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华魏晋南北朝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下

时间:2017-03-26

耕作农具:耕犁在整地农具中占着最重要的地位

提示:本文共有 269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大家好,这里是叶瀠潞聊一聊,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冶铁业的发展为铁制农具的推广和改进提供了物质基础。

耕作农具:耕犁在整地农具中占着最重要的地位。两汉时期耕犁已得到逐步推广,它改进了古犁,增加了犁底(床),使耕犁行进稳定,耕作加速。但是这种犁只能发土作成大沟,将所起之土拨置两沟之旁,还不能耕翻全部田土。这种犁比较厚重,由2牛牵引,单长辕,故称“祸犁”。东汉晚期,正式犁已经出现,这种犁已具备犁底、犁柱、犁桦、犁壁(翻土板)、犁梢、犁辕。这种犁可使土翻置一边,只做一回顺次耕作,不必再做重复纵横交耕。正式犁出现之后,其基本结构定型,只有局部结构的变化。

山东滕县宏道院和陕西绥德王德元墓画像石牛耕图,所使用的犁被认为属于这种改良犁,它可能是一种双长辕犁。它们已经由一头牛牵引,这是在历史上首次被确凿证实的一牛挽犁,比原来的“二牛抬杠”节省了牛力,在牛耕史上是一大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二牛牵引和一牛牵引同时并存。嘉峪关市新城公社挖掘的八座古墓,时代被定为魏晋时期。墓中画像砖有丰富的牛耕图,其中有一牛牵引,但更多的还是二牛牵引。在广东连县出土的西晋永嘉(公元307年一313年)年间犁田耙田模型,使用的是一牛挽犁的技术。西晋统一之后,随着太康(公元280年一289年)年间社会经济的发展,牛耕技术也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因而这种一牛牵引的先进技术已推广至岭南和西北地区。

自东汉出现双长辕犁之后,到了北魏时期,历史记载上已出现了一种“蔚犁”。《齐民要术·耕田篇》说:“今自济州以西,犹用长辕犁、两脚耧。长辕耕平地尚可,于山涧之间则不任用,且回转至难,费力。未若齐人蔚犁之柔便也。”蔚犁的具体结构贾思鹉没有叙述,但它相对老式的长辕犁具有“柔便”的优点。从贾思蟋的记述来看,这种犁的“柔便”表现在回转方便,可在山涧之间小块土地上耕作,而且比长辕犁省力。估计这是一种比长辕犁性能改善了的短辕犁。唐代普遍使用的曲辕短犁,可能就是在这种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短辕犁的出现,便于劳动者向平原之外的不同地形条件处开拓耕地,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除了耕犁的改进之外,整地农具还增加了新的种类,据《齐民要术》记载,有铁齿锡楱、劳、陆轴、锋、锹等。

铁齿漏楱就是人字耙。耙齿用铸铁制成,耙条成“人”字形状交叉相连。用于耙碎翻耕之后的土块与土条,使之细碎平整。这种耙的出现要早于贾思想所在的东魏时期。在魏晋时期的嘉峪关新城墓画像砖中,已有畜力耙。耙成一字形,上立或蹲一人,用双套牛或单套牛牵引。广东连县出土的西晋永嘉六年(公元312年)耙田模型,也是一种畜力耙。由一牛牵引,下有六个较长的齿,上有横把,是用于南方水田的秒耙类,这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秒耙类实物模型气可见在西晋时旱地耙和水田耙已经分别在南北方推行,并都已由单套牛牵引了。

人字形耙到了十六国时期,才有实证发现。甘肃酒泉丁家闸5号墓,年代为后凉至北凉之间,墓中壁画有两幅耙地图,耙作人字形,耙齿比魏晋时期增多。这应当就是《齐民要术》所载“铁齿漏楱”的原型。

劳是无齿耙。它与铁齿锯楼都用于碎土,但作用不同。它用于耙地之后,播种前后,摩平土壤,使其更加细碎,便于保墒。劳又有“糖”或“盖”等名称。畜力劳的使用也从魏晋时期开始,嘉峪关新城“耕种”画像砖上有两幅劳地图像,劳由双套牛单辕牵拉,一人立于劳上。从这幅画像砖看,驭劳者在犁地人和播种人之后,其作用在播种后盖平土壤。而在嘉峪关市牌坊梁壁画砖墓中,则是劳地人在前,播种人在后,在这里“劳”被用于播种前磨平土地。稍晚的酒泉石庙子滩墓壁画中已出现一牛牵引的双辕“劳”。

陆轴也是这时出现的一种新式的整地农具,它“与碌磷之制同,但外有列齿,独用于水田,破块滓,润泥涂也”。

锋是这时期见诸记载的一种中耕农具,也用于整地。锋的犁键尖锐而平,没有犁壁,它的特点是起土浅而不覆转,拉力轻,有浅耕保墒的作用。锋地之后,可使“地恒润泽而不坚硬”。

耩也是一种中耕农具,它与锋相似之处是有镌而无壁,但耩的镵两旁低而中间高,前端平而后部渐向上弯,有把土推向两旁的作用。

上述拼作农具的进步,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垦土地的能力和精耕细作的技术已有很大提高。播种农具也有所进步。

耧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播种工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推广和改进。在曹魏嘉平(公元249年一254年)时,敦煌地区还“不晓作耧犁”,“及种,人牛功力既费”,皇甫隆于嘉平(公元249年一254年)中任敦煌太守,“教作耧犁”,大大提高了功效,“其所省庸力过半”,推动了这一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到了南北朝时期,在沿用汉代三脚耧的同时,又创制了两脚耧和一脚耧。由于两脚耧的耧脚是固定的,行距也固定,无法调节行距宽窄,因此当时改造成一种“一脚耧”,这样就可以随意掌握行距的宽窄。耧车用于条播,而这一时期又出现了点播工具“窍瓠”。这是以干葫芦穿孔做成的下种器。《齐民要术·种葱》说:’‘两耧重精,窍靓下之。”在已开好的沟中,边走边间歇地敲击,使种子间断地点播在地里。

