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连线抗击新型肺炎最前线」(291)14天 隔离病区的故事

时间:2017-02-13

2月10日下午,该院进入隔离病区的第一批21名医务人员完成了14天的值守,从一线撤离,进行集体休整,将经过14天的定点医学观察后,再赴工作岗位

提示:本文共有 185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13日讯(通讯员 胡雅萍)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是衡阳市新冠肺炎的定点救治医院,截至2月11日,已有13人治愈出院。2月10日下午,该院进入隔离病区的第一批21名医务人员完成了14天的值守,从一线撤离,进行集体休整,将经过14天的定点医学观察后,再赴工作岗位。

隔离区里环境如何?隔离区的医护人员都经历了什么?隔离区里发生了什么动人故事?2月11日,南华医院隔离区首批轮换修整的医护人员述说着抗疫第一线隔离病区里的感人故事。

邓立普教授:“每一次打开隔离区的门,都有一种送孩子上前线的感觉”

今年57岁的邓立普,是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也是南华医院抗击“新冠肺炎”临时党支部书记。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他是中国第十三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长。2020年1月28日,他再次披挂上阵,带队进入了南华医院隔离病区。

▲邓立普(前一)与隔离病区医护人员共同度过的元宵佳节

作为长者,他说,每次打开隔离区的门,送医生护士们进去工作的时候,都有一种送孩子们上前线的感觉。他会像严父一样一遍又一遍地督促他们:戴好口罩,穿好防护服,要严格按照个流程操作。因为即使在口罩帽子、防护服、隔离衣、防护眼罩、面屏与两三层手套的保护下,他们仍有被感染的风险。在隔离区工作的这14天里,每天结束高强度的工作后,看着这些孩子们被汗水侵泡出褶皱的双手和脸上护目镜的压痕,作为团队负责人的他心里都五味杂陈。

虽然第一批进入的医护人员已经撤离,但邓立普选择继续留在隔离病区,确保与第二批医护人员做好无缝对接,他们能够完全熟悉整个工作流程后才离开,确保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做到“零感染、零死亡”。

感染科主任钟哲峰:每天喝进的水就是两包中药汤剂

刚开始穿防护服时,缺氧、脱水的感觉很明显,再加上防护服较为笨重,说话、行动十分费劲,“从刚开始坚持一小时,到后面一个半小时,再到后来两个多小时,我们能坚持更长的时间了。”该院感染科主任钟哲峰开玩笑说,经过这次强化锻炼,我们再去高原缺氧地区,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反应了。

▲身着防护服的钟哲峰

钟哲峰回想这些日子的点点滴滴,他说最让他感动的是身边这群小护士,每天吃中饭的时候,听到她们的病房“趣”事:”为了预防感染,又要保证七八个小时不上厕所,每天就喝两包中药代替身体补水量“。他感到十分震撼,医生不易,护理人员也不易。

感染科护士长张丹丹:最难忘的除夕夜

今年38岁的张丹丹,是南华医院质量评价办副主任、原感染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当天是她坚守岗位的第二十二天,在送出了第一批队员后,为确保与二队无缝交接,仍在隔离区坚守。

这是除夕夜里隔离病区收治的第一位确诊病人,是一位军嫂,她的丈夫在武汉某部队,她去探亲时感染的。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感染病毒的她选择独自坚强面对,没有告诉坚守疫区的丈夫。“年三十怕她觉得孤单,我和胡曦特意去病房陪她过除夕。那位军嫂感动地说,这是她人生当中度过的最难忘的除夕,其实我也是!” 护士长张丹丹通过一张照片动情地讲述着。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张丹丹的防护服背后不仅写了她的名字,还写上“江戎隽妈妈”五个字。在进入隔离病区的前夜她想了又想,还是决定把儿子的照片随身带进了病区办公室。她言语间有点哽咽:“每天换班休息的时候,睡觉的时候,都会看看儿子,很想他!”

护理一组组长杨玲:“如果有需要,我随时可以再上一线。”

“我在感染科工作近十年,我有经验,让我上。”51岁,作为一名工作28年的老呼吸科护士,不是党员的杨玲当初为什么会义无反顾的报名进入隔离区?她说:“我的孩子今年已经23岁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我没有后顾之忧。”“我是一名老护士,有丰富的经验,有能力可以保护好自己和同事。”当问到等待休整14天后是否还会选择再进隔离区时,杨玲毅然表示,如果有需要,我随时可以再上一线。

又苦又累,没有哪一天不是忙到筋疲力尽。这是杨玲在隔离病区护理的感受,也是每一位护士的常态。“带着二三层的手套,打针的时候血管位置不好摸。”杨玲说,“不仅仅是行动上的不便,连说话都要靠吼,有时候嗓子都叫哑了。”

