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疫情下8个武汉家庭的勇敢与坚韧 为了爱的人 好好活着

时间:2017-03-23

新冠肺炎疫情下,我们在武汉寻访到8个普通家庭,讲述他们的亲情和成长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5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来源:南方日报

经历过生死,才更知道活着的意义。新冠肺炎疫情下,我们在武汉寻访到8个普通家庭,讲述他们的亲情和成长故事。

疫情带给他们恐惧与伤痛,也激发了他们的勇敢与坚韧。好好活着,是每个家庭共同的感悟。一个个小家庭的故事,将汇聚成武汉这一段时期特殊的记忆。

1 父亲弥留之际,父子终于和解

春节期间,人到中年的武汉市民张涵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1月中旬,在疫情蔓延之时,他的父亲感染了,医院下达了3次病危通知书,随后,他的母亲和姐姐也相继感染。

一个人奔波于3家医院,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保住这个家”。发病20天后,他父亲去世了,所幸,母亲和姐姐逐渐好转康复。

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张涵寸步不离地守护了七天七夜。父亲对他一直很严格,张涵说从未得到肯定,但在父亲弥留之际,对他伸出了大拇指。

父母同时重症入院

1月9日起,张涵74岁的父亲出现了流感样症状,在武汉市第六医院治疗了八九天后,病情加重,高烧到40℃。1月17日,张涵的父亲转院至武汉协和医院,1月22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住进协和医院后,张涵父亲的情况急剧恶化,又发生了中风,半身不遂,无法说话,医院下达了三次病危通知书。张涵在病房里24小时贴身陪护,寸步不离。

然而,就在除夕夜,张涵的母亲也出现了感染症状,住进了武汉市汉口医院。父母亲同时重症入院,张涵面临着人生最艰难的抉择。他忍痛决定减少陪护父亲的次数,专心陪护母亲。

雪上加霜的是,多年未见的姐姐回武汉探亲,也被确诊了。3个亲人分别住在不同的医院,张涵每天奔波在3个医院之间。“这是我此生中最难受的时刻。”张涵说,快崩溃时,只能独自躲在楼下的车里哭。

1月29日,父亲去世。

父亲曾立有遗嘱,希望捐赠遗体,不邀请亲朋好友,不办仪式。一开始,张涵无法接受捐赠遗体,但父亲坚持,他只能妥协。

遗憾的是,父亲以这样的方式离开,遗体迅速被火化,父亲的遗愿也没能实现。

“有我在,你放心”

张涵的父亲是武汉市税务局的退休干部。在张涵的印象里,父亲是一个对待工作和生活都极其严肃认真、不苟言笑的人。父子之间并不亲密,甚至可以说是关系紧张。父亲强势,张涵只能选择忍让。

父亲这次住院,让父子之间的裂痕有了机会弥补。在陪护父亲最后的七天七夜,张涵做到了“能做到的一切”。

7天里,父子俩有了前所未有的交流。张涵不停地陪着父亲说话,后期父亲中风了,他就独自说,不停地说,“没回应,也必须得说”。他期望通过不停讲话,让父亲不停思索,别放弃生的希望。

1月26日,父亲要转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治疗,这里不允许家属陪护。告别时,张涵对父亲保证:“你放心,我会把我妈治好;这个家,我会把它管好。只要有我在,你放心。”

弥留之际,父亲只能一只手做出动作,对张涵伸出了大拇指。张涵的心里五味杂陈。“我得到了我想得到的,但却是以最痛苦的方式。”

以前,张涵总说父亲是个老顽固,在病床前,他也终于对父亲坦开了心扉:“我佩服你,能把一个事情、一个信念坚持一辈子。”

听到儿子这样说,已经不能言语的父亲微微点了一下头,眼睛里流露出欣慰。

“父亲也是渴望得到儿子认可的,庆幸的是在最后的时刻,他还给了我证明的机会,不至于让我在心里放一辈子。”张涵沉默了一会儿,轻轻地说,“谢谢父亲。”

2“老伴用命换我命,我要活着”

