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向着火星出发!听4位湖南籍工程技术人员的奉献故事

时间:2017-03-23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背后凝聚着不少湖南籍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和汗水

提示:本文共有 20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23日讯(通讯员 何玲 全媒体记者 匡春林)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背后凝聚着不少湖南籍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和汗水。今日,记者特别连线他们,感受他们非同一般的自豪和喜悦之情。

他是发射场测发系统工作的“大管家”

作为发射场五大系统之首,测发系统涵盖了发射场所做的所有地面测试和发射任务工作。来自湖南汉寿的朱良平作为测发系统技术主管,需要对这些工作全程进行总体把关、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承担着发射场测发系统工作“大管家”的重要职责。

海南文昌发射场建成后,为备战两型火箭首飞任务,朱良平除了执行西昌发射场的任务外,还会时不时地来到文昌发射场出差,参与新发射场测发系统相关项目的建设。这两年,伴随着文昌发射场任务密度的逐年增高,朱良平来文昌的次数越来越多。

朱良平介绍,为了克服疫情带来的人员紧张影响,他比往次提前了半个多月就来到了海南,5月中旬就进驻场区,指导测发团队开展火星探测发射任务的准备工作,参与编写各类实施方案、风险预案、分析报告、操作规程、试验文书等近40份,累计超过100万字,为测发系统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当“天问一号”成功问天,忙了两个多月的朱良平,欣喜自豪溢于言表,他说,他会回到西昌,为迎接后面的发射任务做准备。

他把测控接力棒顺利递到下一棒

当调度里传来最后一声“遥测跟踪正常”的指令,火星探测任务发射场区遥测设备系统工程师刘凯眉眼藏一丝紧张的褶皱才慢慢松弛下来。此刻,长征五号托举着“天问一号”成功飞天,而他负责的遥测设备系统也圆满地完成了发射场首区的跟踪测量任务,把测控接力棒顺利地递到了路基和海上的测控点和同事们。

“到文昌的这6年时光,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最忙碌也是最充实的6年。”刘凯介绍说,文昌发射场的遥测系统设备分布比西昌发射场广,可岗位系统工程师就只有他一个,除了完成发射任务的测量跟踪工作外,他还要承担系统内相关的科研、设备质量监督、设备论证等工作。

今年6月以来,为迎战此次探“火”任务,刘凯两次赴西沙琛航岛进行测量试验,在岛上呆了40余天,他在试验的同时,还撰写试验报告、论证报告、总结报告等20多份。

刘凯说,他很庆幸,自己能参加到文昌发射场的建设中,见证发射场遥测系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特别是能参与见证大火箭梦想的实现,收获人生最难忘的记忆和喜悦。

他全力确保数据分析处理的安全高效

“火箭点火起飞后,地面遥测系统会获取火箭飞行状态数据,通过我们的数据处理,转化成直观的数据参数、图文曲线等,用以判断火箭的飞行是否正常。”来自湖南邵阳的数据处理专家车著明介绍。

“以往任务中航天器的轨道是椭圆轨道,本次火星探测任务中是双曲线轨道。双曲线轨道计算是我们首次面临的课题,算法需要重新研究,软件也需要进行适应性修改。”车著明说,这次任务对航天器初始轨道的精度要求很高,对于火箭系统、测控系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了迎战“双曲线轨道”首战的挑战,车著明挂帅出征,亲自研究算法,和团队年轻人一起对相关分析处理软件进行适应性修改,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实现了“双曲线轨道计算、分析和处理”这个中心数据处理史上的首次突破。

伴随着点火口令的下达,长征五号火箭托举着“天问一号”直奔苍穹,在蔚蓝的天上留下一段壮美的航迹。与此同时,数据处理间的电脑显示屏上,数据处理各个软件协同配合,在荧幕上画出一道道向上延展的轨迹,车著明仔细注视着各项关键参数,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他为火箭飞天找到合适的窗口

“如果前期测试顺利,那么气象条件就成了决定火箭能否实施点火的最后一道关卡。我的工作就是和团队同事一起准确预报、判定气象条件,为火箭飞天找到合适的窗口。”来自湖南岳阳的陈峥光谈及自己的岗位满是自豪。

35岁的陈峥光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气象水文室的工程师,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气象预报员之一。2014年,文昌发射场建设基本竣工,海口气象水文室建设全面启动,陈峥光主动申请转战海南,参与海口气象水文室的建设。

