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巾帼英雄花木兰:一个从乐府诗走进迪士尼电影的中国符号

时间:2017-01-24

阿不故事花木兰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44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原标题:巾帼英雄花木兰:一个从乐府诗走进迪士尼电影的中国符号

2019年7月8日,真人版《花木兰》预告一经推出,立刻霸屏微博热搜榜,并引发全球网友热议。作为第一位迪士尼亚裔公主的扮演者,刘亦菲一身红装、长发飘飘,行云流水的打戏,颇能见出木兰的英姿飒爽。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在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这个故事经历了民歌、诗词、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电脑游戏等不同表现形式,情节不断延展、丰富,木兰的形象也经历着不断的改变与刷新。

木兰,已然成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从《木兰辞》到《花木兰》,既呈现出了木兰故事在孝道、英雄、女性认同方面的精神价值,也折射出了东西方文化在当代契合、交融的一种可能。

1、孝道,建立在双向爱的基础上

木兰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宋代郭茂倩主编的《乐府诗集》中的《木兰辞》。据考证,这首民歌大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后,经过隋唐文人的润色,最终在宋代进入文学作品领域。

这部长篇叙事诗歌颂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明代万历年间,徐渭的杂剧作品集《四声猿》中,《雌木兰替父从军》正式赋予了木兰“花”姓,并增添了战争结束后,木兰嫁给王郎的情节。

此后几百年间,木兰的故事被以各种艺术形式进行改写:

从1912年京剧大师梅兰芳演绎的京剧《木兰从军》,到1926年木兰故事第一次被搬上银屏;从1995年台湾卫视轰动一时的电视剧《排山倒海花木兰》,到1998年《花木兰》第一次跨出国门,为迪士尼带来达3亿美元的收入,成为迪士尼利润最高的影片之一。

木兰故事由最初的几百字,演变到上百万字;由最初的叙事诗,发展到各种叙事艺术形式(民歌、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歌剧、舞蹈、游戏);由最初中国的一个传奇故事,成长为全球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

木兰故事里深刻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备受传统文化褒扬的“孝道”。

《木兰辞》中,木兰从军的缘由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亲入了大汗点兵的名单,木兰不忍心父亲病弱之躯还要披坚上阵。作为家中长女,她只能以此尽孝,替父出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百善孝为先”,《孔子》在《孝经》中说,“人之行,莫大于孝”,“夫孝,德之本也”。而木兰对父亲的“孝”也是这个故事得以流传的核心价值。

而与孝难以分离的另一种价值,则是“忠”。中国传统社会体制的基础是人伦,家国一体,为父母尽孝即是为国尽忠。

如唐朝诗人韦元甫便曾在《木兰歌》中说:“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清代田瑗的《木兰将军记》则从“忠孝两全”的方向论述了木兰与历代巾帼英雄的不同之处,再一次强化了其道德意义。

某种程度上,木兰身上是承载着道德教化的考量的。木兰替父从军,更多的是为了符合传统文化的“道德”,而缺失了一个平常人的血肉,这同我们当代的一种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也是有所不同的。

而在西方人那里,迪士尼在制作《花木兰》时 ,更多的是从一种现代及西方的视角,来重新塑造木兰的形象。

木兰离家从军,不再仅仅出于“孝道”的一种被动的责任,而是出于主动的对父亲的爱。在动画片《花木兰》中,增加了父女在花园中亲密无间的谈心场景。

在这里,父女之间的爱是双向的。

从孝道到双向的爱,东方传统意义上的花木兰被赋予了新的形象与内涵。这既是一种具有普世价值观的体现,也无疑更切合当代人对“孝”这一意义的认知。

孝道,建立在双向爱的基础上,不是“应当”,而是“愿意”,不是被动的责任,而是一种主动享有的权利,感恩的权利,爱的权利。

2、公主并不总需要王子拯救

在我国历朝历代木兰故事的书写中,木兰的英雄气概、传奇经历都是最被浓墨重彩的地方。

中国古代社会,女性地位低下,三从四德如牢笼般紧紧束缚着她们。沙场残酷,木兰敢于替父从军本身就需要难得的勇气。而她女子的身份,要女扮男装混入周围全部是男性的军队里,所要承受的将不仅仅是心理上,更是来自生理上的巨大压力和随时可能被识破所带来的后果。