64岁的金凤是武汉市中心医院南京路院区的保洁员,1月29日,她开始发烧,医生看了她的CT结果后,说她得了“那个病”。

早期没能住院,她每天要去7公里外的后湖院区打针治疗,骑共享单车得两个小时,67岁的老伴夏邦喜陪着她一起骑。

老伴每天4时起床为她煮粥,6时两人出门,打完针回到家已到晚上七八时。金凤想过放弃,老伴斥声说“我用我的命换你的命”。

一语成谶。2月7日,夏邦喜确诊新冠肺炎,6天后去世。金凤慢慢康复,决心好好活下去,“老伴用他的命换我的命,我要对得起他。”

3 做志愿者被感染,但不后悔

从大年初一开始,肖康盛便做起了志愿者,接送医护人员并为他们送餐,每天早上6时出门,一忙便是一天。9岁时父亲因故去世,他与母亲相依为命。虽然非常担心,但母亲依然支持他做志愿者,“他是在做有担当、正能量的事情”。

可能因为疲劳,他感染了新冠肺炎。生病后,他最担心的是如果自己有什么状况,妈妈没人照顾。所幸,最终他顺利治愈。

肖康盛说,自己从不后悔做志愿者,下次他依旧会做出同样的决定:“我是武汉人,我爱武汉。如果不做点什么,内心会过不去。”等武汉疫情完全过去后,他想带母亲去看樱花。

4 东莞一家被困武汉两个多月

被困武汉两个多月,蒋艳辉一家四口已经习惯了戴着口罩睡觉。“家里还有一个孩子没有感染,为了保险起见。”他说。

蒋艳辉和妻子解静分别来自湖南永州和湖北武汉,已经在东莞工作、生活了15年,是名副其实的“新莞人”。

春节前,明明知道有疫情,一家人还是回到了武汉,看望解静身患癌症的母亲。没想到,仅一周之后,蒋艳辉就开始发烧,解静和女儿也相继出现症状。从社区隔离点到方舱医院再到儿童医院,两个多月来,这家人经历了空前的危机。

一家四口三个感染

为了见到亲人,他们明知有疫情,依然以身涉险。

解静的母亲患有癌症,多年来靠吃靶向药维持。两个孩子很少见到外婆,因此,尽管知道武汉出现疫情,蒋艳辉和解静还是决定春节前回去。

1月21日,蒋艳辉和解静带着12岁的儿子和6岁的女儿回到武汉。原本计划年初三便返程,不料遇上了“封城”,一家人便滞留在武汉。

1月28日,蒋艳辉开始出现发烧、乏力等症状。几天后,解静、女儿也相继出现症状。当时的武汉,医院人满为患,他们担心交叉感染,便在家采取自救措施,买了些药回来吃。

早上8时,蒋艳辉和解静来到武汉市协和医院排队看病,一直到21时才把所有的检查做完。CT显示肺部有磨玻璃状阴影,他们知道自己被感染了。

当务之急就是把孩子与自己分开。在武汉,一家人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完全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心急如焚。他们连续3天拨打市长热线,希望把孩子送去隔离点。

2月6日凌晨,蒋艳辉、解静作为新冠肺炎的轻症患者住进位于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江汉方舱医院。不久后,女儿在社区隔离点做了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由外婆陪伴住进了武汉市儿童医院,儿子则独自留在社区隔离点。

再苦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

从发病到入院前的那段时间,是夫妇俩最绝望的时候,常常整夜不能入睡。“当时我感觉自己在武汉出不去了。”解静说。

是亲情支撑着他们渡过难关。很多亲人担心他们,纷纷打来电话为他们加油鼓劲。蒋艳辉的母亲在电话中一听到儿子的声音就忍不住哭泣,他的弟弟最初以为治疗新冠肺炎需要自费,还转来一大笔钱。

在方舱医院里,夫妻俩互相鼓励,2月21日、27日,蒋艳辉和解静先后出舱,3月1日,女儿也顺利出院。一家人回到了社区隔离点继续隔离观察。

经此一劫,他们也更加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对家庭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住什么样的房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房子里有哪些人。”夫妻俩决定,即便工作再累再苦,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不能让他们成为留守儿童。

