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诗 形容人生是“应似飞鸿踏雪泥” 写得妙

时间:2017-04-02

仁宗皇帝非常高兴,认为自己给子孙找了两位好宰相

提示:本文共有 18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1061年,也就是宋仁宗嘉祐六年,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参加“制科”考试,连名并中。仁宗皇帝非常高兴,认为自己给子孙找了两位好宰相。欧阳修也感叹:“自前未有,盛事,盛事。”

这一年,苏轼被授予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十一月赴任。在赴任途中写了给弟弟子由的诗《和子由渑池怀旧》。

原诗如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非常有名,曾作为高考诗歌题考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本诗第一、二联是名诗中的名句。

这几句为什么好呢,为什么让人读后久久难忘?

首先,这几句包含比较复杂的感情。

(1)劝勉弟弟不必因离别而过分伤感。

这是一首和诗,也就是说,子由先写了一首诗,苏轼依那首诗的韵脚酬唱了一首。

子由写的诗是《怀渑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苏轼比苏辙大四岁,兄弟二人一起成长,一起读书,又一起进京赶考,又一起考中进士,感情非常深厚。此次,苏轼到凤翔做官,离别父亲与弟弟,子由依依惜别,伤别之情难以释怀。

苏轼开篇就从人生的规律入笔,告诉弟弟,这是人类共同的命运:每个人生来就如飞鸿到处迁徙,只是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只点小爪印而已。雪上小爪印不可能长久保留,人也不可能永远呆在一个地方。分离是正常的,永远相守才是奢望,所以不必过于悲伤。

(2)告诉弟弟不必太在意过去的经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苏辙说“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这里说到两件事。第一件是,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当地的老百姓不知道是否知晓这件事?第二件是,公元1056年(嘉佑元年),父亲苏洵大人带着他们兄弟二人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投宿于奉闲僧舍 ,并在僧房的墙壁上题诗。哥哥,你去凤翔定会再经过渑池,不知这两件事你还记得不?

苏轼写诗说“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就是告诉弟弟,那个僧人已经圆寂,为他建的佛塔正在那里矗立着。那个僧房的墙壁已残破,没法看到我们俩当年题的诗句了。

如果一开头就告诉弟弟这样的实情,估计更易增加子由的伤感。所以苏轼先用人生就如“飞鸿踏雪泥”,一切都是暂时的来劝慰:重要的是“鸿飞那复计东西”,要关注飞鸿,关注将来。

尤其是最后一联,“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说得更加明确。当初,我们来时,路那么难走,人困驴乏的,但现在我们不是都双双考取了功名了吗?所以过去的得与失,都让它过去吧。

(3)希望弟弟更乐观一些,坚守远大的目标。

苏轼用“鸿”来做比,并不是随便一写。

“鸿”是大雁,常与“鹄”一起出现,二者常用来代表飞行极为高远的鸟,表示一个人有远大的志向。如《史记 陈涉世家》里,陈涉早年曾感叹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苏轼借此希望兄弟二人都能志存高远,像鸿鹄一样高飞万里,不要在意小小的挫折或不如意。

其次,起笔高妙,意境开阔。

苏轼不像一般诗人那样,从眼前景写起,而是直入大的主题,提到人生的总规律这个高度去写,显示极大的气魄和胸襟。

不朽的文学都是关涉人性与人的命运的,所以才永恒。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提笔就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看上去是眼前之景,但又一语双关,写出了人类历史长河永不停止的特点,写出了人类终归无有的共同命运。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了从两方面写人的有限与无限,极有哲思。

第三,比喻巧妙,匠心独运。

人生,这么抽象而复杂的事情,苏轼用一个比喻句,就形象生动地给我们诠释了。

《庄子·刻意》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人生就是一场虚浮不定的过程。

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写出人生的短暂与虚浮。

苏轼说得更透彻,人生就是努力飘飞的过程,假若我们留下点什么,那也只不过是雪泥地上的一点小爪印罢了,雪霁日出,这一切都化为乌有。所以不要那么执著,不要那么放不下自我。人,努力飞了就好。

泰戈尔《飞鸟集》里有一句:

I leave no trace of wings in the air, but I am glad I have had my flight.

