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民间故事:樵夫回家

时间:2017-03-09

阿宗无田无地,靠给财主阿祖砍柴谋生

提示:本文共有 252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1

西山村有个秀才叫阿宗,跟妻子蜗居在村西头的一间茅屋里。

阿宗无田无地,靠给财主阿祖砍柴谋生。闲时就写诗作词,练毛笔字。

眼看家中一贫如洗,妻子说:“现在的天下不是唐宋时,你那些诗词管饱吗?舞文弄墨却不能换来柴米油盐,跟游手好闲有什么分别?”

“皇天不负有心人。”阿宗说,“等我攒够九百篇诗词,应该会遇到伯乐。”

“你年近不惑,却仍然迷糊。”妻子说,“诗词已写上千篇,可伯乐人在哪呢?”

阿宗说:“诗词不是粮食,却能充实灵魂。”

妻子哭着说:“你想充实灵魂,我只想填饱肚子。”

一天,趁着阿宗上山砍柴,妻子一把火烧光了丈夫满满的一纸箱诗词。然后离家出走,一去不回头。

阿宗归来,看着满屋子灰烬飞舞,泪如雨下。从此,他不再写诗作词,闲时就捧着一本祖传的棋谱啃,左右手对弈消遣。

邻居老翁说:“阿宗,你看得懂棋谱吗?都说人生如棋,你还是把妻子找回来吧,好歹续个香火!”

“人再也找不回来啦!”阿宗感叹,“焚诗,说明她的心已死;诗被焚,证实我的心已死。”

老翁说:“人生只过半,余生你怎么办?”

阿宗说:“随缘吧!人生就像鸡,岁月就像鸭,吃吃喝喝就过去了。”

老翁听了,摇摇头。以前,他觉得阿宗是个痴人;现在,他觉得阿宗成了傻子。

阿宗不管别人怎么说,依然每天都上山砍柴卖钱谋生,半饥半饱。

2

家里虽穷,阿宗从不干缺德的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绝不贪图。逢年过节,阿祖多给阿宗几文钱,他就给对方送半担柴火。理由是谁也不欠谁,踏实。过年时,阿祖给钱让阿宗帮写门联。阿宗不要钱,让东家管饱一餐就行了,就像砍柴火。

阿宗热心助人,甚至舍己为人。乡亲们找他借钱急用,他二话不说就掏光身家,尽管那是他未来几天的伙食费。借钱人说没钱还那么快,阿宗说没事,就几个钱,谁花都一样,反正也发不了财。有的钱有借有还,有的钱有去无回。

于是,人们都说阿宗真的傻了。他也不在乎,闲时将自己关在屋里,左右手对弈。

有些人更过分,嬉笑道:“阿宗,你该不会是修仙吧?如果已得道成仙,这凡间俗世可不适合你呆!”

面对风言风语,阿宗云淡风轻。他依然每天雷打不动上村西边的大青山砍柴,有空就在地上画棋盘,左右手对弈。

3

一天清晨,阿宗啃了两个地瓜后,又背着斧头向大青山进发。

这回他不走寻常路,而是另辟蹊径。一路上鸟鸣叽啾,也不知走了几里地,只见夹道花草飘香,野果累累,最终是一块大青石挡住了去路。

突然,天降大雨,阿宗赶紧钻到青石下避雨。很快,雨过天晴,一道彩虹跨空。

阿宗正想打道回走时,惊讶地看见石头上有两个须发苍苍的老翁在下棋。一个着红衣,一个着青衣,各背一只斗笠,不远处拴着两头梅花鹿。

“嘿!这两个老头雅兴不浅,居然骑鹿到这山清水秀之地对弈来了。”阿宗想,不禁提步上前观战。

面对阿宗这个不速之客,两个老翁旁若无人,仍专心致志下棋。

起初,阿宗只是旁观者,言行拘谨。渐渐的,他也专注到棋盘里。当一方即将赢棋时,他就跑到另一方出谋划策。棋势瞬间化险为夷,起死回生。

棋盘形势反复无常,扣人心弦,始终不分胜负。下到最后,阿宗两头忙活,仿佛左右手互博,两个老翁反成了旁观者。

期间,两个老翁各自从袖口里掏出一个大蟠桃充饥。着红衣的老翁还拿出半个分给阿宗。阿宗谢过,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直到太阳快下山,两个老翁才起身,道:“后生,你此番进山干什么来了?”