如今,一家人正期待着武汉“解封”后尽快回到东莞。

5 为女儿做一个榜样

曾骑行西藏、爱琢磨厨艺的老公,发病13天后就猝然去世了。刘茜一闭眼,就会浮现出他临死时因缺氧而乌青的脸。

年前,正是各家公司年会聚餐的时候,从事旅游业的刘茜老公赵良(化名),可能就是在参加各家旅游公司的年会时感染了新冠肺炎。

刘茜没有想到,丈夫的生命很快就消逝。从1月11日开始咳嗽,到4天后发高烧,平日里身体素质很好的赵良,病情进展迅速,很快就呼吸衰竭。

“所有能想的办法我们都用上了,还是不行。”绝望一阵阵袭来:赵良的病危通知书下了4次,他的妈妈和哥哥也感染了;在照顾赵良的时候,刘茜也开始咳嗽。

最后的日子刘茜寸步不离地陪护着老公。呼吸困难的赵良躺在病床上,用最后的力气表达着愧疚,说自己感染了家里人,对老婆有亏欠。发病13天后,赵良去世了。

赵良走了,刘茜也开始发病。很困,但睡不了觉,睡下去感觉胸口被大石头压着,心跳快得像被锤子不停地捶着。好不容易睡着,一两分钟就惊醒,全身都是汗。这时,她才体会到了赵良发病时候的痛苦。

刘茜心灰意冷,感觉自己可能也会随赵良而去。除夕之夜,刘茜把家里的财务整理成清单,跟远在荆州的爸妈视频通话:“如果我能熬过去,我们就好好地过下半辈子。如果熬不过去,孩子就麻烦两老照顾了,女儿就对不起你们了。”

妈妈哭着劝她:“孩子没爸爸了,你还想让她没妈妈吗?我们也管不了她一辈子,我们都是快要走的人了。”妈妈的话点醒了刘茜。

刘茜熬过来了。住进方舱医院后,她是最积极的志愿者,康复后还去捐献了血浆,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女儿没有爸爸了,肯定就是妈妈来做榜样,做她的英雄。”她说。

刘茜期盼着武汉“解封”后,一家人劫后余生抱在一起,该说的说,该哭的哭,该笑的笑,“我相信这也是很多武汉人想等到的那一天”。

6“想看到儿孙满堂”

57岁的杨又祥是武汉市的一名环卫工人,工作的地点在华南海鲜市场和汉口火车站一带。1月28日,他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一下子就是重症,被收治在武汉市汉口医院。

在病重时,杨又祥干咳、乏力、呼吸困难、吃不下东西。他常常想念去世的老伴。老伴在2015年被查出是肺癌晚期,治疗了1年多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她生病那会儿,也是常常喘不过气来。

杨又祥说,当时自己身体健康,感觉不到老伴有多疼痛孤单,如今总算体会到了她那时的痛苦。“人一生病,除了生命都不重要。虽然自己到了这个年纪,但要有这个耐力,要活下来。”

他有时候会在心里默默和老伴说话,希望她保佑自己平安渡过这场劫难。

他的两个女儿都已经嫁出去了,目前和27岁的儿子一起居住。他说,每个人就像一叶孤舟,自己的孩子还小,不想这个时候离开,想把他们先带上岸。

“我的老婆不在,如果我也不在的话,我的孩子以后有什么事要找谁商量呢?如果他有娃的话,都没有得爷爷奶奶喊。”

杨又祥的愿望是能看到儿孙满堂。目前儿子没有结婚,二姑娘也还没生育。自己年纪不算大,“如果这样走了,还没看够美好的世界,那真的太遗憾、太不甘心了”。

2月14日,经过17天的治疗,杨又祥治愈出院了。战胜疾病后的杨又祥心情轻松了很多,他把家庭看得更加重要:“活下来,和和睦睦的最重要。”

7 在方舱医院“一夜长大”

去菜市场买过一次菜后,18岁的高三学生喻王诺感染了新冠肺炎,高烧了七天七夜。烧退后,社区联系了方舱医院,连夜把他接走。

孩子之前从未离开家,如今生着病,一个人去陌生的方舱,又马上面临高考,父亲喻楚文非常揪心。

性格内向的喻王诺打定主意,每天不说话,在方舱熬过十几天,却很快被医生护士融化了冰雪。见他忧心高考,广东省二医的医生刘晓春鼓励他,“经历过生死,往后就没什么可害怕的了”。

