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援鄂篇」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方舱里的故事——在这里并肩度过 在这里一同成长

时间:2017-01-23

3月4日满月这天, 爸妈给她发了一段视频,两个孩子和外婆抱在一起,开心地给她唱歌

提示:本文共有 203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石鹃娟 文】从2月4日出发前往武汉,章婷到方舱医院已经一个月了。3月4日“满月”这天, 爸妈给她发了一段视频,两个孩子和外婆抱在一起,开心地给她唱歌。妈妈对她说:“家里很好,就等你从方舱回来”。

听着孩子们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章婷心里何尝又不是记挂着自己的爸妈,对比临出发时老母亲的担心紧张,她越是看着妈妈在视频里笑着宽她的心,越是百感交集,忍不住流眼泪。作为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第二批援湖北医疗队两名护理人员中的一位,章婷也是医院里最早一批请战上前线的护士。当时各地都防护管控严格,她去武汉的消息让妈妈担心得几个晚上没睡好觉。“养儿方知父母恩,待女儿回来再好好孝敬二老,亲爱的爸妈辛苦了!”章婷在朋友圈动情地写道,因为她深知,自己在方舱工作有多忙碌,爸妈在家就有多操劳。

多角色担当

作为当地的地标建筑,洪山体育馆是武汉市最早一批改造的方舱医院,其中C分区由江西队与青海队共同管理。方舱里条件不同医院,护理人员总要身兼多职,多角色担当,身为小组长的章婷更是如此。

章婷每次进舱前都会仔细检查每位组员防护服的严密性,重复性地认真交代做好自我防护,保证组员安全上下班。她对组员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只有自我防护到位才有资格护理患者。”防护服及口罩的严密包裹,让有些组员进舱没多久就出现不适,为保证安全、保存战力,她都第一时间让她们先出舱,自己接替她们的工作。

量体温、采血、采集咽拭子、对接出入院病人、整理床单、发药,还要帮助患者送三餐、为新患者发放生活用品……大到化验结果小到一针一线,章婷对于患者的需求都尽量去解决。“患者也不容易,有的一家几口都确诊,但是被分配到不同的地方治疗,所以尽量满足,让他们心里舒服些。”她说,比起工作任务繁杂,她更怕病人有需求也不说。

在护理岗位多年的章婷之前因腰椎问题住院治疗过,拍片子的医生说“这腰椎看起来像50多岁”,日常搬运三餐、水果和牛奶是她最痛苦的事,但作为大姐姐她必须以身作则,所以每次都忍着疼痛带头动手。

护士除了护理工作外,还会承担保洁员、送餐员甚至电工、修理工等多个角色任务,为200多名病人送餐、检查地面线路安全、安装被踢坏的线盒。为确保所有工作全部按质按量完成,确保舱内所有用物全部归位,章婷每次都是最后一个离开方舱。她笑称自己既是护士,又是管家婆。

寒夜的守护

为防止病毒传播,方舱不能开空调,患者们也都是使用电热毯。凌晨的舱内非常冷,章婷的腰尤其受不了,更麻烦的是,舱内晚十点统一熄灯,为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尽管如此,她依旧没有半点松懈,严格坚守夜班准则。她和组员们用小台灯作工作台照明,持手电筒,一个个床头交接,严密巡视,确保病人都在,确保生命体征都正常。有患者起床上厕所,大家也会打手电筒上前帮忙,防跌倒。

“因为没有中心吸氧装置,所以我们经常要搬运氧气筒。地上有改建的线路盒,晚上拿着手电筒也不容易看清,护士们还穿防护服带着护目镜,有时候都差点摔跤。后来运氧气筒有推车了,但是地上的线路盒还在,所以大家在线路盒两边粘上小木板防护,但木板又经常会跑偏要调整……”章婷描述夜班的一个工作情景,她说,方舱里就是这样,有很多不便,但大家都不断想着方法克服。

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这些天使们依旧乐观积极,努力创造条件,撑起了方舱内一个个难眠之夜,悉心守卫着众多患者的生命安全。

“谢谢”最动听

章婷说,在方舱听得最多,也是最动听的话,就是简单“谢谢”二字。“这里的护患好像一个大家庭,每次发放三餐,患者会主动帮助我们分餐;我们护士基本都是年轻小姑娘,特别是在搬运整箱物品时,穿着厚重防护服行动及其不方便,患者们都会主动帮忙。”