从这一意义上说,木兰替父从军便意味着要冲破女性身上的沉沉镣铐。

她非凡的勇气、过人的胆识、临敌作战时的威猛,都打破了人们对女性柔弱、怯懦这一固有的印象。木兰的传奇故事,正是对传统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一种反抗。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尽管《木兰辞》中对木兰战争生活的描述仅是寥寥数语,我们还是可以想象到战场生活的惨烈。

能够隐藏女子身份十余年而不被发现,需要惊人的毅力与谨慎;而能够从骸骨遍地的战场生还且战功赫赫,则更令人惊叹与钦佩。

而无论是在1998年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里,还是在2019年真人版《花木兰》短短一分多钟的预告里,我们都可以看到木兰巾帼英雄形象的延续。

唯一不同点在于,它强化了木兰身上的个人主义价值体系,更为符合当代人的价值观。

在传统的西方影片中,金发公主往往被困在城堡中,等待着英俊的白马王子的拯救。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开始拥有独立的人格,开始争取和男性平起平坐的地位。

从《灰姑娘》到《美女与野兽》,从动画版《花木兰》到真人版《花木兰》,迪士尼一直努力阐述着的——

女性不再是等待英雄来拯救的花瓶,公主并不总需要王子来拯救,她们也可以做自己乃至世界的救世主。

动画片中,在雪地战役里,木兰深受重伤,在医治过程中,木兰女性的身份被发现,遂被残忍地丢弃在冰天雪地中。

而木兰却是凭着坚韧的意志,不仅拯救了自己,还以一个女性的形象,救出了男权社会的最高象征——皇帝。

木兰成为整个国家的英雄。

木兰这一全新形象,也成为当代独立女性的一种映射。她们积极进取、自信独立,她们不需要依赖别人,而是主动掌控自己的生活。

3、对自我性别的认同,才是真正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中国古代有许多女扮男装的故事,如女扮男装读书的祝英台、女扮男装经商的黄善聪,女扮男装从军的花木兰。这些故事往往因为其易装的传奇性而为人所津津乐道。

但在其背后,反映出的却是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形态。许多领域禁止女性进入,她们只得以一种男装的形式,经由“男性化”获得世俗社会的认同。

在《木兰辞》里,较为明确提及男女性别的有两处:

一处是篇末的点题之语,“雄兔脚扑朔,雌兔脚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模糊男女之间的分别,男子能做的事,女子一样可以做到;

一处是木兰从战场归家后的场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段文字不仅细致描摹了木兰脱下军装、换上女儿装束的过程,且我们能从轻快流动的节奏中,感受到木兰重回女儿身的喜悦。

在20世纪以来的讲述中,前一处总是被特别强调,突出木兰的英雄气概,而后一处却是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淡化了木兰作为女性的一面。这和近代中国在女性解放上出现的一些误区有关。

五四启蒙大潮以来,中国女性解放意识开始萌发,他们开始具有了独立精神和男女平等的意识。一些女性在传统男性领域上获得的成功,为世所瞩目。

然而在这期间,也难以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误区,较明显的就是对“男性化”和“社会化”的无限崇拜。似乎只有放弃女性的性别特征,抛弃女性所独有的一些精神气质,女性才能得到解放。

如所谓的“不爱红妆爱武装”、“铁姑娘”,对“职业女性”的过分推崇,和对“家庭妇女”的鄙视,都是对女性自我性别的一种刻意忽略与否定。

而在动画片《花木兰》中,有一点十分值得肯定的就是,它否定了极端女权主义者的观念。

木兰的身上,既有着巾帼英雄的豪迈气质,也有着女性强烈的个人意识。她聪明、勇敢,也淘气、顽皮;她在战场上如男儿般厮杀,然而面对爱情,她仍然会表现出女性细腻柔美的一面。

它所讲述的并不是一个女性对抗男性的故事,而是一个年轻女性寻找并展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故事。能够跨越国别和种族的鸿沟,这样的故事,才是真正具有着普世的价值和文化魅力。

某种程度上,这不再是我们传统的那个木兰的故事,而是属于当代人、具有当代价值的木兰。它承载着古老中国千百年的文化变迁与发展,也呈现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所达至的一种交融。