出院回家后,喻楚文感觉,一场疫情,让儿子长大了。

8 经历疫情,全家人更和睦了

“如果我因为这个病去世,那也无所谓,我已经76岁,最担心的是孩子们被我传染。”武汉老人刘德基说。

1月11日,刘德基开始出现低烧等症状。1月24日除夕,他住进汉口医院。“他在医院住了半个月,我就哭了半个月。”老伴刘红说,广东的医疗队来了,她知道老伴有救了。

2月8日元宵节,刘德基病愈出院。“经历疫情后,全家人更和睦了,只有这样才能共同面对今后的人生。”刘红说。(记者 李秀婷 吴帆 卞德龙)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疫情下8个武汉家庭的勇敢与坚韧 为了爱的人 好好活着”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疫情下8个武汉家庭的勇敢与坚韧 为了爱的人 好好活着

疫情下8个武汉家庭的勇敢与坚韧 为了爱的人 好好活着

父亲,张涵,武汉,刘茜,蒋艳,赵良,老伴,医院,解静,孩子,疫情,肺炎,儿子,方舱,母亲,杨又祥,女儿,一家人,妈妈,天后,志愿者,时候,武汉市,和解,隔离,感觉,经历,社区,陪护,刘德基

2020-05-27 #小故事

疫情下8个武汉家庭的勇敢与坚韧

疫情下8个武汉家庭的勇敢与坚韧

父亲,张涵,武汉,刘茜,蒋艳,赵良,老伴,疫情,医院,解静,孩子,肺炎,儿子,母亲,杨又祥,女儿,方舱,一家人,妈妈,天后,志愿者,时候,武汉市,和解,家庭,感觉,经历,社区,陪护,刘德基

2020-05-05 #故事大全

“疫线”家书|亲爱的 我们成了“最勇敢的人”

“疫线”家书|亲爱的 我们成了“最勇敢的人”

疫情,罗龙,儿女,家庭,小区,岳阳,中院,医护人员,信仰,交警部门,分队,武汉,社区,老婆,工作,应急,战斗,防控,法警,外滩花园,大小姐,滩花园,爱的,统一安排,说吧,决绝,一家,一线,主战场,东风湖

2017-02-18 #故事会在线阅读

“疫线”家书|亲爱的 我们成为了“最勇敢的人”中的一份子

“疫线”家书|亲爱的 我们成为了“最勇敢的人”中的一份子

疫情,罗龙,儿女,家庭,小区,岳阳,中院,医护人员,信仰,交警部门,分队,武汉,社区,老婆,工作,应急,战斗,防控,法警,外滩花园,大小姐,滩花园,爱的,统一安排,说吧,决绝,一家,一线,主战场,东风湖

2018-04-12 #小故事

战“疫”主题征文|疫情之下的勇敢

战“疫”主题征文|疫情之下的勇敢

疫情,真正的勇敢,同学,灾难,爸爸,90后,医护人员,同学们,国家,妈妈,家长,普通人,武汉,父母,环卫工人,精神,读书声,一个家庭,不是一个人,什么是,家长们,履职尽责,微信群,明知不,万荣,仲春,宇轩,那本,里人,和家

2011-02-18 #故事会在线阅读

这个春天致最勇敢的人

这个春天致最勇敢的人

医护人员,中国,武汉,疫情,病毒,才让,雷神山,人们,力量,建筑,意大利,民众,病人,英雄,速度,院士,是他们,基辛格,天之,张伯礼,班牙,爱的,海棠,华夏大地,一身,一线,世界,世界各地,临危受命,事情

2014-07-21 #故事会在线阅读

疫情笼罩下的武汉:我们被最勇敢的人 努力保护着

疫情笼罩下的武汉:我们被最勇敢的人 努力保护着

妈妈,医生,疫情,一线,护士,世界,情侣,爱情,男友,白衣天使,病毒,仲强,李琼,肺炎,医院,女儿,急诊科,武汉,爸妈,生死,病人,白衣,长发,95后,90后,什么都,如果我,刘海燕,从哈尔,李慧

2008-01-22 #短篇故事

疫情笼罩下的武汉:我们被最勇敢的人 努力保护着。

疫情笼罩下的武汉:我们被最勇敢的人 努力保护着。

武汉,疫情,妈妈,医护人员,口罩,病毒,工作,一线,医生,小时,肺炎,陈军,保额,保障金,医院,同胞,平凡人,女儿,志愿者,死神,汶川县,防护服,隔离,和家人,好起来,很多人,新型冠状病毒,这世上,检验科,默默无闻

2020-07-05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