阿宗一惊,赶紧抽出垫屁股的斧头,却看到斧头已锈迹斑斑,而斧柄更是腐烂成灰。

“完了,柴火没砍成,两手空空回去肯定被东家阿祖赶出家门!”阿宗忧心忡忡。

着青衣老翁道:“后生,你棋艺高超,干脆别回去了,跟我们走吧,今后专陪我们下棋,绝不让你饿肚子!”

阿宗拱手道:“斧头虽烂,但它毕竟是东家的,得还给他。可惜柴火没砍成,回去不好交待。”

青衣老翁哈哈一笑,指着阿宗的身后说:“柴火在你身后呢。”

阿宗回头,愕然地看见一担柴火,恍惚中也不记得柴火是不是自己的。他起身跟两个老翁道别,挑着柴火匆匆下山了。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阿宗临行前,着红衣老翁说,“后生,有缘的话,我们还会再见的。”

4

阿宗进村时,天色已黄昏。周遭山水还在,可村庄已面目全非。

当年的茅草房被一栋栋楼房取代,当年的煤油灯被一盏盏日光灯替代。夜晚的村庄不再黑魆魆,而是亮如白昼。

阿宗感到头晕目眩,又惊又奇。凭着记忆,他怯生生地摸到老东家阿祖的家门前。可当年东家的火砖瓦房已不见了,眼前换成了一栋六层楼房。

“老爷,今天的柴火我担回来了!”阿宗喊道。他还没进门,就引来一只大狼狗,朝他狂吠,接着跑出来一个彪形大汉。

彪形大汉看见阿宗装束奇怪,衣衫褴褛,还挑着一担柴火,仿佛看见一个怪物,将他挡在门外:“你是谁?从哪里来?”

阿宗说:“请问此处是财主阿祖家吗?”

“什么财主?”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现在的人都这么数典忘祖吗?”阿宗心想。他放下柴火,一五一十聊起自己的身世。

彪形大汉听了,将信将疑,赶紧翻箱倒柜,拿出族谱对照,才知道自己确实有一个老祖宗叫阿祖,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人了。

彪形大汉将阿宗拉进屋子,拿出好酒好菜款待,让他讲述村里过去的人和事。

起初,阿宗怯生生地不敢上桌,最后被生拉硬拽入座。

席间,人们觥筹交错,谈笑风生,眼神就像看一个怪物似的打量阿宗。

阿宗则好奇地打量楼房里的一切,包括汽车、电视机、电灯、钟表等陌生物品,叹气连连。

越来越多的村民闻讯赶来,围着阿宗好奇地打听祖宗十八代的往事。阿宗都跟他们一一讲述,引来一阵阵哄笑。人们将信将疑,像看一只怪物似的盯着阿宗。

可很多时候,任凭阿宗奋力比划,口干舌燥,人们却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仿佛鸡同鸭讲。

夜深了,人群散尽,疲惫的阿宗婉谢阿祖后人留宿,执意要回村西头的茅屋过夜。

可当年的茅屋不见了,宅基地荒草丛生。阿宗原本想缩在草丛过夜,等到天亮再做打算。可他发现西山村的夜空也变了,当年月亮很大,星星很亮,如今月亮和星星都变得模糊暗淡,也没有萤火虫。

“当年我在村里不受待见,如今我在村里好像怪物。世间走一遭,始终都是不受欢迎的人,此地不宜久留啊!”阿宗仰天长叹,越想悲凉。天还没亮,他就离开了西山村,一头扎进茫茫的大青山。

