-10-07 #故事大全

一位耄耋老人的真实故事告诉你赌博到底能不能戒

一位耄耋老人的真实故事告诉你赌博到底能不能戒

老人,人生,岁月,房子,池塘,枯树,经历,车子,阳光,黄金,麻将,娱乐,一切都,什么都,年轻的时候,搓麻将,这玩意,阳光下,没有了,中依,双干,后人,小区,太阳,妻子,时候,影子,年少时,志气,无法挽回

2012-09-09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