“每当我把餐盒一份份发给患者时,都会听见他们道谢;每当上前给患者打针护理,会听到他们道谢;每当有患者出院,他们更是表达感谢……隔着防护服,行动虽然不利索,但依旧能感受到他们说话时的内心真挚。”章婷说,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简单的一句道谢的话,对于护理人员来讲,就是多一次互动,更透露着患者的健康状态。大家也会借此鼓励患者继续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回家。“方舱内多数患者都精神满满,对生活充满希望,这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了更大动力。”

一个月下来,章婷所在的“江西护理队”一共出院了221名患者,她们的“江西护理排班模式”被制定成模板推广到了青海、广西、河北等医疗护理队,她们获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江西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而她个人也不断成长,患者的信任、肯定让她更深刻体会到,治疗之外最重要的辅助剂就是用心关爱、从细微处温暖。

“方舱医院”是我们国家在疫情时期的一个特殊产物,是国家应对疫情和发展进步的一个见证。对于章婷来说,从未有一段工作经历,像这次一样,感觉与患者那么亲近,感受到自己在跟随祖国成长。

这一“疫”,这一段时光。

医护患者,前线后方。

肩并肩一起度过,心连心一同成长。

写出方舱精神,撑起中国脊梁。

(来源: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技术编辑:陶楷

责任编辑:陈姗

审核:付必蓉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援鄂篇」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方舱里的故事——在这里并肩度过 在这里一同成长”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全力服务患者——九江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的暖心故事

全力服务患者——九江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的暖心故事

患者,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疫情,王先生,团队,朱主,症状,膝关节,骨科,髋关节,刘医生,肺炎,家属,小李,护士长,风险,颈椎,检查,前交叉韧带,术前准备,腰腿痛,吕慧,才来,朱述,汪大,医务科,和家,医务人员,万难

2012-10-15 #故事阅读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演练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演练

发热门诊,患者,我院,胡志坚,医务科,医生,应急,副院长,云南,能力,护士,来源,肺炎,防控,应急救援,核酸检测,公卫科,相关检查,工作人员,九江学院附属医院,人员,专家,一楼,专家组,九江,作者,外防,内防,分管领导,原则

2012-10-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最可爱的人 呼吸二科的战疫故事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最可爱的人 呼吸二科的战疫故事

患者,疫情,工作,主任,日子,我院,护士长,病区,李强,袁护,一线,儿子,人员,人人,亲人,战士,武汉,湖北,白衣战士,科室,防控,隔离,张婷,科里,袁晓英,陶楷,责任编辑,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我的家,最前线

2018-11-17 #长篇故事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团委学生会积极组织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团委学生会积极组织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学生会,团委,居民,疫情,责任,临床医学,体温,所在地,肺炎,院团委,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等同学,丁一,刘佳,张春柳,张嘉,张露,王峥,杨宁,肖文,胡承,袁莹,郭榕,黄旭,和村,高速路口,动态,党旗,中站

2016-11-06 #故事阅读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战疫英雄事迹感动高校师生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战疫英雄事迹感动高校师生

李强,医疗队,武汉,江西,患者,九江,医疗,疫情,病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医护人员,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武汉市第五医院,事迹报告,人员,使命,学子,医生,医务人员,所在,时间,语言,物资,英雄,队员,伍中,中经,呼吸内科,报业,最前线

2018-01-27 #小故事

疫情面前他们义无反顾——来自九江学院附属医院防控一线的故事

疫情面前他们义无反顾——来自九江学院附属医院防控一线的故事

医护人员,疫情,医院,医务人员,火车站,吃吧,人员,医生,家人,岗位,旅客,流行语,电话,肺炎,行政,工作,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义无反顾,大敌当前,任大清,伍中,夏莉,林主,詹永,陈晓丽,上早,任和,发热门诊,回家吃饭

2018-01-25 #故事阅读

疫情的感动瞬间——记录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护理人的抗疫故事

疫情的感动瞬间——记录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护理人的抗疫故事

九江,病区,医院,疫情,护士长,护士,隔离,妈妈,耳鼻喉科,突击队,领头雁,隔离病房,回家,工作,医务工作者,让我去,孙梦,李丹,比大,熊梅,科里,钟乐,医护人员,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并加,最前线,附属医院,一线,一笑而过,不计报酬

2020-07-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万众一心 防控疫情舍小家为大家——来自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疫情防控一线的故事

万众一心 防控疫情舍小家为大家——来自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疫情防控一线的故事

患者,急诊,护士,手术室,护士长,工作,微创外科,张乐,科里,科第,小组长,今天晚上,一线,医生,同事,组员,值班,6月份,不例外,一致好评,不回家,凌晨时分,尽心尽责,怎么还,我不放心,虽然有,舒一口气,吃苦耐劳,一丝不苟,不良情绪

2020-05-27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