灌溉农具在汉代的基础上,也有了改进。曹魏时,马钧继东汉毕岚之后,对翻车作了改进,他“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圆,患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人更出,其巧百倍于常”。此外,桔棒、辘轳、柳罐等提水工具也在普遍使用。东魏时,劳动人民在使用这些工具时总结了不少经验,如:“并深用辘轳,井浅用桔梅”,柳罐的大小以盛一石水为宜,因“罐小,用则功费”。。

谷物加工农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尤以水力碾碓磨为突出。汉代已有“水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水力加工粮食的工具更加广泛和先进。

西晋王戎“园田水碓,周遍天下”。河内郡界内“多公主水碓”,以致“遏塞流水,转为浸害”。的地步。可见当时水碓数量之多。到了南北朝时,“撵皑春簸,皆用水功”。加工粮食的各个环节都可使用水力。这一时期还利用齿轮原理,把单碓磨改进为大型的连滩连磨。据说西晋杜预已发明“连机碓”和“八磨”。“八磨”的具体结构,晋人楼含《八磨赋》有具体的描述:“外兄刘景宣作为磨,奇巧特异,策一牛之任转八磨之重,因赋之日:方木矩踌,圆质规旋,下静以坤,上转以乾,巨轮内建,八部外连。”这是利用齿轮原理,同时带动八部磨运转。可见在晋代制造“八磨”的技术已不止少数人所掌握。大概这时的连机磨还多用“牛力”。到了南北朝时,则用水力推动。北魏崔亮,因读《杜预传》,“见为八磨,嘉其有济时用,遂教民为碾。及为仆射,奏于张方桥东堰谷水造水碾磨数十区,其利十倍,国用便之”。

谷物加工农具的发展,不仅表现了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反映。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华魏晋南北朝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华魏晋南北朝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上

中华魏晋南北朝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上

冶铁,发展,公元,时期,水冶,铁冶,铁器,司金,魏晋南北朝,北魏,民间,钢铁,刘宋时,曹操,梅根冶,中郎将,之利,交易,农具,农器,冶铸,基础,官营,工艺,晋阳,江南,生铁,益州,盐铁,质量

2008-12-30 #故事大全

魏晋南北朝 佛教对中华文明有什么影响?

魏晋南北朝 佛教对中华文明有什么影响?

佛教,道教,时期,道家,挑战,中华文明,六朝,五斗米教,人生,做法,华北,北魏,印度,土地,因果,地位,天师,思潮,文明,文化,民间,西域,道士,威胁,南朝四百八十寺,道家思想,鲜卑族,于译经,出生于,和政

2013-10-19 #经典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中国历史故事: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鬼神,魏晋南北朝,故事,宗教迷信,文人,民间,发展,佛道,人民,传说,六朝,原因,内容,灵异,规模,玩笑,社会,神鬼,细事,风气,加工,创作,影响,进步,两汉,而且也,刘义庆,多智,尤善

2015-01-24 #短篇故事

魏晋南北朝烽烟遍布 战争频发 为何还能兴起饮茶之风?

魏晋南北朝烽烟遍布 战争频发 为何还能兴起饮茶之风?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陆羽,影响,文化,风尚,魏晋,作用,推动了,这一个,饮料,历史,名仕,文化交流,发展起来,发展过程,中华民族,学者,时代,朝代,民间,社会,艺术,茶艺,研究,进步,发展到,这个时候,在经历

2017-08-05 #经典故事

两汉 魏晋南北朝 是书法艺术字体演变中的重要时期

两汉 魏晋南北朝 是书法艺术字体演变中的重要时期

时期,草书,楷书,书法,魏晋南北朝,发展,书法艺术,隶书,字体,篆书,行书,两汉,人们,社会,王羲,书法字体,书法理论,书法史,书法家,书论,发端,文人,文字,文艺,秦篆,流派,秦隶,需求,创作,进步

2016-05-23 #长篇故事

民族迁徙融合:饮食交融 魏晋南北朝的餐食具有怎样的时代特色?

民族迁徙融合:饮食交融 魏晋南北朝的餐食具有怎样的时代特色?

民族,魏晋南北朝,饮食,乳制品,少数民族,面食,人民,局面,饮食文化,交流,时期,民族融合,发展,生活,时代,汉族,历史,民间,特色,游牧民族,馒头,区的,进步,十分重要,战争年代,特色饮食,中原地区,人们,农作物,国家

2008-10-18 #长篇故事

魏晋南北朝朝局动荡 政权更替 民间为何“遍地”都是书法家?

魏晋南北朝朝局动荡 政权更替 民间为何“遍地”都是书法家?

书法,时期,书法艺术,魏晋南北朝,发展,书体,人们,钟繇,官职,楷书,纸张,隶书,书博,进步,善书,情感,时代,玄学,理论,社会,皇帝,行书,阶层,胡昭,民间书法家,有意识地,中国书法,和发,促进了,书法家

2017-12-04 #故事大全

魏晋南北朝时期 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 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 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 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东晋南朝,时期,青瓷,进步,丝织业,商业,手工业,扬州,江南,作者,产量,丝织品,丝绸,人们,全国,冶炼业,冶铁,建康,工艺,瓷器,纺织业,纸张,统治者,荆州,蜀锦,造纸业,生产,制瓷业,生产规模

2012-01-03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