杨玲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 为了战胜这场疫情,我们都坚守在不同的岗位,肩负重任,努力前行。

借邓导分享的一句名言共勉: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

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2020年的这个春节是全国人民难以忘却的历史,是在以后生活中无数次会被记忆唤醒的日子。致我们这些可亲可敬白衣战士及很多各行各业在一线默默付出的战神。中国加油!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连线抗击新型肺炎最前线」(291)14天 隔离病区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连线抗击新冠肺炎最前线」(380)党员抗疫故事|傲霜凌雪是梅香

「连线抗击新冠肺炎最前线」(380)党员抗疫故事|傲霜凌雪是梅香

罗玲,患者,工作,病区,肺炎,隔离,长沙市第一医院,外科,党员,口罩,团队,情绪,流程,疾病,科室,隔离病房,杨玲,梅深,大众卫生报,北院,加油打气,党支部,中心,人员培训,亲力亲为,信心,傲霜凌雪,公共卫生,初心,医疗

2009-08-26 #故事大全

「党旗高扬战疫一线」乔甫:四川逆行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线第一人

「党旗高扬战疫一线」乔甫:四川逆行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线第一人

雷神山,医院,流程,患者,培训,病区,医院感染,武汉,医疗队,肺炎,防控,医务人员,情况,措施,疫情,疑似,知识,指导,个人防护用品,手卫生,最前线,管理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成都,人员,区域,医生,四川,同道,建议

2014-07-16 #长篇故事

「连线抗击新型肺炎最前线」(253)抗疫日记(一):用文字记录下那些平凡而感人的瞬间

「连线抗击新型肺炎最前线」(253)抗疫日记(一):用文字记录下那些平凡而感人的瞬间

医院,妈妈,工作,患者,肺炎,周洲,救治,长沙市第一医院,一线,孩子,疫情,病人,防护服,隔离病房,隔离,新型冠状病毒,医护人员,公共卫生,中心,信念,勇士,团队,女儿,小时,开心果,战友,早餐,父母,理想,病区

2015-08-17 #故事阅读

「连线抗击新型肺炎最前线」(279)抗疫日记(二):用文字记录下那些平凡而感人的瞬间

「连线抗击新型肺炎最前线」(279)抗疫日记(二):用文字记录下那些平凡而感人的瞬间

女儿,唐阿姨,中心,长沙市第一医院,救治,工作,妈妈,爸爸妈妈,防护服,北院,隔离,公共卫生,医院,病区,长沙市,患者,爱人,爸爸,疫情,科室,病房,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冬笋,勇士,医生,同事,团队,定点,婚期

2010-12-22 #故事阅读

「连线抗击新冠肺炎最前线」(477)讲述|邵阳市中心医院隔离区:爱与温暖让我们斗志

「连线抗击新冠肺炎最前线」(477)讲述|邵阳市中心医院隔离区:爱与温暖让我们斗志

患者,肺炎,邵阳市中心医院,杨爷,回家,隔离,家人,疫情,医护人员,妻子,护士,病区,老人,工作,救治,一线,助听器,医院,孩子,病人,隔离区,隔离病房,姚金,袁艳,名医生,大众卫生报,奶奶,家属,小孩子,感觉

2009-04-19 #故事会

她故事丨临危受命 她带领护理团队坚守珠海战疫最前线……

她故事丨临危受命 她带领护理团队坚守珠海战疫最前线……

珠海,疫情,病区,工作,五院,肺炎,中大,护理人员,患者,专科,医护人员,团队,小时,隔离,医院,医疗,护士长,速度,防治中心,临危受命,奇迹,定点,意志,手机,病人,病毒,社会,通知,钢铁,救治

2019-01-15 #长篇故事

防疫最前线“我们感动了很多人 病人也在感动着我们”

防疫最前线“我们感动了很多人 病人也在感动着我们”

医疗队,湖北,疫情,防控,队员们,医院,方舱,防护服,医生,口罩,患者,护士,武汉,护目镜,医护人员,中心医院,东莞市,老人,援助,王浩,仓前,市妇幼保健院,客厅,物资,病区,肺炎,视频,需求,工作,战斗

2010-11-30 #故事阅读

你们最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在疫情最前线的战士们

你们最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在疫情最前线的战士们

疫情,石贵,李艳红,魏芳,医院,女儿,工作,中心医院,科室,驻马店市,感染性疾病科,石晶,肺炎,医护人员,防控,护士,父亲,病区,彭佳佳,慧敏,隔离,感染性疾病,映象,一线,小时,同事,患者,护士长,救治,杜晓

2019-12-26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