“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 但我已飞过。”

苏轼就是一位通透的哲人,带给我们无尽的享受和思考。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诗 形容人生是“应似飞鸿踏雪泥” 写得妙”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生,哥哥,弟弟,苏轼,兄弟,渑池,苏辙,才能,磨难,题诗,于是就,这首诗,雪地上,道长,还记得,僧舍,后世,爪印,老僧,经历,脚印,跛脚,路途遥远,过客,雪泥,飞鸿,人生无常,存在过,并不代表,本就是

2012-05-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混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混池怀旧》

苏轼,苏辙,渑池,寺院,题诗,墙壁上,人生,兄长,和尚,古人,后人,墙壁,时候,新塔,诗中,人生到处知何似,这首诗,人生在世,佳味,奉闲,作者,笑谈,格局,文化,兄弟二人,地方,客栈,行人,雪泥,雪泥鸿爪

2017-05-22 #小故事

读苏东坡的《和子由泥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读苏东坡的《和子由泥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生,苏辙,作者,弟弟,往事,形象,痕迹,苏轼,人们,公元,发端,哲理,旅途,比喻,渑池,诗人,陕西,题诗,雪泥,雪泥鸿爪,应似飞鸿踏雪泥,于嘉,新塔,苏诗,诗中,郑原,道长,奉闲,如烟,如梦

2018-11-05 #短篇故事

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写《和子由渑池怀旧》 值得欣赏

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写《和子由渑池怀旧》 值得欣赏

苏轼,渑池,人生,苏辙,人们,题诗,还记得,文学,财富,飞鸿,带给我们,就能够,有才华,有价值,这首词,何方,董卿,新塔,纳兰容若,辛弃疾,连那,奉闲,个人,句词,历史,公元,作诗,僧舍,修养,光彩

2015-11-08 #小故事

苏轼写给弟弟苏辙最深情的一首诗 通篇不仅抒情 同时还充满哲理

苏轼写给弟弟苏辙最深情的一首诗 通篇不仅抒情 同时还充满哲理

苏轼,弟弟,这首诗,作品,情感,渑池,老僧,诗人,新塔,亲情,人生,内心,哲理,情形,感情,才华,深情,脚印,一个地方,一起去,两个人,人生到处知何似,作品中,应当说,应似飞鸿踏雪泥,我们从,文学上,泥上偶然留指爪,说也是,鸿飞那复计东西

2011-09-21 #故事会

苏轼写给苏辙的一首词 不仅有手足情深 还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苏轼写给苏辙的一首词 不仅有手足情深 还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苏轼,人生,苏辙,弟弟,妻子,脚印,新塔,苏洵,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地上,亲人,大雁,天空,母亲,父亲,渑池,精神,站点,终点,老僧,影响,不过是,人生如此,会成为,这首词,鸿飞那复计东西,来安,游佳,王弗

2011-08-17 #长篇故事

关于豁达的故事 苏轼豁达乐观的故事

关于豁达的故事 苏轼豁达乐观的故事

故事,苏轼,飞鸿,第一时间,东城,专题,儒家,人生,态度,平常心,变故,意象,资讯,时空,环境,渑池,旷达,禅宗,著名诗人,精神,老庄,自喻,脚印,观念,雪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教研,神和人,现出来

2020-06-16 #小故事

关于豁达的故事 苏轼豁达乐观的故事

关于豁达的故事 苏轼豁达乐观的故事

故事,苏轼,飞鸿,第一时间,东城,专题,儒家,人生,态度,平常心,变故,意象,资讯,时空,环境,渑池,旷达,禅宗,著名诗人,精神,老庄,自喻,脚印,观念,雪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教研,神和人,现出来

2017-05-22 #小故事