次日天亮,全村人四处寻找阿宗,可哪里还有他的踪迹。到最后,人们都说昨晚集体见鬼了,村里根本没有什么人到访。

至于阿宗是否找到那块石头,是否找到那两个老翁,没人关心,也没人知道。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民间故事:樵夫回家”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民间故事:樵夫回家

民间故事:樵夫回家

老翁,阿祖,柴火,人们,诗词,砍柴,妻子,左右手,怪物,斧头,村里,彪形大汉,后生,大青山,棋盘,西山村,红衣,财主,闲时,青衣,村西,民间故事,樵夫,东家,怯生,旁观者,月亮,村庄,棋谱,灵魂

2020-07-18 #故事会

民间故事|樵夫救妻

民间故事|樵夫救妻

黑子,秋霞,素儿,妻子,女儿,樵夫,女子,前生,丈夫,夫妻,狐仙,雷环,摩云洞,民间故事,大喜,姑娘,夫妻俩,姐姐,宝珠,心善,日子,横祸,树木,气息,狐狸,珠子,记忆,身体,阿飞,魂魄

2012-05-29 #小故事

民间故事:樵夫救子

民间故事:樵夫救子

樵夫,刘二,儿子,县令,书生,无奈,县衙,家人,江中,醉汉,公之子,一酷,医馆,北山,丧妻,供状,打架斗殴,名书,匪类,千恩万谢,同县,大门,听闻,天时,恩公,州府,影子,收场,本分,死刑

2017-08-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民间故事:樵夫深山见蟒化龙 龙死遗珠 樵夫得龙珠靠其躲过一劫

民间故事:樵夫深山见蟒化龙 龙死遗珠 樵夫得龙珠靠其躲过一劫

青山,蟒蛇,那龙,燕河,灰烬,洪水,化龙,乌云,雷电,万雷,崖山,樵夫,云中,天威,猛兽,砍柴,云开,那小蛇,雷劫,雷火,在空中,云层,云雾,味道,天地间,天晴,小蛇,房顶,房子,水位

2020-05-23 #故事大全

民间故事:樵夫与黄鼠狼

民间故事:樵夫与黄鼠狼

樵夫,黄鼠狼,大虫,竹篮,柴火,柴堆,故事,砍柴,柴刀,下子,声音,大树,我家,瑕疵,身子,鸡窝,看了看,走近一看,山下,当当,连那,大嘴,好的,里一,东西,黄鼠,人为,天黑,伤疤,前爪

2009-01-05 #故事阅读

民间故事:樵夫深山见蟒化龙 龙死遗珠 樵夫得龙珠靠其躲过一劫

民间故事:樵夫深山见蟒化龙 龙死遗珠 樵夫得龙珠靠其躲过一劫

青山,蟒蛇,那龙,燕河,灰烬,洪水,雷电,万雷,化龙,云中,乌云,天威,云开,那小蛇,雷劫,雷火,在空中,崖山,云雾,味道,天地间,天晴,小蛇,房顶,房子,焚身,水位,焦糊,珠子,苍天

2020-05-05 #小故事

民间故事:樵夫深山见蟒化龙 龙死遗珠 樵夫得龙珠靠其躲过一劫

民间故事:樵夫深山见蟒化龙 龙死遗珠 樵夫得龙珠靠其躲过一劫

青山,蟒蛇,那龙,燕河,灰烬,洪水,雷电,万雷,化龙,云中,乌云,天威,云开,那小蛇,雷劫,雷火,在空中,崖山,云雾,味道,天地间,天晴,小蛇,房顶,房子,焚身,水位,焦糊,珠子,苍天

2020-05-12 #故事阅读

民间故事:樵夫和屠夫联姻记

民间故事:樵夫和屠夫联姻记

屠夫,樵夫,箱子,时候,这两家,东西,大伙,嫁妆,杀猪刀,物件,砍柴刀,聘礼,黑狗,生活,两个孩子,得中,村西,很久以前,内心,事情,个数,乡亲,乌云密布,亲家,团结合作,吝啬鬼,变好,右手,地方,女儿

2012-07-16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