真人版《花木兰》,尽管在妆容、文化背景设定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却无疑折射出了未来东西方文化交融与契合的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

吴保和.花木兰,一个中国文化符号的演进与传播——从木兰戏剧到木兰电影.上海大学学报

移星.从《花木兰》、《功夫熊猫》看好莱坞眼中的中国文化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巾帼英雄花木兰:一个从乐府诗走进迪士尼电影的中国符号”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刘亦菲饰演迪士尼公主花木兰 装修尽显巾帼柔情

刘亦菲饰演迪士尼公主花木兰 装修尽显巾帼柔情

刘亦菲,木兰,迪士尼,花木兰,动画电影,动画,楼梯,海报,装饰品,一角,家装,懒人,窗帘,碎花,预告片,沙发上,巾帼英雄,再世,多让,高强,中国风,龙猫,中国,一身,东东,主场,元素,人心,传统,内心

2020-01-06 #故事阅读

花木兰电影观后感300字

花木兰电影观后感300字

花木兰,中国,电影,观后感,迪士尼,奶奶,女子,故事,角色,秋瑾,中国元素,动画片,事迹,动画,点点,疆场,老奶奶,老人,做一个,哪里有,巾帼英雄,任长霞,冯婉贞,梁红玉,木须龙,高辉,诗中,校尉,小小天地,家有

2016-06-16 #故事阅读

从电影《花木兰》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电影《花木兰》看中西文化差异

花木兰,祖先,形象,木兰辞,西方文化,中华文化,态度,单于,迪士尼,中西文化,女性,父亲,影片中,传统,个人主义,中国,动画电影,原因,女儿,差异,男儿,电影,观念,分析,中国文化,最直接,巾帼英雄,三从四德,中国味道,中国元素

2016-02-08 #小故事

从北朝民歌到迪士尼动画 “花木兰”形象到底经历了什么变化?

从北朝民歌到迪士尼动画 “花木兰”形象到底经历了什么变化?

花木兰,木兰,故事,形象,动画电影,替父从军,戏剧,木兰辞,动画,文化,色彩,中国文化,北朝民歌,迪士尼动画,巾帼英雄,剧情,将军,场景,女权,思想,情节,方面,电影,皇帝,梅兰芳,中美,价值观念,光影,光线,写实

2012-12-05 #小故事

《花木兰2020》披着中国故事外皮 却一点都不懂中国文化的电影!

《花木兰2020》披着中国故事外皮 却一点都不懂中国文化的电影!

迪士尼,花木兰,刘亦菲,影片,甄子丹,李连杰,中国,电影,木兰,好的,剧情,动作,场面,故事,中国文化,主要原因,剧情电影,大战争,就只有,是一部,巾帼英雄,卡罗,妮基,巩俐,由华特,连李,连杰,郑佩佩,天子,领衔主演

2011-01-30 #小故事

《花木兰》:09版赵薇版PK刘亦菲版 谁更具有巾帼女英雄气质?

《花木兰》:09版赵薇版PK刘亦菲版 谁更具有巾帼女英雄气质?

刘亦菲,花木兰,赵薇,图片,网络,影片,气质,演技,观众,演员,迪士尼,女演员,人物,全球,剧中,电影,声明,一角,史诗,小时,影迷,明星,时候,故事,深刻印象,票房,还珠格格,表演,仙女姐姐,女主角奖

2014-04-20 #短篇故事

刘亦菲《花木兰》首映 影帝影后助阵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刘亦菲《花木兰》首映 影帝影后助阵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花木兰,刘亦菲,甄子丹,电影,木兰,迪士尼,观众,李连杰,巩俐,国际,故事,影片,演员,真人版,动作,动画版,原版,女儿,好莱坞,角色,音乐,侯梦瑶,李广,赵薇,袁咏仪,仙女姐姐,替父从军,女演员,巾帼英雄,都会

2016-04-13 #小故事

迪士尼双语电影故事·经典珍藏:花木兰

迪士尼双语电影故事·经典珍藏:花木兰

迪士尼,双语,迪士尼英语,孩子,电影故事,经典,系列图书,花木兰,家庭版,故事,英语,科学,图书,音频,英语学习,主题,中英,儿童读物,意愿,方式,理念,种类,系统,能力,高品质,不对称,英语学,量身打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兴趣

2020-08-05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