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论语》中的礼(下)

时间:2017-02-22 22:50:22

相关推荐

《论语》中的礼(下)

春秋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西周宗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乱频繁,下层民众苦不堪言。生活在这种历史环境下的孔子自然将目光更多投向了现实社会:他的学说以做人和为政两方面为主,以恢复社会的稳定和谐为直接目的,教化的对象则是以各国君主为首的全体社会成员。礼的作用是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使仁通过合乎礼节的仪节规范表现出来。《论语》中礼的作用可以做如下归纳,下以《论语》中条目举例:

1、 做人方面的礼:

《颜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段话是解释仁礼关系最重要的一段话。大意为通过内心的约束,可以使自己不去做不合礼仪的视、听、言、动等各种行为,就算是达到仁的境界了,这其中自己的努力是至关重要的。“克己复礼”是孔子为所有人指出的修行方法,是“仁礼合一”的具体表现。

《八佾》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段话仍是讲仁礼关系的,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在内心达到仁的标准,那么外在的礼乐都虽有约束但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表明要求遵守礼乐制度的同时,孔子更注重人们内心对仁的准求,希望人们可以达到“内仁外礼”的标准。

(2)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甯戚。”这段话大意是林放向孔子请教礼的本义,孔子说:“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呀!普通的礼节与其奢侈浪费,不如节俭一点;丧礼表面的悲伤容易表露,但我觉得心里真正的悲痛才是最重要的!”在这里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相比于外在形式,孔子更看重人们在行事时内心的感觉是否合于礼的要求,即“克己复礼”。

(3)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子夏以《诗经》中赞美女子美貌的诗句请教,孔子说先要有“素”即良好的基础,加以“绘”才能够成就美丽的容貌。子夏于是回答:“礼的位置是在(仁)后的吗?”这个回答由于契合孔子的观点,得到了孔子的赞许。这段话仍在讲礼作为外在的仪节,应与内心的感受相对应,因而“礼后”。

《雍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这段话是可以认为是孔子对君子个人修养的建议,也可以当成孔子为君主统领下属所提的建议。“文”指“六艺”为主的知识体系。一个人有“文”的内在,加上礼的约束,内心可以接近仁的境界,行事也不会违背道义。

2、为政方面的礼

在为个人提出修身方法的同时,孔子给各国君主或真正的执政者提出了为政的一些方略,可以概括为“仁政德治”。

《为政》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可以看作孔子针对当时社会情况而提出的为政方略的高度概括。孔子认为刑治无法使民众从内心安于统治;只有用道德感化引导,用礼仪来约束的礼治才可以让民众真心归顺,社会安定。西周“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制度被打破。以礼治国,用道德引导,“礼下庶人”可以说是孔子对原有政治体制的一大改革。

《学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八佾》⑴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⑵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里仁》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以上各段都可以看作是孔子对以礼治国思想的具体解释,为君之道、君臣之道都强调依礼而行的重要性,这里的礼不仅仅是具体规范准则,而被复予了仁的某些含义,如“和”、“让”、“敬”、“忠”、“信”等,可以概括为“融仁入礼”的礼治思想。

《先进第十一》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孔子任用官吏的标准可以由这段话看出,他认为庶人只有先学习礼乐才有机会做官,而官僚之后可以做官之后再进行礼乐的学习。无疑前者对礼乐的礼节会更加透彻,有利于礼乐教化的推行。

《论语》中包含礼字的79个条目,大都包含着孔子的政治思想,其中的礼可以理解为有着仁的精神的礼制。孔子在个人方面,强调每个人都应“克己复礼”,约束自己不合于礼义的行为,使内心不断趋向于仁的境界。在政治方面,孔子以“仁政德治”的目标出发,希望君主首先自身要遵守礼制,更多用仁政、礼法而不是刑罚来统御臣民,使臣民能够真心归顺。这个恢复社会安定的思路可以概括为“仁为核心,礼为形式”:一方面将周礼的仪节扩展适用于社会各阶层;另一方面,在人们遵礼而行的同时更加注重人们内心在遵行礼时对仁和礼的感悟,希望在位君主可以施行仁政德治,下层民众安分守己,每个人内心都能达到所向往的仁的境界,并最终实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稳定有序的社会景象。

礼的思想是孔子学说的重要构成部分,但后继儒者多在继承过程中有所损益:汉儒 “大一统”基础上的今古文之争,宋儒对“天理人欲”的阐释,其他以儒家文化为统治思想构建统治秩序的封建王朝在继承的基础上都对礼有相应的理解。近现代社会在动荡中前进,曾占统治地位思想的儒家文化成为政治运动的工具和攻击对象,逐渐边缘化、碎片化,礼的含义也逐渐模糊。因此上述以最初的儒家经典《论语》为基础,可以对礼的本义有初步的解释。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论语》中的礼(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论语故事论语故事读后感500

论语故事论语故事读后感500

论语,读后感,故事,孔子,宋庆龄,范式,子曰,分析,张劭,论语故事,作文,生活,原作,才能,文章,朋友,范文,语录,诚实守信,奶奶,基础,弄懂,思想,感想,方法,知识,讲信用,著作,过程,伯夷叔齐

2020-07-21

读故事 品《论语》 半部《论语》能不能治天下

读故事 品《论语》 半部《论语》能不能治天下

赵普,论语,孔子,天下,子曰,样子,宰相,众星,发布命令,君主,太祖,思想,政治,父亲,礼教,老百姓,身教,影响,辅助,政治思想,何莫学,匡义,内圣,君君,宋太祖赵匡胤,成于乐,罗大经,佳话,上级,价值

2015-11-21

跟理学大师朱熹学《论语集注》:论语序说(中)

跟理学大师朱熹学《论语集注》:论语序说(中)

孔子,子路,弟子,卫国,楚国,论语,阳虎,鲁国,朱熹,颜回,冉求,孟子,季康子,康子,曾子,鲁哀公,蘧伯玉,史记,家臣,时候,春秋,麒麟,卫灵公,周游列国,孔鲤,蔡大夫,陈国,书社,儿子,子贡

2010-04-22

跟理学大师朱熹学《论语集注》:论语序说(上)

跟理学大师朱熹学《论语集注》:论语序说(上)

孔子,鲁国,齐国,朱熹,季氏,鲁定公,论语,会盟,古人,家臣,弟子,阳虎,孟子,季桓子,定公,高昭子,鲁昭公,齐景公,四书章句集注,仕途,中都,公山,史记,大夫,宰相,司职吏,司空,晏子,鲁襄公,事情

2019-04-07

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论语·学而篇第一

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论语·学而篇第一

孔子,这一章,论语,意思,注释,子曰,意思是,君子,忠信,学生,孔子说,夫子,子贡,思想,父亲,道德,关系,父母,社会,行有余力,有两种,曾子,人不知而不愠,人们,儒家,弟子,德行,态度,朋友,兄弟

201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