“一旦错过窗口,就要多等26个月。我们气象系统的保障必须万无一失!”由于此次火星探测任务发射窗口特殊,文昌发射场又正值台风季节,台风对任务发射计划影响概率大。陈峥光和同事们进驻发射场后,就立即着手针对台风天气开展了详细分析、多轮汇报。每天收集气象资料、分析天气形势、展开气象会商,他们除了吃饭和睡觉外,几乎一直呆在气象工作间里,实时对发射场的天气变化进行分析、预报和保障,连续奋战两个多月,圆满完成了此次任务的气象保障工作。

火箭发射成功那刻,陈峥光望着不断升腾的烈焰,回想起年初以来,他和同事们克服疫情影响,备战任务的点点滴滴,欣喜振奋的情感溢于言表:“我为我是中国人,是中国航天人而自豪!”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向着火星出发!听4位湖南籍工程技术人员的奉献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之两位湖南籍英雄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之两位湖南籍英雄

宋江,吕方,郭盛,梁山,郭二人,回目,花荣,水浒传,蒋敬,人氏,人马,声势,影山,少年,潭州,科举,解宝,方天画戟,穿红衣,百家号,于浔阳,吕布,力大,地佐星,小温侯,宋江听,宋江道,张顺,山下,方天戟

2020-06-16 #故事阅读

“白石传人”湖南籍著名画家赵海楠书画作品展在浙江温州文成开幕

“白石传人”湖南籍著名画家赵海楠书画作品展在浙江温州文成开幕

赵海,俄罗斯,个人,画展,先生,文成县,荷兰,传人,白石,齐白石,艺术博物馆,书画,作品展,侨乡,联展,艺术,娄师白,作品,博物馆,老师,湖南,故里,意大利,湖南省,研究会,艺术家,赤塔州,个展,伊尔,余人

2007-09-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湖南籍作家苏展抗疫题材儿童小说《最长的假期》出版发行

湖南籍作家苏展抗疫题材儿童小说《最长的假期》出版发行

圆形,时间,麦子,苏展,苏晓,新邵,作品,出版发行,散文集,少儿,大宝,小宝,封面,散文,湖南,疫情,责任,读者,创作,中国力量,拉得,李辰,下一站,辽宁美术出版社,时刻,主人公,书名,主题,传家,作家

2016-07-13 #故事会

三国湖南籍名人!一个13岁就为曹操献计 一个连诸葛亮都自愧不如

三国湖南籍名人!一个13岁就为曹操献计 一个连诸葛亮都自愧不如

曹操,荆州,刘巴,刘备,湖南,黄盖,名士,诸葛亮,地区,名将,河南,时候,柳城,江东,益州,万大,出生于,区的,刘表,周瑜,曹丕,曹军,曹营,九州,一把手,功臣,另一番,后勤,地带,大将

2017-06-09 #经典故事

湖南籍隐秘富豪:助搜狐 腾讯度过危机 成张朝阳 马化腾恩人!

湖南籍隐秘富豪:助搜狐 腾讯度过危机 成张朝阳 马化腾恩人!

熊晓鸽,腾讯,万美,搜狐,马化腾,投资,资本,资金,互联网,小米,互联网企业,张朝阳,雷军,董事长,负责人,出生于,李泽楷,荣毅仁,麦戈文,援助之手,新华社,阿里巴巴,一家,中国,全球,亚太区,四大,门户网站,巨头,教父

2020-04-24 #故事阅读

夜读|湖南籍北大才女作文《卖米》为什么刷屏?她是怎样的一个人(有声)

夜读|湖南籍北大才女作文《卖米》为什么刷屏?她是怎样的一个人(有声)

母亲,张培祥,父亲,弟弟,父母,贩子,飞花,大话红楼,买药,学生,担子,时候,北大,姑父,红楼,草帽,醴陵,人家,女儿,创作,双塘小学,溪村,中学,作者,优异成绩,作品,冰棍,妹子,小学,小说

2010-12-04 #故事阅读

湖南是怎样成为中国第一强省的?要感谢这三个人!

湖南是怎样成为中国第一强省的?要感谢这三个人!

湖南,陶澍,曾国藩,湖南人,人才,湘军,影响,袁名曜,全国,左宗棠,江忠源,胡林翼,毛润之,贺长龄,中国,将帅,江苏,省份,进士,岳麓书院,人数,地区,太平军,帝国,新宁,法宝,湖南籍,老家,嘉庆,张中阶

2012-06-09 #故事阅读

近现代史最牛的省份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湖南名人录

近现代史最牛的省份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湖南名人录

湖南,曾国藩,左宗棠,黄兴,人才,人物,方面,湖南人,湘军,刘少奇,孙中山,毛泽东,谭嗣同,蔡锷,湘籍,名人,志士,湖南籍,辛亥革命,领袖,宋教仁,蒋介石,陈天华,政治军事,上将,人士,个人,中华民国,长沙,同盟会

2020-06-06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